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2教案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433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2教案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五上2教案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五上2教案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五上2教案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五上2教案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2教案语文.docx

《五上2教案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2教案语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2教案语文.docx

五上2教案语文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识记本课“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5、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6、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7、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细读,感悟“绿”字的妙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默写《泊船瓜洲》。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细读,感悟“绿”字的妙用。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到过长江吗?

(到过或没到过)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长江北岸去游览一番。

师:

我们要游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而“京口”这灵秀之地,诗人们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句: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

《泊船瓜洲》---王安石,生读题。

(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因为“泊”字是多音字)

   师: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边游览边欣赏古诗的时候了。

  3、同学们,你们对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千古绝唱的诗了解多少?

师:

看看课文中的图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去读一读这首名诗吧。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中的间、重、还三字的读音”。

  3、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

师:

读后,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回答。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说出感受即可)

(二)

  1、重点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绿”)

为什么?

王安石在写这句时也许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用“绿”字,他也许在推敲着,大家想一想,王安石可能会用到哪些字眼呢?

师:

大家读读,比较一下,效果相同吗?

(不同)

师:

用“绿”最好,老师也同意。

这“绿”在诗句应如何解释?

(“吹绿了”)

“绿”字原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变成了什么词?

2、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指导把“绿”字读好。

3、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师:

那就和你的小组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想到什么说什么。

  4、小组之间互读、练说。

  5、小组代表发言。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

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全班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奇丽风光。

这种“绿”色呢?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诗人放眼望去,看见了——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吗?

它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

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过渡:

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

谁不想留恋其中?

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

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

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简介:

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3、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4、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指名答)

  5、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知识

  1、“每逢佳节倍思亲”,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思念呀!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吧!

  2、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诗人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

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3、同学们,你们继续说说有关思乡的诗词吧!

     

预测问题

 

学生交流通过预习

获得的知识。

 

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用“绿”字最能表现出勃勃生机的春天。

“到”“入”“吹”

“满”“来”“戏”

 

动词

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识记本课“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秋思》。

5、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6、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7、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一)

1、齐诵读《泊船瓜洲》。

2、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呢?

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的思乡之情呢?

(二)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和你的小组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任选一首说。

(指数名答)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

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

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

1、学生进行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指名答)

3、总结: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

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

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三)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答)

3、指导书写: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五感情升华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读一读第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词,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

但是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各有千秋,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词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还知道那些古诗词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

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背诵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

再收集一首填在末尾。

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

(整理表格如下)

题目 作者  背景 思乡缘由 作者表现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秋思》 张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寄写家书   叙事抒情 含蓄感人

《长相思》纳兰性德   征旅途中 遇风雪辗转难眠   写景叙事 倾诉心声

四、拓展延伸知识

1、说说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2、说说王安石的其他诗词

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

   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王安石   

奉诏进京 春意浓  追问    明月何时还

《秋思》  张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意万重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征旅途中 遇风雪   辗转难眠  倾诉心声

 

预设问题

 

二次备课

学生风采

 

教学反思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时间: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

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

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

"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

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

"梅花魂"。

 ①几千余年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板书设计:

梅花魂

赏梅(观其形)

品梅(会其神)

读梅(入其境)

颂梅(悟其魂)

预测问题

 

梅花、梅花的精神

 

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

看到梅花就想到祖国。

二次备课

 

学生风采

 

课后反思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教学时间:

课前准备:

1.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

桂花:

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

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

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预测问题

 

作者简介、桂花简介可由学生来说,互相补充。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二次备课

 

学生风采

 

课后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

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

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

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交流: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点拨:

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预测问题

 

那么美,那么自然。

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不空洞,更真实,

更感人。

二次备课

 

学生风采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

    (诗词、歌曲、故事等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的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古人就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

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

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投影):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5、小结过渡:

刚刚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

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预测问题

 

二次备课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的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美好。

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