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186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重点】 

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

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师准备】 石蕊、酚酞、pH试纸、稀硫酸、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食盐水、醋、硫酸铜、生锈的铁钉、三脚架、镊子、试管、试管刷、试管夹、酒精灯等.

【学生准备】 药品的铝塑板,复习酸、碱的有关化学性质.

导入一:

【展示】 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酸溶液,一瓶是碱溶液),该如何鉴别它们呢?

【交流】 先加入酸碱指示剂,再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等.

【注意】 纠正学生语言的描述.

【回顾】 酸、碱的化学性质.

导入二:

【教师】 某学生做中和反应的实验,直接向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忘了加酚酞,于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酚酞,发现酚酞不变色,就得出了恰好完全中和,所得溶液呈中性的结论.该同学的结论对吗?

【学生】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错误的,还有可能是酸过量.

【教师】 引导学生猜想可能的情况.

【学生】 先独立设计方案,然后小组讨论,汇报方案,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学生汇报方案】 ①加锌粒,看是否有气泡;②加碳酸钙,看是否有气泡;③加碳酸钠,看是否有气泡;④加石蕊,看是否变红;⑤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⑥加氧化铁,看是否溶解;⑦加氧化铜,看是否溶解;⑧加氢氧化铜,看是否反应.

  [过渡语] 酸和碱具有哪些不同的化学性质呢?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思路一

【实验一】 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教师】 演示教材69页的实验步骤1中内容.讲解用药品的铝塑板代替点滴板的使用方法.

【强调】 胶头滴管的使用.先排空再吸液;滴液时,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滴加;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用完后立即清洗,滴瓶的滴管除外;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内或与器壁接触.

【交流】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第1个点滴板中稀盐酸、稀硫酸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变为蓝色.

第2个点滴板中稀盐酸、稀硫酸不变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变为红色.

【归纳实验结论】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过渡语] 酸还可以除去铁锈,通过实验活动二来探究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二】 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教师】 实验中生锈的铁钉要用细线拴住.强调放铁钉的注意事项.

【学生交流】 每组的实验现象:

步骤1中铁锈消失,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步骤2中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学生板演】 化学方程式:

6HCl+Fe2O3

2FeCl3+3H2O

Fe+2HCl

FeCl2+H2↑

  [过渡语] 刚才探究了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和碱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教师】 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探究实验三、四、五.

实验三: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实验四: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

实验五: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学生交流】 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 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实验三】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实验用品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原理

2NaOH+CuSO4

Na2SO4+Cu(OH)2↓

Cu(OH)2+2HCl

CuCl2+2H2O

实验步骤

①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②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步骤①中出现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步骤②中蓝色沉淀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盐酸中

  【实验四】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

滴入酚酞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滴入稀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加热蒸干后蒸发皿上出现少量白色固体.

【学生交流】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

【提问】 你认为溶液蒸干后留下的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展示】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异常或偶然现象,反思所利用实验原理的优劣.

  【实验五】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用品

氢氧化钙粉末、蒸馏水、酚酞溶液、稀盐酸、试管2支、药匙

实验原理

Ca(OH)2+2HCl

CaCl2+2H2O

实验步骤

①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加入1mL水,振荡

②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酚酞,观察现象

③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mL水,振荡

④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mL稀盐酸,振荡

实验现象

步骤①中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液体

步骤②中白色浑浊液体变为红色

步骤③中试管中仍然是红色浑浊液体

步骤④中红色浑浊液体变为无色澄清的溶液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不需要加指示剂也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问题与讨论】 通过实验五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点拨】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非常小,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

【交流】 验证了氢氧化钙的以下性质:

(1)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它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

(2)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3)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从规范实验操作和优化实验原理的角度反思实验.

  思路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习题

【过渡】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酸和碱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具有哪些变化和现象?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1.指示剂遇酸、碱的变色反应

【操作】 ①在点滴板不同眼位分别滴加稀硫酸、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

②洗净点滴板,把①中的石蕊试液改为酚酞试液,其他药品不变,再做一次实验.观察在溶液中酚酞呈现的颜色.

③洗净点滴板,在点滴板不同眼位分别放一小片pH试纸,分别滴加稀硫酸、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据比色卡读出pH,并作好记录.

石蕊

酚酞

pH

稀硫酸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

钠溶液

食盐水

(1)要鉴别盐酸、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溶液,可以用    . 

(2)指示剂遇酸或碱变色的变化属于    变化. 

(3)使石蕊变红的离子是    ,使石蕊变蓝的离子是 

 . 

2.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操作】 将2支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mL稀盐酸.观察到铁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

现象1:

    . 

化学方程式1:

        . 

现象2:

    . 

化学方程式2:

        . 

完成下列反应:

H2SO4+CuO

    

3.碱与某些盐的作用

【操作】 在试管中加入2mL的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

现象1:

    . 

化学方程式1:

    . 

现象2:

    . 

化学方程式2:

    . 

4.中和反应

【操作】 在试管中加入约1mLNaOH溶液,滴加1~2滴酚酞溶液.再慢慢滴加盐酸,并搅拌,直到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然后将NaOH溶液换成氢氧化钙固体,加水溶解重复上述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 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分析】 验证了氢氧化钙的三点性质:

(1)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它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

(2)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3)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

现象1:

    . 

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

    . 

现象2:

    . 

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延伸】

在用酸除铁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你会怎么处理这些废水呢?

列表对比总结酸和碱的性质:

酸:

如盐酸(HCl)

碱:

如Ca(OH)2

(1)与石蕊试液作用

(2)与酚酞试液作用

(3)与碱或酸作用

NaOH+HCl

NaCl+H2O

Ca(OH)2+2HCl

CaCl2+2H2O

(4)与氧化物作用

CaO+2HCl

CaCl2+H2O

Ca(OH)2+CO2

CaCO3

+H2O

(5)与某些盐反应(强制弱,或生成沉淀)

CaCO3+2HCl

CaCl2+H2O+CO2

Ca(OH)2+MgCl2

CaCl2+Mg(OH)2

(6)与活泼金属反应

Mg+2HCl

MgCl2+H2

不反应

1.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个字,然后再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个字.该同学所用的两种无色液体可能是(  )

A.NaOH溶液、酚酞溶液

B.CuSO4溶液、NaOH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D.酚酞溶液、“雪碧”饮料

解析:

NaOH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uSO4溶液是蓝色的,且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石蕊溶液是紫色的,与题意不符,且石蕊溶液遇酚酞溶液不变色;“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选A.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春天——我们寻找指示剂》主题探究活动,重温波义耳研究指示剂的过程.下面是他们开展活动的实录:

(1)将收集的各种鲜花的花瓣分别在研钵中研碎,用酒精浸泡,用纱布过滤得到浸出液;

(2)将所得的各种浸出液,分别滴入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中,下表是他们收集的部分浸出液变色情况的实验记录:

花的名称

稀盐酸

氢氧化钠

红梅花

红色

无色

草绿

桃花

粉红色

无色

黄绿

黄菊花

浅黄

浅黄

浅黄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记录分析,    花瓣的浸出液不适合做指示剂,原因是    ; 

(3)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测定厨房里的一杯无色溶液的酸碱性:

(写一种情况即可)

操作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及结论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请谈谈你对科学探究与化学学习的关系的认识(仅谈一点):

    . 

解析:

(2)观察表格给出的变色情况可以看出,黄菊花浸出液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均为浅黄色,该物质不能作指示剂.(3)红梅花和桃花浸出液在酸、碱性溶液中显示的颜色不同,可以用来鉴别溶液的酸碱性.(4)科学探究对于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故答案为:

  

(2)黄菊花;其浸出液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均为浅黄色 (3)

操作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及结论

取待测液少许,滴入红梅花浸出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呈酸性

  (4)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3.(湖州中考)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

 

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

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

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由题干中“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可以联想到:

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1)由于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会有晶体析出.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

Na2CO3+H2O.故答案为:

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2)CO2+2NaOH

Na2CO3+H2O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1 酸和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稀硫酸

稀盐酸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2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实验4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

实验5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基础巩固】

1.(衢州中考)小科为研究“碱与盐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每支试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别向试管中滴加3滴溶液,除氢氧化钙溶液饱和外,其余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和乙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B.乙组和丙组实验均能观察到蓝色沉淀

C.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多

D.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

2.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能力提升】

3.(齐齐哈尔中考)某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拓展探究】

4.某校化学课堂围绕课本中《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以下是探究片段,请你参与学习.

(1)向装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因此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进行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某一小组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因此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该小组同学对此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成分产生疑问.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第一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

只有NaCl

猜想二:

有NaCl和HCl

猜想三:

有NaCl和NaOH

猜想四:

有NaCl、HCl和NaOH

第二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①第三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无明显变化,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②为验证其余猜想,第四组同学分别取该溶液样品按下列方案探究: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往溶液中加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有HCl

方案二

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Cl

【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①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方案二是错误的,原因是    . 

②小明发现,排除不合理猜想后,只做一次实验就能同时验证其余猜想,此实验方法是:

    . 

【交流讨论】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你举一个实例说明:

    .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

A.甲组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乙组能够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B.乙组能够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丙组能够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C.因为溶液都属于稀溶液,密度相差较小,因此3毫升溶液的质量远远大于3滴溶液的质量,产生沉淀的质量决定于滴加的3滴溶液的质量,3滴5%的氯化铜溶液和3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相差很小,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

CuCl2+2NaOH

Cu(OH)2↓+2NaCl

1358098

由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当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接近相等时,产生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入氯化铜生成沉淀质量大,即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小.故选D.)

2.B(解析: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现象不明显,故A与事实相符;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是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Ca(OH)2溶液属于碱溶液,所以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3.C(解析: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色;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成碳酸钠时,碳酸钠和少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也不会出现气泡;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色,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氢氧化钡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对后面的检验造成干扰.故选C.)

4.

(1)6HCl+Fe2O3

2FeCl3+3H2O 

(2)【假设猜想】猜想四 【实验探究】①酚酞 ②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往溶液中加碳酸钠溶液

方案二

【评价反思】①氯化钠中的氯离子也会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 ②滴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 【交流讨论】改良酸性土壤(解析:

(1)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6HCl+Fe2O3

2FeCl3+3H2O.

(2)【假设猜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可能过量,也可能氢氧化钠过量,两者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和盐酸不能同时有剩余,所以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①通过验证的结论可知溶液中没有氢

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一般可以用酚酞检验.

②检验盐酸可以用活泼金属、碳酸盐、硝酸银等物质,碳酸盐、活泼金属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往溶液中加碳酸钠溶液

方案二

【评价反思】①通过分析可知,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但是盐酸和氯化钠中都含有氯离子,不能判断出氯离子是哪种物质提供的,所以方案二是错误的,原因是:

氯化钠中的氯离子也会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②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显然猜想四是错误的,其他三个猜想中溶液分别显中性、酸性、碱性,所以只做一次实验就能同时验证其余猜想,此实验方法是:

滴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

【交流讨论】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用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一些学生做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时,观察到现象后,没有将其中的铁钉取出、洗净,说明不少学生并没有耐心、细心地看过实验报告后再做实验.个别甚至抛开实验报告,看别的同学的操作跟着做.

建议实验前先让学生齐读一遍实验内容,再讲解或略为演示.实验前教师要先做一遍,观察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的浓度是否适合,浓度太低将导致铁锈去不掉,或没有明显现象.做中和实验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接近,这样才易于操作.

  1.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1)比较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时:

①学生用滴管吸取酸或碱时不清洗滴管就去吸其他的液体.

②用滴瓶上的滴管去吸非滴瓶中的液体.

(2)做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

①铁钉放入过快,没有“一横、二放、三慢竖”,易打破试管底部.

②加入盐酸后用力振荡试管易打破试管.

③生锈的铁钉如果用之前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用过的铁钉,铁钉表面看似有锈,但可能是铜,这样我们就不能看到除锈的现象了.

④盐酸的浓度不够,影响除锈的反应速率.

(3)①学生容易将滴管伸入试管中,胶头滴管易沾上药品.

②吸完硫酸铜溶液后不清洗直接去吸氢氧化钠溶液,这样滴管中有蓝色不溶物生成,而且过后不易清洗.

(4)没有将氢氧化钙粉末送到试管底部,试管壁上粘了许多氢氧化钙粉末,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时,将滴管伸入试管内部,这样吸酚酞的滴管就沾上了氢氧化钙粉末,当把滴管放回滴瓶中以后,发现装酚酞的滴瓶瓶口变红,接着瓶中的酚酞也有点变红了.加入氢氧化钙粉末太多,这样当加入盐酸量不足时,溶液仍为红色,或上部虽变为无色但过一会儿或振荡后仍变为红色.

2.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组:

    姓名: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实验与探究,加深对“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已发生的判断”方法的理解.

【实验仪器和用品】 

点滴板2个、小试管(若干)、药匙、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三脚架、烧杯、胶头滴管、10mL量筒等.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铁钉(2个)、氢氧化钙粉末、pH试纸等.

【注意事项】 酸和碱有腐蚀性,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知识储备】 1.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2.碳酸钠溶液可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3.碳酸钠溶液可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实验活动】

1.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实验步骤

在点滴板不同眼位分别滴加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再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在另一个点滴板上用酚酞代替石蕊重复上述实验,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填显示的颜色)

稀盐

稀硫

NaOH

溶液

Ca(OH)2

溶液

石蕊

酚酞

结论

石蕊遇酸    ,遇碱    ;酚酞遇酸    ,遇碱    . 

习题

(1)使石蕊变红的离子是    ,使石蕊变蓝的离子是    . 

(2)指示剂遇酸或碱变色的变化属于    变化. 

(3)要鉴别盐酸、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溶液,可以用    . 

  2.酸与生锈铁钉的反应:

实验步骤

取两枚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一横、二放、三慢竖),分别倒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当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