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 分课时含 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1397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 分课时含 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 分课时含 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 分课时含 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 分课时含 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 分课时含 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 分课时含 反思.docx

《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 分课时含 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 分课时含 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 分课时含 反思.docx

RJ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教案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全单元分课时含反思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希腊城邦的概念和特点;简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知道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了解、评价雅典民主政治;观看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的片段,感知亚历山大其人;描画《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填写东征经历的文明区域,以典型事例说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民主政治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亚历山大坚毅勇敢的性格以及远大的抱负;认识亚历山大东征的侵略性、残酷性,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客观进步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雅典民主制利弊得失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当今世界有一项重要的竞技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有同学知道它的长度吗?

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

这个比赛项目的距离的确定要从公元前490年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

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

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

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喘不过气来,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

”就倒在地上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希腊城邦

(一)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爱琴文明

1.学生自学:

阅读教材“希腊城邦”一目,并结合地图《古代希腊》,说说古希腊的位置和范围。

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地理位置和范围:

古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特点:

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

影响:

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另一方面,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2.教师提问:

与其他地区的大河流域文明相比,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等相比而言,希腊文明有其特别之处,它是海洋文明,它的发轫与繁盛都与海洋密不可分。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主要包括哪些文明?

其概况是怎样的?

提示:

爱琴文明

出现时间

特点

毁灭

克里特文明

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

产生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线形文字A(尚未破解)

公元前1400年

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

新的君主国兴起;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

公元前1200年

3.材料展示:

进一步的考古研究表明,这个文明兴盛于公元前1600—前1200年之间,其中心区域在希腊西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

因传说中其最强盛的王国为阿加门侬的迈锡尼,学者们乃将其命名为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12世纪,就在特洛伊战争后不久,迈锡尼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王宫均被烧毁,希腊文明由此进入一个低潮时期。

……

在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宫殿遗址上都发现了泥版文书,尤以迈锡尼文明的泥版文书为多。

伊文斯将米诺斯文明的文字命名为线形文字A,迈锡尼文明的文字命名为线形文字B。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阅读材料,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关迈锡尼文明的信息?

提示:

材料介绍了迈锡尼文明的由来和发展情况。

20世纪初,阿瑟·伊文斯爵士对克里特岛进行了发掘研究,发现了数千块约公元前15世纪的泥版。

在这些泥版上,他辨认出一种未知文字,并称为“线形文字B”。

自此,迈锡尼文明逐渐被世人了解。

(二)希腊城邦

1.图片展示:

古斯巴达城遗址公园——古斯巴达城的卫城遗址

2.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说说什么是城邦。

城邦有什么特点?

这主要与什么有关?

提示:

城邦:

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特点:

“小国寡民”是城邦的突出特点,小的城邦不过几千人,最大城邦斯巴达领土不过8400平方千米。

与地理位置有关,希腊多山,不利于统一。

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又成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3.教师过渡:

在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城邦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那么他们又采用什么形式对其城邦进行有效的统治呢?

提示:

希腊城邦的居民按照政治地位可以分为3大类:

①拥有公民权因而能够参加政治活动的自由人;②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③处于被剥削、奴役地位的奴隶。

4.教师小结:

为了一直保持公民的身份,城邦居民自然会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

这是因为国家被其他城邦兼并,就意味着可能沦为外邦人甚至是奴隶,丧失原本的公民身份,那么公民的权利和待遇自然也会随之丧失。

正因为如此,城邦制度巩固以后,很难出现大邦吞并小邦的现象,一来是由于地理环境导致,岛上的山脉、海洋把希腊人分割在孤立的小岛中,二来正是由于公民的存在和他们拥有的权利对于各邦的独立有重要的意义。

目标导学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

1.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雅典改革的资料,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课上分享交流,小组发言。

提示:

雅典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机制基本建立。

这是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代发展到高峰的基础。

2.材料展示:

一个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片段)

片段一:

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罗耶干活赚钱,但他还是很愿意去。

这是为什么?

提示:

公民意识强;他可能抽签当上官;他去开会还有津贴。

片段二:

执勤的不准他妻子进入会场,为什么?

提示:

女人、儿童、外邦人、奴隶无权参加公民大会。

片段三:

不识字的帕罗耶却能担任公职,为什么?

提示:

任何一个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一切官职。

帕罗耶很幸运地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中的一名。

3.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雅典的民主政治”一目,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归纳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完善的表现。

提示:

雅典民主政治完善的表现主要有四点:

①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的,保证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②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④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总结:

扩大公民参政机会,完善民主运行机制。

4.材料展示:

苏格拉底是雅典公民。

据记载,他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人不一定代表正义。

他要求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异议。

5.教师过渡:

一个以言论自由著称的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权以外,没有任何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并判处死刑!

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得失呢?

6.学生辩论:

雅典民主制给人民带来了什么?

提示:

通过正反两方激烈的辩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7.雅典民主制的评价:

进步性:

雅典民主政治能激发公民群体的积极性,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发展;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公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国家为担任公职的公民提供津贴,保证贫穷公民也能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是其运作机制存在效率低下、议政质量难以保证等缺点;过分强调多数人的民主而忽视了少数人的权利;雅典民主使得公民生活政治化,其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都很高;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目标导学三:

亚历山大帝国

1.材料展示:

所罗门王结

据说有一年冬天,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吉尼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

几百年前,弗吉尼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

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的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大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从没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方设法解开这个难解之结。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

亚历山大仔细地观察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着,亚历山大不得不佩服戈迪亚斯王。

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这个绳结呢?

于是,亚历山大拔出剑来,对准绳结,狠狠地一剑把绳结劈成了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年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2.教师指导: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马其顿王国的资料,了解其崛起的过程,并结合所罗门王结的故事,思考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背景。

(可结合电影《亚历山大大帝》讲解)

提示:

马其顿的崛起为亚历山大东征奠定了基础;亚历山大聪明、睿智,拥有坚强的性格和远大的抱负使得他能够承担起重任。

3.学生自学:

阅读教材“亚历山大帝国”一目和地图《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归纳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及帝国的建立过程。

提示:

进攻波斯帝国——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进入埃及——转入两河流域——再度与波斯大军会战。

4.教师提问:

(1)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哪些文明?

(2)这些文明同属于亚历山大帝国管辖,有什么好处?

提示:

(1)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

(2)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

因此,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入希腊文化。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5.拓展延伸:

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每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请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提示:

消极的一面:

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积极的一面:

促进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知道了当时两个最重要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重点学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利弊。

了解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以及东征的影响。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多媒体资源丰富,充分运用表格、图片和文字材料,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直观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

启发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征服战争造就的罗马的版图;知道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以及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过程与方法

识读《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等图片,获取关于罗马建立、走向君主专制等方面的信息;解读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中包含的文明交流、扩展方面的地理、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

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

亚历山大帝国。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就来学习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罗马城邦

(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的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

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征服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地中海。

3.学生自学:

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

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

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

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

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

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

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为“布匿战争”。

5.问题思考:

布匿战争有何影响?

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

(第一问由学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

影响:

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教师过渡:

在罗马共和国中,谁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呢?

我们再来看看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罗马的共和制度

1.图片展示:

罗马的元老院

2.教师提问:

罗马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情况是怎样的?

举出相关史实,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并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进行对比,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

提示:

国家统治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事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平民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否决权等。

总的来说,就是贵族共和和平民民主。

3.学生自学:

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思考其颁布的意义。

提示:

内容: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意义: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4.教师提问:

罗马实行共和制,为什么又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呢?

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里,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提示:

在罗马共和国里,奴隶数量多、使用广,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罗马,但是处境悲惨,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

在罗马城,每天有2000多名奴隶成交,爱琴海上的提洛岛是著名的奴隶交易中心。

5.教师讲述:

如此多的奴隶,大多数来源于战争或者被征服的居民。

如此悲惨的处境让奴隶们苦不堪言。

终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奴隶大起义爆发了,它震撼了罗马的统治,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

过渡:

声势浩大的奴隶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罗马共和国的一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开始争权夺利。

在公元前45年,凯撒以“祖国之父”的名义实行独裁统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利日渐衰弱,原来的共和制还能继续维持吗?

目标导学二:

罗马帝国

1.背景介绍:

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

凯撒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反对,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继凯撒之后,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到公元前31年,屋大维逐渐独揽大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教师提问:

你认为元首制的建立意味着什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提示:

意味着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原因是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贵族要求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3.学生自学:

阅读教材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了解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的疆域范围。

4.教师讲述:

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古代罗马不但同中国有交往,而且同印度、北欧也有贸易往来。

西方谚语:

“条条大路通罗马”,正说明了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的繁荣情况。

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的内容,说说中国对古代罗马的称呼和两国的交往情形。

目标导学三:

罗马帝国的衰亡

1.学生自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罗马帝国的衰亡”一目和“相关史事”,了解帝国衰亡的过程及原因。

提示:

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内因);日耳曼人的入侵(外因)。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欧洲的文明源头之一——古代罗马。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恩格斯的话论证了罗马文明、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间密切的关系。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因而教师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

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知道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典型代表;了解这一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知道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表格,归纳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主要成果;通过学习古希腊史学家和史书,了解历史、历史学、史料的基本内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欣赏希腊优秀的文明成果,感受古希腊文明的魅力,体会人类文明的丰富多样性,继承古希腊人求知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古希腊史诗、建筑、哲学等成就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

理解分析希腊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一名业务人员,要向客户宣传希腊、罗马的旅游景点,你会选择哪些地方?

又将如何描述?

你还会介绍哪些相关的内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文学和雕塑

1.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种类及其代表成就。

提示:

分类

成就

文学

希腊神话、《荷马史诗》

雕塑

宙斯像、《掷铁饼者》

建筑

希腊——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

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万神庙

古希腊哲学

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法学

《十二铜表法》

公历

太阳历、儒略历

2.教师讲述:

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民间口头创作。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3.教师提问:

如何理解“神人同形同性”?

提示:

神和人一样,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参与人的活动。

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后者生命有限。

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即半人半神的英雄。

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4.教师指导:

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希腊神话故事,课堂上交流分享,加深对希腊文学的理解。

提示:

例:

《荷马史诗》由两部分组成: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伊利亚特》主要叙述的是特洛伊战争里木马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英雄的事迹。

《奥德赛》是描写远征特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在回国的路上历经艰险,因得罪了海神,在海上十年漂泊的奇遇。

5.教师讲述:

古希腊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掷铁饼者》。

这件作品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铁饼摆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瞬间的画面,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

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也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6.问题思考:

你认为古希腊的文学和雕塑作品对人物的塑造有什么共性?

提示:

都展现了人的力量、人的伟大,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

古希腊文化里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目标导学二:

建筑艺术

1.教师提问:

古希腊建筑有什么特点?

提示:

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

多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的典型风格。

神庙是古希腊人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2世纪之间的建造,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雅典的帕特农神庙,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供奉的是女神雅典娜。

当时,众多神庙遍布古希腊全境,反映了古希腊人虔诚的宗教信仰。

2.教师提问:

有一句古谚说:

如果一个人到了罗马而不去看看万神殿,那么,他来的时候是头蠢驴,去的时候还是头蠢驴。

这句话反映了什么?

提示:

反映的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3.教师提问:

古罗马的代表性建筑都有哪些?

古罗马的建筑和古希腊建筑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提示:

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万神庙、凯旋门、方尖碑等。

特点:

吸收了希腊建筑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目标导学三:

哲学和法学

1.教师讲述:

哲学的本义是“爱好智慧之学”,它在古希腊被视作知识的汇总。

现代人认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

2.教师提问: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都有哪些?

他们都有什么主张或成就呢?

提示:

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苏格拉底主张有系统的问答和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创立了逻辑学,并奠定了动物学的基础。

3.教师讲述:

亚里士多德跟着柏拉图学习哲学二十年,有着深厚的师生之情,但他和坚持唯心主义理论的柏拉图不同,他的理论里包含着唯物主义的因素,勇敢的追求真理,并不盲目崇拜学术权威。

于是,有些人就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4.教师小结:

从以上所学可知,希腊哲学之所以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原因在于古希腊哲学家从对神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研究,从对自然界的探讨转向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开启了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之旅。

5.教师提问:

古代罗马在文学、哲学上的成就很平庸,但在法学上却是出类拔萃的。

《罗马法》是罗马人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不是一部法律,而是一套法律体系。

回顾所学,梳理罗马法的发展脉络。

提示: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诞生,开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6世纪,罗马汇编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

6.教师补充: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出现了各种新的社会矛盾。

为了处理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的关系,罗马法又有了什么变化呢?

罗马帝国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

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目标导学四:

公历的缘起

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