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225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

《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

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前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湘教发[2007]11号)等有关文件的部署,自2007年秋季起,我校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生进入新课程实验。

为了落实上级的有关指示,确保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了《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用)》。

它是我校2007-2010年开展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一套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的方案。

这套新课程实施方案是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的背景下出台的。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更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新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三级结构有序展开。

尤其是模块化设计使科目的内部有了新的突破,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这样既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又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成才。

第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更突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第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学校的管理方式等都呈现崭新的面貌,自主、合作、探究、民主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

美好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蓝图最终只有落实到实践才有意义。

为了实施新课程改革,学校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课程领导,重视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

我校成立了课程领导小组和学科专家指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开展我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

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学情,将制订一系列适合我校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文件,譬如学生选课指导方案、学分认定方案、班级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课程资源开发计划等,从管理层面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第二,重视课程研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实施新课程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研究入手,研究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选取、各领域知识间的逻辑结构、教学的呈现方式等等。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性需求。

第三,要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新教材体系、内容、要求的研究应放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去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注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施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四,实施发展性评价,合理开展学分认定。

用学分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管理是新课程的一项重要改革。

在学生毕业评价中要注意纸笔测试与非纸笔测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开展评价,形成富有我校特色地学分认定方案。

新课程新理念,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要充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勇敢做时代的弄潮儿,书写美丽的人生创造辉煌的成绩!

“理论与实施齐飞,厚重共灵动一色。

”祝愿老师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激流勇进大显身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祝愿新课程改革为广大学子带来无量幸福,为我校的发展又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目录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

三、课程实施的资源

第二部分学校课程实施整体方案

一、课程结构和管理

二、各学科课程结构和课程开设方案

三、课程编排的原则和程序

四、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依据

二、课程内容

三、实施方案

四、学分认定

五、组织管理及职能

第四部分校本课程(选修II)的开发与实施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第五部分课程的评价

一、模块学业评价

二、学生成长记录评价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六部分教师、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学生的发展

三、学校班级管理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坚持教研领路,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

三、加强学习,落实新课程的研修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第八部分附则

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

实施方案(试用)

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

我校从2007年秋季开始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

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指导学校正确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现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必须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我校实际,吸取省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营造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

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2007-2010年我校实施新课程的目标任务是:

1.突出强调普通高中课程“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多样性。

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

把培养目标的健全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作为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落实。

3.完成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的交流,通过实践、反思,积累我校新课程实施经验,完善我校新课程实施体系,促进新课程在我校的稳步实施。

4.制订我校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班级管理,建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学校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文化,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

5.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6.重视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完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7.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学分认定制度和考试制度,促进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8.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课程实施的资源

1.我校是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有着优良的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被社会誉为素质教育基地,奥赛金牌的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约120亩),建有教学楼3栋,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活动中心及科技活动中心,天文馆、生物标本室、计算机房、塑胶运动场等。

有多媒体教室100多间,计算机教室6间,电子阅读室1间,专用的理、化、生实验室15间,科技活动室6间,劳技教室8间,图书馆藏书13万册,校园网与互联网联接,广播电视系统覆盖所有教室,具有较好的硬件资源,能支持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

2.学校师资配备齐全。

目前政治教研组有18人,语文组65人,数学组58人,英语组56人,物理组28人,化学组23人,历史组17人,地理组13人,生物组15人,体育组22人,音乐组5人,美术组3人,技术组12人,心理教育组2人,另外外籍教师9人。

50岁以下教师全部获得本科学历。

有17人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139人在研函班学习结业,目前在职的特级教师有8人,高级教师148人,绝大多数教师能胜任选修模块教学。

3.学校实行了高初中剥离。

2007年秋在校高中学生约3500人,分62个班,生源主要来自于市区,质量整体较好,但学生素质不均衡。

近年来高考本科自然上线率在85%左右,其中重点大学自然上线率在70%左右,录取率超过90%;每年约20人升入北大、清华,约30人保送进入大学,约380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40人左右在全国中学生各学科联赛中获得一等奖。

至2006年7月,我校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赛中,共获得32枚国际奖牌,奖牌数据居全国首位。

在国家级和省、市和全国体育运动中共获得300余枚奖牌。

4.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已具有完整的学生工作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管理体系;在教学科研方面,学校建立了教科室和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学研究和管理体系。

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完备,学校领导分工明确具体。

5.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

较早提出了“不计较学生一时一事之得失,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任”的办学理念,培养素质全面、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的优秀高中生,形成了“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的办学特色,给学生一张永恒的人生通行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6.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三级课程体系,并初步形成了必修课注重基础性,选修课突出选择性,综合实践课提倡多样性,校本课程增强适应性的课程理念,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基础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并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性和实效性,落实课堂教学既要“实”又要“活”的教学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好的基础。

1999年学校就开始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从2000年开始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课程的管理、实施、评价等方面已建立了完整的体系,该课题已获得省“九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学校已开设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新生军事训练”、“走进乡村”等。

学校一直坚持开设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课程,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2004年体育教研组就提出了体育课程选修方案等,为新课程的实施作好了前期准备。

近10年来,学校承办省理科实验班,已探索出一套必修课与选修课,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模式。

7.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焕发了教师的改革热情和勇气,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变。

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近70篇,在各级学会获奖的论文约80篇。

学校承担“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级和省级课题16项。

教师校本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8.学校校外课程资源丰富。

有一大批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拥有丰富行政资源的行政部门领导,拥有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的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各领域的家长和校友。

学校与省内外80多所著名的中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关系。

与英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学建立了校级交流制度。

学校拥有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和国际部,初步形成了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第二部分学校课程实施整体方案

一、课程结构和管理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8个学习领域、13个科目、100多个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