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148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归纳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数学归纳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数学归纳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数学归纳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数学归纳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归纳法总结.docx

《数学归纳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归纳法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归纳法总结.docx

数学归纳法总结

数学归纳法总结

数学归纳法总结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

1.第一数学归纳法

设P(n)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nn0(n0N)时,P(n)成立;

②假设nk(kn0,kN)成立,由此推得nk1时,P(n)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可得到结论:

对一切正整数nn0,命题P(n)成立。

2.第二数学归纳法(串值归纳法)

设P(n)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nn0(n0N)时,P(n)成立;

②假设nk(kn0,kN)成立,由此推得nk1时,P(n)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可得到结论:

对一切正整数nn0,命题P(n)成立。

3.跳跃数学归纳法

设P(n)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n1,2,...,l时,P

(1),P

(2),...,P(l)成立;

②假设nk(kn0,kN)成立,由此推得nkl时,P(n)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可得到结论:

对一切正整数n1,命题P(n)成立。

4.反向数学归纳法

设P(n)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P(n)对无限多个正整数n成立;

②从命题P(n)成立可以推出命题P(n1)也成立;

那么根据①②可得到结论:

对一切正整数n,命题P(n)成立。

如果命题P(n)对无穷多个自然数成立的证明很困难,我们还可以考虑反向数学归纳法的另外两种形式:

Ⅰ设P(n)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n1时命题P(n)正确;

②假如由P(n)不成立推出P(n1)不成立;

那么根据①②可得到结论:

对一切正整数n,命题P(n)成立。

Ⅱ设P(n)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n1,2,...,r时,命题P

(1),P

(2),...,P(r)都成立;

②假若由由P(n)不成立推出P(nr)不成立;

那么根据①②可得到结论:

对一切正整数n,命题P(n)成立。

以上讨论的均是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是从特殊出发,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可通过对数列前n项的计算、观察、分析推测出它的通项公式,或推测出这个数列的有关性质。

应用不完全数学归纳法时,必须用完全数学归纳法对结论的正确性予以证明。

【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技巧】

1.移动起点

有些命题对一切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都成立,但命题本身对n0也成立,而且验证起来比验证n1时容易,因此用验证n0成立来替代验证n1;同理,起点也可以进行适当后移,只要后移的起点成立且容易验证。

2.起点增多

有些命题由nk向nk1跨进时,需要用到一些其他特殊点的性质,此时往往需要补充验证某些特殊情形,因此需要适当增多起点;增多起点也可以更好的观察出每一个n具有的统一形式,从而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选择适当的假设方式

归纳假设不要拘泥于“假设nk时命题成立”,需要根据题意采取第一、第二、跳跃、反向数学归纳法。

【典型例题】

例1:

证明:

n5n(nN)能被6整除。

例2:

证明:

对于一切自然数n1都有22n。

n

例3:

设ax11n,求证:

xn可表示为a的n次多项式。

xx例4:

试证用面值为3分和5分的邮票可以支付任何n(n7,nN)分的邮资。

例5:

求证:

适合x2yn(x0,y0)的整数解组数r(n)满足:

r(n)11(n1)[1

(1)n]24。

例6:

已知f(x)是定义在N上,又是在N上取值的函数,且:

(1)f

(2)2

(2)m,nN,f(mn)f(m)f(n)(3)当mn时,f(m)f(n)求证:

f(x)x在N上恒成立。

例7:

证明对任何正整数n,f(n)n3n5都不能被121整除。

扩展阅读:

高考专题——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

一、知识梳理

(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第一数学归纳法设P(n)是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若1°P(n0)成立(奠基)2°假设P(k)成立(k≥n0),可以推出P(k+1)成立(归纳),则P(n)对一切大于等于n0的自然数n都成立注:

第一数学归纳法有如下的变式:

设P(n)是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若1°P1,P2,...,Pl成立(奠基)2°假设P(k)成立(k≥n0),可以推出Pkl成立(归纳),则P(n)对一切大于等于n0的自然数n都成立以上方法称为“跳跃数学归纳法”(了解)

第二数学归纳法设P(n)是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若1°P

(1)成立(奠基)2°假设nk(k为任意自然数)时,Pn1nk成立,可以推出P(k+1)成立(归纳),则P(n)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反向数学归纳法设P(n)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P(n)对无限多个正整数n成立;

②假设nk时,命题P(k)成立,则当nk1时命题P(k1)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n1时,P(n)成立.

(2)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技巧

a“起点前移”或“起点后移”。

有时前几项不能统一到归纳里面,需要单独验证,需要将起点后移

b加大跨度。

这时候可以应用跳跃归纳法(不需要掌握)c加强命题

d命题的活化(一般化)。

比如要证明f201*时候成立,可以证明fn成立

e先猜后证。

可以先算出前几项,找出规律,猜测后再证明。

数学归纳法

(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具体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几何中计算问题,数列的通项与和等

(4)几点说明

1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时,“归纳奠基”和“归纳递推”两个步骤缺一不可;2在第二步中,在递推之前,时结论是否成立是不确定的,因此用假设二字,这一步的实质是证明命题对的正确性可以传递到时的情况.有了这一步,联系第一步的结论(命题对成立),就可以知道命题对也成立,进而再由第二步可知即也成立,…,这样递推下去就可以知道对于所有不小于的正整数都成立.在这一步中,时命题成立,可以作为条件加以运用,而时的情况则有待利用归纳假设、已知的定义、公式、定理加以证明,不能直接将代入命题.

二、典型例题讲解

【例1】证明:

111

(1)>1(nN)n1n23n1111

(2)(11)

(1)

(1)

(1)>33n1(nN)

473n2分析:

如果运用以前所学知识通过放缩法进行回很困难,但是如果用数学归纳法就比较容易.以下是详细证明过程.

11113证明:

(1)第一步:

当n=1时,左=>1,故n=1时不等式成立.

23412111第二步:

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1k1k23k1那么当n=k+1时,

11111左=k23k13k23k33k4=

111111k23k13k23k33k43k1=

1112>1k1k23k13(3k2)(3k4)(k1)故n=k+1时不等式成立

第三步:

根据

(1)

(2)可知:

结论对于一切正整数n成立.

(2)第一步:

当n=1时,左=2,右=34,故左>右,即n=1时不等式成立.

111第二步:

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即(11)

(1)

(1)

(1)>

473k233k1

-2-

数学归纳法

那么n=k+1时,

1111左=(11)

(1)

(1)

(1)

(1)

473k23k13k2>33k1

3k13k233k13k133k4

33(3k2)3(3k4)=2(3k1)(3k2)2(3k4)(3k1)2=

(3k1)2=

9k4>0

(3k1)23k233k1)1>(3k1n=k+1时不等式成立.

左>33k1第三步:

根据

(1)

(2)可知:

对于一切正整数n不等式成立。

1111【例2】证nN时有(1-)(1-2)(1-n)3332证明:

显然,左端每个因式都是正数,先证明,对每个nN,有

1111111-(+2++n)

(1)(1-)(1-2)(1-n)33333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式:

(i)n=1时,

(1)式显然成立,(ii)设n=k时,

(1)式成立,即(1-)(1-13111111-())(1-)+++323k3323k则当n=k+1时,

11111111〔1-(+2++k)〕(1-k+1)(1-)(1-2)(1-k)(1-k+1)3333333311111111=1-(+2++k)-k+1+k+1(+2++k)

3333333311111-(+2++k+k+1)即当n=k+1时,

(1)式也成立。

3333故对一切nN,

(1)式都成立。

11n〔1-()〕11111133利用

(1)得,1-(+2++n)=1-(1-)(1-2)(1-n)13333331-3

数学归纳法

nn=1-〔1-()〕=+()121312112312故原式成立,从而结论成立。

【例3】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方程x2-anx-an=0有一根为Sn-1,n=1,2,

3,.(Ⅰ)求a1,a2;

(Ⅱ){an}的通项公式.

解:

(Ⅰ)当n=1时,x2-a1x-a1=0有一根为S1-1=a1-1,

1于是(a1-1)2-a1(a1-1)-a1=0,解得a1=.

21当n=2时,x2-a2x-a2=0有一根为S2-1=a2-,

2111

于是(a2-)2-a2(a2-)-a2=0,解得a1=.

226(Ⅱ)由题设(Sn-1)2-an(Sn-1)-an=0,

即Sn2-2Sn+1-anSn=0.

当n≥2时,an=Sn-Sn-1,代入上式得Sn-1Sn-2Sn+1=0①

1112

由(Ⅰ)知S1=a1=,S2=a1+a2=+=.

22633

由①可得S3=.

4n由此猜想Sn=,n=1,2,3,.

n+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结论.(i)n=1时已知结论成立.

k(ii)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Sk=,

k+1当n=k+1时,由①得Sk+1=故n=k+1时结论也成立.

n综上,由(i)、(ii)可知Sn=对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n+1于是当n≥2时,an=Sn-Sn-1=

n-1n1-=,

nn+1n(n+1)k+11

,即Sk+1=,2-Skk+2

11n

又n=1时,a1==,所以{an}的通项公式an=,n=1,2,3,.

21×2n+1

x11【例4】已知函数f(x)=x3-x2+2+4,且存在x0∈(0,2),使f(x0)=x0.

1(I)证明:

f(x)是R上的单调增函数;设x1=0,xn+1=f(xn);y1=,yn+1=f(yn),

2其中n=1,2,

数学归纳法

(II)证明:

xn数学归纳法

即111,anan1n111111111,,,.a2a12a3a23anan1n11111.ana123n于是有

所有不等式两边相加可得

由已知不等式知,当n≥3时有,

111[log2n].ana12∵a1b,2b[log2n]111[log2n].anb22ban2b.

2b[log2n]证法2:

设f(n)111,首先利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23nanb,n3,4,5,.

1f(n)b3a233b.32a3a21f(3)b1131a22a1(i)当n=3时,由a3知不等式成立.

(ii)假设当n=k(k≥3)时,不等式成立,即akb,

1f(k)b则ak1(k1)akk1k1(k1)1f(k)b(k1)ak1(k1)1akb(k1)b(k1)(k1)f(k)bbb1(f(k)1)bk1b,

1f(k1)b即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i)、(ii)知,anb,n3,4,5,.

1f(n)bb11[lo2gn]b22b,n3,4,5,.

2b[lo2gn]又由已知不等式得an(Ⅱ)有极限,且liman0.

n数学归纳法

(Ⅲ)∵

2b221,令,

2b[log2n][log2n][log2n]510则有log2n[log2n]10,n21024,1.5故取N=1024,可使当n>N时,都有an

【例6】数列{an}满足a11且an1(111)a(n1).n2nnn2(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an2(n2);

(Ⅱ)已知不等式ln(1x)x对x0成立,证明:

ane2(n1),其中无理数

e=2.71828.

证明:

(Ⅰ)

(1)当n=2时,a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