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920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 附答案.docx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 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 附答案.docx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5篇新考纲模式附答案

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5篇 新考纲模式(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12分)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丰子恺:

抒情漫画缘何依然动人

范昕

1910年,在李叔同的推荐下,陈师曾即兴创作的文人水墨画陆续发表在上海的《太平洋画报》上。

这应该是中国现代的第一批漫画。

其中一幅名为《落日放船好》,简单至极,画中央是一株无叶的柳树,一位身着长袍、头戴斗笠的书生独坐船头,隐于柳树后,仿佛漂浮在无尽的时空中。

“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这批画给丰子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35年之后他仍记得其中一部分的题目。

丰子恺早期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古诗新画。

图画与诗意的结合,原本不稀奇,宋代以来的文人画即有这样的传统。

丰子恺这一系列作品既有对文人画的继承,也有他的特别之处:

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在技法和意境上进行大胆的创造。

尝试古诗新画以前,丰子恺其实热衷户外写生。

上世纪20年代执教于上虞的春晖中学期间,一次他向学校请假寄居在杭州西湖的朋友处。

一晚月上柳梢时,他出门写生,想去描绘月光下的西湖,却怎么也无力捕捉月夜微妙的情境氛围,只得徒劳而返。

他的朋友观赏过丰子恺描绘的湖光月色之后,脱口而出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影依稀似去年。

这诗句让丰子恺豁然开朗。

他突然琢磨起,是不是可以放弃对西湖的直接描画,转而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

他想描绘的,其实是关于西湖的诗句引发的想象,而非风景本身。

这件事令丰子恺一生难以忘怀,不禁深感“诗人眼力可佩,习画应该读诗”。

1926年,军事冲突在上海蔓延,丰子恺一家从江湾逃离,最终在沪江大学里找到了避难所。

一晚,丰子恺随口问骑在自己膝上年仅4岁的小儿子瞻瞻,“你最喜欢什么事?

”瞻瞻率性回答:

“避难。

”丰子恺纳闷,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是什么?

”瞻瞻解释道: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丰子恺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理解的“逃难”是这样的!

这样一次对话,激发丰子恺思考关于童年的话题。

他写了一篇《从孩子得到的启示》,感叹“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

唉!

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

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丰子恺能够发现孩子心里和成人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他的很多画都是来源于儿女的嬉戏,看到哪个孩子有个有趣的举动,就马上画下来。

孩子们碰到蚂蚁搬家,不但不去伤害它们,还用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的路上请行人绕行。

为丰子恺最早的“儿童相”漫画提供灵感的,则来自日常的温情一幕。

一天,丰子恺完成了一天的教务,妻子抱了儿子瞻瞻,携了女儿阿宝,到弄堂门口等他回家。

瞻瞻坐在母亲的臂上,口里唱着“爸爸还不来,爸爸还不来!

”阿宝拉住了母亲的衣裾,在下面同他合唱。

马路上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瞻瞻一眼就认出了带着一叠书和一包食物回家的父亲,突然欢呼舞蹈起来,几乎使他母亲的手臂撑不住。

阿宝陪着他在下面跳舞,也几乎撕破了母亲的衣裾。

母亲则在一旁笑着喝骂他们。

这时,丰子恺觉得自己立刻化身为两个人。

其中一人体验着小别重逢时的家庭团圆之乐。

另一个人,则远远地站出来,从旁观察这一幕悲欢离合的活剧,看到一种可喜又可悲的世间相。

对丰子恺而言,儿童的世界更接近真实,更具有自然之美,这正是他希望通过作品努力捕捉乃至置身其中的境地。

可贵的是,丰子恺描绘日常,出于感情,也出于自然,其实也是带有诗趣的。

恰如他自己所说“这种画表面都平淡,浅率的人看了毫无兴味,深于感情的人始能欣赏”。

【相关链接】

有一天,门前来了卖鸡崽的小商贩,孩子们齐声向爸爸呐喊“买小鸡”。

丰子恺和小商贩讨价不成,小商贩拔腿就走,孩子们顿时哭声一片。

丰子恺再度加码讲价,小商贩还是不依,孩子们的哭声更强了。

因为还会有来卖小鸡的,丰子恺就抚慰孩子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吧,但你们下次……”丰子恺立即把话打住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

”这些成人世界的道理,丰子恺没有告诉孩子们。

女儿丰一吟回忆说:

父亲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种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一言一行都饱含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

                                                            (节选自《丰子恺是个慈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丰子恺对陈师曾发表在上海《太平洋画报》上的一批画作深入研究,对陈师曾赞赏有加,以致丰子恺早期有大量的作品是仿效陈师曾的“古诗新画”。

B.宋代以来的文人画就有图画与诗意结合的传统,丰子恺早期作品中,有大量的古诗新画,这些作品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大胆的创造。

C.丰子恺寄居杭州西湖,月上柳梢时出门写生,却无法捕捉月夜微妙的情境氛围,徒劳而返。

后来从朋友的诗句中得到启发,让他豁然开朗。

D.有一天,丰子恺的妻子带着子女到弄堂口玩;儿子瞻瞻和女儿阿宝看见带着一叠书和一包食物回家的父亲而欢呼舞蹈,不想妻子陷于难堪而烦恼地责骂孩子们。

(2)本文叙述的是丰子恺在抒情漫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什么要从水墨画家陈师曾写起呢?

请简要分析。

(4分)

(3)丰子恺的抒情漫画至今依然能够感染读者,其原因有哪些?

试分条归纳。

(5分)

参考答案

(1)B(A“仿效陈师曾的古诗新画”分析概括错误,“古诗新画”是丰子恺对宋代以来文人画的继承与创新。

C理解错误,是从朋友“吟诵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中得到启发的,而不是“朋友的诗句”。

D“妻子陷于难堪而烦恼地责骂孩子们”表述不够准确;原文是“母亲则在一旁笑着喝骂他们”,看不出“烦恼”。

(2)说明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受到了陈师曾的绘画影响。

①陈师曾漫画对丰子恺绘画形式的影响。

陈师曾发表在上海的《太平洋画报》即兴创作的水墨画,是中国现代第一批漫画;(2分)

②陈师曾画作中的诗趣对丰子恺绘画风格的影响。

陈师曾的作品为“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

(2分)

(3)①继承传统,敢于创造。

丰子恺在继承了宋代以来文人画的传统时,不只是简单阐释,而是有所创新。

②热衷写生,大胆尝试。

他热衷户外写生,遇到困惑,从朋友吟诗中得到启发,转而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通过对古诗的视觉再阐释,试图传递出现代读者的感同身受。

③守护童真,从孩子的嬉戏中获得绘画的灵感和启示。

无论是军事冲突时逃难,还是下班时妻儿温情的等待,丰子恺都和孩子在一起,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社会生活,以“儿童相”表达成年观察者的感受,将画笔投向真实的人间世相。

(,答出其中2点即可,答出1点给2分,2点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河北省保定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陈翰伯:

文化的先行者

中国出版界有一位重要人物值得记忆。

他重要的标志,不但在后30年,也在前30年;不但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上。

他不但是一位政治的执行者,也是一位文化的先行者。

他,就是陈翰伯。

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就读于燕京大学。

他曾与姚依林、黄华、黄敬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

那时他们经常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讨论时势与未来,陈翰伯也因此与斯诺结下友谊。

他曾经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到延安,拜见毛泽东、朱德,为他们当翻译。

1936年7月,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的十余年间,陈翰伯作为一位“潜伏”的红色报人,用笔名王孝风、梅碧华等,写了许多好文章。

他的公开身份是记者、编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

他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在报纸上登载国民党政府不愿意登载的消息,撰写社论、时评,婉转地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他不可能不暴露左派的面目,因而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

1958年8月,陈翰伯奉命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他十分注重文化传承的力量。

他上任后首先跑到上海,找寻老商务留下的资料,恢复商务印书馆种种出版建制,延续“百年商务”文化香火。

有趣的是,陈翰伯的这一份苦心,竟然在他文革时期写的一份检讨书中,清晰地表达出来。

“我是复活旧商务的罪人,……我一九五九年在上海办事处查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以后都运到北京,我请胡愈之等人做了馆史的报告,后来就设立了馆史研究室,举办展览会和六十五周年的纪念。

与此同时,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消息,到一九六二年,在我的招魂纸下,旧商务这具僵尸,已经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散发臭气,毒害人性。

”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心酸。

接手商务印书馆后,陈翰伯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该奉献什么,我们能奉献什么。

此后8年,可谓功勋卓著。

汪家熔曾详细罗列出那个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重点图书项目:

社会科学经典395种;经济学著作115种;政治学著作,不算大量提供给中央理论小组的,有93种;历史和历史学66种;工具书,包括修订《辞源》,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俄汉大辞典》等;此外,还有英、法、德、日、西、阿拉伯、越南、印尼等外语方面的词典、语法书和其他读物。

正是这些图书的出版,托起了陈翰伯作为出版家的历史地位。

说到先行者,是说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

略举两例:

其一,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

1972年,遭受迫害的陈翰伯从干校调回北京。

1975年,着手制订周恩来总理在病榻上批准的“中外文辞书出版十年编辑规划”。

那时,很少人相信这个规划能够实现;但是翰伯却固执地认为它可以实现,因为有人民。

陈原回忆那段历史时写道:

“1975年,翰伯抓住这个机会,要进行一项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

……13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基础工程对于国家现代化有多么巨大的意义;13年的事实,也证明翰伯的信心来自人民,是现实的。

其二,创办《读书》杂志。

《读书》创刊号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

在叫好声中,也引起了数不清的质疑。

1981年4月,陈翰伯在亲自撰写的社论《两周年告读者》中,对这篇文章给予很大支持。

文中写道:

“我们重申我们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

‘四人帮’垮台后,风沙虽然已过,不敢重开书禁的还大有人在。

当时我们针砭时弊,喊出‘读书无禁区’,深受读者欢迎,我们非常感激。

”《读书》就是这样,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在社会大势中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成为一面旗帜。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陈翰伯(1914-1988),中共党员,新闻家、编辑出版家、国际问题评论家。

解放后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人民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

(摘自“XX百科”)

②在政治运动中,一批学者和翻译家被划为“右派”,丧失了从事研究工作的权利。

陈翰伯曾冒着很大的风险,卷着铺盖到北大“蹲点”,按照拟定的学者名录一个个寻访。

众多“靠边站”的专家学者如朱光潜、贺麟、王以铸得以出山,担当古典名著的翻译工作。

这段经历当时虽未给陈翰伯带来大的影响,但在“文革”中,陈翰伯没能躲过打击,被批判为“招降纳叛”。

(摘自吉祥《陈翰伯是谁?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曾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在美国经常参加记者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与斯诺结下友谊。

B.陈翰伯曾作为翻译陪同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拜见毛泽东、朱德;大学毕业后,潜伏在国民党统治区,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C.陈翰伯在检讨书中,称自己是复活商务的罪人,委婉地陈述自己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D.本文由总到分,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表现了陈翰伯既是红色的报人,是优秀的出版家,还是文化的先行者的三方面特点。

E.本文语言平实,选取传主60年人生经历中的典型材料,表现了陈翰伯在中国出版界的重要地位及其政治、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

2.为什么说陈翰伯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位重要人物?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分)

                                                                                       

                                                                                       

3.陈翰伯是文化的先行者,他的做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5分)DE(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

A项,原文是“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并不是“在美国”参加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B项,原文是“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不是“陪同埃德加•斯诺及夫人”。

C项,我们可以从陈翰伯的检讨书中看出他在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并不是他要“委婉地陈述自己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2.(3分)①20世纪30年代及以后,陈翰伯用笔名冒着危险写了许多好文章,婉转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②1958年8月,陈翰伯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后延续“百年商务”文化传承,出版大量重点图书项目。

③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创办《读书》杂志,工作具有开拓性,成为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

④解放后历任各出版部门的要职。

(每条1分,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有道理即可。

3.(4分)①工作的开拓意义:

陈翰章进行的具有开拓性的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对国家现代化具有巨大的意义。

(2分)

②时代的引领意义:

陈翰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敢于破除思想禁区。

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引领了社会大势。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广东省2017年高考新考纲全国卷模拟试题】

梁思礼与梁启超

解璋玺

梁思礼生于1924年8月24日。

这一年,或可称为梁启超的“灾年”。

他的第一任夫人李蕙仙因病离世,而丧事初了,爱子又远行留学。

因而老年得子,算是给他一点难得的慰藉,于伤痛之中还能体会到人生未尽之乐。

梁启超固深爱着他的九个儿女,但爱小儿子梁思礼尤甚。

这种人之常情是不难为人所理解的。

他称小儿子“老baby(老白鼻),在写给儿女的信中常常提到这个聪明可爱、讨人喜欢的小儿子,以至于姐姐、哥哥们责怪“爹爹信中只说老白鼻不说别的弟妹,太偏心”,结果,梁启超特意在信中写了一大段文字,专讲达达、六六、司马懿(七女)的近况。

不过,梁启超并不回避他是“专一喜欢老白鼻”的。

他注意到老白鼻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变化,不到两岁,就已经“一天到黑‘手不释卷’”了,而且能唱“葡萄美酒”。

梁启超在饮冰室读书、写作时,是不允许孩子们来打扰的,但老白鼻是个例外,每天“总来搅局几次”,梁启超不仅不恼,甚至“盼望老白鼻快来”,因为老白鼻的到来,恰恰是他“最好的休息机会”。

过生日了,大孩子都不在身边,他就叫老白鼻代表姊姊、哥哥们拜寿。

老白鼻也乐得如此,居然“一连磕了几十个响头,声明这是替亲家的,替二哥、三哥乃至六姊的”,而作为父亲,他在信中告诉大孩子们,“我都生受你们了”。

这种父子之间其乐融融的场面,不仅儿子是天真烂漫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和蔼可亲,一团孩子气呢。

梁启超病逝时梁思礼只有四岁半。

母亲与姊姊、哥哥们合力供他读完了小学、中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母亲筹措了四百美金,送他到美国求学。

其实,梁启超早在1925年为几个孩子预筹学费时曾说过:

“至于老白鼻那份,我打算不管了。

到他出洋留学的时候,有姊姊哥哥,还怕供给他不起吗?

”然而,中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姊姊、哥哥们陆续流落大后方,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力顾及远在天津的这个小弟弟?

梁思礼到美国后,考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

由于家道中落,要靠家庭资助完成学业已不可能,他只能靠自己打工赚钱,交学费和维持生活。

 “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苦斗精神,在国外打工读书,在饭馆里洗碗碟,在游泳池当救生员,他什么都能干”,苦读了八年。

在1945年从普渡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获得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梁家子弟没有不是心怀报国热忱的,虽然著名的无线电公司RAC向他发出了邀请,并许诺优厚的待遇,但父亲的话言犹在耳: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

”于是,他毅然谢绝了美国公司的邀请,和姊姊梁思懿同船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

 几十年来,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屡败屡战,排除万难,终于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

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的航天大国,梁思礼作为开拓者中的一人,功不可没。

1987年,他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并担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3年,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梁氏一门三院士①中的一位。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注】①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除梁思礼外,还有两位院士:

梁思成,建筑学家;梁思永,考古学家,均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此外,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梁思庄,图书馆学家;梁思达,经济学家;梁思懿,社会活动家;梁思宁,曾参加新四军。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924年是梁启超的“灾年”:

妻子因病去世,丧事初了,爱子远行留学。

梁思礼的出生,消解了他所有的抑郁情绪。

B.梁思礼也许没能直接受教于梁启超,但梁启超给他的童年创造了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他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自会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和熏陶。

C.梁启超在写给儿女的信中常常提到讨人喜欢的小儿子,以至于哥哥、姊姊们责怪父亲不关心出国的子女,但是,梁启超没有作回应。

 [来源:

学,科,网Z,X,X,K]

D.梁思礼历时几十年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航天大国。

同时,因贡献突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梁氏一门三院士中的一位。

2.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梁思礼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4分)      

3.每当我们追念起梁启超继而谈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时,心中总是为梁启超对儿女的成功教育而叹服。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5分)

参考答案

1.B【A项“消解了他所有的抑郁情绪”错;C项“不关心出国的子女”错误;D项“同时”表述不当,而且,“梁思礼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不是只有“他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这一个原因。

2.①热爱祖国。

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百废待兴,梁思礼学成后,毅然谢绝了美国公司的高薪邀请,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克难攻坚、勇于拼搏。

几十年来,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屡败屡战,排除万难,终于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

③自力更生、勤奋刻苦。

在美留学8年,梁思礼从未得到过家人的接济,寒窗苦读,获得博士学位。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爱子情深,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梁启超对儿女充满着深沉而强烈的父爱,家庭气氛轻松活泼;给子女的书信中充满真挚的爱,这爱变成一种力量,注入了孩子们的生命。

②重视对子女的学业培养,大力支持子女出国求学。

夫人逝去,丧事初了,仍然让爱子出国求学;预筹孩子们出国留学的学费,让孩子们无后顾之忧。

③教育子女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大孩子都不在身边,他就叫老白鼻代表姊姊、哥哥们拜寿。

梁启超为几个孩子预筹学费时曾将梁思礼托付给他的哥哥姐姐。

④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

”在梁启超的爱国教育下,梁思礼和姊姊梁思懿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

【5分,4点中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12分)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严耕望:

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

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

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

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

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

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

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

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

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

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

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

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

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

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

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

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

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

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

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

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

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

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

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

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

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

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

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

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

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

陆象山说:

“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

一途朴实,一途议论。

”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