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2010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617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一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40题。

每题1.5分,共60分。

1、它是“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步”。

“它”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2、《周礼•春官•大宗伯》载: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

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

3、《周礼·夏官·序官》:

“凡制军,万有两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必然趋势B周天子是当时最高的军事首领

C国家大小和军队数量由周王决定D诸侯拥有军权不利于集权形成

4、清人赵吉在《寄园寄所寄》中对徽州这样描述道:

“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

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度。

”这反映出徽州地区

A小农经济促进村落文化的繁荣B宗族结构较为严密

C宗族观念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D政治制度亘古亘今

5、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峄山刻石》写道: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这一记载说明

A秦朝初年曾局部推行过分封制B秦统治者认为集权可消除兵争

C秦始皇非常重视对军队的管理D秦朝时期未出现地方反抗事件

6、秦灭六国后,亲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突出个人功业B宣传托古改制C承袭华夏传统D标榜君权神授

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8、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

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

9、汉武帝末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后,中朝官(由皇帝的近臣如侍中、尚书等组成)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是指中朝

A主管军事B制约君主权力C参与决策D不再限制外朝

10、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迁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闻南朝大政”,究其原因主要是

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B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的形成

C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D九品中正制僵化了门阀制度

11、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1%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12、有学者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使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各部职责有了明确分工……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职能”。

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A导致了权力分散,不利于皇权集权B明确了各部职责,限制了皇权

C强化了对权力的制约,弱化了国家职能D便利了政令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

13、唐初继承隋朝制,“故尚书省上承君相,下行中外百司,为全国行政之总枢纽,为政令之制颁而节制之机关,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

材料表明唐朝初期尚书省

A总理朝政,成为三省的核心B为全国政务执行的机关

C与中书门下地位平等D与中书、门下相互牵制

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设三司使B文官任知州C设枢密院D实行将兵法

15、某一朝代,宰相有中书令、司统率百官与总理政务等称呼,常以皇太子兼任;下分左右丞相,中书令却则总领中书事务;下辖六部,分掌政事。

这一朝代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清代

16、《金史百官志》中说:

“熙宗天会十五年罢豫,置行台尚书省于汴。

”这说明

A元之前地方已有省制B金代首先建立行省制

C行省制利于加强集权D行省最早设立于北方

17、我国古代中央集权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机构。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君主集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18、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这一“动态机制”

A保证了监察部门的独立性B完善了民意的舆论监督

C破除了官官相护的陋习D有利于防止监察机构腐败

19、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

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

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

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

可见,封驳制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20、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21、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

“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

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

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

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

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 

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

22、从雍正帝开始,有鉴于康熙时期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诸王争储的教训,正式宣布了不再公开预立太子的决定,改为秘密立储制:

皇帝生前将写有皇太子人选的遗诏放在木匣内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待皇帝驾崩后由顾命大臣取出公布。

这表明

A传统的宗法制无法维系   B公开立储威胁到了皇权

C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D储君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23、“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等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文中的“她”指的是()

A古代中国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D古代雅典

24、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对该建筑的认识最正确的是

A体现古希腊公开平等的政治理念       B政治生活影响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C是根据具体的地形形状而设计的       D体现了数学在建筑中的巧妙运用

25、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这表明()

A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B雅典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D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

26、恩格斯指出:

“(改革)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

”恩格斯所说的改革是

A克里斯提尼的改革B庇西特拉图改革

C梭伦改革D伯利克里改革

27、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了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民主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28、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29、《十二铜表法》第五表中规定: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这反映出罗马法从根本上

A保护私有财产B追究刑事责任

C.体现公共意志D保护监护人权利

30、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

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31、公元2世纪,罗马共和国的刑事法院具有民众集体负责的性质,法官丛公民(一般为贵族或富人)中选举产生,每年改选一次,而且每个案件都要由30至40名法官共同审理。

这种集体裁决模式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益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罗马司法程序的民主特征

32、“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33、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

“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这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下

A内阁可以弹劾首相B首相和内阁相互牵制

C内阁成员集体负责D首相必须对内阁负责

34、《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

“‘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

”这表明光荣革命()

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B.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35、有人把英国称之为“戴王冠的民主国家”,把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称之为“王冠下的民主”。

这一评价的原因是英国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保留了世袭君主制

C完善了议会政党制D形成了责任制内阁

36、“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是革除政治上层建筑的腐朽部分以适应工业革命造成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关系新变化和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个新的路标。

”材料的评论说明

A1688年的“光荣革命”影响有限B《权利法案》正式颁布

C英国民主制不断完善D责任制内阁掌握实权

37、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华盛顿在此强调的是

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

38、对于美国的老百姓而言,在很大意义上,“国计民生”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州计民生”。

这体现的权力特点是

A法律之上B地方分权C人民主权D中央集权

39、“19世纪是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在深度和广度上高歌猛进的时期。

”据此可知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技术进步是工业革命的核心

C工业发展影响民主程度D政治民主化程度决定工业化程度

40、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搜集到的材料,最能概括其内容的研究标题是

A多样的政治文明类型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第41题18分。

第42题22分,共40分。

41、(18分)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疆域图元朝行省图

材料二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

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

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

结合元朝行省图,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

(3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为什么说“行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

(11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4分)

42、(22分)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往往受到本国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乃至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的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她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摘自于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的。

(4分)

(2)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英国找到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6分)

(4)(4)就英美为例,谈谈两国民主政体孰优孰劣,试作简要评价。

(8分)

高一第一次月考答案

1、解析:

有地域可知,选A项。

2、解析:

有材料体现出等级,故选C项。

3、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分封制下各诸侯拥有自己的军队,这实际上说明诸侯拥有军事上的独立权,是武王伐纣后的权力再分配,这为后来分封制的瓦解埋下了隐患,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统一的趋势,排除A项;B项表述正确,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国家大小和军队数量由这个诸侯国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决定,C项错误。

4、解析:

由材料可知“宗族结构的规则”,故选B。

5、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秦朝总结春秋战国的教训,认为分封制度是导致地方纷争的主要原因,因此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实行分封制,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现象的出现。

A\C\D三项均没有准确反映材料的本意,只有B项正确。

6、解析:

材料体现皇帝功业,故选A项。

7、答案D

8、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汉武帝加强的是地方的统治,故选D。

9、解析:

汉武帝设置内朝(中朝)和外朝,以地位较低的内朝去牵制外朝,以加强皇权。

但内朝只是由较低级官员组成的机构,没有决策的权力,而霍光是掌握军事的实权派,其辅佐少主,使内朝开始有了决策的权力。

故C项正确。

10、解析:

由材料“他们并不能预闻南朝大政”可知,故选D项。

11、解析:

由表格中的出身可知,故选B项。

12、解析:

根据材料“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职能”可知D项正确,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对皇权的限制,B项错误。

13、解析:

从材料来看,尚书省不仅是实际的执行机关,且是全国行政的总枢纽,更是政令制度颁布和节制的机关,故选A。

14、解析:

抓住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特点,故选B。

15、解析:

从材料中的“宰相有中书令、司统率百官与总理政务等称呼”以及“下辖六部”等六部等信息可知这一朝代为元代,以前的糖、宋朝六部是由尚书省下辖,故答案为C。

16、解析:

“置行台尚书省于汴”就是说在“汴”这个地方设立设立过行台尚书省,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为体现。

17、解析:

从材料可看出,中央机构的变动,其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选A项。

18、解析:

从材料中“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可知是对监察机关的制约,故选D。

19、解析:

由材料“臣相王嘉就退回了……”可知,故选D。

20、解析:

有所学知识可知,故选B。

21、解析:

由材料“均不许闲人窥视”可知,故选A。

22、解析:

由材料“皇帝生前将写有……”可知,故选B。

23、解析:

由材料“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可知,故选B。

24、解析:

由材料“看到发言人,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可知,故选A。

25、解析:

由材料“提议得不到通过,被起诉,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等。

”可知,故选B。

26、解析:

由材料“损害债权人的财产……”可知,故选C。

27、解析:

有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故选C。

28、解析:

由材料可知,故选B。

29选A。

30、解析:

有所学知识可知,故选C。

31、解析:

A项错误;B项材料无法体现;此时的罗马是共和国时期,故C项错误。

这种集体裁决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西方国家奴隶主民主制度的特点,而且其中蕴含了陪审制度的思想文化渊源,D项正确。

32、解析:

由材料“万民法吸收了……”可知,故选B。

33、答案C。

34、解析:

由材料中“它拥有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可知,故选A。

35、解析: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戴王冠的民主国家”、“王冠下的民主”,这指的是英国政体的局限性。

故选B。

ACD都是英国渐进式的民主建立的过程。

36、解析:

由“适应工业革命造成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关系新变化”“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个新的路标。

”,可知英国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故选C项。

37、解析:

由材料中的“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可知,故选C。

38、解析:

此题关键是“州计民生”,故选B项。

39、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对民主政治的进步产生影响,故选C项。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方面的内容。

40、解析:

由图示可看出是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政治文明类型可知,故选A

41、(18分)

(1)特点:

数量少,管辖范围大(2分)。

现实原因: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1分)

(2)创新:

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答出两点即可4分)

原因: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受中央节制,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地方。

(3分)

历史作用:

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答出两点即可4分)

(1)借鉴价值:

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治理;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4分)

42、(22分)答案

(1)解决:

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

(4分)

43、

(2)不同:

中国: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属于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4分)

(3)“完美”之处:

不流血。

2分办法:

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4分

(4)英美民主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都符合本国国情,都促进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采取较温和的,渐进的手段,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是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弱小,与封建势力较强大,及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小有很大关系。

而美国采取革命手段,建立起民主共和制政体,也与美国其时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加之与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有很大关系。

因此,社会历史发展不同,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不相同。

(8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