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解析.docx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解析.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解析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棵小桃树(节选)
贾平凹
①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
“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②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
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
“这是什么呀?
”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
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
“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非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③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
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大的。
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④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
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
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有去想了。
⑤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
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家里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
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
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
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弟弟说:
“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
”他们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默默忘却了呢?
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⑥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竞全开了呢。
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1)阅读文章选段,根据时间概括小桃树的状态和作者的情感。
时间
小桃树的状态
作者的情感
好多年前的秋天
桃核
期待
那个春天
嫩芽、长得很慢
先A________,后高兴
我到城里上学
有院墙高了
先遗忘,后B________
如今
花竟全开,C________
可怜
(2)揣摩词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②联系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比较赏析【甲】【乙】两句中的“拱”字。
【甲】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
“这是什么呀?
”
【乙】弟弟说:
“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
”
(3)第⑥段中写到小桃树终于开花了,作者为何还要落泪呢?
【答案】
(1)执着偏爱;懊丧;弱小苍白挣扎
(2)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桃树人格化,用“弯了头”“紧抱身子”生动形象写出了小桃树发芽初期生长的缓慢,不起眼、长得很委屈,但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呼应下面奶奶的评价,更加衬出作者对小桃树发芽的期待和执着的偏爱。
②Ⅰ【甲】句用拟人修辞,将小桃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写出小桃树在墙角挣扎着发芽的情态,【乙】句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猪对小桃树的破坏;Ⅱ两个“拱”都突出小桃树开花的不易,经历的磨难,更加体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Ⅲ表达了我对小桃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3)①小桃树开花弱小稀疏、淡白单薄,是挣扎着拼尽了生命绽放美丽,虽艰难但依然用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笑着,感动敬佩它的顽强;②类比自身经历,虽知自身渺小,但仍像小桃树一样奋斗,实现价值,同时也为之前身漂异乡忘却小桃树而深深懊丧;③奶奶照顾小桃树,而我没照顾好奶奶,没能看她最后一眼,对奶奶有着无限的愧疚和感怀。
【解析】【分析】
(1)主要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或词汇。
如A处,可提取第②段“执著地非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一句分析,即可得出“执着偏爱”的答案。
B处,可提取第⑤段“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中的“懊丧”作为答案。
C处,可提取第⑥段“长得弱小”“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①给出了从修辞手法赏析的答题方向。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运用了典型的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小桃树发芽初期生长的缓慢,不起眼的特点,“紧抱着身子的”所写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写出了作者对小桃树发芽的期待和执着地偏爱的情感。
同时在结构上呼应下面奶奶的评价。
一定要答出修辞手法对表达人物情感的意义。
②要求赏析【甲】【乙】两句中的“拱”字。
“拱出一个嫩绿儿”中的“拱”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小桃树在墙角挣扎着发芽的情态,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中的“拱”则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写出了猪对小桃树的破坏。
两个“拱”都写出小桃树经历的磨难,表达了我对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的喜爱赞美的主题。
作答时,一定要把词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并结合文章中心,这样才能得到准确而完整的答案。
(3)第⑥段是文章的结尾,所以一定要注意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即突出主题的意义。
如小桃树终于开花了,作者还要落泪的原因,可从小桃树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的角度,从曾经忘却小桃树的角度,从由小桃树联想到自身渺小但仍能实现价值的角度,从没能照顾好奶奶等角度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执着偏爱;懊丧;弱小苍白挣扎
⑵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桃树人格化,用“弯了头”“紧抱身子”生动形象写出了小桃树发芽初期生长的缓慢,不起眼、长得很委屈,但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呼应下面奶奶的评价,更加衬出作者对小桃树发芽的期待和执着的偏爱。
②Ⅰ【甲】句用拟人修辞,将小桃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写出小桃树在墙角挣扎着发芽的情态,【乙】句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猪对小桃树的破坏;Ⅱ两个“拱”都突出小桃树开花的不易,经历的磨难,更加体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Ⅲ表达了我对小桃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⑶①小桃树开花弱小稀疏、淡白单薄,是挣扎着拼尽了生命绽放美丽,虽艰难但依然用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笑着,感动敬佩它的顽强;②类比自身经历,虽知自身渺小,但仍像小桃树一样奋斗,实现价值,同时也为之前身漂异乡忘却小桃树而深深懊丧;③奶奶照顾小桃树,而我没照顾好奶奶,没能看她最后一眼,对奶奶有着无限的愧疚和感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考生要熟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或词语。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说来可以从修辞、描写、词语的运用等角度入手。
考生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文段的主题、作者的情感进行综合性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段落所在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
考生在平时要对阅读加以强化训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愚蠢的争斗
从前,有一群人坐着一艘巨大的帆船去远洋旅行。
船上有十个船员、五个富人和二十个穷人。
船舱一共分了三层,最底层装的是燃料、粮食和用作食物的少量牲畜。
第二层住的是穷人们,环境恶劣而肮脏,终年见不到阳光,也不允许到上层和甲板上去呼吸新鲜空气。
除非是遇上风暴,需要他们出手挂帆或帮忙修复桅杆,他们才能上来。
头等舱住着船员和富人们。
风和日丽的时候,他们平静地驾驶着船,并轮班喝着香槟吃着美味。
特别是富人们,吸着雪茄坐在船尾钓鱼或看日出日落,优雅而愉快地旅行着。
他们脚下,二等舱里浊臭而沉闷的空气中,穷人们越来越烦恼的情绪,他们根本没有感觉。
好日子没过多久,灾难来了。
船上的罗盘坏了,而船又恰好进入无风地带。
像被定在海中央一样,一呆就是几天。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船员和富人们最初隐瞒实情,穷人们对外面发生的事也全然不知。
但很快,他们发现,每天的淡水和食物供应量在减少,他们察觉出有什么异样,想到甲板上问个明白时,面对他们的,却是一杆杆黑森森的枪口。
船员和富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但对于解脱困境都没有什么实质用处。
最后,他们决定采用最古老但也最实用的应急方法——启用桨,二等船里二十名穷人,不是最好的劳力么?
他们于是派人到二等舱去通知穷人。
穷人们正为一天比一天减少的食物分发量而窝火呢,他们说:
这点食物,让我们活下去都难,还要划桨,不可能!
我们已很久没有呼吸到新鲜空气了,要上甲板通通风。
代表把话传回到上层。
船员和富人们听了很生气,说:
当初带他们上路,就考虑有一天会用上他们,优惠了他们不少船钱。
如今,他们居然提出这些要求,我们给他们准备的黑面包本来就很有限,难道他们还想像我们这样,吃牛排、喝香槟?
双方于是僵持起来,①______(A互不相让/B争先恐后)。
富人们停发了穷人们原本就不多的食物;而穷人们则直接下到底舱,近水楼台地杀猪宰牛,拆下船舱板,烧烤起来。
富人们最初没有察觉,以为让那些穷人们饿上几天,自然会乖乖就范。
但当他们到底舱去取食物时,迎来的是一阵乱棍,并闻到了浓烈的烤肉香时,他们才知道事态的严重。
他们派出一位②______(A老谋深算/B能说会道)的使者,来向穷人讲拆船烧烤的危害。
穷人们此前多次听过这位先生的演讲,比如他说少吃脂肪多吃黑面包有益身体健康;刮暴风雨时的空气最新鲜,如果到桅杆上挂挂帆有益身心健康;香槟酒危害健康,尤其危害穷人的身体健康!
等等。
穷人们最初相信他,但听得多了,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对他的话坚决不信,用一阵乱棍,将他赶出去。
富人们决定采用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武力强冲,但就在他们磨刀霍霍的时候,底舱舱板因为承重力减弱而发生泄漏。
船很快进了水,他们想去抢修,但穷人们认为他们是来武装镇压的,于是拼死反抗。
船,在他们的战斗中静静地沉入海底。
(1)从文中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船员和富人们为什么要最初隐瞒实情?
(4)请你为文章选择最为恰当的题目( )
A. 一次特殊的旅行 B. 穷人和富人 C. 愚蠢的争斗 D. 始终没有滑动的船桨
【答案】
(1)A;B
(2)一群人踏上了一次特殊的旅行,当遇到危险时,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较劲,最终航行的船沉入水底。
(3)船员和富人们觉得自己不能向穷人求助,表现出社会严重的等级观念。
(4)C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在这里应该选择带有贬义的词语,而争相恐后表示的意思是:
争着往前走,唯恐落后,有褒义的情感。
(2)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
一类是概括事件:
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题思路:
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据此可以概括为:
一群人踏上了一次特殊的旅行,当遇到危险时,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较劲,最终航行的船沉入水底。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
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船员和富人们不向穷人求助,表现社会上等级观念思想的影响十分严重。
(4)此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题的能力。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
A、B、D都只是文中的某一部分事件。
所以应该拟题为“愚蠢的争斗”,故选C。
故答案为:
(1)①A ②B
(2)一群人踏上了一次特殊的旅行,当遇到危险时,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较劲,最终航行的船沉入水底。
(3)船员和富人们觉得自己不能向穷人求助,表现出社会严重的等级观念。
(4)C
【点评】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3.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
“上?
”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
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
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
“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
”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
“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
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
(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①________;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________。
(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答案】
(1)B
(2)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3)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4)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解析】【分析】
(1)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
这句话的作用是通过描写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继而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答此题要看懂上下文。
(2)考查情节的作用。
上文是“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
‘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说明还未上学的小小年纪的我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爸爸很感动,因而爸爸高兴得流泪了。
此题要从分析上文内容的角度得出答案。
(3)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此题一定要注意所概括的事件是“爸爸”和“我”之间发生的事件。
(4)概括爸爸的形象。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这个情节,可分析出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故答案为:
(1)B。
(2)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3)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4)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点评】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4.现代文阅读完成小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
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
“五香花生要吗?
”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
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
“五香花生要吗?
……”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我问:
“是新花生吗?
怎么卖呀?
”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
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
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
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
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
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
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
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
“你就不能小心点?
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
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
她语无伦次地说:
“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
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
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
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
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
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
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
“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
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
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
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
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
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3)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①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从划线词语含义的角度品味)
②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
(5)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答案】
(1)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2)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3)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4)①“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5)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解析】【分析】
(1)本题是概括重要段落内容的能力。
根据内容,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概括:
讲的是谁?
——母亲;为什么不是主管?
因为文章讲的是那些卑微的母亲;母亲做什么?
——被训斥。
有了这个主干,内容概括就简单了。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重点句子的能力。
做此类题的方法是:
描写了人物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写出了这个人物什么?
表现出人物什么心里特点或者性格特点。
本题句子描写了人物的头发、身材、面容、衣着属于外貌描写,可以得出母亲生活贫穷、地位地位,但是爱干净,不自弃。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标题题眼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应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卑微”在文中的含义。
从本文列举的几个母亲的例子,可看出共同点:
都是从事的处于社会底层的职业,靠着自己的努力赚取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她们的社会地位是卑微的,由于身份低微,主要靠体力劳动赚钱,因此收入也是微少的。
因此,“卑微”可以理解为:
她们的收入微薄;她们的社会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
此题语言赏析难度不大,因为题意已经给出赏析角度,根据语境和上下文内容可得出答案。
而一般的赏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