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1441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docx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docx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空白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

 

2011年5月日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 系统认识实验3

实验二 程序调试6

实验三外部中断实验6

实验四串口实验8

 

实验一 系统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ICElab-G2200实验/仿真系统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熟悉单片机系统开发软件WAVE6000。

二、实验设备

1.G2200/2100实验平台1台2.仿真器/仿真板1台

3.连线若干根4.计算机1台

三、实验内容

P1端口接发光二极管,加1点亮。

四、连线方案:

实验箱内部已连好

五、实验步骤

1.连接Lab51CPU板。

(已由实验师连好)

2.仿真器与实验平台的连接

将Lab51板的DC34芯插座与G6W仿真器上的DC34插座用扁平电缆连接起来。

(已由实验师连好)

3.仿真器与计算机的连接

用随机配带的串口通讯电缆,将仿真器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串口1、串口2均可。

特别注意:

在仿真器与计算机连接串口电缆时,两台机器必须都断电,否则易损坏计算机和仿真器。

4.实验连线

按连线方案,用随机配带的实验连线插入孔后,轻轻转动一下锁紧插头,保证良好接触。

拆线时,应先回转一下,不要硬拨,以免损坏线路板。

不管是拆线还是插线,都应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

实验中“连线方案”的粗线即为需用户动手接连的线。

5.检查接线是否有误,确信没有接错后,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6.在计算机上打开“WAVE6000集成调试环境”,界面如下图所示:

7.建立新程序(如果程序已编好,直接跳到第9步)

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文件]功能。

出现一个文件名为NONAME1的源程序窗口,在此窗口中输入以下程序

ORG0

MOVP1,#0;熄灭发光二极管

LOOP:

INCP1

CALLDelay

SJMPLOOP

Delay:

MOVR2,#3;延时程序

MOVR1,#0

MOVR0,#0

DLP:

DJNZR0,DLP

DJNZR1,DLP

DJNZR2,DLP

RET

END

8.保存程序

选择菜单[文件|保存文件]或[文件|另存为]功能。

9.建立新的项目

选择菜单[文件|新建项目]功能。

新建项目会自动分三步走。

(1)加入模块文件。

在加入模块文件的对话框中选择刚才保存的文件MY1.ASM,按打开键。

如果你是多模块项目,可以同时选择多个文件再打开。

(2)加入包含文件。

在加入包含文件对话框中,选择所要加入的包含文件(可多选)。

如果没有包含文件,按取消键。

(3)保存项目。

在保存项目对话框中输入项目名称。

MY1无须加后缀。

软件会自动将后缀设成“.PRJ”。

按保存键将项目存在与你的源程序相同的文件夹下。

10.设置项目

11.编译程序

选择菜单[项目|编译]功能或按编译快捷图标或按F9键,编译项目。

在编译过程中,如果有错可以在信息窗口中显示出来。

双击错误信息,可以在源程序中定位所在行。

纠正错误后,再次编译直到没有错误。

在编译之前,软件会自动将项目和程序存盘。

在编译没有错误后,就可以执行、调试程序了。

12.执行、调试程序

有四种方法执行程序:

全速执行、程序单步跟踪、执行到光标处和设置断点。

(1)全速执行

(2)程序单步跟踪

选择[执行|跟踪]功能或按跟踪快捷图标或按F7键进行单步跟踪调试程序。

(3)执行到光标处

(4)设置断点

(5)观察各变量值的方法

 

六、思考题

1.改写实验程序实现流水灯功能。

写出源程序。

 

2.在执行调试程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是如何解决的?

(根据调试的实际情况填写:

实验二 程序调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WINDOWS平台下的编辑、编译、排错、调试方法。

2.学习修改和观察变量的方法;综合使用单步、断点调试的方法。

3.了解数据排序的简单算法。

二、实验内容

编写并调试一个排序子程序,其功能为用冒泡法将外部RAM(2040H—2049H)中10个单字节无符号数,按从大到小的次序重新排列,并把结果放在外部RAM(2050H—2059H)区域。

三、实验器材

安装了WAVE6000集成调试环境软件的计算机1台。

四、实验说明

本程序采用的是“冒泡排序”法。

算法是将一个数与后面的数相比较,如果比后面的数小,则交换,如此将所有的数比较一遍后,最小的数就会在数列的最后面。

再进行下一轮比较,找出第二小数据,直到全部数据有序。

五、程序框图(排序部分)

六、实验步骤

1.打开WAVE6000调试环境,打开“仿真器设置”对话框,选择好仿真器,并选择使用伟福软件模拟器。

2.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并编译通过。

程序清单:

ORG0

LJMP0030H

ORG0030H

START:

MOVDPTR,

MOVR0,#40H

MOVR7,

LOOP0:

MOVXA,@DPTR

MOV@R0,A

INCDPTR

INCR0

R7,LOOP0

MOVPSW,#00H

MOVR2,

LOOP1:

MOVR0,#40H

MOVR1,#41H

MOV03H,R2

7FH

LOOP2:

MOVA,@R0

MOV30H,A

MOVA,@R1

CJNEA,30H,LOOP3

SJMPL1

LOOP3:

JCL1

MOV@R0,A

XCHA,30H

MOV@R1,A

7FH

L1:

INCR0

INCR1

DJNZR3,LOOP2

JNB7FH,LOOP4

DJNZR2,LOOP1

LOOP4:

MOVDPTR,

MOVR0,#40H

MOVR7,

LOOP5:

MOVA,@R0

MOVX@DPTR,A

INCR0

INCDPTR

DJNZR7,

END

3.打开XDATA数据窗口,在弹出的XDATA窗口中从2040H开始的单元中输入10个不同数。

4.打开DATA数据窗口,把打开的窗口进行并排,单步或跟踪运行程序,观察DATA数据窗口40H开始的单元和XDATA窗口2050H开始的单元内容的变化。

七、思考题

1.补全程序。

 

2.在排序前,程序对片外数据做了什么工作?

排序后,对结果又进行了什么处理?

并在源程序中标明。

 

实验三外部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MCS-51单片机中断原理及编程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1.G2200/2100实验平台1台2.仿真器/仿真板1台

3.连线若干根4.计算机1台

三、实验内容: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增加中断功能。

如果中断请求得到响应,用L0-L7实现从右到左逐个点亮,直至中断请求撤消,中断返回。

四、连线方案

五、实验源程序

ORG0

LJMP0030H

ORG

LJMPINT10

ORG0030H

MOVPSW,#00H

ORLIE,

ORLIP,#04H

MOVSP,#30H

MOVP1,#0;熄灭发光二极管

LOOP:

INCP1

CALLDelay

SJMPLOOP

Delay:

MOVR2,#3;延时程序

MOVR1,#0

MOVR0,#0

DLP:

DJNZR0,DLP

DJNZR1,DLP

DJNZR2,DLP

RET

INT10:

PUSHPSW

PUSHP1

MOVPSW,#08H

MOVP1,#0;熄灭发光二极管

MOVA,#01H

MOVR3,#16

LOOP1:

MOVP1,A

A

CALLDelay

DJNZR3,LOOP1

POPP1

POPPSW

RETI

END

六、实验步骤

1.按连线方案连线。

注意:

拨动开关K0置为高电位(打在上方)。

2.打开WAVE6000调试环境,打开“仿真器设置”对话框,设置好仿真器。

3.输入源程序,并编译通过。

4.执行程序。

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将K0置为低电位(打在下方),表示有故障发生,再将K0置为高电位,观察现象。

七、思考题

1.补全程序。

2.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过程中,如果K0没有及时返回高电平,观察到什么现象?

如果K0及时返回高电平,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解释原因。

 

3.如果希望用L0-L7实现从左到右逐个点亮,该改哪条指令,请写出原指令及更改后的指令。

 

4.分别去掉下列指令(已在原程序中标示出),执行程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请解释原因。

(1)PUSHP1

POPP1

 

实验四串行口实验

(基于PROTEUS软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CS-51单片机串行口方式0、方式1的工作原理;

2.了解方式0时的应用,即通过串行口扩展并行口,进行静态显示的方法;

3.掌握串行移位寄存器芯片74LS164的工作原理;

4.了解方式1时的应用,即10位UART,利用方式1实现双机通讯;

5.熟悉并掌握PROTEUS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包含两个小实验,可任选做一个。

1.利用串行口的工作方式0,将单片机的串口通过74LS164芯片转换成并口并驱动数码管循环依次显示0-9。

在PROTEUS软件中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并进行仿真。

2.利用串行口的工作方式1,实验两个单片机间的双机通讯。

其中单片机甲向单片机乙循环发送9-0(递减),同时单片机乙向单片机甲发送0-9(递增)。

三、实验器材

装有PROTEUS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四、实验原理图

五、示范程序

1.方式0示范程序

MAIN:

MOVSCON,#0

MAIN1:

MOVB,#0FFH

MOVR0,#0AH

LP:

INCB

LCALLDSPLY

LCALLDL1S

DJNZR0,LP

LJMPMAIN1

DSPLY:

MOVDPTR,#TABLE

MOVA,B

MOVCA,@A+DPTR

MOVSBUF,A

LP1:

JNBTI,LP1

CLRTI

RET

TABLE:

DB0C0H,0F9H,0A4H

DB0B0H,99H,92H

DB82H,0F8H,80H,90H

DL1S:

MOVR7,#10

DL1:

MOVR6,#200

DL2:

MOVR5,#250

DL3:

DJNZR5,DL3

DJNZR6,DL2

DJNZR7,DL1

RET

思考题

1.你在实验中是否采用了示范程序?

在做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的?

 

2.如果改为从9显示到0,如何更改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