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729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显微镜物镜不清洁,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擦镜纸擦B.用干净的餐巾纸擦

C.用洗净的手擦D.用干净的纱布擦

2.在完成了对光的步骤后,我们在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

A.灰暗的B.白亮的C.黑暗的D.有阳光直射的

3.显微镜视野成的像是()

A.正像B.倒像

C.有时是正像,有时是倒像D.实像

4.使用10×目镜和10×物镜,可将物体放大的倍数是()

A.50倍B.100倍C.10倍D.150倍

5.实验中变化的因素就是变量,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

在实验方案中,设置的变量一般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6.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反光镜是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构件,那么反光镜的两面分别是()

A.都是平面镜B.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凸面镜

C.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D.一面是凹面镜,一面是凸面镜

7.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结束后,对蚯蚓的处理方法得当的是()

A.留下来玩B.可以吓胆小的同学

C.把它解剖D.放回大自然

8.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下图)。

为了进一步对该细胞进行观察,应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

则临时装片的移动方向为()

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

9.某同学为了看清苍蝇体表的绒毛,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A.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B.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

C.用放大镜观察D.用强光照射观察

10.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哪项不是科学探究方法?

()

A.取样调查B.对照实验C.猜测臆想D.查阅资料

11.下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膈肌的舒缩状态和膈面积的变化分别是()

A.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

B.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

C.膈肌舒张、膈的面积缩小

D.膈肌收缩,膈的面积增大

12.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实验材料移动B.增加透明度

C.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D.防止水溢出

1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应该()

A.明确探究的目的B.做好详细的计划

C.如实地记录探究的结果D.可以凭个人喜好取舍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用手直接取用砝码和被称量物体

B.用酒精灯加热时,人不要离开,加热结束后要及时切断热源

C.当用烧杯加热结束后,要及时用手直接把烧杯拿下来

D.在用解剖刀解剖前,要用手检测一下刀口是否锋利

15.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假设是一种无端的猜测

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D.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16.响尾蛇靠什么追寻猎物?

()

A.听觉B.视觉C.嗅觉D.体温

17.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某地的有关环境污染的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此处的环境状况()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模拟法

18.下图表示血液流经某结构后某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结构为()

A.肺B.组织细胞C.肝脏D.肾脏

19.响尾蛇能对哪种猎物进行追寻?

()

A.活的未被咬伤的老鼠B.被它咬伤的或咬死的老鼠

C.没被它咬的死老鼠D.以上三者都行

20.在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哪项以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

A.温度B.湿度C.食物D.光照

2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

A.1只B.5只C.10只D.8只

22.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

他因此发现了()

A.白血病的病因B.血液循环的过程

C.血型D.血管中是气体

23.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课上,要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你建议他应转动()

A.转换器B.遮光器C.镜筒D.镜柱

24.为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只需再略微转动()

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反光镜D.遮光器

25.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变化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26.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是著名的“西瓜之乡”,在长期种植西瓜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和瓜农不断探索和研究栽培技术,培育出了品种繁多的优质西瓜。

请回答:

(1)大棚西瓜(图一)能够提前上市,主要克服了________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西瓜内有多粒种子,这说明其子房内含有多个________。

(2)将幼小西瓜套上方形筐能培育出方形西瓜(图三),该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原因是________;无子西瓜是由于________改变形成的。

(3)假设你种了一批纯合(基因组成为DD或dd)绿皮西瓜,一天你发现其中一株变异成条纹状瓜皮。

若把条纹西瓜和纯合的绿皮西瓜杂交,产生的后代50%为条纹皮,50%为绿皮。

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上述两个亲本及其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27.当你在自然界畅游时,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缤纷,大自然的鸟语花香,飞禽走兽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与遐想:

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圈里真奇妙!

要想探索生命的奥妙,必须从了解细胞开始。

(1)杜鹃花与杜鹃鸟的细胞相比,前者具有细胞壁、________和液泡。

(2)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实验课上我们通常要制作临时________。

(3)请推测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活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答:

________。

28.观察显微镜结构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⑩________;

(2)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能大范围升降镜筒的是[________]________,能小范围升降镜筒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能反射光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

29.把显微镜的相应功能与相应结构名称用线连起来。

①安装目镜的地方a遮光器

②调节光线强弱b反光镜

③安装物境的地方c镜筒

④反射光线d转换器

⑤小范围升降镜筒e粗准焦螺旋

⑥大范围升降镜筒f细准焦螺旋

 

第二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A

【解析】显微镜的清洁方法:

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因此,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是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镜头能进行清洁,所以应用擦镜纸擦,A正确。

2.【答案】B

【解析】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若显微镜视野是暗色,观察的物像模糊,不清晰,甚至会看不出物像;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白亮的,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B正确。

3.【答案】B

【解析】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的工具,最主要的结构是物镜和目镜,其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放大了的倒像,B正确。

4.【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和物镜分别选放大倍数最大的10×和10×可得到放大倍数为最大100倍,B正确。

5.【答案】A

【解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A正确。

6.【答案】C

【解析】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使用,另一面是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的强弱,因此在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能使光线汇聚,使视野亮度变亮,因此在光线较弱时使用,C正确。

7.【答案】D

【解析】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结束后,对蚯蚓处理方法得当的是放回大自然,D正确。

8.【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如果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即把像往左下方移动,则应该向相反的方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考点】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9.【答案】C

【解析】显微镜是用来观察非常微小物体的结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几倍到十几倍,苍蝇体表的绒毛非常的细小,要放大十几倍才能看到,因此,某同学为了看清苍蝇体表的绒毛,他应采取的方法是用放大镜观察,C正确。

10.【答案】C

【解析】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A不符合题意;

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猜测臆想不是科学探究用的方法,C符合题意;

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

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

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是在吸气,膈肌收缩,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是在呼气,膈肌舒张。

12.【答案】C

【解析】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

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C正确。

13.【答案】D

【解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首先要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探究对象,制定合理的探究方案,探究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对于所探究的对象,你不管是否喜欢,都要认真探究,如实记录探究的结果,不能可以凭个人喜好取舍,D符合题意。

14.【答案】B

【解析】用天平称量物体时,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和被称量物体,若用手直接取用砝码和被称量物体,手上的汗渍容易污染砝码和被称量物体,导致称量不准确,A错误;用酒精灯加热时,人不要离开,加热结束后要及时切断热源,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烧干,B正确;当用烧杯加热结束后,要及时用烧杯夹把烧杯拿下来。

如果用手直接把烧杯拿下来容易烫伤,C错误;在用解剖刀解剖前,不能用手检测一下刀口是否锋利,否则容易伤手,D错误。

15.【答案】B

【解析】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A正确;

假设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不是一种对问题的无端猜测,B错误;

假设要以观察和知识、经验为依据,C正确;

假设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是否正确,D正确。

16.【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响尾蛇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蛇,其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

蛇尾有一条条角质的环纹,这些角质环纹膜围成了一个空腔,当其尾巴晃动时,在空腔内就有气流振动,发出声响。

这声响是用来警告敌人和引诱小动物的一种捕食。

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敌人(温血动物)的准确位置。

响尾蛇捕获猎物后,并不马上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

过一段时间后,再去追寻和吞食。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只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猎物如老鼠,响尾蛇才会去追寻;没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老鼠,响尾蛇根本不会去追寻。

气味的感知是通过嗅觉完成的。

【考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1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为环保部门提供某地有关环境污染的报告,他们应采取调查法来了解此处的环境情况。

符合题意。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D.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

【考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18.【答案】A

【解析】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如图所示:

因此如果血液流经某器官后氧的含量增多了,二氧化碳降低,该器官是肺。

19.【答案】B

【解析】响尾蛇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蛇,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只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猎物如老鼠,响尾蛇才会去追寻;没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老鼠,响尾蛇根本不会去追寻,B正确。

20.【答案】D

【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变量是光照,除了光照以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D符合题意。

2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

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考点: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英国生理学家、医生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

【考点】生物学史

23.【答案】A

【解析】在显微镜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所以,如果要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应该转动转换器,A正确。

2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在寻找物像时,先移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为了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损坏物镜,眼睛应注视着物镜,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5.【答案】A

【解析】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流经肺后,氧的含量就增多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了,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血液里的氧气就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这样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氧气的含量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可见A正确。

二、

26.【答案】

(1)温度胚珠

(2)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仅有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数目

(3)

【解析】①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②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大棚覆盖主要是为了植物的生长有适宜的温度,因此大棚西瓜能够提前上市,主要克服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成的,胚珠的数目决定种子的数目,所以,西瓜内有多粒种子,这说明其子房内含有多个胚珠;

(2)将幼小西瓜套上方形筐能培育出方形西瓜,这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该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原因是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仅有环境因素引起),无子西瓜是由于染色体数目改变形成的;

(3)若把条纹西瓜和纯合的绿皮西瓜杂交,如果绿皮是显性的,那么纯合的基因型就是DD,条纹的就是隐性的,基因型是dd,纯合的绿皮与条纹的进行杂交,后代的基因为Dd,全都是绿皮的,没有条纹的,所以假设不成立;那么绿皮的就是隐性的,条纹的是显性的,子代绿皮的基因为dd,一个d来自亲本的绿皮,一个d来自亲本的条纹,所以亲本的基因为Dd和dd,遗传图解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果实种子的形成、变异的原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并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27.【答案】

(1)叶绿体

(2)装片

(3)立体

【解析】试题分析: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而动物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1)杜鹃花是植物,杜鹃鸟是动物,二者细胞相比,杜鹃花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是薄而且透明的,因此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要加工成切片、涂片或装片,最常用的是临时装片,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实验课上我们通常要制作临时装片;

(3)生物体是立体的,因此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是立体的。

28.【答案】

(1)镜柱镜臂镜筒压片夹

(2)⑤目镜⑦物镜

(3)⑧粗准焦螺旋⑨细准焦螺旋

(4)⑭反光镜⑫遮光器

【解析】试题分析:

图示为显微镜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镜座,②是镜柱,③是镜臂,④是镜筒,⑤是目镜,⑥是转换器,⑦是目镜,⑧是载物台,⑨是细准焦螺旋,⑩是压片夹,⑪是通光孔,⑫是遮光器,⑭是反光镜

解:

(1)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

图示中②、③、④、⑩分别是镜柱、镜臂、镜筒、压片夹.

(2)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是镜头,包括物镜和目镜,因为它们对物像有放大作用.

(3)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

(4)反光镜有两个面,分别称为平面镜和凹面镜,是用来调节进入镜头内光线的强弱的,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遮光器上有许多小孔,称为光圈,也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和作用,平时要注意多接触显微镜,多练习、多操作,对解答此类题非常有利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9.【答案】①—c

②—a

③—d

④—b

⑤—f

⑥—e

【解析】a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当外界光线强时,用较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弱时,用较大光圈;b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c镜筒的上面安装有目镜,下面的转换器上安装有物镜;d转换器上安装有大小不同的物镜,转动时可以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升降,e粗准焦螺旋升降幅度较大,f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小。

显微镜各部件的作用可结合显微镜的结构图进行记忆,重在熟练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