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9631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与概况

1.1.1项目的基本情况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是党和政府制定的重要国策,“数字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契机。

通过“数字城市”建设,将城市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相结合,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

项目名称: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建设

业主单位:

市规划和建设局

技术支持单位:

##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建设内容:

通过整合**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设**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作为本项目的示范应用工程

建设周期:

1年;

项目总投资:

1110万元人民币。

1.1.2项目业主单位与技术支持单位概况

**市规划和建设局的职责:

主要是负责贯彻城乡规划、测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详和各类专业规划;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定点,办理《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市政工程及各类管线的放线、验线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违反《城乡规划法》的各项活动执法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活动的选址定点和方案审批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

##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由##省测绘科学研究所和##省测绘档案资料馆于1997年7月合署成立,是##省测绘局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科研项目、基础地理数据采集、4D产品生产、卫星遥感及其应用、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分发,提供省内各种比例尺密级地形图、三角点、水准点成果,提供省内各种分辨率卫星和航空影像,提供各种比例尺挂图、图集,承担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地图制图工程,写真级彩图喷绘、工程图纸复印、地图覆膜、测绘档案查询、测绘技术咨询。

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多个“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具备较成熟技术支持经验。

1.1.3项目提出的依据

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十一五”期间**市科技事业发展的进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工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技术提升传统的信息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共享以及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专业信息服务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国家测绘局把“数字城市”确定为2010年“灾后重建”项目。

按照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投资、联合建设、成果共享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模式。

**市人民政府是项目建设主体,**市规划和建设局为项目建设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项目建设技术支持单位。

1.1.4项目预期目标

数字城市的建设战略目标是将地区地理信息资源和相关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融合,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数字城市”项目建设目标是计划从2010年5月开始用1年的时间,对相关专业部门、专题数据及网络、科技资源、技术标准等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整合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和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收集整理覆盖**市所辖区域的1:

25万、1:

5万、1:

1万以及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改造**市已有1:

500地理空间数据,完成与数字城管信息、应急联动指挥相关的数据改造、整合;建设**市基础数据库、包括全市范围矢量数据库、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库及数字城管信息、应急联动指挥的专题数据库;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经数据的整合加工、服务功能的开发完善,建立**市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1项目建设内容

“数字城市”建设规划包括:

(1)政策引导:

通过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的管理,形成了一种有助于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氛围,对符合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和“数字城市”建设需要的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2)信息共享:

明确凡通过财政资金安排的信息化项目的成果,其所有权归市政府所有,积极促成主要职能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3)平台建设:

积极推动和着手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等一系列具有基础性和共用性的系统建设,为本地区信息的集成奠定技术基础。

   (4)应用示范:

在信息共享和平台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系统平台在规划、国土、城管、公安、环保等部门的应用示范工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5)逐步推进:

在实施策略上,重点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完善的思路,先安排具有示范和促进作用的项目,解决有关问题,再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果的效果决定是否推广。

 

因此,制定项目建设内容如下表所示:

序号

子项目名称

主要工作内容

1

立项申报及技术方案设计

1.《立项申报书》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设计书》

2

基础数据收集

1.收集已有各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2.收集三维建模所需数据

3.收集城市管理、公安等专业部门的专题数据

4.全市高、中分辨率卫星影像订购。

3

数据生产、转换、编辑及整合

1.**市基础测绘资料1:

500CAD数据(200平方公里)改造。

2.**主城区1:

2000地形图测绘、改造。

3.全市高、中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纠正、处理。

4.全市范围内地名数据的采集及POI点采集与融合。

5.目录数据生产。

6.**市主城区(5平方公里)精细化建模

7.城市部件数据采集、转换。

8.应急专题数据采集、转换。

9.规划专题数据采集、转换。

5

基础数据建库

1.**市1:

500、1:

2000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

2.全市范围高、中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库建设

3.目录数据库建设。

4.城市部件专题数据库建设。

5.应急专题数据库建设。

6.规划专题数据库建设。

7.数据库管理、维护软件开发(包括目录数据管理系统)。

6

**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公共平台空间数据库建设

2.门户网站建设

3.公共平台服务应用系统

4.二次开发接口

5.目录发布系统

6.省市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服务聚合系统

7

示范工程建设

1)**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

2)**市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3)**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改造。

4)数字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8

体系建设及运行机制建设

1)**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定

2)数据库管理规定

3)数据保密规定

4)数据共享机制

9

运行环境设备采购与集成

1.硬件设备:

服务器、交换机、磁盘阵列

2.软件系统:

ArcGIS9.31、Oracle10g、WindowsServer2008、三维GIS平台等。

3.网络改造及机房建设。

10

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

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申报、项目设计评审、人员培训、管理协调等。

2.项目检查验收。

1.2.2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1110万元人民币

在项目总投资中,资金来源:

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投入500万元人民币;**市人民政府投入500万元人民币;业主方自筹110万元人民币。

1.3问题与建议

1.3.1项目实施的关键

“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内容多,涉及范围大,对基础数据的应用、专题数据收集整理都必须与**市多家政府机关、专业部门深度联系。

因此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组织机构是保障;同时,示范工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相关部门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各领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也很关键。

项目建设周期为期1年,时间紧迫,因此做好前期设计以及与**市各政府机关、相关专业部门的沟通协调是按时完成项目的关键。

1.3.2建议

1)切实加强对“数字城市”建设的认识

作为地震灾区,**市已全面进入灾后恢复重建期,国家、省测绘局加大了对**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投资力度;**市政府也急需提高更为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因此,将“数字城市”建设纳入相关领导工作议程中,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建设工作,报市财政局审批,明确政府采购以及项目招标范围,完成**市政府审批流程,并提交国家测绘局批复,尽早实现**市发展的新跨越。

2)认真落实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应用国家、省、市关于灾后重建优惠政策的有关政策规定,依法保障和落实各种投入,尤其是随着后重建时期的来临,要实现灾区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尽早实施“数字城市”建设工程。

3)加强合作与交流

“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内容多而且涉及多个政府机关、专业部门,因此必须完善政策支撑,加大合作交流的力度。

建立有效工作机制,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成果的全面推广,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

4)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数字城市”项目的实施,培养和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相结合,全面提升相关专业科技人才管理和应用水平,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5)加强应用宣传与市场推广工作

“数字城市”建设工程是面向**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大众的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项目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推动**市信息化水平,提高政务科学决策能力的发展思路,因此,各级政府及各相关专业部门应积极宣传其功能,以示范工程为样板,加大应用范围和力度,并适当引入市场机制,真正体现项目建设的实际意义,形成一套完善的项目建成后系统运行与维护机制。

第二章项目区域经济现状及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2.1**市自然人文及经济现状

**市古称利州,位于##省北部,##盆地西北缘,嘉陵江上游,地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地理座标在北纬31゜31′至32゜56′,东经104゜36′,至106゜45′之间,北与甘肃省武都县、文县、陕西省宁强县、南郑县交界;南与南充市的南部县、阆中市为邻;西与绵阳市的平武县、江油市、梓潼县相连;东与巴中市的南江县、巴州区接壤。

幅员面积16313.78平方公里。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辖利州、元坝、朝天3区和青川、旺苍、剑阁、苍溪4县。

全市总人口303.76万。

州内汉族占人口的大多数,亦有回、藏、满、羌、苗、壮、白、蒙古、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散居,以回族较多。

市人民政府驻地**市利州区。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北为米仓山西段摩天岭南麓与龙门山的交接地带,其中大草坪海拔3837米,为全市最高峰。

北部为米仓山中山与川北低山的交接地带,东北部光头山位于米仓山南麓,仍为中山与低山交接带,西南部地处龙门山北段东南端,地形以低山为主,向东南倾斜。

南部地带地势已降至海拔400-600米左右,市内水系流向与地势走向一致,流向东南出境,全为嘉陵江水系。

**市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明代后一直为历代州、府、郡、路首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诞生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主体地段纵贯全境,享誉中外的皇泽寺、千佛崖、三国遗址、古栈道驰名中外,正在筹建的“世界女儿长城”,更加突出**的女性文化色彩。

**是##重要的能源、有色金属、中药材以及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

机械电子、有色金属、建筑材料、食品饮料、水电、煤炭、纺织、制药等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资源丰富,已探明可供工业采用的矿藏30多种,储量较大的有煤、黄金、石灰石、大理石、铝土矿、白云岩、陶土等。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步伐的加快,灾区经济持续发展,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着力点,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2国家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随着许多地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城市发展迅速,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建设方面,已经开发出一批的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一些城市加大力度,从整体上推进了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使“数字城市”建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政策引导、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应用示范、逐步推进”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

为使测绘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推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国家测绘局在2006年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

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全面推广阶段,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个城市参加了试点与推广工作,今后还将以每年几十个城市的速度递增。

在一些发达城市的带动下,很多信息化进程快的二级城市甚至三级城市的热情高涨,也开始积极申请建设数字城市。

2008年,国家测绘局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有关精神,出台了《关于为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好测绘保障服务的若干意见》(国测办字[2008]11号),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认真总结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择优遴选一批地级市加快推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加大推广力度”的要求。

目前国家测绘局每年投入上千万、地方配套好几亿元来建设数字城市,可谓真枪实战、扎扎实实地在推进。

经国家测绘局核准后列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推广计划的城市,在城市影像获取、国家基础测绘成果使用、公共平台建设的技术指导等方面获得国家和省测绘主管部门的支持。

从应用方面来讲,更多的城市具备了整体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条件,相关专业部门参照示范工程的建设,也陆续建立专业信息系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积累了大量的基础信息资源、专业信息资源和建设经验。

同时,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应急指挥、电子政务、公共安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安警用、工商管理、精细农业、环境监测、地产开发、电子商务、数字房产、土地管理、数字医疗、电子警务、电子社区等应用越来越多,各类信息化内容逐步以地理空间信息作为基础实现了大集成。

综上所述,数字城市正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更加务实和理性化,数字城市的作用和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构建空间信息平台,是推动全市社会信息化的需要

数字城市的建设,对本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硬件条件,成为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信息产业提供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始驱动力之一;构建技术创新和企业创业的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品牌,营造城市产业生态;为城市沉淀大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提升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达到以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建设为核心,构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数字企业、数字社区等应用系统,建成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政府信息应用体系,打破自建自用的“孤岛”式数据库建设格局,建成基础数据全面共享、政府信息高度开放的信息资源网,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可见“数字城市”的建设将极大推动**市的信息化进程,合理地开发、利用各项自然资源和信息资源。

2.3.2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努力把**建成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日渐完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往城市行业部门相互之间信息建设标准不一致、规范不统一,信息的表达差异大,无法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越来越阻碍城市信息化的进程和效率,部门和行业之间相互分割、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建设、统一使用信息资源的机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各专业系统间沟通与整合不尽完善,信息相互不流通,在管理系统的建设上,相互之间的接口考虑基本没有建立;信息保密与信息共享矛盾凸现,致使长期以来缺乏正规的保障机制,使得行业间的专题信息共享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政务信息部门分割现象严重,资源共享差;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未形成,信息服务业发育程度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使用程度低,广大企业和公众信息消费能力弱。

另外,在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导致严重的信息封闭、信息壁垒和信息垄断的局面,也阻扰了信息的共享。

而数字城市的建设是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存储、共享、交换,在完善的制度下实现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有效更新,建立重点部门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改善目前由于领域、部门、系统的差别和隔离所引发的“信息孤岛”的现象,使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在实体层次上实现整合,从而为“数字城市”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社会公众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提供资源和基础支撑平台。

目前**市正以低碳发展为方向,以减少碳源、增加碳汇为路径,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以能源、产业和消费结构调整为支撑,以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生态建设为保障,加快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示范突破,全力打造低碳项目投资“洼地”,努力把**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宜居城市和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数字城市”的建设可以统筹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理顺关系,进一步充实、更新和完善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向社会开放,形成全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向相关部门提供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使得这些部门能够直接将其专题数据叠加到地理空间数据上,满足政府部门对基础地理数据的需求,将**市真正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3.3政府科学决策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执政能力,充分体现政府协调管理、积极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职能,进一步树立政府部门开拓创新的形象,解放思想,永保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特色的发展路径。

因此**市政府在统筹规划、科学决策时,可以充分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众多的元素有机地集成在一起,专业信息与地理信息叠加,实现对经济、社会和人文信息的空间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有效提高政府部门决策、管理、服务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2.3.4灾后重建、持续发展的需要

2010年是**市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是“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机遇。

全市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发展阶段,区位、资源、生态等比较优势日益凸现。

国家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和各省、市对口援建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不仅有利于扩大投资、激活消费,还有利于建立高端科技项目,这是提速加快的强劲支撑。

测绘工作是灾后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是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基础。

为保证灾后恢复重建对测绘保障的需求,“数字城市”为全市提供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融合专业部门的专题数据,消灭“信息孤岛”和“信息荒岛”,实现互联互通及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维护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3S、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相、多种类型的城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构建统一的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实现城市信息价值链的整合和优化,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服务,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推进**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5地理信息资源人才储备的需要

“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合各项基础地理数据、成立城市信息资源和网络管理中心,完成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数字城市” 项目的建设充分运用遥感、GPS、GIS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空间数据体系,构建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平台。

同时以空间地理信息库为基础,广泛采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数字化应用技术,充分整合、转换、处理各专业部门已有数据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在可行性研究、立项、规划、建设等方面的需要。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制度,广泛吸引人才,加强专业人士培养,为城市信息化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储备科技人才。

2.3.6公众生活的需要

随着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和主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手机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呈爆炸式增长各种信息,使得人们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数字城市”项目通过权威的、统一的地理信息发布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包括地名点查询、最短路径分析以及交通、文教、卫生、民政、国土、媒体等专业部门发布的专题信息查询。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管理与数字化生活。

2.3.7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按照建设西部经济发展战略高地的要求,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优先发展向均衡发展考虑,注重盆周山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均衡发展,促进全省区域全面发展及各地区均衡发展,在人才、资金、项目、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落后的盆周山区以适当倾斜。

**市作为盆周山区和革命老区之一,资源丰富,特别是旅游、矿产、生态资源地位不可替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只要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增加项目投资,就能够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转化,实现经济加快发展。

“数字城市”项目充分整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利用先进技术和实用功能,保证系统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利用,保证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安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将为**市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提供地理空间信息与服务保障。

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

“数字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3S、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多尺度、多分辩率、多时相、多种类型的城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体系,构建统一的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实现城市信息价值链的整合和优化,从而为“数字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其中包括:

城市空间信息标准体系——规范化,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权威、标准的数据;城市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政策保障体系——制度化,形成完善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更新、共享、交换的技术体系和服务环境,促进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网络化,提供面向社会公众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提高社会对地理空间信息作用的认知度,促使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建设向实用化、规范化、公开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集成化,整合多尺度、多时相、多源、多分辩率空间信息,为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提供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支持;行业应用系统示范工程建设——模式化。

本项目以**市中心城区及辖区县、市建成及规划区已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结合现有信息技术和资源,开展包括空间数据库建设、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以及典型应用开发等内容的工作,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以满足城市管理、政府决策、灾后重建和社会公众需求,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国家、省、市信息资源的共享。

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如下:

3.1网络体系建设

在**市政务网的基础上,根据大型空间数据库及数据传输的需求,对局域网进行必要的改造,添置必要的存储设备等。

3.2对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改造

1)**市1:

500CAD数据改造

要素更新、数据格式转换、属性数据采集等,即将现有的CAD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按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重新进行分层、归类,采集属性信息,并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元数据的制作。

2)全市范围内地名数据的采集及POI点采集与融合。

3.3地形图测绘及数据改造

**主城区1:

2000地形图测绘,并按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重新进行分层、归类,采集属性信息,并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元数据的制作。

3.3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