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592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

《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

精品二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7、古诗两首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画卷吧!

我们首先要走进的是古诗两首。

1、介绍李白:

关于李白,你又知道些什么?

2、揭示诗题,题意:

今天让我一同走进李白的这首烩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

生读课题

解决问题:

了解庐山

了解瀑布

二、学生初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指生读古诗(正音)

3、初步理解诗意:

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

遥看:

  川:

水道、河流。

  挂:

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

飞流直下:

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

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

(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

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拓展

课外积累展示:

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庐”“瀑”“炉”“疑”,

第二课时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唐代“诗圣”杜甫的诗。

2、介绍杜甫:

2、认识“绝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背景:

二、学生自读,学习生字,写字。

1、自由读,指名读诗

2、出示5个生字,认一认,记一记。

3、指导写“吴、含、窗、岭、、泊、柳”6个字。

三、品读,背诵。

1、听老师朗读。

2、粗略体会诗句美。

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从诗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板书: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船。

那么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把这些景物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写成一首优美的诗呢,让我们一句一句地去读读。

3、细细品位诗句美。

(1)学习第一句:

自由读,说说读出了什么美?

(颜色美、声音美)从哪里读出来?

(欢快地、自由自在地)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这句话有颜色美吗?

(白鹭、青天)读第二句。

(3)小结:

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诗句里的画面多么美丽,尤其是色彩,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

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早春的景色真美啊,柳枝(),两只黄鹂鸟()。

一行白鹭正()飞向的天空。

(4)齐读一、二句。

(5)学习第三句

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打动了,他不仅站起身来,推开窗子往远处看,又被什么吸引住了?

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

(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

(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

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6)学习第四句诗

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

(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

船只不在航行吗?

你从哪个字知道的?

(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

东吴是指长江下游,这些船只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哪个词可以看出它们行驶的路途遥远?

(万里)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欢快、愉悦、舒畅)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7)体会诗情

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

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从窗口向远处望,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

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8)背诵

四、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

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周教学札记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8、雷雨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识4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

蒙蒙细雨倾盆大雨

春雨绵绵狂风暴雨

读着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描写雨的)板书雨

还有什么更独特的发现吗?

2、是呀,雨是有脾气的。

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

你们听,它来了!

放雷雨声音,这是什么雨?

板书雷

二、初读课文

1、赶快看到第18课,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分三个学生读,其他学生仔细听,他们都读了哪几节?

说说他们读的你有什么发现没?

3、听了同学的朗读,再看看课文里两副插图,比较一下,左右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能按照从上倒下的顺序说一说吗?

课文仅仅写了下雨时和雨后的景色吗?

那还写了什么?

4、可是这部分内容课文没有插图,那就请小朋友帮帮忙,自己读读懂课文,和老师一起把雨前的景色画出来。

三、学习课文1-3段。

1、轻声朗读1-3段,说说我们要先画什么?

乌云,这样画行吗?

再多画一点,这样行吗?

理解“压”,板书。

接着要画什么?

叶子和蝉。

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什么?

指导读

2、雷雨前的天气一直是这样的吗?

画风画摆动的柳条。

指导读。

接着画什么?

蜘蛛。

蜘蛛怎么样?

指导读,板演,说说哪个词用的好?

“垂逃”可以给垂换个词吗?

板书指导

3、最后还要画什么?

闪电雷声。

指导读。

4、这样的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试着连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

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全班一起读第三段。

5.指导写字。

“垂逃”

6、说话练习: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还学过《要下雨了》,你能说说下雨

前哪些小动物也忙着做准备呢?

四、学习课文4-6段。

1、是呀天气这么闷热,闷的大伙儿多难受压,这时大树呀,小草呀,小动物呀还有人们多么渴望下一场痛痛快快的及时雨呀!

你听雨来了!

课件

谁能读出一场痛痛快快的雷雨?

真是吓得畅快呀!

真是舒服呀!

真是酣畅淋漓的雨呀!

还能加上动作边读边表演吗?

哗,哗,哗,(三个)

三个大组表演。

多痛快的雨呀!

小朋友看过这样大的雨吗?

你们往窗外望去,是怎样的情景?

心情怎样?

指导读句子。

齐读句子,能学着课文说说你们看到的景色的吗?

4、来得快,去的也快。

雷雨是个很率性的娃娃,没过多久,引读:

渐渐的,渐渐的,雷声——,雨声也————。

5、连起来读4-6段,指名读4-6段。

五、一场雷雨过去了,我们这堂课也快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我们用声音来表现文字的画面,用心感受这场雷雨吧。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那课文是怎样描绘雨后的美景的,我们又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咱们下节课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过渡:

上一节课,我们交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都还记得吗?

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课件)

二、学习最后一个部分7-8自然段。

1、配乐朗读,看课文说图意。

2、品词析句。

你喜欢哪句话?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迎面扑来”:

对着脸扑过来。

清新:

很新鲜的空气,特别凉爽。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感受到了彩虹的轻松自在。

彩虹就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分外美丽。

▲蜘蛛又坐在网上。

你读出了什么?

感觉到了什么?

3、请你读读第8小节,你有什么发现?

▲有6句话,每句话都很短。

▲每句话都是什么怎么样了。

▲每一句话里都有一个动作词。

4、品味用词的准确性。

5、品读。

(1)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听雨后的声音,(点击喇叭,播放雨后动物的鸣叫,再点击任意处,停止播放声音。

)教师启发:

雨后天晴,空气像滤过似的清新,景物像洗过似的明净。

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那个小男孩,心情会怎么样?

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2)个别练读,指名配乐读,全班配乐读。

(点击灰喇叭,播放音乐)

三、指导背诵

四、拓展:

寻寻觅觅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课文中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美丽的七色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你想象这个小作者一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吗?

也来试试吧!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9、最大的“书”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

最大的书。

你发现和课文中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纠错:

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

为什么加引号,看来这一处值得我们研究研究,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汇报。

过渡:

原来说的不是一本真正的书,可课文中那位地质勘探叔叔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呢?

看来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不过先得攻克字词的难关。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

“我会读”

2、看图指认谁是地质勘探队员。

四、提出不懂的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五、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边讲解写字要领:

第二课时

1.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一.复习引入,激趣质疑: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最大的“书”》。

齐读课题。

2.复习字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找出问句,读好对话。

小朋友们,学着刚才的样子,同桌两人读读对话,边读边想,从叔叔的话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知道了什么?

读完之后,同桌还可以交流一下。

三.朗读感悟,刨根问底:

1.爱刨根问底的川川们,从叔叔回答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2.汇报交流: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哪里有书啊?

指导朗读:

这书真厚啊!

一层一层的,真有意思!

真像啊!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解决第二个问题:

书里有字吗?

(2和3随机调控)

①你真会读书,告诉大家你是从哪个小节读懂的?

出示第六小节。

看到这么多藏在岩石中的字,你想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

(3)解决第三个问题:

这上面有图画吗?

①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

我来问,你们来答,好吗?

(4)想象朗读,解决第四个问题: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师范读

听着叔叔的解释,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第五个问题:

读了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1.在川川的刨根问底下,叔叔还告诉我们读懂这本岩石书用处可大哩!

……(引读第十二小节)

2.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读最后一小节。

你能猜出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1.小朋友们,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

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是啊!

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啊!

在这些书里,藏着无穷的奥秘,让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多问一个为什么,学好眼前的这些书,长大了才能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

五.写字指导

1.今天,我们还要来写写这几个字呢!

出示剩余的生字。

2.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字?

能给他们找个朋友吗?

3.再来观察一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哪个字需要老师的帮助?

4.学生书写。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讨论:

雪化得快的是南面还是北面。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疑激趣,导入新课

1、在茫茫的野外,到处荒芜人烟,身上也没有带辨别方向的工具,如果我们迷了路该怎么办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看谁能从文中找到帮图中的小朋友指明方向的办法。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诗歌,划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找找诗歌中有哪几种大自然的指南针可以帮助这些小朋友指明方向。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自由读。

同桌互读。

指名说说怎么记住“针、忠、盏、稠”。

(2)、分节读课文。

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

(3)、说说你从诗歌中找到哪几种大自然的指南针可以帮助这些小朋友指明方向。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你想为哪一组小朋友指明方向?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第二小节]

1、(课件:

图1)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课件演示:

中午时太阳在南方,树影在北方。

2、你是从课文的哪一小节了解到这个知识的?

你能读读这一小节吗?

3、课文里把太阳比作了什么?

理解:

忠实的向导。

为什么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呢?

4、背诵这一小节。

[第三小节]

1、(课件:

图2)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2、(课件演示:

北极星指向北方。

)介绍北极星、北斗七星。

生交流了解的相关知识。

3、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

[第四小节]

1、(课件:

图3)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棵大树,你发现了什么?

理解:

稠。

(课件演示: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2、小组讨论:

为什么同一棵大树一边枝叶稠,一边枝叶稀。

3、课文的哪一小节写了大树?

请在小组内比赛读第四小节,看谁读得最好。

[第五小节]

1、(课件:

图4)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课件演示:

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边,化得慢的一面是北方。

2、你是从哪一小节知道的?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五小节。

指名读,指小组读,齐读。

3、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问题吗?

是呀,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边,还是北边呢?

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吧。

4、指名说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过渡:

其实,在野外迷了路并不可怕,因为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1、自由读第一小节。

2、指名读,分组比赛读。

3、背诵。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忠、盏、稠、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学习最后一节

1、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指名读,分组比赛读。

2、从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三、课外拓展,续写儿歌。

1、这儿又有两个小朋友迷路了,可是在诗歌中找不到指明方向的方法。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通过仔细观察,动动脑筋,发现这里大自然的指南针,为这两个小朋友指指路呢?

2、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3、你们能不能也续写这首诗歌当中?

或者,你还知道其他“天然指南针”吗?

也可以编成诗歌。

4、学生展示自己编写的诗歌。

师生共同评议。

四、总结全文,推荐好书

孩子们,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只要你留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老师给大家推荐两套好书(课件:

《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希望大家能从那里获取更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

五、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

“导、积、稀、碰、慌”五个生字。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周教学札记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语文园地五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体会标点的作用。

2.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认识10个生字;通过词语搭配的练习,积累一些短语。

3.交流收集自己了解到的动植物趣事,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积极性,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认识10个生字;通过词语搭配的练习,积累一些短语;初步了解节气的知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动物习性并写下来;交流收集自己了解到的动植物趣事,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积极性,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3.组内读句子,比比谁读得好。

4.说出发现。

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游戏强化。

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俩人背对背,师指句子(出示课件),一人读,另一个人写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

一生说句子,一生在黑板上写标点。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出示课件)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慢、馒、搅、咙”等字的读音。

(3)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读几遍,边读边新旧对比,体会构字规律,认识生字。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讲自己是怎么认记这些生字的。

(4)检查认字效果。

做“找朋友”(用偏旁和部件拼字)、“送信”(给部件加偏旁成新字)游戏。

2.我会连(出示课件)

(1)自读词语,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2)展示本单元学习中搜集积累的这两种类型的短语。

(3)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打开()茂密的()()的乌云

辨别()满天的()()的空气

寻找()清新的()()的枝叶

3.读读背背

(1)你知道什么是节气吗?

(教师简介)为了让同学们便于记忆,聪明的人们编了首〈节气歌〉。

(出示课件)

(2)熟读《节气歌》。

(3)说说自己已经知道的节气。

4)《节气歌》里所说的二十四个节气,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节气名称)

(5)你发现了吗?

每一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

(6)了解了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还课可在课外翻看挂历,具体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教师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观看动物图片,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2.师生交际,交流互动

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

(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你了解哪种动物的习性?

和哪些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事?

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3.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

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4.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组内推选代表把课前所写的动物习性读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或补充。

5.修改交流,互相促进

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

四、展示台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了解到的自然知识。

2.各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

3.对搜集资料认真的学生给予鼓励,授予“小蜜蜂”称号。

4.把展示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分类贴于“展示台”专栏上,供小朋友在课上、课下互相学习、交流。

五、宽带网

1.世界上无奇不有,今天我们的视野之窗“宽带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课件)

2.读了短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3.你还知道其他有趣的动植物吗?

4.小组内交流后推选组内“小博士”。

5.大自然真奇妙,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请小朋友平时读书、看电视时做个有心人,多多观察了解动植物,人人争当知识丰富的“小博士”。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周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