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论文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095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论文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保险论文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保险论文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保险论文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保险论文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险论文资料.docx

《保险论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论文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险论文资料.docx

保险论文资料

前言保险投资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利润已不能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与一定概率下的保险赔付差额,而是越来越倚重于保险投资的有效运营。

因为保险与给付之差,其利润率是一定的,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而保险投资的运营,其预期的利润率却是无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各种投资运营才能使保险资金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使保险公司获得较高的利润。

可见有效的资本运营是现代保险业的支柱,是保险经营发展的生命线。

摘要:

保险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特殊性,保险资产负债的特点和构成状况以及在会计计量上与一般企业显著不同。

保险业应该从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资产负债管理,使其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制定明确的目标,使其切实发挥作用;注重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强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合理选择和确定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

资产负债管理;保险资金投资;风险

资产负债管理最早起源于西方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是管理保险资金运用的一种实践。

这一理论认为,保险公司要实现资金运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的均衡,不能只靠资产或负债单方面的管理,而必须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保险公司的业务状况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关键字:

投资工具投资方公司比例同时主体完善环境保险投资

一个良好的保险投资环境,应是投资工具多样化,交易规则则规范化,交易方式灵活化,投资监管有效化,从而使保险资金运用安全、有效和畅通。

保险投资是现代保险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哪国的保险投资好,则该国的保险业就发达,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就高,保险经营的稳定性也就高;反之,该国的保险业就会停滞。

  基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处于起飞阶段,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投资工具有限、规范交易的制度及组织有待完善,对投资市场的监控和引导乏力,保险投资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险公司的投资应在遵循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达到尽可能多的盈利。

因为保险公司是企业,在确保其资金运用安全的条件下,要以盈利为目标,从而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且有利于其赔偿能力的增强。

  其次,完善投资环境。

一个完善的投资环境,应包括有效的投资工具、公平的交易规则以及保证这种制度有效贯彻的组织,即投资工具的多样化、交易规则的规范化、交易方式的灵活化、投资监管的有效化,以保证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有效和畅通。

  完善投资工具。

由于保险投资涉及不动产投资及金融市场的投资,因而投资工具包括不动产投资和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

其中,金融市场的投资是保险投资的主体,因而金融工具的完善至关重要。

其投资工具包括:

债券、股票、票据、贷款、存款、外汇。

其中;票据属于短期金融工具,分为汇票、支票和本票;债券和股票属于中长期金融工具,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分为公债券、国库券和地方政府债券;股票,含普通股和优先股。

  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应该是长期、短期和不定期的结合体,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不同层次的匹配,以便不同投资者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选择,可利用灵活多样的投资工具,有利于保险投资者的选择,进行投资组合,也有利于提高其变现能力。

就总体而言,保险公司应根据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自身业务的特点选择投资工具。

如在金融市场尚不成熟时,应选择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投资工具。

但寿险投资则宜选择安全性和盈利性均较高的投资工具,而不十分要求其流动性。

同时,应建立与投资工具相配套的避险工具,如期权交易、期货交易,以防范和分散投资风险。

  完善涉及保险投资的法规。

投资法规的完善,在于建立保证投资市场公平、有效交易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如不动产交易法、证券交易法、票据法、保险法、担保法等,保证市场交易有据可依。

  理顺投资监管机构的关系。

法律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实施。

为保证有关投资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来保证。

这些组织包括投资的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司法机构,如投资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法院、仲裁机构,并且保证这些组织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或规章办事,切实保证投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严禁任何组织或个人凌驾于祛律规章之上。

  再次,保险投资方式多样化。

在保险投资方式的选择方面,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腾飞阶段,金融市场发育不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缺乏,而这些产业投资回报率较高,应允许抵押贷款或有区域选择的不动产投资;无限度的政府债券投资、有一定限度的金融债券投资和限制较严的股票与公司债券投资;长期银行存款在目前是必要的。

从长远看,待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完善,则可转向证券投资。

  第四,在放松投资方式的同时控制投资的比例。

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在放松投资方式规定的同时,如允许投资于有价证券、不动产、抵押贷款、银行存款等,同时应规定投资比例、前者是为了提高保险投资的盈利能力,多种投资方式,为保险公司提供可供选择的灵活的投资工具,从而,为保险公司提高投资回报率创造条件,当然,也为理智的保险公司投资者提高投资组合来控制风险提供选择机会;后者则为控制投资风险提供条件。

这一比例分为方式比例和主体比例,方式比例规定风险比较大的投资方式所占总投资的比例,可有效控制有关高风险投资方式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主体比例可有效控制有关筹资主体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从而为控制投资风险提供条件。

主体比例也应按投资方式的风险情况分别对待,对于高风险的筹资主体、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其比例应低一些,如购买同一公司股票不得超过投资的5%;购买同一公司债券不得超过投资的5%;购买同一公司的不动产不得超过投资的3%;对每一公司的抵押贷款不得超过投资的3%;对于较安全的投资方式但存在一定风险的筹资主体,其比例便可高一些,如存款于每一银行不得超过投资的10%。

保险投资必须强调盈利,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但由于某项投资报酬是该项投资所具风险的函数,如对保险资金运用不加以限制,势必趋向风险较大的投资,以期获得较大的报酬,而危及保险企业财务的稳健。

因为每一种技资方式的风险大小不同,一般而言,高盈利的投资方式伴随着高风险,低风险的投资方式则伴随着低盈利,显然,全部用于盈利性高的投资方式,必将使保险公司面临着全面的高风险,使被保险人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保险保障,也不利于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为了保证保险投资的盈利性,同时控制高风险,应规定有关高风险投资方式所占的比例。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工商或金融企业均有破产的可能性,无论采用风险大的亦或风险小的投资方式,保险公司都会面临着筹资主体对保险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因此为了控制每一筹资主体给保险公司所带来的风险,必须规定投资于每一筹资主体的比例。

  第五,寿险和非寿险的保险投资应有所区别。

由于寿险是长期保险,许多寿险带有储蓄性,更强调安全性,因而,一般可用于安全性和盈利性高、但流动性较低的投资方式,如不动产、贷款;非寿险是短期保险,要求流动性强,不宜过多投资于不动产投资,而应投资于股票、存款。

同时,从风险控制看,寿险公司投资的比例在主体比例方面,应严于非寿险,因为寿险期限长、带有储蓄性,控制主体比例,便于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而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愈大,表明保险公司可自由运用的资金愈多,则在保险投资方式上可选择盈利性大、风险高的方式。

通常衡量偿付能力的指标有:

净保费与净资产之比;未决赔款准备金与净资产之比。

在美国国民保险协会认为,前者为3比1为满意的最大安全比例,这一比例愈大,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投资规模相对可大些:

后者高于1比5,保险公司有可能破产,这一比例愈大,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投资规模相对小些。

我国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

由于保险监管的核心在于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所以,对保险投资监管的核心在于提高其偿付能力。

  显然,完善投资环境与放松投资限制已成为研究保险投资的主题,那么,二者孰先就后?

是完善投资环境后再放松投资管制,还是先放松投资管制后再完善投资环境,或同时进行?

这是保险投资面临的难题、若先完善投资环境后放松投资管制,则等到完善投资环境时,保险公司早已因资不抵债而破产;若先再放松投资管制,再完善投资环境,则保险公司早已因投资无法收回而导致资不抵债,不得不破产。

是则,严亦破,松亦亡。

严松难辨、先后难分。

依笔者看,结合我国国情及保险业的特点,可二者同时兼顾,但也不等于同时进行。

在完善投资环境的同时,适当放松投资管制,而在投资管制方面,实行严松合一,即在充分放松投资方式的同时,严格控制投资比例。

这一比例的大小随投资环境的完善而逐步扩大,在投资环境尚未完善的初期,投资比例应该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其后逐步扩大、同时,在投资比例方面,也应因方式比例和主体比例区别对待,在初期,主体比例应当控制得更严些。

这样既保证了保险投资的盈利性,也控制了投资风险,还保证了保险业的稳健发展

 

[摘要]我国保险业目前实行超常规发展,困扰其发展的瓶颈即投资问题。

在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放宽后引起的效益问题、风险问题、资源有效配置等问题,对保险业的长期运营和社会稳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国民经济运行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社会、保障民众、资金融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险业目前实行超常规发展,困扰其发展的瓶颈即投资问题.在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放宽后引起的效益问题、风险问题、资源有效配置等问题,对保险业的长期运营和社会稳定将产生深刻影响,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按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的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下面是对于保险公司资产的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有以下特点:

  1.投资渠道狭窄,满足不了保费快速增长的需求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底,各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8739亿元,其中:

银行存款为4550亿元,占52.06%;购买国债1400亿元,占16.1%;购买金融债券占9.48%;购买投资基金占5.23%;其他投资占17.13%。

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券已占债券总量的一半,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占封闭式基金的26.3%,保险公司正逐步成为资本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

  2.投资收益降低,形成较大的利差损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逐年下降,2001年度为4.3%,2002年度为3.14%,与以前年度保单预定分红率5%、6%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利差损。

保守估计,保险公司以前年度累计利差损高达数百亿元,已成为企业经营的历史包袱,制约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经营方式粗放

  目前,保险投资还处在粗放经营阶段,面对庞大的经营资产,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思想,凭经验投资,靠天吃饭的情况比较普遍。

国外比较普遍运用的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组合理论在国内保险投资领域还处在探讨、摸索阶段,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为空白,没有避险工具,在股票市场对保险投资开放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粗放经营的结果是投资收益呈现大幅波动,不断走低。

首先是保险公司收益下降,有些公司甚至出现亏损,引起股东不满,股东信心下降,对公司长期经营会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客户也不满意,因为投资收益下降,造成投资连结保险客户账面价值降低,甚至出现较大亏损,购买分红产品的客户分不到预期红利,出现部分客户投诉保险公司误导的情况;第三,由于保险公司效益下降,出于成本考虑,将会减少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服务,对客户服务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也会降低等等。

这些情况在社会上将造成不好的结果,既影响保险公司的信誉,对保险行业也是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使保险失去保障民众、造福社会的作用。

  二、国外投资趋势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按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的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有以下特点:

  1.投资渠道狭窄,满足不了保费快速增长的需求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底,各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8739亿元,其中:

银行存款为4550亿元,占52.06%;购买国债1400亿元,占16.1%;购买金融债券占9.48%;购买投资基金占5.23%;其他投资占17.13%。

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券已占债券总量的一半,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占封闭式基金的26.3%,保险公司正逐步成为资本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

  2.投资收益降低,形成较大的利差损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逐年下降,2001年度为4.3%,2002年度为3.14%,与以前年度保单预定分红率5%、6%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利差损。

保守估计,保险公司以前年度累计利差损高达数百亿元,已成为企业经营的历史包袱,制约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经营方式粗放

  目前,保险投资还处在粗放经营阶段,面对庞大的经营资产,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思想,凭经验投资,靠天吃饭的情况比较普遍。

国外比较普遍运用的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组合理论在国内保险投资领域还处在探讨、摸索阶段,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为空白,没有避险工具,在股票市场对保险投资开放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粗放经营的结果是投资收益呈现大幅波动,不断走低。

首先是保险公司收益下降,有些公司甚至出现亏损,引起股东不满,股东信心下降,对公司长期经营会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客户也不满意,因为投资收益下降,造成投资连结保险客户账面价值降低,甚至出现较大亏损,购买分红产品的客户分不到预期红利,出现部分客户投诉保险公司误导的情况;第三,由于保险公司效益下降,出于成本考虑,将会减少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服务,对客户服务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也会降低等等。

这些情况在社会上将造成不好的结果,既影响保险公司的信誉,对保险行业也是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使保险失去保障民众、造福社会的作用。

  二、国外投资趋势

  1.发展趋势

  国外保险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规模大型化、经营集团化,充分发挥资本并购、投资的积极作用,走上快速成长之路。

1998年,美国花旗银行和大型保险公司旅行者集团合并,成立新花旗集团,服务范围涉及商业银行、保险、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基金等金融业务;1999年,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形成了超大型金融集团;1999年,日本富士银行、兴业银行和第一劝业银行合并,成立了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2000年,大通曼哈顿公司收购J.P摩根,成立摩根—大通公司等。

欧洲发达国家的金融企业购并潮此起彼伏,特别是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实施,促进了金融的混业经营,形成了全球金融系统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超大型跨国金融集团。

保险业在这种繁荣的大背景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盈利模式

  国外保险业经营、承保利润越来越低,而资金运用投资收益稳定,已成为保险企业弥补承保亏损、产生利润的主要来源。

例如在1975年-1992年间,美国、英国和瑞士三国的承保盈利率在—8%左右,而综合盈利率还分别达到5.8%、4.5%和3%。

在1996年-1999年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的承保亏损率分别为6.5%、5.7%、7.9%、8.3%、14.1%,而由于投资收益率分别为7%、8.3%、9%、5.8%、7.8%,从而保证了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

  从传统的承保盈利模式向投资盈利模式的转变,标志着保险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大量金融衍生产品的涌现,使金融投资具有广阔的选择范围。

新经济浪潮的出现,特别是IT技术快速发展,突破了地域限制,使各种金融工具之间的转换更加便利。

保险业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实行管理创新的技术创新,改变了保险投资的作业方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外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对国内保险业的发展方向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我国保险投资方式的创新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促进了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对保险投资将产生长期而深刻的影响。

支持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资本市场、提高人市比例,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明确了保险资金运用主渠道、经营方式和市场地位。

  资本市场以其高流动、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吸引了大量资金参与,融通大量资金支持了社会各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市场流通资金提供了盈利机会。

保险投资深度参与资本市场,与其产生交互相关性,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如此,国内新兴的资本市场亦然。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放宽后,经营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以下几方面将成为重点选择:

  1.股票投资

  截至2003年末,国内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1285家,数量逐年增加。

目前,香港部分银行开通了人民币业务,在内地资金投资香港股市的政策明确后,保险资金还可以投资香港股市。

股票市场容量扩大,投资品种增多,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对股票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

  在国外,股票是保险资金重要的选择。

在日本、欧洲等国家,股票投资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20%-30%,在美国甚止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50%,由此可见,股票市场是保险资金重要的投资场所,保险资金促进了股票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断创造社会财富。

  2.直接投资

  按《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不能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其他企业。

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国外保险集团迅速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对我国保险业单一经营的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我国保险公司目前正在经营转型,保险资金的直接投资有了很快的发展。

保险公司转型方向有两个方面:

一种是建立保险、证券、银行、信托等功能齐全的金融控股公司,发挥全能金融集团的规模优势、范围优势,占领市场份额,以规模求效益、保数量促质量,如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等建立了集团公司,部分发展迅速的保险公司也正在积极申请组建保险集团,拓展经营范围,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高;另一种是建立专业化的保险公司,利用专业优势,在行业细分市场上深耕细作,扩大其局部优势,如中国再保险集团等。

  保险公司在集团化经营时,要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练好内功,在集团内部建立产险、寿险、健康险等门类齐全的保险子公司,并迅速扩充市场广度、充分挖掘市场深度,把保险根基打牢,这是与其他金融企业、国外保险集团竞争的基础。

在保险业务没做好的情况下,盲目建立综合性集团,有舍本逐末之忧,根基不牢,难成大事,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是要充分利用其他竞争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在共同发展中求得保险业更快的发展。

如各保险公司都在建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思路是对的,但要注意充分发挥基金、证券公司、银行的委托理财作用。

特别是基金公司,有长期经营的理念,有专业的市场、行业研究人员,有素质较高的基金经理,在2004年一季度的股市行情中,部分基金获得了10%,甚至是20%以上的收益率。

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基金公司的专业优势,委托经营良好的基金公司进行理财。

  四、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保险公司经营目标、经营方式的转变,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扩大,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也会出现相关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营创新

  经营创新表现在经营思路、投资工具创新。

在保险集团内部,资金运用要制订长期的经营目标,避免短期行为。

一是保险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金融服务业,国家支持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二是保险资金以10年期、20年期的长期资金居多,从资金的性质来看,也要求保险公司资金以长期投资为主。

1.经营创新

  经营创新表现在经营思路、投资工具创新。

在保险集团内部,资金运用要制订长期的经营目标,避免短期行为。

一是保险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金融服务业,国家支持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二是保险资金以10年期、20年期的长期资金居多,从资金的性质来看,也要求保险公司资金以长期投资为主。

  要树立长期经营的思想,保险公司内部要调整相应的政策,如考核、评价政策等。

目前,多数保险公司的考核、评价以短期考核为主,以一时一事的成败论英雄,严重束缚了保险投资人员的经营思想,使他们不敢也不愿意去长期经营。

从保险涉及的社会公众来说,也应有长期经营思想,不要看到投资账户盈利就眉飞色舞,亏损了就不肯善罢甘休。

其实保险投资也存在经营风险,但从长期来看,会有比较好的盈利机会与前景。

保险资金长期经营对保险公司、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都有利。

  投资工具创新是指针对新型的投资品种,选择合理的证券、资产组合,完成获取收益与控制风险的过程。

由于保险公司不能直接投资保险业以外的企业,研究项目投资信托化就显得很有必要,如电力、高速公路、城市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项目,收益稳定、风险较小,非常适合保险资金投资。

保险资金不能进行这些项目的股权投资,但如将资产证券化,变成一个个信托产品,保险资金就可购买。

诸如此类的金融创新不仅可以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也开辟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2.资本经营

  行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业内公司不断设立、消亡、兼并与资产重组的历程。

我国保险业发展至今,各保险公司发展不平衡,在业务规模、资产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本身存在兼并冲动。

国外金融集团的进入,加快了兼并与重组的步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业的兼并风起云涌,造成了德国安联、荷兰ING等大型保险集团的出现。

我国保险业做大做强有两个标准,一是保险市场规模足够大,有很大的容量,在金融领域甚至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有较大的影响;二是保险集团公司的规模足够大,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巨无霸”,积极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竞争,融人全球金融一体化发展进程。

从发展的眼光看,规模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要保证竞争优势,规模也是必须的。

可以说保险业的兼并与重组是大势所趋,是发展的必然。

  保险业的兼并与重组的过程,也是锤炼保险投资能力的过程。

保险投资除了有短期获利能力外,出色的资本经营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资本市场的风风雨雨,更多的是股权的争夺与丧失,资本在流通中变化,在变化中寻求增值机会。

保险资本同样具有逐利性以及与之相伴随的风险性,这是保险资金投资时需面对的客观现实。

  3.风险控制

  保险行业本来就是集聚风险、分散风险的,转移风险、控制风险是保险公司的责任。

保险投资作为风险高发区,对风险的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

保险投资风险控制程序分为风险预防、风险识别、风险发生、风险消除等。

风险预防首先要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投资品种进行指标评价,如设置证券购买的最大数量、最高价格等,进行诸如威廉指数、乘离率、AR指标等相关的技术指标分析,对风险进行跟踪监控,预防风险发生。

尽管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投资品种有数量监督、金额管制,那是监管性约束,是不能违反的,但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控制金额,一旦超过,便是高风险区,必须降低仓位,作减压处理。

其他指标的控制也应做类似处置。

  债券在保险投资中占有的比例较高,到2003年末,国内保险公司对国债和金融债的投资金额已达到2230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总额的25.43%。

2003年,交易所市场22只国债现券中,只有12只的年回报率为正数。

2003年最后4个月内,绝大多数参与国债交易的机构都难逃赔钱的厄运。

从票面上粗略计算,全行业的损失金额应在400亿元—500亿元之间。

  保险资金参与国债交易,也遭受了巨大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应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回避风险。

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颁布了《金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