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2143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

《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

江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引

附件2

2017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6〕2号)的要求和《江西省“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紧密围绕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制定2017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一、项目类型

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实行网上自由申报,鼓励应用基础研究。

申请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同年只能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申请人受聘多个依托单位的,只能通过一个依托单位申报。

申报学科代码按二、三级学科选择,有三级学科的必须选到三级学科。

(二)申报条件

1.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申请人必须是具有博士学位(不含在读博士生)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在职在岗人员,并且未主持承担省级科技重点项目或主持的省级科技重点项目已验收。

重点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57周岁[196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青年基金重点项目:

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女性可放宽2周岁[197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2.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申请人必须是具有博士学位(不含在读博士生)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在职在岗人员。

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面上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57周岁[196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女性可放宽2周岁[198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三)支持强度和执行年限

1.支持强度:

重点项目50万元/项、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0万元/项、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6万元以上/项(管理科学5万元/项)。

2.执行年限:

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重点项目)3-4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2-3年。

三、重点支持领域

(一)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重点项目)

1.新一代信息技术

面向多核体系结构、面向高度并行分布式计算环境和面向服务计算的软件设计方法与技术;基于数据的非线性系统建模、分析、控制与优化和多任务融合、多异构系统的集成、优化与控制;高分辨对地观测遥感影像的精确处理和微波稀疏成像的理论、体制和方法。

2.生物及新医药

泌尿生殖系统、消化道、肝胆道及呼吸系统等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与早期诊治和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的生物标记及精准诊断与治疗;受精过程精子功能调控机制和特发性男性不育的分子机制等生殖与健康机理;中药资源保护开发技术及新资源产品、中药材规范化炮制加工机理和中药新剂型等中药现代化;我省特色资源的新型医用材料;人类重大疾病的模式动物创制。

3.新材料

铜、钨等金属材料、高纯度铜材料关键制备技术、新型环保铜合金,钨资源绿色再生利用新技术,稀土资源高效绿色提取技术;陶瓷等非金属材料,超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石墨烯功能材料、有机硅下游高端制品、玻璃和玻纤复合材料、耐腐耐磨生物质纤维;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和器件以及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

4.节能环保

高效节能与传统能源的综合利用,我省特有资源的高效高值利用、化石能源高效清洁转化、生物质高效转化以及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固定大气污染中固定污染源、关键污染物的排放检测技术,降解调控机理及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防治与修复研究,迁移转化机制和环境生态效应、富集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转移机理和调控等;鄱阳湖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保障,鄱阳湖流域水循环、生态与环境耦合机理及模拟方法。

5.锂电与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集成式底盘设计及控制、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底盘结构设计及电机控制、集成式底盘及线控技术;炭纤维复合材料汽车结构件、大面积金属复合板料制备及其应用关键技术和大型焊接结构件残余应力调控、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

6.先进装备制造

航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民用直升机和不同吨级民用直升机产品系列开发等航空制造技术;基于物联网、地理信息GIS、图像处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自动智能数字化制造技术;超高速及超精密加工、焊接机器人创新机构设计和焊缝传感识别技术等复合及超精密加工;农业机械和装备、中药加工设备、食品工业装备等。

7.新能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太阳能电池用宽光谱吸收透明电极材料、仪器装置、器件材料等技术;能源作物、植物新品种培育及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技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关键技术;新型沼气池和发酵工艺;页岩气等可再生能源油气的开采技术及综合利用;我省风能资源资源开发及大型风电场建设和核电关键技术。

8.绿色食品

动植物良种选育及高效种养的基础理论,高效精准的动植物良种选育新技术;重大病虫害和森林生物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生态安全技术;食物或加工过程中的潜在有害物质的危害识别与确定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及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等食品安全技术;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其机理和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不同加工方法对食品组分结构的影响机制;益生菌发酵果蔬机理。

9.鄱阳湖流域生态技术

鄱阳湖流域重要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理论、形成与维持机制;鄱阳湖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效能及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机理;鄱阳湖流域矿山、湿地、石灰岩山地、沙化区等脆弱生态系统的修复机制;鄱阳湖流域城乡森林结构、过程与功能的耦合机制;生态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二)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1.数理

(1)数学:

数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涉及信息科学中的数学理论,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和先进控制理论中的数学方法及信息与数学学科的交叉。

(2)物理学:

光物理与发光器件、低维凝聚态物理与量子调控、引力理论与粒子物理、纳米电子学与纳米光学、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相关的物理问题、(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及其应用、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物理等。

2.信息

太阳能光伏及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光电子器件、控制理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及数据挖掘、图像处理、高性能软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安全协议的设计与理论分析等技术。

信息科学与数理、化学、生命、医学、材料等学科的交叉。

3.化学与环境

(1)化学:

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核科学等有密切交叉和渗透的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的科学问题,新型有机硅单体、聚合物或有机硅功能材料、丙烯酰胺聚合物新材料、不对称合成、稀土化学、新分析方法或测试技术。

(2)环境科学:

鄱阳湖污染物多介质环境过程、效应及控制;水利工程系统理论与应用;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的环境效应;鄱阳湖湿地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重大地质灾害和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机理;土壤过程与演变;土壤质量与资源效应等。

4.材料与工程

提高传统产业竞争能力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陶瓷功能材料、环境能源材料、新型能源材料与动力锂离子电池、稀土掺杂光电功能材料;有机高分子能量转换及节能减排和低碳排放转化机制;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硬质合金、锂、镍钴、铅锌、铝合金等新材料;绿色资源开采、矿物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资源循环科学、水处理、空气净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新理论与新方法;工程技术领域在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方面等关键技术。

5.农业与生物

(1)农业科学:

脐橙等江西特色水果和主要农作物生长机理及模型;食品安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良种开发、养殖关键技术;鄱阳湖生物资源和重要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及健康生态养殖学等。

(2)生物科学:

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开发及应用;生物资源繁育种植、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技术;生物产品新型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

6.医药卫生

常见重大疾病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重大疾病的细胞致病基因和细胞治疗,江西地区常见疾病预防、优生、优育等有关交叉学科;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疾病、重大疾病、血吸虫等地方或区域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与临床前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江西地区常见疾病预防、重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等有关交叉学科;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医学工程;新型给药系统、重大疾病的药效学评价等;中医基础理论概念、内涵的规范化、热敏灸应用规律及其机理、中医病因病机的证治分类;中药药性理论与中药资源利用、中药炮制、中药药理、江西道地药材药效、方药药效及中药制剂关键技术与制药装备。

7.管理科学

(1)科技创新管理: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科技综合水平和创新能力评价、科技创新规律、创新绩效评价管理、普惠性财税政策与管理、新型研发组织管理等。

(2)宏观管理与政策:

研究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宏观政策和实施综合管理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产业政策与区域发展管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科技管理与政策、财税金融管理与政策、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分支学科和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3)管理科学与工程:

决策科学、评价预测科学、数量经济、复杂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知识管理、创新方法、社会治理、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4)工商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研发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管理、创新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管理、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电子商务与智能商务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5)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机制研究

江西绿色GDP核算方法及机制研究;江西省生态补偿体制机制研究;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体制创新研究;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研究;江西省自然资产负债表制度研究;生态文明科技示范基地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绩效评价及示范机制研究。

科技重大专项

一、项目类型

科技协同创新体、重大科技研发专项

二、科技协同创新体(“5511”工程专项)

(一)支持领域

重点聚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锂电及电动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制造、文化暨创意和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兼顾OLED、智能机器人、干细胞工程和生物芯片等未来产业领域,以及地方主导产业或极具地区资源禀赋的产业升级领域等。

(二)组建目的

围绕产业链设计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不断改革创新扶持方式,大力实施开放合作。

以省内龙头企业为主体,优势关联企业参与,集聚境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类优势科技资源,组建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股份制研发公司(研发实体);协同攻克产业链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开发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等科技成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推动全省产业创新升级。

(三)组建条件

按照产权清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效监管、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组建。

申报单位应符合以下条件:

1.主营业务范围符合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科技创新规划、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领域等。

2.由省内龙头企业牵头,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关联企业3家以上参股,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协同参股组建独立运行的股份制研发公司。

3.有明确的市场目标项目,产业带动作用大、示范性强;能解决产业链环节的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

研发成果3年内实施产业化,能开发出具有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等。

4.有高水平的专职研发团队。

5.有固定的研发场地。

6.组建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

7.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扶持资金的4倍(暂按《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研发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若修订后办法出台,则按新办法执行)。

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等,组建3年期内到位。

8.协同创新体公司工商注册时,其经营范围须注明“研发、试制、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内容,注册的“行业分类”必须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类”。

9.申请借款扶持的企业出具市、县政府配套扶持资金承诺函。

申请贷款贴息扶持的企业要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四)扶持方式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企业科技创新。

主要有二种扶持方式:

1.借款。

省财政扶持资金一次性给予科技协同创新体借款资金1000-2000万元/个,以龙头企业或其它股东股权进行质押。

扶持期为3年,组建期满扶持资金一次性返还。

2.贷款贴息。

科技协同创新体向金融机构贷款,贷款资金用于协同创新体组建、研发和产业化,贷款额度为1000-2000万元/年·个,省财政扶持资金给予不高于350万元/个的贴息扶持。

3.市、县财政资金按省财政扶持资金相应的比例给予配套,具体扶持方式自定。

三、重大科技研发专项(“5511”工程专项)

结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聚焦航空和先进装备制造、半导体照明、生物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重大研发专项。

力争取得一批具有牵动性、集成性和标志性的科技成果和产业成果,部分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重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一)申报条件及要求

1.问题导向。

围绕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大战略产品开发、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方面集中力量,部署创新链,实现重点突破。

关键技术问题须在充分征求相关专家、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由企业提出。

要求技术问题来源于生产,应用于产业转型升级。

2.目标明确。

要通过解决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该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通过跨领域的技术集成和跨部门的资源整合,力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实用性强的研发成果。

具体成果的表现类型为: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2)有竞争力的产品(装备)、品种或重大示范工程。

(3)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3.任务清晰。

要针对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为紧迫解决的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确定研发专项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重点任务设置不宜太多,不能是拼凑组装专项;研究开发内容要明确具体;技术指标要凝炼、量化、可考核,并且项目能够在3年内完成。

4.加强协同。

项目必须由企业牵头申报,且牵头企业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研发工作基础和产学研合作能力。

可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依托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团队,优先支持与国外、省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研发专项的组织实施要体现机制创新,实行产学研用结合。

5.强化配套。

重大研发专项财政支持强度为500-1000万元/项,要求申报单位按申报金额筹集4倍以上的配套资金。

同时,要求属于规模以上工业法人的申报及参与单位,在附件中提供上年度“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R&D活动及相关情况过录表”(表号L506,可到企业所属市县区统计局打印)作为项目评审参考。

(二)重点支持领域

1.新材料

研究内容:

钢构桥梁用钢及桥梁制备和装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高性能微型、异型粘结磁性材料制备技术及产业化;高端特种电磁线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高性能WC-Co复合材料研究与核心装备国产化;高端、精密装备加工用数控刀具产业化;复杂钨矿开采与冶炼技术及钨合金新材料产业化;重稀土、钨资源利用与精深加工新技术及应用;超大功率陶瓷导体电阻冷却模组生产技术及产业化;耐高温热塑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及产业化。

预期成果:

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装备)1-2个(台套),形成1-2项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预计年新增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2.新能源

研究内容:

新型太阳能电池高端正银材料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硅基高光效长波长发光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硅衬底紫外LED外延、芯片封装、模组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长寿命储能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太阳能智能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单线万吨级多晶硅料生产技术及产业化;低成本低衰减高光电转换效率晶体硅片技术及产业化。

预期成果:

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装备)1-2个(台套),形成1-2项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3.先进装备与航空制造

研究内容:

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新型驱动装置节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总体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集感知和控制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成套装备,提高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

研发专用制造装备及专业检测设备;无人机轻质模块化设计、无人机机载传感器设备集成设计等技术研发,发展高抗扰自主飞行无人机。

航空特种涂料制备与涂装技术飞机数字化虚拟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航空复杂整体结构件轻量化、整体化、精确化的工艺过程仿真、优化、变形控制及检测技术研发。

预期成果:

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装备1-2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以上,形成1-2项国家/行业标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的设计及制造能力,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4.锂电及电动汽车

研究内容:

研究高容量正、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以及高能量动力电池设计、制造技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开发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

研究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及其控制系统。

预期成果:

掌握高能量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整车设计与制造核心技术,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上,形成1-2项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并实现批量生产,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5.新一代信息技术

研究内容:

新型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电子纸及电子计价牌的关键技术研究;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信息理论基础、面向数字化设计制造的理论及算法、光电子器件和集成微系统的基础研究;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信息网络的应用基础研究;云计算技术研究;制造业信息化标准研究;多媒体服务及处理、传感器网络基础研究;基于网格计算的基础研究。

预期成果:

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1-2个,申请发明专利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形成1-2项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设计和制造能力,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6.绿色食品

研究内容:

围绕提升江西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重点突破粮油、畜禽、果蔬、茶叶或水产精深加工核心技术与设备等瓶颈,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安全、营养、美味、方便”系列绿色新产品。

预期成果:

开发颠覆性关键技术3-5项,制定产品标准5-6项,培育高产、优质畜禽、果蔬或水产的新品种(系)1-3个,形成相应的技术规程5-6个,项目承担单位年产值3亿以上。

7.农业生物技术

研究内容:

围绕提升江西水稻种质创新水平,创新杂交稻亲本快速选育技术,创制突破性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和示范推广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水稻新品种。

预期成果:

创制杂交稻优势不育系1个或优势恢复系1个,培育适宜江西种植的直播、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3-5个(米质达国优二级),育成的新品种在项目实施期间累计示范推广50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增收3亿元以上。

8.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研究内容:

选育含有特有成分物质的樟树等江西特色林木资源优良品系,研究优质苗木高效繁育、规模化生产技术和林木高效培育技术,研发林木资源利用、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

预期成果:

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优良品系1-3个;建立高效无性系繁育技术体系,规模化生产优良品系优质苗木50万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项目承担单位年产值1亿元以上。

9.生物与新医药

研究内容:

研究江西道地与特色中药材生态种植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制凝血因子类生物药品;研究天然蛋白质类生物药创新升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生物医药产业绿色合成工艺及产业化;研究血液透析相关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药食同源”、养生保健产品研发;康复技术及辅助器具、可穿戴便携式监护产品研发。

预期目标:

形成1-2个江西道地与特色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完成1-2项凝血因子类生物药品研发;完成2-3个天然蛋白质类生物药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升级,申报2-3个天然蛋白质类生物药原料药及制剂的药品生产批件;形成2-3套生物医药产业绿色合成新工艺并实现产业化;取得血液透析类医疗器械临床批件1-2件,产品注册证2-3件;开发“药食同源”保健产品3-5种;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复辅具1-2个;研发功能丰富的便携式监护产品2-3种,建立与大型医院联通的移动式健康服务平台;形成1-2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10.节能环保

研究内容:

研究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人造底板构建技术及工程设备研制;废旧二次电池金属全回收工艺研发与产业化;再生铜直接杆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研究高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控制技术及其成套装备;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新工艺和工业化成套设备开发。

预期成果:

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装备2-3项,申请发明专利3-5项,形成1-2项国家/行业标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的设计及制造能力,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每项研究任务建立示范应用工程1-2个,形成1-2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申请发明专利3-5项,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

重点研发计划

一、项目类型

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1.申报项目必须我省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产业的重大、核心、关键技术问题,以及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研究,从应用基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2.申报项目必须目标明确、边界清晰,具有明确的产业化前景。

申报书中必须要有明确的经济、技术和知识产权等考核目标,并就考核目标的先进性、可实施性和市场前景进行阐述。

3.申请单位应具有较好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条件,有较强的科研团队,有良好的资信基础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

要求企业申报单位按申报金额筹集1倍以上的配套资金。

同时,要求属于规模以上工业法人的申报及参与单位,在附件中提供上年度“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R&D活动及相关情况过录表”(表号L506,可到企业所属市县区统计局打印)作为项目评审参考。

4.优先支持协同创新体及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国家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

优先支持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申报的创新项目。

5.优先支持与同我省签订有科技合作协议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和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开展的合作项目、与同我国建立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关系的国家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

6.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各方须签订联合申报合作协议,明确约定课题申报单位、参与单位承担的研究任务、考核指标、专项经费比例和知识产权归属等,并作为申报书的附件。

7.资助强度:

重点项目50-200万元/项,一般项目20-50万元/项。

三、重点支持领域

(一)重点项目

1.新材料

稀有金属特色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金属冶炼工艺技术的优化、升级研究;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应用领域开发研究;新型稀土掺杂金属合金新品种、新工艺开发与应用研究;新型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高强度热塑性树脂基及其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