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129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x

《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x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必修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报告

学院:

测绘学院

专业:

测绘工程(工程测量方向)

地点:

学校、三峡等

年级:

2009级

姓名:

徐国胜

学号:

2009301610073

教师:

张正禄梅文胜邢诚

2013年3月17日至2013年4月13日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三峡工程概况 5

2.1.三峡工程简介 5

2.2.工程特点 6

2.3.三峡大坝的研究过程 6

2.4.三峡工程的效益 7

2.4.1.防洪效益:

7

2.4.2发电效益:

7

2.4.3.航运效益:

8

2.4.4.其它效益:

8

2.5.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 8

2.5.1.大坝 9

2.5.2.电站 9

2.5.3.船闸和升船机 9

2.6.三峡工程存在的问题 10

2.6.1.移民问题:

10

2.6.2.生态环境问题:

10

2.7.结语:

10

第三章三峡枢纽工程实地参观 11

第四章葛洲坝工程概况及讲座分享 12

4.1.测绘工程漫谈 12

4.2.三峡水利枢纽垂直升船机 12

4.3.学术派到企业家的转变 12

4.4.三峡地质灾害监测 13

4.5.葛洲坝水利枢纽实地参观 13

4.5.1工程概况 13

4.5.2实地参观 13

第五章隔河岩电站工程概况及其GPS自动化监测系统 15

5.1、隔河岩工程的概况 15

5.2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简介 17

第六章结语 18

第五章附和导线和全边角网的模拟计算 20

5.1模拟计算 20

5.2统计计算与分析 24

5.3假设检验 25

5.4粗差影响分析 26

第六章基于观测值可靠性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 27

6.1设计一个全边角网“肥”而“密”的初始方案 27

6.2进行模拟优化设计计算 29

6.3比较初始方案与优化方案的坐标差 30

6.4优化效益分析 31

第七章隧道GPS网横向贯通误差模拟计算 32

7.1GPS网模拟计算的原理与方法 32

7.1计算步骤:

33

7.2贯通误差影响值计算文件 35

第一章前言

本次实习,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隔河岩电站工程三大部分,包括专题报告和现场参观。

通过现场参观和听取专题报告,了解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总体布局,以及大型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对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施工期的施工测量、水利枢纽工程特别是大坝的外部和内部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该实习报告各章内容为:

第二章,主要介绍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体概况,详细的介绍了工程的特点、工程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和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态问题和移民问题,主要以李君林高工的讲座内容为主。

;第三章,是实地对三峡大坝参观是的见闻,包括其实地的工程测量变形监测,以及船闸,坝顶情况等。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葛洲坝工程的实地参观情况,包括船闸,地下电厂等以及葛洲坝测绘工程院总经理吴光富,总工晏春波和自主创业的武测校友郭再春的创业讲座。

第五章,概况介绍了隔河岩电站工程及其GPS自动化监测系统。

第二章三峡工程概况

2.1.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的总体情况由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的高工李君林为我们详细讲述的,他慷慨激昂,诙谐幽默又深入浅出的讲座十分的引人入胜。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的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

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年水量960B立方米,是黄河的10倍,河源高差5500m。

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其中三峡指瞿塘峡(9km)巫峡(35km)和西陵峡(65km)。

三峡大坝位于西陵峡。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装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工程所在地位于西陵峡中部,湖北宜昌境内,坝址距宜昌40km,距离葛洲坝38km。

处于山区出口。

工程1993年开工,2009年竣工,历时17年。

其中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和一期工程期;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期;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期。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址基岩主要为闪云斜长花岗岩。

三峡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临时船闸、垂直升船机,都布置于长江左岸,均是在深切开挖的花岗岩山体中修建而成。

右岸的茅坪溪防护大坝主要是保护耕地和减少移民。

三峡大坝上游一角:

三峡大坝下游发电机组:

2.2.工程特点

工程的主要特点是,工程规模大,经济效益显著,在设计施工中主要建筑物及技术堪称世界一流,拥有多个世界第一,被成为世界超级工程。

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及其它经济效益于一体,五利齐全。

三峡工程所需投资,静态(按1993年5月末不变价)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

枢纽工程500.9亿元,库区移民工程400亿元)。

动态(预测物价、利息变动等因素)为2039亿元。

一期工程(大江截流前)约需195亿元;二期工程(首批机组开始发电)需470亿元;三期工程(全部机组投入运行)约需350亿元;库区移民的收尾项目约需69亿元。

考虑物价上涨和贷款利息,工程的最终投资总额预计在2000亿元左右。

该投资属于长线投资,投资大,成本低,无污染。

2.3.三峡大坝的研究过程

修三峡水利枢纽是国家大计。

它的研究过程及其的艰辛曲折。

修三峡的构想早在孙中山时就开始了,孙中山就任民国总统后看到了长江水患的极大破坏力,经过多方思索构想,就有了在长江上修一座大坝挡水的构想。

当迫于当时的政治时局和经济压力一直未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2月,三峡工程规划设计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正在全面开展时,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并乘兴写成《水调歌头·游泳》,使“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成为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美好向往。

1958年1月、3月,党中央在南宁、成都召开的会议上又专门讨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规划两大治江问题。

会上决定兴建三峡水利枢纽。

此后的文革十年动乱,三峡工程被迫停滞。

一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从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的角度着眼,又将三峡工程提上议事日程。

1980年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论证报告通过,83年确定了150m的初步方案,国务院批准86年开工准备,之后又确定水位为175-185,是重庆称为深水港,1986-1988年全国大辩论,对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就行了长达三年的讨论。

最终1993-1994年三峡大坝进行施工准备。

1994年12月正式开工。

2.4.三峡工程的效益

2.4.1.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防洪效益及其连带的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防洪作用有:

l)如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枝城洪峰流量达11万立方米/秒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流量可不超过71700~77000立方米/秒,配合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和其它分蓄洪区,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可使荆江南北两岸、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

2)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遇到不大于“百年一遇”洪水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可不启用荆江分洪区和其它分蓄洪区。

3)提高了对城陵矶以上洪水的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分蓄洪区的运用,可避免武汉市汛期水位失去控制,不但提高了武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还对武汉市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4)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

三峡工程能有效控制上游来水,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不但可有效减轻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还可延缓洞庭湖泥沙淤积速度,延长洞庭湖寿命;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调节,减轻其下游的洪水灾害;并为洞庭湖的治理创造了条件。

5)增加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更好地应付各种情况。

例如:

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区时,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即可为分蓄洪区人员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

2.4.2发电效益:

“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随着三峡电站的建成,长江水电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大亚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

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

大江截流后6年内,三峡电站首批机组即可投入发电。

到2009年全部机组发电后,三峡电站向华东、华中、川东供电,并与华北、华南联网,成为中国电力布局的“中枢”。

不仅如此,与火电相比,三峡电站等于省了10个500万吨的大型煤矿,如果加上运输专用线、电厂、供水、污染处理、煤渣运输等投资费用,效益更为可观。

与此同时,三峡电站建成后每年减少5000万吨煤炭运量,大大减轻煤对交通运输的压力。

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所得税。

2.4.3.航运效益:

从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有550公里处在急流、险滩、浅滩之中,目前只能行驶1500吨级船队。

随着蓄水的成功,三峡永久船闸---双线五级船闸也正式通航。

由于水深的加大,大坝上游江段的所有碍航险滩将永远消失,同时航道拓宽、水流变缓,万吨级船队可畅行无阻。

枯水季节,还可通过增加下泄流量,增加三峡大坝下游的航道水深,改善长江中游的航道条件。

三峡工程完工后,船过三峡要翻越5级船闸,加上候闸,通过三峡大坝共需约3个小时。

目前,普通客船从宜昌至重庆,上水需要48小时,下水需36小时;三峡工程建成后,水流变缓,航道变宽,航速大幅度提高,上水只需36小时,下水只需26小时。

除去过闸和候闸花去的3小时,上下水航行时间可分别减少12小时和10小时。

2.4.4.其它效益:

(1)开创三峡旅游新局面。

蓄水在淹没库区少部分旅游景观的同时,也使三峡沿岸数以千计的旅游新景观浮出水面。

由于长江水深增加,交通便畅,这些久藏深闺的景观近年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开发机遇。

这将促进三峡旅游方式由单一的游船观光游向水陆结合游、观光与度假结合游、平湖峡谷风光结合游、峡谷漂流与溶洞结合游等的转变。

三峡大坝全面建成后,三峡水库水位将保持在145米-175米之间。

每年5月-10月的长江丰水季节,根据防洪的需要,三峡坝前水位将降至145米左右,使水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