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docx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阅读能力.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
[摘要]小学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从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与习惯,为将来成就全能人才做基础,成为当前信息教育的宗旨。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对学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束语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阅读能力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有什么影响?
培养小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是什么?
一、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获取知识,而且有助于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
阅读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给学生以有效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精神营养剂。
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功课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阅读理解能力差,就很难有效地掌握课本知识;阅读速度慢,阅读策略不对头,在阅读课外书时就很以做到广采博取,知识量就会受到影响。
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改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是每个学生的迫切希望。
因此,学会阅读,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
1、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里,生产力极其落后,知识的传递主要靠口耳相授。
口头的传递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且极易消失,因此传递的范围是很窄的。
自从有了文字,人们把实践中获取的知识记录下来,变成书面的形式,广为传递,不受时空的限制,消除了声音瞬间即逝的烦恼,阅读也就成了人们获取间接知识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牛顿曾经很形象地把书比作“巨人的肩膀”,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有希望比巨人还要高出一头。
一个人不可能亲自阅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和事情,去通过生活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事实上,人们的大多数知识是依靠读书来间接获得的,即“间接经验”。
可以说,读书是聪明的选择,是一个人获取无穷知识与经验的捷径。
2、读书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旅行”。
读书一方面可以获得知识,洞悉人生存在的道理和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阅读能力培养的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
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
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
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
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圆的认识”中,学习圆的画法。
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圆。
画好后讨论:
①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
②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脚?
它是怎样移动的?
③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
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
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其数学阅读能力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前预习指导读:
加强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初步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基本方法。
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学生课上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悬念和疑问去阅读,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阅读。
2、课上研究共同读: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使他们养成看书的习惯和具有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
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检查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根据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适时地设置一些易混易错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待他们暴露出各种问题后再让他们阅读有关课本内容,进行议论评判,使他们对课本中的数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课后复习反复读:
所谓复读就是在一单元或一章的内容学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性阅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温故知新。
通过再次阅读,把本章节或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按若干类别加以归纳、整理、系统化、概括化,以形成纲要或图表,更好地理清关系,加强记忆;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本单元或章节中出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明确化,书写在章节总结里,以加深对思想方法的认识;对本单元或章节中相关的或相似的数学对象进行异同比较,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
总之,重视小学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篇篇二
摘要:
新人教版在每个知识点后面都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课时,而且解决问题第一步骤就是阅读理解,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阅读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
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会做计算题,但是解决问题就是不会,或经常解决问题写错。
但是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次,有些学生就马瑟顿开。
问题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行,没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数学阅读不像语文的文字阅读,同时,数学阅读过程也是一个猜测、想像、理解,推理的认知过程。
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喜欢看书,那是因为读书,让他身临其境,可以让他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
数学阅读也如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学生阅读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久而久之,阅读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在概念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中的概念、定义等是数学基础知识,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出完整的定义,合理的推理,严密的逻辑,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
在数学阅读中学生要仔细阅读,琢磨,经过老师讲解后,理解性阅读,从而达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如在教师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材的定义是这样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先让学生理解对边分别平行的意思,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意思。
又比如这个单元的《梯形的认识》,教材对梯形的定义是这样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要抓住“只有一组”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还有另外一组对边不平行。
如果另外一组对边也平行,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了。
这里用到了假设,想象的思想。
三、培训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不是简单的流畅地富有感情地通篇阅读,而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获得,提炼信息。
因此,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带着自己的目标或疑问去阅读,能够经过阅读来提炼自己有用的信息。
比如,我们在对解决问题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看的问题,再去看题目中的信息。
例如:
买3kg苹果一共要15元,妈妈买5kg苹果要多少钱?
首先,学生可以阅读问题“买5kg苹果要多少钱”,然后在问题中寻找解题的思路,要想求5千克苹果的价格,首先要知道1千克苹果要多少钱,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题目,由题目可以知道“3kg苹果一共要15元”,那么利用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15求出1千克苹果需要5元,那么5千克苹果的价格就是:
5×5=25元。
因此,在阅读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先阅读问题,然后从问题中找出解题方法,最后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阅读题目,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又能缩短学生解题的时间,合理而不为。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咬文嚼字,重复阅读。
数学阅读首先要认真仔细,必须读懂到每一个字、每个词、每个单位。
有些较长的题目,要利用语文阅读中缩句的方法,提炼出主要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
例题:
一条2米长的铁丝,减去,还剩多少米。
再减去m,最后还剩下多少米。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次减去它的,这个是指把2米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
是减去了2米的等于0.5米,还剩下2-0.5=1.5(米)。
第二次减去m,这个是有单位的,是指把1米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即小数0.25米,最后剩下1.5-0.25=1.25(m)。
2、回忆比较阅读。
指学生阅读时,对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回顾,对类似问题的比较迁移。
如在教学质数时,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要回顾什么是因数而且要和合数的定义对比。
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楚区分合数与质数的联系和区别。
阅读解决问题时,鸡34只,比鸭少12只,鸭多少只?
这种题目很多学生拿到题目,看到“少”就减,根本没比较鸡鸭哪个多,仔细阅读题目,比较鸡鸭数量,鸡比鸭少12只,说明鸡少鸭多。
因此鸭比鸡多12只,34+12=46(只)。
3、动手操作,理解阅读。
学生阅读时,要动手算一算,划一划,画一画等去探索、发现数学语言的的真正含义。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仔细思考。
例如,在阅读比较长的数学问题时,可以用笔划一划重要的数学信息。
在阅读路程问题时,动手画画路线图,使我们能更清楚之间的关系。
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自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在小学课堂中提高数学阅读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年10期
[2]李美霞,谈小学生数学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2年第36期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篇三
【摘要】本文认为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问题对策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一切对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改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有预见性的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深远影响,并应有意识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实践证明,有效的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1、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约束。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了很多改变,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小学数学教师也漠视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小学生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将课程讲的尽量详细,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进行学习,这些都严重抹杀了小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好奇心理和主动求知心理。
1.2、小学生思维方式的不成熟。
从生理角度讲,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自学和探索求知能力等方面发育尚不完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造成小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发育滞后。
2、“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
2.1、“数学阅读”内容生活化
2.1.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
“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把生活情境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阅读,从情境图中获得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在小朋友认识10以内各数的时候,我给他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校园图,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分别找出数量1、2、3、4……的东西,再找出教室中可以用数字表示的物体,说给小朋友听一听。
课后又让学生找一找,家里的哪些东西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字来表示。
学生找到了许许多多:
我家有一台电脑,2台冰箱,3张床,4只空调等等。
2.1.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阅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够完整,往往句子只读一半,就开始动笔做题,这样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教师就应教给学生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首先题目要读完整再思考,其次对于读了一遍还不能明白意思的题目要多读几遍,最后将答案填写好之后还要再将题目完整地读一读。
有许多错误往往通过最后完整地阅读一下,就能发现其中不正确的地方,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只有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经常提醒,注意渗透,学生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1、让学生学会善于阅读的习惯
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
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通过阅读促使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看清运算数字、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明白运算方法。
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
解决问题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
2.2.2、让学生学会会读的习惯
A、“读”中生疑。
敢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通过阅读让学生提出疑问,引发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如,五年级商不变的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
B、“读”中理解。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
C、“读”中比较。
以“读”比较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
边读边比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3、师生共读数学好书
数学教师对数学方面信息的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知识,还可向学生推荐数学阅读方面的好杂志、好报纸、好书籍,如《数学故事》《趣味数学百科图典》等,丰富学生的数学阅读世界,激发他们数学阅读的热情,以阅读来促进思维,形成方法,运用数学。
总之,把阅读引进数学学习,让学生多读课本,多看课外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但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入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阅读素材,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循序渐进,逐步形成阅读技能,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激发数学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自悟自得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且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