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2363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企业管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企业管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企业管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企业管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学.docx

《企业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管理学.docx

企业管理学

1.企业: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等经济活动,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2.企业管理:

就是由企业管理当局或经理人员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获取最大经济利润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3.企业类型的划分:

①从企业进化、发展的角度,分为古典企业和现代企业

②从企业的财产的所有权角度出发,分为私人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

③从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的分布状况及企业管理制度演变的角度出发,分为所有者控制的企业、代理人控制的企业、职工控制的企业。

④从企业的原始资金来源和企业的法律存在形式的角度出发,分为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4.企业管理的特点:

盈利性、自主性、风险性

5.企业的特征:

①企业是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②企业必须提供适合社会需要的商品与服务。

③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④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6.企业管理的任务

①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处理企业内部人员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以及企业同国家之间、企业同其他经济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且要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②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经济效益获取最大的利润。

③生产和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企业管理的另一重要任务。

7.企业管理的性质

①企业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②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8.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决策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激励职能

9.学习型企业:

就是以共同愿望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化的企业组织。

10.新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①企业的生存基础发生变化②企业的组成要素发生变化

③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④企业的组织目标发生变化

11.知识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①经营战略全球化②竞争理念双赢化③企业组织学习化

④管理行为人性化⑤管理手段信息化⑥顾客服务个性化

12.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最高管理层根据企业的宗旨以及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与发展方向,组织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谋划。

13.企业战略的层次:

一般现代化企业的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总体公司战略,竞争经营或事业部门战略和职能战略3个层次。

14.企业战略管理:

涵盖了从阐明企业宗旨和目标到研究制定发展战略以及实施战略并评估其成果等全部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战略作为过程而展开的动态过程,是依据企业外部环境以及自身条件等状况及变化,制定计划、实施战略并进行评价和反馈、调整、确定新战略的过程。

15.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与内容:

①特征:

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相对的稳定性

②内容:

战略形成(设计)、战略实施与战略控制

16.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宗旨与目标、经营范围、竞争优势、资源配置、协同效应

17.企业战略的特证:

全面性、长远性、纲领性、竞争性、风险性

18.企业战略的分类:

①按照战略在企业的组织层次可将企业战略分为:

总体战略、部门战略

②按照战略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可分为:

综合战略、单一战略、混合战略

③按照战略对企业内外指向性可分为:

外部战略、内部战略

④按照战略对企业经营的功能可分为:

企业成长战略、市场营销战略、新产品开发战略、技术展战略、组织体制战略、资源分配战略

19.企业战略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世界经济形式的动荡不安②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汹涌

③国际竞争的日渐计划④社会价值观的急剧转变

20.战略管理研究不断创新的表现

①传统企业战略理论认为,在一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理想的竞争位置,亦即,企业一旦抢得这一位置,其在行业中的优势将会始终保持。

新的战略管理观念则认为:

一个公司有一个独特的竞争位置。

企业无须为了一个与竞争对手高度重叠的位置而展开两败俱伤的竞争,应该在变化中寻求最适合自身的环节来构建竞争优势。

②传统企业战略理论试图寻求并确立所有活动的基准,借此获取最佳的经营绩效。

新的战略管理观念则认为:

明智的选择应该围绕当前的战略来“度身定制”企业的各种活动。

③传统企业战略理论认为,竞争优势根植于少数几个关键因素、重要资源与核心竞争能力上。

但新的战略管理理念则认为:

竞争优势产生于行动体系,而不是各个部分,这一行动体系是为上述特定的竞争位置而构建的。

后者比前者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因而更加有助于企业优势地位的建立与维持。

④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通常会使企业认为,竞争优势来自于灵活适应激烈的竞争及行业的变化,但这一认识正在为新的战略管理理念所瓦解。

企业管理者越来越认可“竞争优势取决于一个较长时期坚持不懈追求的明确战略,以及不断提高的日常运行效率”的结论。

21.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未来方向

①战略思维方式的转变。

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的未来发展首先表现在思维方式的转变。

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主要研究企业成败的原因和过程。

②研究理论基础的进一步拓宽。

③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

22.企业战略理论的演进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①20世纪30—60年代初期为早期战略管理理论萌芽阶段(1930-1960年)

②20世纪60—80年代初期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奠定与探索阶段(1960-20世纪80年代初)

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则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反思与转折阶段(1980年代中期至今)

23.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形式:

企业家负责战略管理、共同负责战略管理、无人负责战略管理、董事会负责战略管理

24.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

适应环境的原则、全过程管理的原则、整体最优化的原则、全民参与的原则、及时反馈修正的原则

25.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

★企业战略的形成:

①分析企业现行战略经营状况②评审企业战略管理者(企业高层领导、董事会成员)

③考察企业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分析④考察企业内部环境优势与弱势分析

⑤分析战略要素-----确定问题范围并在必要时重新确定或修订企业宗旨或目标

⑥形成、选择最佳的战略方案

★战略实施:

制定方案、编制经费预算、建立操作程序

★战略实施控制:

制定评价标准、评价工作成绩、反馈

26.财务管理:

就是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活动中所发生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7.财务管理的对象:

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分配

28.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特点:

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

内容:

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投放管理、资金耗费管理、资金收入管理和资金分配管理。

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管理。

29.财务管理的环境:

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法律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以及科技、生产、营销等条件。

30.财务关系:

就是指企业在资金运动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经济关系,即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与国家、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债务人和职工等发生的经济关系。

31.企业的财务关系:

①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②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③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和其他关系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④企业与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⑤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3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①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②以实现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33.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系统原则、资金合理配置原则、风险报酬权衡原则、货币价值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34.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计划方法、财务分析方法

35.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

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财务检查

36.企业资本金的概念和构成。

概念:

是指企业在设立时必须由企业所有者筹集的,并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

构成:

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以及外商资本金

37.企业资本金的筹集应注意的问题:

①企业筹集资本金的方式

②企业筹集资本金的基本要求:

第一,确定各类企业资本金的最低限额第二,确定无形资金出资额的最高比例

③企业筹集资本金的期限

38.借入资金筹集的方式:

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

39.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

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特点:

①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较长。

②固定资产的价值双重存在

③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

④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的和时间差异。

40.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日常管理和折旧管理

41.利润分配的概念:

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财政金融法规和企业章程,对所实现的利润总额在在企业和国家之间、利润分配各项目之间、所有投资者进行分配。

42.资金筹措的原则:

目标原则、经济原则、时效性原则、风险控制原则、合法性原则

43.流动资金管理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

①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可以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②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要求:

①合理组织和供应资金,保证企业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

②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有机结合。

③保证资金使用和物质运动相结合,坚持钱货两清,遵守结算纪律。

④遵守财经纪律,保障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44.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①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无缺②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果

③正确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④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有计划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⑤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45.利润分配的原则和基本程序:

原则:

规范性原则、积累优先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基本程序:

①被没收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②弥补以前年度亏损③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④提取公益金⑤提取任意公积金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46.财务效果主要分析的主要方法:

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47.指数:

是指某一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

48.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

①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的标准,一般以2:

1左右为宜,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稳定可靠。

速动比率以1:

1为宜,它表示企业有较好的偿债能力)还要结合现金比率、营运比率等指标。

②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有资金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资金负债率的标准,一般以50%为好;产权比率的标准,一般应小于1;已获利息倍数要大于1)此外还要有有形净值债务率、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比率、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比率、自有资金固定率、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固定长期适合率、财务杠杆系数等等指标。

49.营运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50.盈利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

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等。

51.财务效果分析的涵义及其意义。

涵义:

财务效果分析是指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一种评价以及对企业未来前景的一种预测。

意义:

①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财务分析信息,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

②为企业投资者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利于投资者正确做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正确确定信用政策。

③为社会提供了企业财务信息,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工作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控。

52.财务效果分析的基本要求。

①财务效果分析所依据的信息材料要真实可靠;

②根据财务效果分析的目的正确选择财务分析的方法;

③根据多项财务指标的变化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3.生产单位:

在企业中拥有一定的生产要素,实现一定的生产功能,并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的子系统。

54.生产过程组织:

生产过程内容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其按一定的流程形成最终的过程,即从准备生产开始直到将产品生产出来的全过程,包括人的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有机结合。

55.生产过程的构成:

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56.生产类型:

按一定标志划分,各企业产品结构、生产数量、订货方式、厂房、设备等条件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生产类型。

按业务程序划分为订货生产和存货生产,按生产量划分为大量生产、成品生产和单件生产。

57.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合理地布置企业的各生产单位(车间、科室、仓库)、部门和其他设施(运输线、管道、消防设施、绿化道等),并在车间内合理布置机械设备,使之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生产系统,使得生产活动能够高效顺利进行。

58.流水生产的概念及分类。

流水生产:

又叫流水作业,是指产品在各道工序、各个工作地之间按照预先规定的路线、速度和间隔时间,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作地,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分类:

①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

分为产品固定不动的流水线和产品移动的流水线。

②按流水线上生产对象的数目:

分为单一品种流水线和多品种流水线

③按对象的轮换方式:

分为不变流水线、可变流水线和混合流水线

④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

分为连续流水线和间断流水线

⑤按流水线节拍的方法:

分为强制节拍流水线、自由节拍流水线和粗略节拍流水线

⑥按产品的运输方式:

分为无专用运输设备的流水线和有专用运输设备的流水线

⑦按流水线的机械化程度:

分为手工流水线、机械化流水线和自动化流水线

59.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

生产准备、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

60.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组织结构:

书P111生产技术副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

61.企业生产单位因素:

产品、企业规模、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与生产写作水平、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环境水平

62.生产单位合理配置的原则:

①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②有利于社会协作

③有利于提高产品及工艺的通过化、标准化水平

④合理安排基本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生产服务部门的比例

63.合理组织生产的基本要求:

①生产过程的连续②比例合理③生产量均衡

④工序平行⑤适应市场要求

64.改变企业生产类型的途径:

①提高产品的系列化、零件标准化和通用化水平②提高工艺水平,采用现代化生产设备

③加强计划工作和订货管理④提高生产组织管理

65.典型的流水生产的特点:

专业化、顺序性、节奏性、平衡性、连续性

66.组织流水线生产的主要条件:

①产品数量和品种稳定,而且是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这样能保证流水线正常的负荷。

②要求产品结构和工艺较为稳定,产品是按标准化要求进行设计的,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不容易被淘汰,能够长时间稳定的生产。

③原材料与协作件能按时供应,协作件必须是按标准进行,机械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计划预修制度。

④既能把工艺过程划分为简单工序,又能把某些工序进行适当地合并与分解,以满足工期同期化的要求。

⑤工作必须符合质量标准,产品检验能在流水线上进行。

67.生产计划:

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产品生产任务及其进度计划。

68.生产能力概念与类别。

生产能力:

是一定生产计划期内参与生产过程的全部人力资源和固定生产资源,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或加工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类别:

设计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和计划生产能力

69.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产品的产量指标、产值指标

70.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71.敏捷制造的内涵:

敏捷虚拟企业的组织方式和拟实制造的开发手段

72.ERP管理思想:

①ERP体现了对企业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②ERP体现“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③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73.实施ERP的重要性。

①跨地区经营、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②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③合理调整和运用资源的需要。

74.敏捷制造的特点。

①敏捷制造的着眼点是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

②敏捷制造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全面、协调地集成技术、管理和人员。

③敏捷制造强调“竞争--合作(协同)”,采用灵活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

75.企业敏捷化建设。

⑴企业内部的敏捷化建设。

①简化组织结构②重建企业文化③培养高素质员工④给员工授权

⑵建立畅通的企业信息网。

①根据敏捷制造的特点对企业内部MIS进行调整和重构,注重信息网络基础技术与技术的完善。

②以CAD/CAE/CAM/PDM的集成作为企业内部信息网的核心。

③以企业网和国际互联网为基础发展企业外信息集成系统。

④以CAD/CAM为基础拟实制造。

⑶建立区域企业联盟。

①目标确定②VE建模③组织设计与利益或风险分配④实施

76.质量管理的概念:

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促使其实施的所有管理职能活动,包括所有指导和控制组织有关质量的管理活动。

77.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几个主要术语:

质量方针、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78.质量管理的发展4个阶段。

①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从开始出现质量管理一直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厂逐步取代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为止。

②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从20世纪初延续至20世纪40年代。

在此阶段,人们主要依靠质量检验的手段,通过对产品进行事后的严格检验来控制和保证出厂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以全数检查及筛选合格品为主。

③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末为止。

第二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对军用产品的需求激增,许多生产民用产品的企业转化为生产军用产品。

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更多了。

79.ISO9000族标准关于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含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0.PDCA循环:

指划分为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总结处理action)4个阶段的质量管理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8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全一多样”

①管理对象应涵盖全过程②管理主体应包括全体成员

③管理范围应涉及全企业④管理方法应多样化

82.ISO9000标准(2000版)中关于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

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进⑦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83.抽样检验方法:

即从产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对样本中的每个样品进行测试,将所得到结果与判断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产品总体合格或不合格,做出接受或拒收结论的方法。

84.抽样检验法的使用情况。

①破坏性检验,如产品的寿命或可靠性检验,罐装品检验。

②产品数量大,检查项目多价值较低,质量要求不是很高的产品。

③连续体检验,如电线、油类、钢类、化肥、溶剂等。

④希望节约检验时间和检验费用。

⑤作为生产过程稳定性控制的检验。

85.检验保证:

是指企业为了提供足够的证据表明自己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其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86.质量保证体系:

是指企业为生产出符合合同要求的产品,满足质量监督和认证工作的要求,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并且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87.质量保证体系的要素:

①质量保证体系的适用范围②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③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

④质量保证体系审核与评价⑤质量保证体系改进

88.ISO9000的基本介绍:

①ISO9000的目标是促进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重点是强调顾客需要的满足、职能职责的确定和潜在风险和利益重要性的评价。

②ISO9000力求通过对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的再策划,进行系统化控制,从而达到防止不合格产品的目的,并不断改进,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代替无序管理。

89.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求。

①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②有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体系

③能够对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系统控制。

④必须具有适用性

90.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书P187)

①规划质量保证体系②编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③试运行质量保证体系④审核质量保证体系

91.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书P195)

92.企业文化的含义:

①企业文化是一种知觉。

②企业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

93.企业文化的特点。

①企业文化的文化特性②企业文化存在的客观性和长期性

③企业文化具有系统性④企业文化具有可塑性

94.企业文化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②规范功能③凝聚功能④激励功能

95.现代产品的结构:

有三个基本层次所组成:

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形体产品)、扩大产品(附加产品)

96.企业环境和企业形象:

①企业环境主要是指与企业劳动相关的各种物质设施、厂房建筑以及职工的生活娱乐设施。

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象征,是体现企业个性化的标志。

它包括企业的名称、企业的象征物和空间结构布局。

97.企业的行为文化的含义:

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98.企业的精神文化的概念: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

99.企业精神:

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

100.企业经营哲学:

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时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101.企业价值观及其演变:

(演变见书P219)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及奉行的目标。

102.企业制度化的内容:

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3个方面的内容。

103.西方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

①家长式领导体制阶段,是指企业家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决策的阶段。

资本主义初始期延续到19世纪中叶

②经理领导体制阶段,是指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企业管理阶段。

19世纪中期以后。

③职业“软专家”领导体制阶段,是指20世纪以后的企业领导阶段。

104.企业文化行为的地位和作用。

(详见书P211)

①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领导行为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

②企业行为文化直接塑造了企业其他层次的文化。

105.我国企业领导体制的变化。

第一阶段:

“一长制”,即厂长(经理)总揽企业中的一切大权,对企业全权负责。

第二阶段: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

第三阶段:

“文化大革命”中实行的领导体制。

第四阶段:

1978年以后,企业仍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后来又逐步向“厂长(经理)负责制”过渡。

106.厂长负责制的涵义:

由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行使企业重大问题的审议和监督权,是企业全体员工真正当家做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由厂长行使决策和行政指挥权,建立一个以厂长为首的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决策和处理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企业党委则全面监督权,以保证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令在企业中贯彻执行,使国家的统一性和企业的独立性正确的结合起来。

107.企业家领导集团体制及特点:

含义:

是指由一个优秀企业家为主的企业家领导的体制。

特点:

①一般有一个具有超群能力的优秀企业家为核心,这个企业家是企业的代表,他的能力为企业所公认,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