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docx
《李芬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芬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芬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
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质的理解和出现相关问题的具体分析,力求探索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实现的策略。
文章指出了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些问题。
主要在知、行不符,道德修养有待提高和价值观失落,人格不健全;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素养较差;生理心理还不成熟、思维方式简单、综合素质欠缺。
并且对以上这些问题一一找出了主要原因。
最后根据以上问题说明职业院校很有必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养培养模式做深度地研究,与此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质
第1章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养的概述
1.1思想道德概述
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技术人才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1960.2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因此,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2人文素养概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素养一直是教育的热门话题。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等。
当国教育界也正掀起素质教育的热潮,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容、师资队伍、教学硬件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在职业学校,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能够使孩子成为某一方面的技术熟练工,或者是现代企业生产线的一个代工机器人。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全面成长的,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接受历史的伟大使命。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一种人的在品质,他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对人的全面健康,积极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1.3生理心理素质概述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求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国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第2章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养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思想道德知、行不符,人格不健全。
1、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上,出现只看到个人和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社会利益的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原本认识就不足的他们更容易走入误区,价值观念上发生扭曲,核心价值观念模糊。
可以说,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一些学生思想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他们更注重功利、轻视德行,存在着做事讲价钱,付出要索取,在入党、当干部、评先进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务实性”。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风气和消极腐败现象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带来了不良影响,有的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迷茫,有的厌恶政治、玩世不恭,还有的是道德失、是非善恶界限混淆等,这给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
3、重智能轻修养的影响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造成人们过度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在思想上已经变得很看重分数,而忽略了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
因此,很多人上学的主要目的是学知识、长能力,而把学做人、育美德放到次要的地位,对修身要求不高,以不为目标。
2.2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养较差
1、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不足。
“学高为师,以身为”,是对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要想给学生做出表率,教师本人必须在这方面做到必要的深度。
孔子说过: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所起到得积极作用。
但很多教师在与学生平时的学习交流中,没有处处体现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同学们不能处处感受到一个老师的心的热情,不能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得到激励。
学生对老师不佩服,失去仰慕之情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性就“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不能顺利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以及积极评价的良性循环当中来了。
可见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尤为重要。
2、教师没能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学生正处在人格和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中国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度过。
所以,课堂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是主要方法。
比如语文,历史德育,就业指导课,等等。
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会活用一些书本知识,他们只是教书,没有育人。
能否构筑人文课堂是一方面,巧妙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学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和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没有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去,把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每一处校园风景,都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进行悄无声息的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式的在自然型的人文精神教育。
3、家庭对学生成长没有起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家庭社区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合力机制。
很多学生从小由爷爷奶奶代养,从小就缺少父爱母爱,在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没能得到最需要的温暖和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他们很低的人文素养根深蒂固不可改变。
很低家庭没能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
2.3生理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简单、综合素质欠缺。
偏离教育,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没有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的配合相结合。
没有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第3章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生理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方法
3.1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1、思想道德教育贵在主动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变,更是精神生活的提升,只有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到一定层次,我们的物质生活才会有所改变。
在每次朝会上,学校针对社会上、校园的一些典型案例,结合学校实际来展开思德教育。
在校园,进行一些德育知识的宣传,可以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并写观后感,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事后教育虽然对一些违背道德行为准则的教育可以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其效果远不及主动防性教育。
再加上现在学生中留守学生占大多数,从小得到父母的关爱很少,得到家庭的教育也较少,他们大部分情感较为脆弱,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而不是批评。
对这些学生,一旦教育方法不当容易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
教师本应是主动教育者,学生出现情况再进行事后补救将会使主动变为被动,长此以往,教师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2、教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
教师的言行、学识、风度、人格以及敬业精神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师以身作则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成功与否的基础。
优秀的教师会赢得学生的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反之,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失去学生的信任和敬重,思想道德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班级,不同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状况就会不同;同一个学生,接受不同老师的教育,效果也会不同。
原因很多,但老师本身素质的高低是有很大作用的。
因此,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是直接影响学生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3、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结合课程容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尤其是政治课程,更应在课程中注意到这一点。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耳(老子)、孔丘(孔子)等都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传承至今。
以及“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篇•第四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第六章》来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准则,不求虚名急利,但求明德慎行。
实践中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需要全体师生的通力合作,要让优良的中华美德在学生中扎下根,形成自觉的行为,是一个逐次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反复强化、深入,乃至于成为学校的一个优良传统,任重而道远,我们当恪尽职守,全力以赴。
3.2人文素质教育
1、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让其自身感受人文的价值和魅力 一切的东西都要通过外化到化在到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的得到吸收利用再创造的过程。
人文素养也是,首先让 其感受,让其得到触动,然后具有了这样的因,才有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冲动和动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坚持练字,练习书法,硬笔毛笔等等方面,开始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不太愿意练,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这样我们开始就可以带他们观看书法大家写的字,给他们讲解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作品,甚至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看看真迹。
可以让他们从进校的第一天起,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在每个学期末都进行评比,把写的好的,在墙报上粘贴。
鼓励每一个有进步的同学。
也可以在班会课上朗诵名家名作,以及在手工课上,做些剪纸,制作皮影戏道具,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总之,重视一切形式的艺术实践,积极培养学生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并从亲身体会中得到激励和鼓舞,并进一步形成在的驱动力。
达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当中来。
2、班级管理中的人文素养熏。
在班级刚组建之初,积极营造温馨,平和,友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乐于融入该班级,班级的建设体现在班级的布置和班级的舆论导向上。
当学生第一天走进自己的班级体的时候,应该有种归属感,温暖感。
可以通过布置教室,写上“欢迎你加入我们的新家庭”。
也可以制作一个愿望墙,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写上自己毕业时所达成的愿望。
更有荣誉墙,上面贴满班级体的荣誉奖状。
还有班级英雄榜,上面写满了,班上平时的大事小事,好事善事,积极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人性方面的亮点,并加以弘扬。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以及期中期末的学期总结中,并不以分数论座次,排名,而是以每位学生在本学期当中的综合测评来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
在综合测评当中分数只占最后结果的百分之五十,剩下的则是包括平时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比赛,考勤,积极表现,等方面的分数,综合测评分更加全面合理的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特性。
使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看重学科分数,而轻视德育,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不应该只是“工具人”,更应该是个“社会人”。
加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创新教育,独立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类的人。
3.3生理心理健康教育
1、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以及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
2、学校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容。
一年级阶段:
助学生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悦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培养标、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建设中培养责任感、荣誉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异性交往。
二年级阶段: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现实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年级阶段:
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识,增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