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1687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5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docx

《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docx

高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

高2010级历史考纲解读与知识印证

隋唐

一、隋朝的统治及唐朝前期的开国和盛世

经典考题

1、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2、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

“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起讫地应该是()

A、北京至广州B、扬州至杭州C、北京至杭州D、杭州至广州

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4、(2007年天津文综)君与民的关系问题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被不断探索。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

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1)图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

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

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

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

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3)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指出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

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的奏折中说:

“东西各国之强,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盖千百万之人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

”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思思的联系。

 

考点知识印证

考点1-----隋朝的统治

1、(2008年石家庄市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下图人物对

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统一南北,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B、营建大兴城,使其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C、开通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D.强调“存百姓”思想,改革赋役制度

2、下列能说明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的是

①结束了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为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②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对唐制度的确立有直接影响③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唐朝加以继承和完善④隋朝因暴政而亡,为唐统治者提供了教训,使唐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

3、2007年3月11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刘枫委员做了题为《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发言。

下列属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最重要客观原因是()

A、适应洛阳商业发展需要B.适应国家统治中心逐渐东移的需要

C、江南地区经济地位日益重要D、为镇压北方农民起义提供运输通道

4、从下列三幅图中,能够获取的共同历史信息有()

①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②反映丁中外文化的交流③反映了当时繁重的徭役④三项都气势宏伟,名扬中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5、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迅速灭亡。

暴政的主要表现是()

①徭役繁重②严刑酷法③三征高丽④天灾严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考点2—唐朝前期的开国和盛世

6、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7、(2008年包头高三质量调研)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宣父”.后来的统治者还为孔子戴帝王冠(如右图),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

A.尊重孔子B、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C、儒生的要求D.孔子的威望高

8.据史书记载: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违法取驿家麸数石。

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

”此事表明唐太宗()

A.不因臣下贪污额较小而姑息掩盖B.不注重维护官吏的形象

C.注意满足臣下的实际需求D.注意防止贪污,做到官民一视同仁

9.唐初统治者实施的下列措施中,客观上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D.均田制、租庸调制

10.史书赞誉唐玄宗统治前期为“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比较,开元年间最显著的发展表现在()

A.阶级矛盾进一步得到缓和B.社会秩序与政局更加稳定

C.经济与文化的繁荣程度更高D.土地兼并的情况已得到解决

11、汉、唐统治者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为此()

A.广开耳目,求访贤哲B.戒奢从简,精简官员

C.平抑物价,大兴文治D.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12、(2008年沈阳高三期末)“在掌权的近半个世纪中顺应历史潮流,革除时弊,大开科举,创立‘自荐’求官制度,破格用人;奖励农桑。

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以上材料描述的帝王是()

 

A、汉文帝B.武则天C、唐玄宗D.清高宗

考点综合能力应用

13、

(1)盛世的出现,往往与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分不开,他们一方面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另一方面推行利民制度。

请结合唐前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2)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二、隋唐制度的革新

经典考题

1、(2005年北京)唐初规定:

“凡水、早、虫、箱灭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

”该项规定出自()

A.均田制B.屯田制C、租庸调制D.地丁银

2、(2006年天津文综)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

3、(2007年全国卷Ⅱ)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4、(2007年上海单科)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

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科举制、均田制

考点知识印证

考点1------三省六部制

1.隋朝在政治上的主要贡献有()

①统一全国②开凿大运河③开创三省六部制④实行科举制⑤管辖台湾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2、结合下图评述三省六部制,正确的是()

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②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

体系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④提高了行政效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在江南一带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其正常的运作程序应该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4.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特点是()

A.权力分散,品级下降B.形成严密完整的体系

C.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5.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

最能反映两者本质区别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权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下放

6、府兵制崩溃于()

A.唐高祖时B.唐太宗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

7.唐朝的府兵制度最终被募兵制度取代,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无法负担沉重的军费支出②兵士大量逃亡

③府兵指挥权逐步被将领把持④土地兼并,均田制遭破坏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④

考点2----科举制、府兵制、募兵制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

据此回答下题:

8、对科举制中“举”的正确理解是()

A.考试B.选拔C.世袭D.推荐

9、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重大突破,下列帝王中对其创设和完善起过重要作用的有()

①隋文帝②隋炀帝③唐太宗④武则天⑤唐玄宗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10、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

C、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11、在古代社会中曾起到否定血缘关系,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制度是()

A、分封建B.王位世袭制C、士族制度D、科举制

考点3-----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12.隋唐时期,继续沿用北魏的均田制,并将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

此时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A.不变B.加强C.减弱D.取消

13.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改行“两税法”。

以下关于两者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前者纳税概以钱计,后者以纳粟为主B.前者不定期征输,后者以冬春为征输期

C.前者按土地课税,后者依人头课税D.前者与政府授田配合,后者征赋役不授田

考点综合能力应用

14、选拔官员,招揽人才是关乎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大事,古代历史上选官制度的变化明显地呈现出几个阶段。

回答以下问题:

(1)“与分封制相适应……三代时期(夏、商、周)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

……从渚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与后代的‘选贤任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依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

这种制度是如何被废止的?

 

(2)两汉时期如何选拔官员?

这种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3)隋唐以后,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试分析这种变化的进步性。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赋税之制有四:

一曰租,二曰调,三日役.四曰杂徭。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

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

凡丁岁役二旬(注:

二十天),无事(注:

不能去的)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注:

十五天)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凡水早虫霜为灾害,则有分数。

十分损四(注:

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损七以上课役俱免。

——《大唐六典》卷3

材料二(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其租庸杂徭悉省,(注:

全部免去)而丁额不废。

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收之。

自是(注:

从此)人不土断而地著(泣:

著土地而安居),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

——《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三(北宋)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中国古代史》教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政府的赋税政策中是否体现了减轻农民的负担,用史实说明。

 

(2)唐初实施赋税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了哪些社会效果?

 

(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唐后期与北宋实行的赋税改革的共同点。

 

(4)两税法与王安石变法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

有何不足之处?

 

三、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经典考题

1、(2005年全国)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A.天竺B.日本C.新罗D.波斯

2、(2007年天津文综)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D.泉州口岸的开放

3、(2007年天津文综)从下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

 

①和亲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②祖国认同感具有强大影响力③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④民族平等是历代的民族政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2007年上海单科)2007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

印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

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

C、唐代高僧玄奘去该地取经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考点1------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5.唐朝时边疆少数民族先后强大起来的顺序是()

①突厥②吐蕃③靺鞨④回纥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6.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

“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

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

”——《新唐书》

材料中的“可汗”属于()

A.回鹘B.突厥C.吐蕃D.大月氏

7.在一座突厥墓葬中,曾经发掘出银壶、银马具、黄金制品,以及铁制的刀、剑、箭、马具,还有汉式铜镜、波斯的绢布织物。

这一切不能说明()

A.属于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B.突厥过着游牧与农耕相结合的生活

C.受到传统的“丝绸之路”影响D.突厥民族生活中与战争关系紧密

8、唐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①在少数民族设置管理机构②实行和亲政策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④平定少数民族叛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唐朝中央政府承认周边各族政治上的“自治权”,不直接干涉各族内部事务,体现这一政策的是()

A.设立机构B.联姻通好C.册封首领D.会盟亲善

10、(2008年郑州)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是当时民族关系比较和谐的重要保证,这些政策表现在()

①在东突厥设都督府②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③文成公主人藏④金城公主人藏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1、(2008年石家庄质检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赞颂的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2.对唐太宗处理与东突厥关系的措施,后人持肯定态度的主要理由是()

A.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B.抵御了少数民族劫掠

C.开始了对东突厥有效管辖D.扩大了唐王朝的疆域

13、西汉、唐朝对西部边疆地区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①互通婚姻②设管理机构③促进经济文化交流④实行移民杂居政策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唐太宗与汉武帝相比,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点是()

A、发动正义的反击战争B.加强行政管理

C.注重经济交往D、实行册封制度

15、下列表述与四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相符的是

A.图l反映出汉匈和亲,民族间关系密切

B.图2反映出唐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C、图3反映出唐蕃会盟,彼此间患难相恤

D、图4反映出清朝平定叛乱统一天山北路

16、下列管辖新疆地区的行政机构,按设置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域都护②伊犁将军③安西都护府④北庭都护府

A、①③④②B、②①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④②

考点2------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17、唐朝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出现“盛况”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线D.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18、737年,新罗王逝世时,唐玄宗特地派著名学者邢臻前往吊唁,并告诉他:

“新罗号为君子之道,颇知书礼,有类中华。

以卿学术,善与讲论,故选使充此。

”这一引言说明了()

①唐朝与新罗关系密切友好②唐文化对新罗影响巨大③皇帝派邢臻传播唐朝先进文化④中国的物种和先进技术大量流传到新罗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9、一方由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征集的遣唐使墓志(右图)在日本东京展出,墓志石盖刻有“团虢日本”字样,底座上则有开元年号。

这方墓志()

A.证实了日本曾是唐的属国

B、体现了日本文明从属华夏文明

C、说明了“日本”国号为唐皇帝所

D.反映了唐朝时中日的友好交往

20、新罗和日本同唐朝的友好交往中,相同的历史现象有()

①都有来唐留学生②都仿效唐朝的制度③都学习儒学④贸易往来频繁

A.①②③④D,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1、右图是坐落在印度的玄奘塑像。

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玄奘。

这说明唐朝当时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A.重视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B.唐太宗崇佛

C.唐太宗看重玄奘个人的才华

D.唐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主张兼收并蓄

22、(2008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三年级统一测试)唐朝时,中国进一步走向海洋,其突出表现有()

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②制造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③与朝鲜、日本的往来频繁④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3.关于唐朝“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长安出发,经陆上丝绸之路,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

B.从扬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

C.从长安出发,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北非的开罗

D.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抵达印度半岛

24.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古代中非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西汉时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到非洲

②隋唐时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非洲国家

③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

④非洲发掘了唐朝的陶瓷残片,唐墓出土了非洲黑人陶俑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④

25.下列关于汉唐时期对外交往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欧洲没有直接往来B.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

C.长安是对外陆路交通中心D.对外贸易既有陆路,又有海路

考点综合能力应用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高帝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精兵30余万围高帝于白登。

……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奉宗室女翁主(诸王之女)为单于阏氏(妻子),岁奉匈奴絮增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

——《汉书》

材料二(唐中宗诏曰)朕之小女,长自宫闱,言适远方,岂不钟念?

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始允诚祈,更敦和好……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即于今月廿七日,朕亲自送于郊。

——《唐大诏令集》

材料三(按:

三国时蜀国诸葛亮在对付蜀中地区少数民族首领孟获时曾七擒七纵)夏五日,亮渡沪,进征益州,生虏获置军中,问日:

“我军如何广获对曰:

“恨不相知,公易胜耳。

”亮以方务在北,而南中好叛乱,宜穷其作,乃赦获,使还,合军更战。

凡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焉。

亮复问获,获对曰:

“明公天威也,边民不为恶矣。

”秋,遂平四郡。

——《华阳国志》

材料四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国蛮,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

”大宗曰:

“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

苻坚自恃兵强,必欲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

……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二采取的相同政策是什么?

其背景又有何不同?

 

(2)材料三采取了什么政策?

其依据是什么?

 

(3)材料四不讨伐林邑的观点是什么?

借鉴了什么历史经验?

 

(4)从以上材料中可以获得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27、(2008年东城区期末教学目标检测)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质做成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现象。

读下列各俑图,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1)图l反映了秦朝文化的什么特点?

由此你还联想到哪些有关秦朝兴亡的历史信息?

 

(2)唐朝时与吐蕃密切交往,吐蕃文化习俗渗入中原,图2反映的这种唐朝女子所流行的帽子,是受吐蕃皮帽样式的影响,刘史言曾用“织成番帽虚顶尖”的诗句描绘了这一现象。

请写出三件反映唐蕃交往的史实。

 

(3)图3和图4,分别反映出唐宋时期在对外交往方面取得哪些进展?

 

28、(2008年宿迁市高三调研)以下是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示意图:

(1)图l、图2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情况?

后一时期较前一时期发展有何显著特点?

 

(2)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曾受到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试说明以上两个时期的中央政权为解除威胁、维护丝绸之路畅通分别采取的重大举措。

 

(3)简析两个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发展的共同条件及其深远影响。

 

(4)汉唐时期中外交往的特征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四、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的繁荣

经典考题

1、(2005年天津)按下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谷物加工②汲水③耕地④耕地

B.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灌溉

C、①耕地②谷物加工③耕地④灌溉

D.①谷物加工②耕地③耕地④灌溉

2、(2005年天津)英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①雕版印刷技术②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④

3、(2005年全国)“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涛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

4、(2007年重庆文综)下图为隋唐时期局部图。

A、B、C、D四城市中,同时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的是()

5、(2007年四川文综)下图反映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四川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A、①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6、(2007年山东文综)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08年吉林高三综合测试}下列图片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考点知识印证

考点1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8.见下图,隋朝在洛阳周围建有洛口仓、含嘉仓等大型仓库,这主要是因为洛阳周围地区

A.开发较早、富甲天下

B.水陆交通便利,便于粮食集散

C.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D.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

9、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

A、孙吴时期B.东晋南朝时期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