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之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1269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6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审题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作文审题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作文审题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作文审题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作文审题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审题之三.docx

《作文审题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审题之三.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审题之三.docx

作文审题之三

1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险恶的浪

都会有浪花绽放

我决定边冲边欣赏

一路都有人阻挡

人们说的荒唐

却是我心中的天堂

——“五月天”经典歌词

要求:

紧扣材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①坦途有坦途的舒坦,险境有险境的壮观,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全在于你的价值取向。

②艰难险阻不仅仅是是我们战胜的对象,而且是我们体验欣赏的对象,只把坎坷当成敌人,那是狭隘的人生观。

③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判断,别人的眼光不应成为自己的羁绊,你眼中的剽悍,是他眼中的莽撞。

你得敢于挑战。

④惊涛骇浪有时是绕不过的考验,有时是着意寻找的惊险,从不回避是勇者,主动出击是强者。

⑤荒唐、天堂,各有所感,但现实中还是有衡量事物的标杆,个性也好,挑战也好,有底线,有大防。

1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很久以前,一个乞丐讨饭时遭到一条狗的攻击,于是,下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块石头带在身上。

但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虽有一块石头护身,还是被狗咬了。

又一次讨饭的时候,他便带了两块石头,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

再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带了四块石头,这次他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

最后,他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头去讨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1.转换思维方式,摆脱直线式思维模式。

2.换个角度想问题,勇于尝试新方法。

3.方法不对,量变不能实现质变。

1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许多达官贵人邀请他参加上流社会的各种聚会,他从不拒绝。

由于出稿率明显下降,莫泊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骂作“势利小人”“给文学丢脸的人”。

几年后,莫泊桑开始深居简出,一连创作了《一生》《俊友》等6部长篇小说。

因为长期涉足上流社会,相比于其他作家,莫泊桑的作品能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社会现实。

一时间,几乎所有批评过他的人都上门道歉,莫泊桑却轻描淡写地说:

“有些误会不用解释,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

我如果听从批评,又怎能了解上流社会的生活呢?

如果不了解,又谈什么批判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从莫泊桑的角度:

①清者自清;②忍辱负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为事业理想甘受诟病等。

从批评人的角度:

评判他人要客观公正/莫对他人妄加评判/弄清情况,再做评判等。

从泥土的角度:

①人生的价值;②位置改变人;③位置与价值;④主见与盲从/坚守自我/不要迷失自我;⑤真正的快乐等。

如从旋风的角度,联系现实,批评那些蛊惑人心者,言之成理,亦可。

1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人想要成为用剑的高手,就去找一位剑术大师。

他问:

“我努力练习多少时间能成为高手呢?

”大师说:

“10年。

”他又问:

“如果我不吃不睡24小时不断地刻苦练习,那需要多少时间呢?

”大师说:

“30年。

”“为什么呢?

”“因为你忘记了做这件事的乐趣所在。

要求:

准确理解材料的意义指向,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材料所叙述的是一位想成为用剑高手(有理想)的追求练剑速度(求高效)的学剑者与剑术大师之间的对话。

对话精彩之处在于两组对比:

一组是“努力”练习,花费10年工夫;一组是“不吃不睡24小时不间断地练习,反而要用30年工夫。

从表面看,后者肯定要比前者更“珍惜”时间,更花费心血,更刻苦勤奋,但成为高手的时间却是前者的三倍。

这两组对比所反映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师一语道破“因为你忘记了做这件事的乐趣所在。

”这便明确地揭示出成功与乐趣、效率与乐趣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几种因果关系恰好就是作文材料想要告诉我们的立意指向——

①乐趣助你成功。

你可以写乐趣对于事业成功,对于专业成长,对于学业进步的意义和作用,或叙或议,叙则具体描写,议则深入分析。

②有乐趣才能高效率。

这一立意就要从乐趣与高效之间的条件关系,或因果关系的角度展开描述或议论,前者内含因果,后者揭示因果,在具体叙述或深刻分析中彰显你对乐趣与高效之关系的认知。

此题如果仅仅抓住两组对比立意作文的话,极容易形成偏题,因为两组对比所揭示仅仅是如何科学利用时间的问题,这个角度的思考和立意并不是不可以,但扣题不是很紧,因为偏离了命题材料核心意旨和立意指向。

1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

为什么?

水要跟大地妥协。

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一、题意分析

这是一则隐喻类材料。

审题时抓住重要信息“水要跟大地妥协”与“最后还是向东流,那是挡不住的”,提取一组矛盾概念:

“妥协与坚持(坚守)”。

(其变体是:

“妥协与目的(方向)”“妥协与底线”等)作文时要围绕这一组矛盾展开论述。

隐喻类材料首先要寻求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同构。

从材料看,展现的是水的生存智慧(这其实是道家人生哲学的形象化表述)——既要有所“妥协”,也要有所“坚守”,隐喻人类的生存之道。

水与大地的冲突,水选择的路径是妥协,是绕路走,不碰硬。

那么,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国与国之间、不同的宗教与文化之间解决冲突和分歧的办法,妥协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里,重要的是对核心概念“妥协”的内涵与外延的厘定。

“妥协”的对立面是“抗争”、“抵抗”,在传统语境里,“妥协”带有负面色彩,常与“懦弱”、“投降”等价,被认为是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骨气,没有棱角,是圆滑,是乡愿;而我们推崇的则是据理力争,是对抗,是进击,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与儒家的进取哲学相比,道家的生存智慧常常不被看好,那种如水的柔润、圆融、变通和忍让常常被我们抛弃,但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族群融合、阶级共存、国家和谐,往往需要妥协精神,这种共存之道,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

文章对“妥协”这一概念的价值重构,奠定了进一步议论的基石。

隐喻类材料的写作,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道理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妥协”尽管是解决纷争与冲突的良好方法,但也不能夸大其作用,妥协并不能完全消弭所有的分歧与不和。

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妥协要发挥良性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双方能否平等、包容、相互尊重,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能够达成公平互惠的结果……

如果不对“妥协”作具体的条件分析,那么论述仍是片面、极端的,且容易堕入庸俗的市侩哲学的泥淖。

“大江东流拦不住”,水付出妥协的代价,但实现了东流入海的目的,这是“拦不住”的,这也是水在妥协中的有所“坚守”。

对这则材料的解读,还有可能会抓住“水”与“大地”的矛盾展开,就“水”的前进而言,大地是一种阻挡,一种围困。

“水”对“大地”是一种突围,“大地”对“水”则是一种形塑,相对于人生而言,面对困境、挫折,如何突围,则是人应该加以思考的。

是像水一样的顺应自然和环境,还是抗争与搏击,则要视具体情况而论。

二、立意参考

1.妥协与坚守

2.方与圆(刚柔并济)

3.圆融中的坚持

4.灵活变通与原则坚守

下面几种立意也可视为符合题意,但在价值取向上应有所甄别:

改变与坚持过程与结果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为达目的可以委曲求全

三、存在问题

1.笼统立论,空洞浮泛。

具体表现:

①审题时没有抓住“水”与“大地”的矛盾,以致切入角度不明晰,议论重点(对“水”所采取的“妥协”这一方式如何评价)没有凸显;②对核心概念“妥协”缺乏必要的界定,特别是缺乏对传统理念的颠覆与重构;③如何辨析核心概念“妥协”,缺乏引入相关、相对概念的意识,使议论无法呈现差异性与矛盾性。

2.议论的片面性与平面化。

具体表现:

①充斥同一性质的举例,缺乏证伪意识,比如大量列举适时妥协、灵活变通取得成功的例子,堆砌再多,也没有论证力量;②简单的二元思维,说“妥协”就全部是好,没有具体语境和条件的分析,否定锋芒毕露,否定硬碰硬,否定据理力争;③缺乏对现实必要的价值关怀和引领,议论的空间没有展开,广度不够。

3.泛化话题和立意偏颇。

比如,谈论“自由与约束”“成功与困难”“逆境中的前行”“追逐梦想”……

4.标题与入题的问题。

比如,标题不当,入题不能合理分析材料等等。

5.记叙文不能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不能在事件中展现一个具体的矛盾冲突,以及处理这一矛盾冲突的方式,做不到叙议结合。

1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有人说:

“水是灵魂的诗篇。

”也有人说:

“灵魂不应该是一只注满水的瓶子,而应该是熊熊燃烧的火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

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灵魂之所以是“生火的炉子”,而不是“注满水的瓶子”,就在于灵魂作为人类精神的最高圣地,它还需要有“温度”,即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

而这种“温度”的保持,这种光明和温暖的给予其实就是一种奉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就是在这种无私的奉献中,让灵魂得以升华。

所以,学会奉献,即使是落红一片,也要化成春泥一捧,让鲜花更加娇艳,这样我们灵魂的火炉都会更加温暖光明,这样我们才能点亮自己,温暖他人,让灵魂有一个因“温度”而促成的“高度”。

从人的自身发展角度来看,“注满水的瓶子”就是一潭死水,没有生命的活力;而“生火的炉子”散发着光和热,是希望所在。

前者被动、机械地接受,后者跳动生命的火焰,积极进取。

而现实生活中,一事无成,浑浑噩噩度此生的往往就是那些事事逃避、无所追求、被动生活的人。

而那些积极进取、勇于追求、敢于挑战的人却能做出成就,甚至名垂青史,让后人敬仰。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探讨敢于挑战、奋斗进取等话题。

注满水的瓶子,也并非空虚,一无所有,但与那生火的炉子相比,它缺少了很多变化,缺少了动态生成的过程。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就好比是“鱼”和“渔”的关系,知识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开发,灵魂的启迪,是求知动力的激发,是梦想激情的催生,是情感道德的促成。

其实何止教育,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去透过现象,抓到事物的根本,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让源头活水不断涌来,让事物永葆活动与生机。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探讨启迪心智。

1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台湾著名画家蔡志忠说:

"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一些人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

而我拿到小的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会感谢它是大的。

"

阅读材料,你有什么想法,任选角度构思作文,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

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

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1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飞机在悉尼机场一着陆,三只苍蝇急忙随乘客飞出机舱。

十几个小时没吃上像样的东西,它们饿坏了,想找个垃圾点饱餐一顿。

可飞来飞去,就是找不到。

苍蝇甲说:

“我们还是去餐厅或厕所吧!

”苍蝇乙说:

“行吗?

那地方不让咱进去;就是进去了,设置好的毒饵,咱们一吃就没命了。

”苍蝇丙说:

“管不了这许多,还是去看看吧!

”奇怪,餐厅和厕所没有设置门帘和毒饵,也没人用蝇拍找它们;它们可随意进出,但都一尘不染找不到能吃的东西。

饥饿、无奈中苍蝇甲去找飞机想再飞回去,可它没有找到就饿死了;而另两只苍蝇却找到了同类,不仅学习它们改变饮食习惯——吸食植物浆汁,像蜜蜂一样为庄稼和树木传授花粉,还成为了澳大利亚50元面值的纸币上骄傲的苍蝇。

读了上边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1、不能改变环境,就要适应环境,否则将被淘汰。

2、好的制度和环境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和环境,能使好人变坏。

12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学琴时,最大最致命的毛病是力度上不去,因此,声音立不起来,发出的是一种什么也不是的声音。

我怨自己身体太弱,力气太小,而老师却说:

没有力量是因为不放松。

要使力量顺利地传达到终点,身心必须放松,任何一个部位任何细微的紧张,都会抵销这力量,妨碍这力量直达目的地。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对你又有何启发?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从一件具体的小事生发感悟来确定立意,也是高考常见的作文题型。

本题的立意可确定为:

放松心态,不急于事功,能更有效地达到目标(可参阅王安忆《放松和力度》)。

13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断舍离”是《咬文嚼字》评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对自己没用的东西。

人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的物品的包围,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很多人有收纳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的物品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自己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因为它们还有用,扔掉太可惜。

于是,各种物品占据了大量空间。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1)拒绝、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

①不买不需要的东西,处理掉没用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宽敞、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焕然一新。

②通过实践断舍离,人们将清空环境,清空杂念,享受自由舒适的生活。

③要敢于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

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需要的,甚至是垃圾和废物,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处理它们,而是习惯了,麻痹了,环境变得拥挤,生活变得乏味。

所以要敢于舍弃无用的物品。

④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是浪费的表现,缺少生活的忧患意识等。

(2)脱离无用的物品的包围。

①放弃无用的物质,以真正的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质的奴隶。

②不要过度迷恋或依赖物质,对物质的需求不可泛滥,要适可而止。

(3)收纳自己不需要、不用的物品。

①是对物品的价值的珍惜。

②现在不需要的物品,不等于将来不需要,收纳它们,以备不时之需。

③收纳自己不用的物品,环境变得拥挤,影响生活品质。

(4)辩证的角度:

①舍弃无用的东西,保留“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

②对无用的物品的态度,关键在人,是由人自己的价值观决定的。

③尊重个人对无用的物品的态度和方式。

从含义的角度立意:

(1)舍弃无用的物品,是释放精神负担。

①扔掉看得见的东西,还要扔掉看不见的东西。

从物品的断舍离上升到对耿耿于怀的过去、那些令你心酸的回忆、纠结不已的伤感等负面记忆的断舍离,解放心灵,找回生活的活力。

②不考虑多余的事,思路就变得清晰,思想就会轻松。

③断舍离能放下那些不需要背负着的思想包袱,让生活轻松愉悦。

(2)收纳、储存无用的东西,是背负思想包袱。

①储存无用的东西以备将来之需,是旧习惯、旧观念在作怪。

②心中装着太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或精神负担,就无法轻装上阵,影响自己的心情。

(3)辩证的角度:

随时清理心中的负面内容,保留积极的内容。

131、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

院子里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拔去。

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

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色的。

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片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专家求证,得知这是蜡兰——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里的花市上,这种蜡兰一棵价值万元。

他打电话给远方的朋友报告这一喜讯,朋友惋惜地说:

“其实它每年都破土而出,只是我认为它是一棵普通的野草,每次都是尖芽刚冒出就拔掉了。

如果我能耐心地等它开花,这棵蜡兰早就被发现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我们谁没有错过自己人生中的几株腊兰呢?

我们总是盲目地拔掉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的野草,没有给予它们开花结果证明它们自己价值的时间,使许多原本珍奇的“腊兰”同我们失之交臂了。

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多少人生的“腊兰”啊!

  立意:

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人或事物的价值还未展现时,要耐心等待,不可剥夺他绽放自己的权利

  注意:

泛谈等待为偏题作文

  1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伊万四世是俄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之一,他曾斥巨资制作了一顶世上最漂亮、最昂贵的皇冠,总共用去了3斤黄金、100颗钻石、136颗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绿宝石。

据说,当时30匹战马才能换得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绿宝石。

  一次,一位来自英国的外交官访问俄罗斯,伊万四世就戴着那顶沉甸甸的皇冠向他炫耀。

外交官问道:

“皇冠戴在头上,陛下能看得见它的漂亮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主要立意方向应指向伊万四世,材料中他让自己负重,却是为了让别人欣赏。

虚荣心人人都有,然而,单纯为了面子的虚荣却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负担。

事实上,虚荣的危害很多,这里主要涉及虚荣者自身,不宜泛泛地谈,更不要反弹琵琶,大谈虚荣的益处。

  1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有座位的车票。

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

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

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题解析】:

  

(1)机会是找出来的;

(2)简单的方法往往最管用;(3)成功并不像想象那么难。

  13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

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茑鸟。

茑鸟不论飞东还是飞西,满天的乌鸦都是紧追不舍,茑鸟无处可逃,疲累地飞行,心神涣散时鱼就从嘴里掉下来了。

那群乌鸦朝着鱼落下的地方继续追逐。

  茑鸟如释重负,栖息在树枝上,心想:

我带着这条鱼,恐惧烦恼;现在没有了这条鱼,反而内心平静,没有忧愁。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分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茑鸟因为叼着一条鱼,而被一群乌鸦紧追,它无处可逃,疲累不堪;第二层意思,叼在嘴里的那条鱼掉下来之后,乌鸦不再追它,茑鸟感到了轻松与平静。

这两层意思之间,构成明显的对比关系,意在启示人们——当我们得到“物质”方面利益的时候,可能因此而身心疲劳,甚至痛苦不堪;当我们丢弃“物质”方面利益的时候,可能获得心灵的轻松平静。

据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①“得与失”的辩证分析;②懂得舍弃,方可收获;③放弃物质利益,拥有内心轻松等。

  【佳作展台】

  松开双手,拥抱世界

  李秋兰

  世界太大,当你握紧双手拼命去抓时,怎么也无法将它纳入手中,但只要轻轻松开双手,你就会拥有释然与平静。

拳头握得太紧时,不妨轻轻松开。

有时放下,不失为另一种得到。

  太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放开双手。

犹记儿时捕蝶,那翩跹轻快的生灵飞舞田间,便惹人一心只想扑上前去,谁知抓住了,弱小的生命在掌上指尖竭力挣扎,顿失美感。

不明就里的孩子看不到飞舞的彩蝶,只着急大哭。

一旁的母亲会贴近孩子的耳朵,轻轻告诉他:

“孩子,该放手时,就放开吧。

”孩子松开双手,蝶优雅地振翅轻飞,孩子笑了,仅仅是松开双手,便收获了最美的风景。

  松开双手,将握紧的名利放下。

如果追逐太多,便如翼上系了黄金,再难驰骋蓝天,再难鸟瞰世界。

倘若不懂得这一层智慧,便永远无法解读陶渊明东篱之下悠然种菊的真意;永远也无法理解梭罗在瓦尔登湖旁优雅诗意地栖居的惬意;永远也无法体会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淡泊宁静。

他们真正放下了该放下的世俗名利。

多少人一生只为攥紧它们,而错失了人生最原始的快乐,殊不知那用尽一生追逐的名利实在有限,而像陶渊明那样或许只稍松开双手,便拥有一生的桃花源。

  松开双手,将欲望与贪婪放下。

阿尔卑斯山的狒狒警觉聪明,常人根本难以捕获,但当地人却有妙计,在不大不小的仅容下手伸入的石洞里放上狒狒最爱的食物。

当狒狒将手伸进洞里想掏出食物时,攥紧的拳头怎么也不能拔出洞口。

不愿松开轻易得来的食物,却无奈洞口太窄,急得它们直叫。

这时,猎人们便收到了收获的讯号,从远处赶来。

与其说狒狒是丧命于猎人,不如说其是丧命于自身的贪婪。

若是放下食物,只需稍稍松开双手,岂能丧命?

人也如此。

有时太难放下,终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想起林语堂先生在《风声鹤唳》中的一句话:

“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之人与之不争。

”何须将世间一切都拼命抓在手中紧紧攥住?

像是燥热的太阳,鼓动着阳光想要吞噬地球,却永远也照不到地球的另一边。

  不妨像那些路上的朝圣者一样,轻轻张开双手,便将世界都纳入怀中。

  【名师点评】文章提出“拳头握得太紧时,不妨轻轻松开。

有时放下,不失为另一种得到”这个切合题意的观点。

在论证时所选择的角度,可谓独辟蹊径,两个分论点“松开双手,将握紧的名利放下”“松开双手,将欲望与贪婪放下”都从“放下”的角度入题。

另外,本文围绕论点,论述充分严密,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13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①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植禾剩下的水)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树阴)下,言(祈祷):

“李君(李树)令我目愈(痊愈),谢以一豚(小猪)。

”然目痛乃小疾,遂自愈。

闻者传语:

“盲者得视。

”远近翕赫②,其下(树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③。

间(时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砍掉)之。

(选自晋·干宝《搜神记》)

  注释:

①空桑:

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

②翕赫:

轰动、惊动。

③滂沱:

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译文: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

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

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

“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

”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会康复。

众人随声传闻,李树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大家纷纷前来敬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