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条主线 构建四个昌南 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2356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好三条主线 构建四个昌南 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抓好三条主线 构建四个昌南 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抓好三条主线 构建四个昌南 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抓好三条主线 构建四个昌南 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抓好三条主线 构建四个昌南 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抓好三条主线 构建四个昌南 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docx

《抓好三条主线 构建四个昌南 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好三条主线 构建四个昌南 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抓好三条主线 构建四个昌南 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docx

抓好三条主线构建四个昌南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

抓好“三条主线”构建“四个昌南”奋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

肖玉文

南昌县,又称昌南。

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之滨。

素称江西“首府首县”、“江南鱼米之乡”,中西部对省会南昌市呈抱合之势。

南昌县境域总面积1683平方公里,其中94%为赣抚冲积平原;辖16个乡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小蓝经济开发区,总人口9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7万人。

近年来,南昌县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南昌市做好“两篇文章”、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发展战略,紧紧咬住拼争全国“百强县、文明城”奋斗目标,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坚定不移地加速推进经济外向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产业水平、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创业、创优,县域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2006年,全县GDP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15.9%;财政总收入达10.2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6.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6%、39.8%。

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5%,比2005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55元,同比增长13.6%。

特别是小蓝经济开发区,这个在荒丘沙漠上建立起来的工业开发区,成立仅四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就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江西省继高新、昌北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之后第一个过“双百亿”的省级开发区。

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排名中,南昌县由2005年的第194位跃居到第140位,一年跨越54位,是江西省唯一进入全国200强的A类县市。

在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评比中由2005年的第15位跃居第7位。

自2004年起连续三年位居江西省经济发展先进县榜首。

今年及今后几年,是南昌县加速崛起、追赶进位的重要时期。

发展思路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创新创业创优为主抓手,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旋律,锁定一个目标(用3-5年时间在全省率先跻身全国“百强县、文明城”行列),抓好三条主线(经济发展、幸福工程、社会稳定),构建四个昌南(实力昌南、繁荣昌南、生态昌南、和谐昌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当全省、全市崛起的排头兵。

具体发展举措是:

一、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实力昌南

始终坚持“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导是服务”的开放理念,在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上求突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大力推进小蓝经济开发区建设。

围绕提升小蓝经济开发区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五年新跨越”工程,力争早日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一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出发,科学定位,实行错位竞争、集群发展。

着力加快推进汽车工业城建设,按照“以整车吸引零部件、以零部件推动整车”的思路,促进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尽快形成“江西汽车看南昌、南昌汽车在小蓝”的品牌效应。

到2011年,力争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达到360亿元以上,税金达到15亿元以上,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占开发区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

二是实施规模扩张战略。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到2011年,力争新增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12家、超亿元企业60家。

三是实施名牌战略。

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资产重组,通过外引内联,盘活资产,借力扩张。

大力实施品牌开发工程,鼓励重点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建立企业品牌,逐步形成开发区品牌效应。

四是实施技术提升战略。

鼓励和扶持企业应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建立围绕五大支柱产业的行业技术平台,提升支柱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做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2、大力推进对外开放。

一是加大招商力度。

坚持重点招商,着力在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等重大工业项目上取得明显突破,到2011年,力争引进1个投资30亿元以上、3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坚持产业招商,大力引进五大支柱产业关联及配套项目,完善产业链;坚持以商招商,促进企业增资扩股;坚持全方位招商,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二是加大安商力度。

规范涉企行政行为,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依法打击影响企业发展的不法行为,营造和谐稳定的法制环境;对优秀企业家放手给予物质、政治待遇,营造尊重人才的人文环境,真正使外来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强。

三是加大外贸外经力度。

坚持以质取胜和名牌带动,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3、深入推进全民创业。

一是搭建创业平台。

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搭建工业园区创业平台;大力扶持商贸物流业发展,搭建商贸流通创业平台;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搭建城镇化创业平台。

二是激活创业主体。

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领头创业;大力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引进县外人才来县创业;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广大农民致富创业;鼓励机关干部爱岗敬业、干事创业,形成蓬勃发展的创业潮。

三是营造创业环境。

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创业门槛,扶持全民创业;加大创业帮扶力度,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和中介服务体系,切实帮助解决创业资金难题;加大免费培训、送岗下乡、有序转移力度,增强转岗创业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加快城市城镇化进程,构建繁荣昌南

立足聚人气、旺商气、增财气,加速对接“大南昌”,大力发展城市第三产业,打造商贸繁荣的南昌次中心。

到2011年,力争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23.7%提高到30%左右。

1、打造莲塘商贸中心。

按照县城莲塘三位一体的城市构架,完善网点规划,优化网点布局,构建分工明确的商贸层级功能区。

一是大力发展莲塘核心区商贸服务业。

加快推进南高路商务大街建设,兴建一批写字楼、商务楼,着力吸引金融保险、中介机构、商务总部、研发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老城区传统商贸业的升级换代,加快商业网点和专业特色街建设步伐。

二是着力发展象湖新城区房地产业。

按照“高标准审批、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象湖新城区的各项公建和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在建和规划中的亲水精品楼盘开发建设步伐,尽快把象湖新城区打造成生态型高尚住宅区。

三是加快发展小蓝经济开发区配套商业。

把开发区作为一座工业新城来建设,坚持区外大配套、区内小配套,加快开发区大型商场、星级酒店、休闲会所等配套商业发展。

2、打造向塘物流基地。

按照“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要求,充分依托向塘区位、交通优势,积极策应向莆铁路(江西向塘-福建莆田)工程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推进向塘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建设,力争至2010年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营,使之早日成为立足南昌、辐射本省乃至周边省份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

同时,按照“大物流”发展的需要,优化向塘及周边区域道路网络体系,进一步增强向塘商贸物流集散功能,强化向塘中心城镇地位,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三、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昌南

以全国生态示范县建设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昌南。

1、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

严格项目单位面积投资率、产出率、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加大对入园企业的环保审查力度,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项目。

二是严把企业技改关。

鼓励开发区企业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先进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体系。

三是严把环境治理关。

对污染处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坚决责令整改,直至关闭;抓好开发区节能示范园区建设,建立高效集中供热和供冷联产服务设施,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使其早日发挥效用。

2、建设生态“昌南绿城”。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

加快县城“东扩、西优、南连、北接”进程,拓展“昌南绿城”空间。

到2011年,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6万人。

二是完善承载功能。

加快推进城区道路交通、市政管网、园林绿化、特色景观、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昌南绿城”承载能力。

三是提升人居环境。

围绕生态人居目标,深化城市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建立全社会管理、全过程监督、全行业覆盖的城市管理网络。

同时,围绕水系湖泊,建设一批精品楼盘,不断提升“昌南绿城”人居品位。

力争3-5年县城莲塘跻身全国“文明城”行列。

3、建设生态新农村。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一园两带”延伸拓展,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构建“北看蒋巷、南看黄马”的现代农业格局。

所谓“一园”,即依托江南粮仓、鱼米之乡的蒋巷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引项目、强龙头,培育壮大水产、水禽、水生等“三水”产业,发展畜禽、蔬菜、水产等特色加工产业,建立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和万亩以上水利化生产、机械化种养、信息化服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

所谓“两带”,就是在县域东、北面滨湖地区依托两条高速公路交叉形成的“金十字”区域,培育特色养殖产业带;在县域南面依托105、320和316三条国道汇集的“银三角”区域,培育高效种植产业带,以上规模、打品牌、推市场为抓手,重点发展黄鳝、鸭子、无公害蔬菜和苗木四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黄鳝之乡、鸭子之乡、藜蒿之乡、苗木之乡等“一乡一品”的产业板块。

二是大力改善城乡环境。

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创建环境优美示范乡镇为契机,重规划,强整治,树样板,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

到2011年,力争全县40%的自然村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着力抓好休闲旅游业。

大力培育发展“农家乐”休闲业,到2011年,力争全县发展规模以上“农家乐”经营体50个。

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开辟原生态旅游线路,做旺旅游产业。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昌南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和谐共进。

大力推进百姓幸福工程,加快构建昌南和谐城乡步伐。

1、着力推进各项改革。

加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安全、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各项事业;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改革就业管理体制和医疗保险体制,强化各项保障机制;推进建筑企业改革,实行集团化扩张;深化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2、着力实施“幸福工程”。

高度关注民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行新增财力“三倾斜”,即:

重点向困难群众、乡村和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积极实施“幸福工程”,切实办好让最大多数群众受益的各项实事。

2007年,按照令最广泛人民群众满意、让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受益的原则,财政新增安排2.4亿元,其中:

上级财政补助1.04亿元、县本级安排1.29亿元,突出办好八个方面的实事:

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幸福工程”的一号工程来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抓好扶贫工作;济困助学,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努力增加人民群众收入。

3、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

深入创建“平安昌南”,健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机制,深入推进安全文明社区、安全文明乡镇建设,扎实做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管理、森林防火、食品药品监管、群众信访、法制宣传、司法调解等工作,切实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百姓生活安康、社会稳定祥和。

(作者系南昌县人民政府县长肖玉文摘自《中国县域经济年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