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1545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习题岳麓版

1.《人类历史上100件大事》一书将英国的“光荣革命”名列其中,认为它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转折点”指的是(  )

A.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D.议会与国王对等分享国家权力

解析:

“光荣革命”只是议会开始掌握国家核心权力,国王权力开始被限制,并没有结束国王权力,故A项错误;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中,新的国王是由议会授予权力的,表明传统的君权神授的最高专制权受到了限制,国家权力传统的中心从国王转移到了议会,故C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虽然国王和议会并存,但是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而不是对等分享,故D项错误。

答案:

C

2.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从《大宪章》那里继承的主要思想是(  )

A.保障人民的人身自由思想

B.用法律限制王权的思想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D.国王不能干涉议会的思想

解析:

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开始给王权设定了界限,英国从此保留了限定王权的传统。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英国推行君主立宪制,其含义就是用法律限制王权。

答案:

B

3.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  )

A.提出了1787年联邦宪法

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度的发展

解析: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答案:

D

4.英国人在建设本国民主政治制度时表现出一种原创精神,这体现在(  )

A.议会制     B.选举制

C.两党制D.任期制

解析:

议会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古希腊民主中已有公民大会,故A项错误;选举制在古希腊民主中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即辉格党和托利党,符合材料中的“原创精神”,故C项正确;任期制古希腊已经出现,并非英国人的“原创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

C

5.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  )

A.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力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

解析:

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改革法案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案:

B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

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二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三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

……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

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1)材料一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2)材料三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

依据材料三,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析:

(1)材料一中的时间限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期间(工业革命未完成时段),联系工业革命的前提回答“保守主义的政治”的建立途径;结合材料二,从当时英国的权力中心和权力分配角度回答其特征。

(2)首先明确19世纪3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和贵族进行的斗争是指1832年议会改革;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角度回答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和政治愿望的变化。

(3)用经济与政治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观点概括二者的关系。

答案:

(1)建立:

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

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2)新的斗争:

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

经济发展与政治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3)关系:

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推进政治变革。

1.英国历史上的《大宪章》的颁行对英国历史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

A.加强了英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B.确立了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

C.给王权设定了界限,推动了英国民主制的发展

D.确立了议会主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大宪章》虽然是为保障封建贵族利益服务的,它本身并不具备近代民主政治的内容,但它以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在英国形成了限制王权的传统,为近代民主制度形成提供了条件。

答案:

C

2.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中关键词和关键语句“贵族”、“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说明应该结束旧的统治秩序,重新开启一种新的统治模式。

即结束王权对英国的统治,让位于资产阶级统治英国。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3.有史学家认为:

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

“这一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光荣革命”

C.工业革命D.二月革命

解析:

从题目中“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非革命的手段”可知是英国的“光荣革命”。

答案:

B

4.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

“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

”材料表明当时英国(  )

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较大

B.议会上院的势力明显衰落

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统治阶级的政策趋于一致

解析:

在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早已确立,首相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并负责组阁,自然对议会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议会上院势力的消长,故B项错误;内阁对下院控制力的加强是依法来实现的,丝毫没有触及“分权制衡”这一资本主义制度最基本的立法原则,故C项错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政见分歧,材料中同样没有任何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6年7月13日,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的英国第二位女首相。

特蕾莎·梅能够成为首相的关键在于(  )

A.议会的支持B.工党的态度

C.民意支持率D.国王的态度

解析:

根据所学,英国两党制形成后,由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党首担任英国首相,并上台组阁,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故A项正确,故B、C、D项错误。

答案:

A

6.电影《女王》中有一场景:

1997年,在英国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前往拜见女王。

车队进入白金汉宫时,女王私人秘书罗宾对女王说:

“夫人,首相到了。

”女王说:

“准首相,罗宾,我还未任命他呢。

”“女王”可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英国(  )

A.首相应对英王负责B.首相需由英王任命

C.英王直接领导内阁D.英王有权创制法律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首相名义上对英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内阁是由英国首相领导的,故C项错误;有权创制法律的是议会,故D项错误。

答案:

B

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规则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很多的政治权利,对这次改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D.英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解析:

英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政权是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作为标志的。

1832年的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结果,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体现了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答案:

D

8.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文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  )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权利法案》

D.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解析:

《权利法案》的颁布,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提供了宪法保障,排除C。

从材料中的信息“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有效地控制‘控制者’”来看应该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君主立宪政体通过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从而达到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并且有效地控制“控制者”。

所以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

9.1734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书简》中写道:

“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

”这主要基于(  )

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英国《权利法案》的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的宪法通过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

D

10.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

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

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

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解析:

题干并没有强调对过去的继承,故A、C项错误;由题干“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和“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知题干强调和平与渐进,故B项正确;因为题干重心在于强调方式的和平与渐进,首创与示范作用则不是其显著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实行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永远不能再左右国家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

这一法案规定:

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议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

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英国《王位继承法》(1701)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1760年乔治三世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

……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

“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

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

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解析:

(1)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可以得出背景为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胜利;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妥协;第二问结合所学《权利法案》的意义即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确立来作答。

(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二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出处为英国《王位继承法》,材料一中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两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第(3)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三中“(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体现了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第二问结合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英国人推进其民主进程史实,可以得出1832年议会改革。

第(4)题,结合三则材料,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可以得出总的趋势为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

答案: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胜利;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妥协。

意义: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确立。

(2)理念:

主权在民;法律至上。

关系:

继承与发展。

(3)权力:

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推进:

1832年议会改革。

(4)趋向: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在这个时候,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

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

1742年,沃尔波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尔波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

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世界史资料》

材料三 1832年6月7日,选举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

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

……56个人口不到xx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xx~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

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主要创新是什么?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的主要变化。

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创新有何认识?

解析:

(1)题,要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总结英国“克服专制王权”的事件。

(2)题,从材料中的“内阁”“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可回答英国政治制度的创新;特点要结合这一政治制度回答。

第(3)题,变化要依据材料归纳;积极影响要结合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来回答。

第(4)题,要依据三则材料综合分析。

答案:

(1)做法: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2)创新: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与发展。

特点:

内阁拥有行政权,且权力不断扩大;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

(3)变化:

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

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认识:

制度创新具有渐进性;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m221125660噠331068152腒2068850D0僐398889BD0鯐.37933942D鐭K3704090B0邰394419A11騑372099159酙286416FE1濡376559317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