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历史典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9557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青州历史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青州历史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青州历史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青州历史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青州历史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青州历史典故.docx

《山东青州历史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青州历史典故.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青州历史典故.docx

山东青州历史典故

青州的传说。

  一、概况:

   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

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

海即渤海,岱即泰山。

并注释说:

“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青州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人物例如贾思勰,他的《齐民要术》是中国最早的农业专著。

其他跟青州有关的名人有范仲淹、李清照,现在的“范公亭公园”就是为了纪念他们两人而修建的。

  青州原来的名字是益都县,好象在86年才撤县设市。

青州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交通相当方便,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横贯市区。

青州自古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富足,民间有“要想吃好饭,围着青州转”之说。

    青州市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三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馆藏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状元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既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青州当地有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说。

 

城市的西南郊区有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三山联翠,障城如画”。

云门山是1985年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

  

青州市博物馆

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

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云门山因此得名。

古“青州八景”称之为“云门拱壁”。

登临山巅,便可饱览“驼岭千寻”、“劈峰夕照”和“三山联翠,障城如画”的壮丽景观。

在主峰云门洞南西侧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测,当气压低时,常有蒸气泛出,名曰“云窟”。

在夏秋季节,云门山南侧的“云窟”开闸放云,即时白云腾空而出,经云门洞冉冉升天,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

  置身山巅,望云海时隐时现,云门仙境,名不虚传;天气晴朗时,绿地伴青山,层山叠峦,北国风光更使您陶醉,令您流连忘返。

  青州当地有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说。

近年来,众多的中外游客都把能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

青州佛像(2张)

  明嘉靖年间为第二个衡王朱戴圭祝寿,内掌司冀阳周全,在山阴处摩崖上镌刻了国内外罕见的大“寿”字,讨好衡王。

大“寿”字,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宽3.7,仅“寿”字下面的“寸”字就高达2.23米。

所以当地人经常说:

“人无寸高”,“寿比南山”,“南佛北寿”等。

云门山、大“寿”字还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和典故。

云门山海拔四百零八米,游人可拾阶而上,信步登极,立足“寿”下,可使您思绪万千。

  山上的“三元占”、“三仙玉女祠”等建筑都是几代历史风雨的遗物。

山巅的天仙玉女祠是典型的明代全石无梁建筑,匠工非凡。

最近修复的“望寿阁”,东西“阆风亭”,给游人又添了新的乐趣。

云门山不仅有佛窟,还有不可多见的“道洞”。

洞雕有宋道教首领陈抟老人枕书长眠的卧石像一尊。

据传说也是寿的象征,吉的祥物,是与山上的大寿字一缘而来。

故老百姓有云:

“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

所以不少游人,为图个吉利,已经把陈抟老祖的头和腚摸得净光发亮了。

  主峰云门山主峰名大云顶,形若鱼脊,东西走向,上多寺庙宫观。

山巅植“东岳大帝”之宫,树“泰山老母”之祀,东西建阆风亭,修盘山石级968级。

建云门山天仙玉女祠、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宏伟壮观。

  

云门山景色

  望寿阁位于北极山腰,由正阁、东西厢房和垂花门组成。

置身阁中,仰望南山,恰好望见“寿”字,故名望寿阁。

  天仙玉女祠位于山巅,为石质无梁建筑,结构奇特,富丽壮观,在建筑史上别具一格,祠内塑有泰山老母像。

  云门山造像云门山的阳坡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

这些造像,虽经过一千余年的沧桑,风雨侵蚀,战火洗劫,但大部分还基本完好,现已成为研究古代佛教艺术和当时造型艺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它是我国东部现存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云门山大“寿”摩岩题刻

  万春洞云门山后东侧,还有冀阳周全开凿的“万春洞”。

该洞高1.6米,宽1.2米,洞室宽阔,深达5米。

在洞内南侧,雕有陈抟老人枕书长眠的石像一尊。

玲珑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里处的群山环抱中,海拔567米,面积2.73平方公里。

峻峰锐起,耸拔突兀,为一方之冠。

北魏时期的大书法家郑道昭留在这里的几处“魏碑”真迹,更使得玲珑山闻名遐迩。

  驼山,名为“驼岭千寻”的驼山距,与云门山东西相望,因山形似驼,故称“驼山”。

驼山除天然景观外,主要以它为数众多的石窟造像而闻名海内外。

  驼山,位于青州城西南,离城6公里,主峰海拔408米,为古青州八景之一,被称为"驼岭千寻"。

它绵延数

  

明朝乔宇书写的“驼山”摩岩题刻

城,顶上双峰对峙,远处望去,还真有点儿象卧着的骆驼哩!

明朝正德年间,官居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的乐平人乔宇书写的"驼山"两个大字,镌刻在山前的石壁上,至今仍赫然在目。

单凭这两个字,游客们就会觉得驼山气势非凡了!

  驼山之所以引人注目,遐迩闻名,不仅仅因为它有陡峭的山峰、古老的松柏以及盘桓而上的"天梯",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为数众多的石窟造像和"昊天宫"等价值极高的文物古迹。

现在它是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山前,悬崖耸空,峭壁峥嵘,夏秋季节常有云雾缭绕,著名的驼山摩崖石窟造像群就在这里。

崖壁间并排着的五座石窟和

  

驼山现存山顶的“昊天宫”

一处摩崖,共有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

最大的高达七米有作,最小的还不中十公分。

这些大小不一的石佛,雕刻技术精湛,造型优美生动。

据专家鉴定,它们早的诞生于北朝后期的北周,晚些的刻成于中唐,是我国古代造像中的珍品。

  驼山,离石窟不远,现存山顶的"昊天宫",乃是过去道教盛行的痕迹。

昊天宫,南北长约一百五十米,东西约一百米,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

它分为七宝阁、玉皇殿、戏楼、东西配殿和廊房等,共计殿、堂、楼、房等五十多间。

玉皇殿为木石结构,雕梁画栋,气势雄伟;七宝阁则系石质无梁双拱阁楼式建筑,结构奇特,坚固耐久。

院内南侧,有两眼深池,名日天泉。

池边耸立着的一块石碑上,镂刻着明朝青州知府杜思撰写的"天泉"两个大字。

南门外还有"天河"、"天桥"和"五龙池"等。

东门外不远处的山岩下,有"净海池",池水清澈见底,平明如镜,根本看不到有泉水外涌,但是池子却四季盈溢,怎么汲用也不见少,这就是志书上多有记载?

quot;龙湫"了。

山门外,古柏夹道,柏树下自然错落的青石如同条凳石几过去那些上山朝拜的香客们是务必要在这里休息片刻的。

昊天宫始建于什么年代,现在已无从考究,人们只是从里里外外那一百二十多座石碑上查知,它在元朝至元二十七年就重修过了。

即使从这次重修算

  

青州滑雪场

起吧,到现在也有六百九十多年的历史了。

  玲珑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里处的群山环抱中,海拔567米,面积2.73平方公里。

峻峰锐起,耸拔突兀,为一方之冠。

北魏时期的大书法家郑道昭留在这里的几处“魏碑”真迹,更使得玲珑山闻名遐迩。

  玲珑山玲珑剔透的怪石,形态各异的洞穴遍布山体。

远处望去像一块巨大的盆景石搁置在天地之间。

它三面崖壁陡绝,只有一条蜿蜒小径可以通达山顶。

山顶瑶台王母宫东墙,有清康熙十一年青州府学教授魏世名的“游北峰山记”石碑。

碑文说,清康熙初年,隐士吴恪三于地震后发现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光,召子侄发之,愈发愈曲,通体玲珑矣,这便是玲珑的由

  

玲珑山主峰

来。

山如其名,秀丽婀娜。

山体遍布各式各样的洞穴。

这些洞穴有的前后串联,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内外套接,有的独成厅堂。

人游洞中如进迷宫,时而进入宽阔的厅堂,时而钻进狭窄的小巷,空间越来越小,仿佛已入绝境,但拐过一弯之后眼前豁然开朗。

石洞曲折勾连,变幻莫测,可居、可行、可玩、可守。

洞内的石头千姿百态,常常使人产生一些奇怪的联想。

这里早在2000年前已有人居住。

汉代香火颇盛,祭祀不绝。

人们根据各个洞穴的造型特点、神话传说,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分别给这些洞穴命名为“串心洞”、“通天洞”、“仙宝洞”、“观音洞”等等。

那高不可攀的“峰顶洞”便是飞鸟理想的安乐窝了,它们成群结队,朝出暮归,时而翱翔谷口,时而呱噪峰尖,喧喧闹闹地搅扰

  

玲珑山摩岩题刻

着云崖间的静谧。

  至于那兀立云端的奇峰危石,更不乏诱人的魅力。

玉皇顶、凌霞关、卡天门等,都别开生面,独有妙处。

“天降石”、“飞来石”等,虽属附会,却也维妙维肖。

偌大的一块“天降石”搁置在一根孤耸云端的石柱子顶上,背衬着缓缓移动的白云,似乎柱在摇、石在动,有眼看要滚下来的危险。

“飞来石”从天外飞来,溅落“瑶池”的姿态更是逼真。

  仰天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位于山东青州城西南46公里,主峰海拔800多米,最高峰摩云崮海拔848米,因千佛洞(古称罗汉洞)有天窗,“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

2000年2月22日,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仰天山为国家森林公园。

由溶洞、翠谷、峭壁、秀水、寺院、碑林、幽洞、九

  

仰天山

龙盘以及灿若锦缎的漫山红叶所构成的“仰天风光”,构成一幅美妙无比的山水画,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客。

  幽洞寺周围的悬崖峭壁上,点缀着几个离奇古怪的洞穴。

有仙人洞、卧牛洞、观音洞、水帘洞、罗汉洞等,奇巧各异。

几乎每个洞穴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为奇妙无比的景致,或为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传说,这就更增添了仰天风光的诱人魅力。

  罗汉洞俗称千佛洞,古名白云洞、又名太祖洞。

洞阔数米,深60多米,高30米。

洞内南壁上有佛龛四排,过去供奉着北宋“应真造像四十八种”。

洞顶南侧有一天然石隙,仰可见天,仰天山即因此而得名。

每逢八月中秋午夜,银盘似的月亮透过石隙将光亮洒满洞中,形成著名的临朐八景(古代这里属临朐县)之一“仰天高挂秋月圆”。

据志书记载,过去每到中秋月夜,文殊寺的和尚们齐集洞中,敲磬击钹,鸣箫鼓瑟,奏乐赏月,通宵不息。

罗汉洞洞壁镌像刻字甚多。

  观音洞俗称“隔山照”。

过去洞内石壁上有一面“古镜子”,平明如镜,光可照人。

每逢月明之夜,寺院及其周围的山峦树木全部映在镜中,煞是好看。

  仙人洞在观音洞南,虬松倒挂,悬在峭壁中间,翠柏掩门,人莫能攀。

相传古代有悬空的木质栈道与观音洞相通,寺内的一位有名望的长老圆寂前入洞坐化,走一步拆一步,从此路绝。

  水帘洞在山阴,北向,口如大都门。

洞深幽邃,已探到水平深度191米。

水流出

  

,冬夏不涸。

洞外有池,池北为壁,水帘高挂,泠然有声,下有石涡,奔流转注,水散落,翩翩起舞。

每当盛夏时节,来到水帘洞边,看着那清澈的泉水从洞中源源涌出,下跌成瀑,瞻望着洞壁上赵明诚等名人的题刻,环视着周围那起伏的山峦,确有一番情趣,迷人的仰天风光实不失为青州的旅游胜地。

  黑龙洞至今探临者络绎不绝,洞实为一构造山隙,洞口阔而深莫测。

相传有龙潜于洞中,能兴云雨,洞底之恒温蒸气上冒,一年四季,呈显不同观感。

盛夏季节有冷气上冒,人立洞口,顿觉寒气砭骨,不敢久停;隆冬远望,又可见霭霭白气从洞口蒸腾而上,神秘莫测。

今只探至洞深60多米,水平距离100余米,向下洞口被水淹没。

宋朝时候曾经在这里立过庙,宋哲宗赵煦还御赐一块匾额,上书“灵泽”二字,堂堂皇皇地悬挂在庙门之上。

以后又封为“丰济侯”。

  四门洞洞深数百米,洞中有发育良好的石钟乳、石笋和石幔,最高的石钟乳达20米高,有水平邻道和大厅数处,有支洞多处,溶洞之大为中国北方之最。

  摩崖题刻仰天山上,洞穴内,崖壁间,随处可见的摩崖题刻,既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的治乱兴衰,又为研究我国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九龙盘仰天山盘山公路气势雄伟,蜿蜒盘旋,堪称一大景观。

全长3300米,宽6米有余,蜿蜒回环十二折。

似群龙起舞,直上山巅,故以九龙盘命名

  跟古刹、幽洞相伴而存在的是远近闻名的“花山”。

秋霜初降,漫山遍野的乔灌木混交林顿呈异彩,深秋红叶,灿若锦霞,一望无边。

过去,当地人把“九月九逛花山”,看作是一年中最为开心的趣事儿。

届时,人们鸡鸣即起,串庙会,逛花山,日落方归。

  近来,据专家们考查,在大约2400公顷的山坡上,杂生着各类花草树木上万种,各种鸟类近千种。

雀檀等人们常用来制作盆景的观赏植物,在这里随处可见;几种过去被认为只有在南方才存在的稀有树种,居然也在这里露面了。

  另有佛光崖,黑龙潭,文殊寺,文昌阁,望月亭则不一一讲解!

  范公亭公园占地面积300余亩,位于青州市范公亭路西端,因范仲淹惠政知青州而得名。

园内楼台参差,湖

  

西门李清照纪念馆

水潋滟,花木隐翳,溪流蜿蜒,古木交叉,竹柳翩翩,曲径通幽,得趣天然。

有范公亭、顺河楼、李清照纪念馆、洋溪湖等景点。

范公亭在公园东南隅,始建于北宋。

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以户部侍郎知青州,兼淄、潍等州的安抚使。

他才高志远,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

范仲淹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病,蔓延很快。

为此,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众百姓感激不尽。

恰在这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

范仲淹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颍州途中。

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亭东有三贤祠,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之所。

范公祠居中,内有范仲淹塑像;富公祠

  

范公亭公园古碑

和欧阳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涧之侧,明末皆移建于范公祠左右,统称“三贤祠”。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青州知府夏一凤重修,并于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

范公亭之北有高地曰范公台。

民国初年,在台南侧建“澄清轩”8间,亮窗前后均出厦,为游人休息之所。

  范公亭院内有数棵唐楸、宋槐,老干虬枝,大可几人合围,虽说已活了千年之久,至今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古树下,耸立着一块石碑,刻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1934年5月拜谒范公亭时,触景生情,挥笔写下的一副联语: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顺河楼建于清咸丰年间。

出范公亭大门北去,穿绿阴,过小桥,行约百米就到了顺河楼,这是一座亮窗出厦、三楹单层的古代建筑,它顺河而建,踞于石砌高台之上,远观似楼而得名。

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住在青州时常到顺河楼游赏。

为了纪念著名词人李清照,1988年在顺河楼北建李清照纪念馆,面积3000平方米,有归来堂、金石斋、易安室、人杰亭、词廊等景点。

  洋溪湖范公亭和顺河楼这两组古建筑,同位于青州城西门外一块300余亩大的小盆地里。

这里地势低洼,绿树成荫,南阳河穿流其间,这里虽与城里只有一墙之隔,但由于地处盆地之中,冬暖夏凉,气温与城里相差3~5度。

不管外边气温如何低,这里潺潺流动的溪水从来没结过冰。

  《表海亭》碑1999年底,又在范公亭公园内发现一块镌有《表海亭诗》的陈旧断残石碑。

这是一块山东省唯一、海内外罕见的800年前金朝第一书法大师任询的传世碑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瑰宝。

  令人遗憾的是,任询一生挥毫无数,身后传世作品却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仅有《古柏行》、《吕征墓表》等几件精品为今人睹见。

而《古柏行》原碑早已下落不明,只有拓本幸存于世,且远在日本著名的。

青州市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三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馆藏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既是镇馆之宝,在国内绝无仅有。

另外驼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9月,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在青举行。

 

著名人物

慨述北宋时期古青州历史上的名臣十三贤

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王曾 赵抃吴奎 曹玮张方平 刘挚庞籍李迪 程琳

  古青州为我国历史名郡,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王朝的贤臣良将在这块名人荟萃的土地上,均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历史并存的重彩轶事。

  犹以北宋时期,青州为京东东路首府,当时辖七州三十八县,是北宋大郡名城。

那时这里,清明风日家家柳,南邻北舍牡丹开,古树参天,碧绿环绕。

城内店铺林立,市声喧嚣。

雄伟的南楼,巍峨的望海亭,飞架南阳河的虹桥——南阳桥,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木拱桥(南阳桥于明宏治七年,秋水泛滥,碑桥全部冲毁。

直至明万历二十二年,当时青州知府卫一凤与知县刘养浩重修此桥。

桥体均以巨石构成,造型别致,令人叹为观止,改名为万年桥。

顾名思义,其稳固如泰山,万年不毁也。

)。

何况天地之灵气造就的几座名山——驼山、云门山、仰天山,以及星罗棋布,遍及城域不计其数的古刹寺庙,成为古青州的景观荟萃。

在神州大地可谓闻名遐迩,誉满九州。

  青州,是北宋名贤会聚之地,也是北宋政治家施政的舞台!

  青州有幸,上天泽惠青州黎民,先后接纳过十九位宰相、副宰相在此任职。

有诗云:

“宋汴人才无先后,东方作郡总名贤。

”“朝廷择相多从此”,“青州名宦宋时多”。

他们或从朝廷退居、谪守、外放青州,或从青州入仕京城,升入高官乃至宰臣,都在青州留下了深深地历史痕迹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光辉篇章。

  北宋时的名宦重臣十三贤,犹为在青州历史上千古流传,名垂青史!

这其中犹以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王曾等是青州守臣的杰出代表。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谥号忠愍。

(公元961——1023),寇准为北宋政治家,太平兴国进士。

一生刚直足智,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名垂青史。

宋太宗时,很受皇上赏识,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士,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寇准善断大事,睿智洞察事理。

在枢密院时因与知院张逊发生分岐,被张逊诬陷,寇准被贬至青州任知府。

太宗皇帝原与寇准甚厚,寇准任青州知府不久,帝即常思念于怀,怏怏不乐。

顾问左右群臣:

“寇准在青州如何?

心情满意否?

”群臣对曰:

“青州乃是好地方,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文人荟萃,物宝天华,民风淳朴,真海岱雄邦也。

”数日帝又问群臣寇准在青州情况,左右揣度太宗皇帝心意,,圣上思念重臣,且复召寇准进朝面君。

太宗问起知青州情况,寇准对曰:

“陛下思准不少忘,准日夜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

”太宗听罢默然。

  寇准乃大才,坐任青州,清政廉明,处理政事游刃有余。

加之青州民风朴厚,时间不长,即治理的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

寇准才有暇饮酒赋诗,游遍青州名山古迹。

翌年,太宗皇帝召寇准进京,任参知政事,后(公元1004年)擢升为宰相,辅佐朝政,为北宋不可多得的贤臣良相。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

)其先祖为汾州人,后全家迁徙到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就是今天的苏州)。

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颇深。

自幼聪慧过人,十年寒窗苦,考举中进士。

  北宋庆历初年,范仲淹主政朝纲,面对朝中的冗官、冗兵、冗费的积疴,夥同几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名臣,毅然发起了“庆历新政”革新。

可惜刚刚起步就“流产”了,被朝中的一股保守的腐朽势力扼杀于摇篮之中。

当时“庆历新政”的骨干,范仲淹与滕子京同时被贬官外地,天各一方。

范仲淹先后知邓州,后又徙任杭州,辗转任青州知府。

范仲淹在青州可谓廉政、勤政、明政这“三德”集于一身。

这在中国历代清官中,可称佼佼者,实属罕有。

北宋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赴任青州时已是63岁,抱病在身,年老体弱,但仍竞竞业业,勤政于民。

时值青州一带流行瘟疫“红眼病”,范仲淹体恤黎民疾苦,亲取醴泉水和药制成“青州白丸”发放民间,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为百姓祛除病患,急救了青州一方百姓。

青州人民甚感其恩德无量,将醴泉称为范公井,并筑亭于井上称谓“后乐亭”。

这是因其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得名。

后人又改名为“范公亭”,以资永远纪念这位惠泽青州人民的好官,激励后人世代不忘。

  范仲淹为青州农民办了一件应大书特书的大好事,就是青州的农民的田赋纳粮,需运到博州(现今的聊城)缴纳,农民每年纳粮都为此发愁。

一是长途跋涉、往返劳累误了农时;二者,强壮劳力少的农户,少人少马的束手无策。

范仲淹很体贴民意,为民解忧,派人探明博州一带的粮食价格并不贵,而且比青州还便宜一点。

于是他灵活的变通税收办法,让农民把田赋折价缴款,然后由府内差役携款到博州购粮就地完成赋税。

结果不仅购足了田赋,而且还剩有一些余款。

真是一举两得,既解除了农民远途送粮之苦,又平抑了青州粮价。

范仲淹并命人把全部余款如数退还给农民,没有一个官吏吃什么“回扣”的。

这就是为民之父母官,以民为本,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

  范仲淹不仅为官清廉勤政,而博学识广,才华洋溢。

千百年来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就出自范公之手。

范仲淹在未来青州任邓州知府时,时置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因“庆历新政”夭折,也被贬官在外谪守巴陵君的滕子京(名宗谅),励精图治,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旧县城西门城楼)。

待修岳阳楼落成,千里修书一封求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并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加以描述,同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

范仲淹接到政见和道义上的挚友的千里求书,就在花洲书院,秉烛伏案,想象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洞庭湖,灵感迸发,伏案奋笔疾书。

一篇大气磅礴,惊世骇俗的《岳阳楼记》,可说是气吞山河,一气呵成。

在这夜深人静,悲愤交急的心情之下,范仲淹是心里滴着血,既忧国忧民,也为同共患难的朋友,写就此亘古妙文。

《岳阳楼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千古杰作,万世传颂,不知折服了多少历代文人墨客!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职业政治家,偶尔吟诗赋词,也都近乎绝唱。

他在青州的诗文,更是充溢着一股冲天豪气。

他吟青州的警句“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飞泉落处满潭雷,一道苍然石壁开”,在青州更是流传甚广。

  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范仲淹因在青州为民疾苦,呕心沥血,披肝沥胆,日夜操劳,积劳成疾。

在带病赴颖州上任途中,不幸卒于途中,可谓鞠躬尽瘁,为民为官的典范。

享年六十四岁。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卢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

自幼聪明过人,过目不忘。

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54年),24岁登进士第。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因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颖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才奉诏入京。

宋神宗即位,升迁兵部尚书,后任青州府知府。

后又至徽南院使,帝令其赴太原府,欧阳修婉言坚辞不授,改赴蔡州。

后官至副相,辅佐朝纲。

  欧阳修秉性耿直,风节自持,豪迈豁达,狂放不羁,因而在朝中也就得罪了不少人,几经被污蔑,几经被贬,但始终刚正不阿。

年及花甲,恳乞谢事,神宗宽慰之。

及知青州,对百姓实施“宽简而不扰”的执政方针,民得其便。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麦收季节,大雨滂沱,雨涝成灾。

欧阳修为民急痛,他特戒斋三日,沐浴焚香,沉痛地写了《青州求睛祭文》,恳祈苍天施恩放晴,救一方黎民。

同时,他又奏请朝廷,免除农民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