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9660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docx

《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docx

讲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

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

(讲义)

                                                          

《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简明读本》

个人的能力与职业的匹配关系。

没有素质的人,往往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智商、情商、胆商、逆商。

职商(简称CQ,全称职业智商,是一种包括了判断能力、精神气质、职业态度在内的综合智慧,它关乎自我与工作、现状与发展的契合度。

主要有四个方面:

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职业化的工作形象)

职业成熟的心智特征和行为特点:

宽视野、高立足点看待工作;深度认知工作道德,工作行为有道德前提(敬重优秀对手,向优秀对手学习。

见贤思齐,见不足而自省,在竞争中自我精进);深度认知工作责任,投入工作、深度工作;工作方法的敏感性、有效性与自动化程度;持经达变即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

党校:

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行政后勤为保障、信息化为手段。

对于专业技术工作者来说,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是职业适应、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科研是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冰山一角”

搞教学不如搞科研,搞科研不如搞管理。

讲四个问题:

一是科学与科学的作用;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四是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科研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科学与科学的作用

1、科学。

罗素说:

“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行为,它所借助的工具是对事物的观察及其在观察基础上的推理。

科学总是首先从特殊的事实出发,进而建立起联结诸多事实的规律,然后再借用这些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科学是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是社会化的活动,这种活动被制度化了,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体制并存互动的科学建制)、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一般方法与技巧: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与评价。

专门技巧与方法:

分类法、比较法、对比法、试错法、观察法、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

科,会意字:

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

用斗量米物;故“科学”一词乃取“测量之学问”(程:

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

(科。

表示严谨性,数量性,定量性,精确性)(说文解字)。

唐朝到近代:

科举之学。

近代:

日本学界将英文中Science翻译成科学,由康有为引入。

与“格致、格物”并用。

英文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

我国古代:

所有知识称为学问,自然物道理的学问称为物理(即自然科学)。

明代时期:

格致、格物。

广义科学: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狭义科学:

指自然科学。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

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

科学这个词不是中国固有,而是从国外引进的,最早引进科学这个词,使用的中国译词是“格物致知”或“格致”,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

1893年,我国学者康有为在翻译日本著作时,首先使用了“科学”一词。

随后,严复在翻译《天演论》和《原富》时,也用了科学一词。

比此,这个词在中国被广泛应用。

科学:

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辞海》1999年版:

科学:

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

科学:

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就是运用逻辑思维形式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固有规律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科学的社会作用(帮助人们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效率。

正面与负面)

科学是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

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

一类是进入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自然界,即未经过人们加工的自然物,如树木、矿藏等;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物质资料,如种子,织布用的棉纱,制造工具用的钢铁等。

科学技术更新社会生产面貌。

科学技术是社会物质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科学是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社会系统有两种调节机制,一种是自发的调节,再有一种是自觉的管理,即有目的地施加作用与影响给社会。

由自发的调节转向自觉的管理,需要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具有管理社会的重要功能,自然科学在改造社会生活和管理社会秩序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如运用数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管理社会)。

科学发展促进社会意识变革:

如人们迷信思想的消除、哲学的变革(依赖于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

细胞学说:

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达尔文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对哲学的发展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科学对法律、道德、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科学技术始终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

(一)科学技术的认知功能

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迷信、愚昧,提高认识能力,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面貌,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就是科学技术认知功能的体现。

首先,科学是自然界本来面目的反映,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现律,从它诞生起,与迷信和愚昧就是不相容的。

从近代欧洲支艺更兴起,自然科学成为了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旧的习惯势力,宏扬理性、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

人们通过学习、掌握和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己认识自然界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探索新的认识领域。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教育的内容,不断为教育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并且往往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从而为全面提高人类智能状况,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创造了条件。

再次,在科学研究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晋级,对整个社会精神面貌和人们的道德观念都发生深刻影响,推进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进程。

(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产阶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作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逐步成为了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马克思的思想,极其深刻地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

科学技术变革社会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生产力的促进。

生产力的大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变革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且它还是其他社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或迟或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近代欧洲科学技术的采用,仅使得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且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

当然,社会制度的变革不可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在这里,科学技术的作用就在于给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四)科学技术的生态调节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使用这些能力,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趋势。

现在,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已成为人类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认识这种严重后果,并自觉控制人类活动,之朝着不危害人类生存的方向进行的可能。

科学技术的生态调节功能,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应用科学技术防止和消除有害后果,有效地、充分地、经济地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

当然,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加强社会的改造和管理、严格立法、执法,实行综合治理,才可能有效地解决。

科学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唯科学主义)(其实就是真与善的问题)

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并挑战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社会伦理。

剑桥大学教授马丁·芮斯在《我们最后的时刻》中认为,人类已经前进到了这样的位置,我们自己现在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在一直威胁着我们的自然灾害之外,还加入了科技。

现代科技使得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力量得到了高度放大,以至于实验室里的一次错误就可以产生一场大浩劫,带来只有上个世纪的核战争狂人才能想象得到的严重破坏。

他曾以一千美元打赌,在2020年之前就会有一场生物恐怖攻击或者生物意外,会导致一百万人丧生。

芮斯的估计未必很准确,但是科学实验以及相关的设施、材料可能是危险的来源,这应该是无疑的。

科学研究所产生的另外一种负面影响,是有关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对实验动物和人体所产生的危害。

纳粹医生和日本军国主义731部队的医生所进行的也是科学研究活动是违背人类伦理的行为,是不折不扣的犯罪行为,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求知的欲望、甚至科学研究的热诚也是不能超越不伤害人类这一基本伦理规定的。

人类是万物之灵:

人类,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如果把地球45亿年的历史缩成普通的一天,早上4点,出现了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此后16个小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晚上八点四十出现了第一批海生植物;晚上九点零四分三叶虫出现;快到晚上十点的时候,植物开始出现在大地上;然后陆生动物出现;十一点恐龙出现;十一点四十分,哺乳动物时代开始;午夜前一分钟十七秒出现人类;按照这个比例,我们人类全部有记录的历史不过几秒钟上,而一个人一生只不过是刹那功夫。

人类可查证的正式文明史,至今大约五千年。

按照人类生育繁殖的周期,一代人按20年计算--5000年只有250代人。

250个人依次站成一排,传递着一支生生死死的接力棒,人类就一代代地登上了进化之阶?

在人类一般的家族史上,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事屡见不鲜--250代人,不过是七、八十个三代同堂或五、六十个四世同堂而已!

最初的人类,只能在山洞中的描出笨拙的岩画,他们披着兽皮,靠钻木取火,靠结绳记事……而今天,人类已经能够在一根头发上雕刻出山水鱼虫,能进行激光手术,能猜解遗传基因,能运用电脑在一秒钟内进行几十亿次的计算--难道只经过了七、八十次三世同堂,仅仅依靠五、六十个病态龙钟的、四世同堂的老头儿,人类就完成了这不可思议的飞跃吗?

人类把接力棒传递250次,就占领和改变了一个行星,可以想象,只要再有250次这样的的传递,他们完全可以占领某一个星系。

科技是一把创新的钥匙,要合理掌握才能打开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

一、环境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生产的急剧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显出全球性,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核放射污染是具体的一些环境问题。

二、生态危机。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利用科学技术向自然无限索取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和瓦解,从而危害人类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森林毁坏、物种灭绝加快、土地荒漠化是具体的一些生态问题。

三、战争和恐怖活动及犯罪活动。

战争中,交战双方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各种武器,人类之间互相残杀。

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恐怖分子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社会动荡。

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时下的新科技相关,如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上诈骗等。

四、资源短缺。

随者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已经面临自然资源短缺的局面,如矿产资源匮乏、能源危机、水资源精湛等。

联合国有关机构已发出警告:

“不要认为水是无穷无尽的天授之物,事实上世界上的水荒正在不断地加剧,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五、人口和健康问题。

人口问题好似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恶果之一,它又为成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粮食紧张等全球问题的重要根源。

其中人口膨胀、人口老龄化、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

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

人对科学技术的过度依赖(互联网)。

科技的发展与精神价值的淡化。

网络依赖症:

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

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依赖药物等。

精神空虚、情感受挫、无所事事的人最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

他们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而后可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截止2012年底,全国网民数已达5.64亿人。

手机网民数达到4.20亿人。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理性)、情感(月亮与嫦娥,感情淡漠)、日常生活(相处方式网恋、虚拟性的人际交往。

空调、电视。

卡等),改善了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内容与竞争方式。

《宇宙与人》解说词:

宇宙,一个伟大物质演化的史诗,它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生物。

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

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己都为之振奋。

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我们相信,一个还拥有40亿年太阳光辉的智能生命,将不会辜负如此厚爱我们的宇宙。

用一滴墨水去污染一瓶清水是很简单的事,然后,将一瓶污染了的水澄清却很难。

1988年,8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达成共识:

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我们相信:

产生于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以立己立人为根本宗旨、以智周万物为心智条件,以以人为本为导向、以道德抓手为工具偏好,以中庸之道为价值导向的具有东方色彩的领导、管理方式,必然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大放民彩,越来越成为管理和领导的圭臬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关系问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九条第三款规定:

本条约所称有核武器国家系指在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它核爆炸装置的国家。

根据这一条约规定,目前只有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才是被普遍承认有核发国家地位的国家。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罗布泊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原子弹的诞生。

这颗原子弹是美国试制的,于1945年7月15日安装完毕,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上试爆。

这颗原子弹的威力相当于2万吨黄色炸药。

爆炸发生后,在半径16公里的范围内,所有的生命都已消失,连砂石也全都变成了绿黄色的玻璃状物质。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又跨入了一个新纪元。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

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万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城市化为一片废墟。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广岛成为第一座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

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

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带来的严重灾难。

日本人民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亲身体验了原子弹造成的无穷遗患。

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广岛因受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达26.9446万人。

有核国家:

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

匿核国家:

以色列、伊朗、日本;

非法拥核国家:

印度、巴基斯坦、朝鲜;

弃核国家:

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巴西、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南非。

目前已确信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为:

美国,约6000枚战略核武器及1670至3300枚战术核武器;俄罗斯,约5500战略核武器及3000到4000枚战术核武器;法国,384枚战略核武器及60到80枚战术核武器;英国,185枚战略核武器;中国,130件核弹(含战略弹头),80件预备核弹,印度,30到100枚核武器;巴基斯坦,15到50枚核武器。

到目前还不能确信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

以色列,100到200枚核武器;朝鲜,1到2枚核武器。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

1、素养(现代汉语词典:

素养,最基础的修养):

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美国物理学家劳厄先生说:

“素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忘光后剩下的东西”。

素:

本色的,白色的。

本来的,原有的、基本的。

养:

教养,修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的时候,所应该具体的素质与修养。

包括品德、知识、才能及体质等诸多方面。

“绘事后素”(着色与出彩必须在素描之后、框架之后,底子之后):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绘画。

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2、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素养: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0年11月25日对外发布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称,“十一五”期间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

也就是说,中国有近97%中国公民不具基本科学素养。

中国科学技术部2012年5月9日发布《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使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目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民的比例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2007年美国为25%,我国只有2.25%。

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

一个夏利车主的省油秘诀:

我有辆车开,虽然不是很好的车,夏利。

咱知足,过的滋润,国家还有那么多的下岗工人,咱好歹还开辆品牌车出去打工。

近一段油价涨了,涨的厉害,噌噌的涨。

辛辛苦苦赚的钱都捐给石油公司了。

可报上说中石油,中石化直嚷嚷赔了,死皮白脸逼着国家再涨价。

我得想办法,为国家分忧,为自己省钱。

我得想一个能节省油的方法,既为国家节省能源,也为让中石油少赔一些钱,更让有车的朋友省一点银子。

于是,我翻报纸,看电视,上网络。

终于,我设计了一个科学的严谨的省油改装组合,就先拿我的车验证一番,就是试验失败毁了车我也乐意。

我首先把车上的拖把,毛巾,卫生纸一切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全放家里,连备胎都拿了下来,我连茶杯都不敢拿,穿布鞋,为了减轻车上的载重量,有人说这样可以节油10%。

我换了四条高性能轮胎并冲氮气,它的广告说可以节油5%。

我又买了一瓶汽油精,加到油箱里,说是可以节油10%,动力增加5%。

机油里我加了高科技纳米机油精,它承诺可以节油20%,动力增加10%。

我加装了35-F脉冲省油王,厂家介绍可以节油20%,动力增加5%。

还加装了增氧型汽车节油器,厂家说节油15%,动力增强10%。

还装了安达奇节油器,可以降低油耗30%,动力增强10%。

又装上了世能节油器,节油率可以达到35.8%。

不过这个节油器现在已经买不到,说是工商查封了,但我敢拍胸脯说,是因为节油效果太好,被中石油、中石化打了黑枪、告了黑状。

来到汽修厂,改了轻质皮带轮和轻质离合飞轮,说是能节油35%、动力增加20%。

最后在商家的极力推荐下我又装了一个不知名的空气喉,它节油20%,动力增强5%最后,

我改装了行车电脑,不但动力增强10%,油耗还直接下降10%。

改装完毕。

来到加油站,我加了50元的油,按以往,可以跑150公里,我跑跑试试。

今天专门跑路做试验!

开着车我就上路了改装的车就是好,动力强多了,轻轻松松超宝马,强啊,毕竟动力增强了75%啊半天我就跑了小三百,看看油表,好像没落。

高兴的我嘴都笑歪了,毕竟我是做了一件利己、利民、利国的好事啊!

继续试验,我接着跑。

又是二百多公里,油表还是不往下落,好像看着还长回去了。

转悠到了滨海大道上,飞快的掠过一辆路边停靠的警车,忽然,后面传来警笛声,“靠边,前面的车,靠边”,吓的我急忙停车,1分钟后一辆警车开了过来,我忙下车,赔笑:

“警官,我没违章呀,我守法良民呀。

”警察训我:

“先不说你超速的问题,一个夏利敢跑220的时速?

你先看看你的车,油箱漏了都不知道,着了怎么办。

”我回头,从我车下一条油线蜿蜒向后远去,危险。

我忙跑到车侧面,打开油箱盖,嗯?

奇了怪了,满满一油箱油,正从加油口往外冒呢。

忽然,我明白了。

原来我加装的这些节油产品节油率达到了190.8%,车它不用油还冒出油来!

中国民众的科学素养为什么不高?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马克思说:

“社会的需要比一百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战争是有效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