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8435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4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docx

《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docx

最新《黄矿坪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如下为子程序area.prg

C.DOQUERYzgjk.qprD.CREATEQUERYzgjk.qpr

B.LOCATEFOR性别="女"NEXT2

30、DNS

X="A"

C.SELECT学号,姓名,性别FROMSWHEREEXISTS

?

"此字符串中含有的字母数为:

",numa

Y=""

【答案】SELECT*FROMRSGLINNERJOINRSGZONRSGL.编号=RSGZ.编号

settalkon

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

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矿山名称:

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

编制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煤矿安全技术服务站

编制时间:

二〇一〇年十月

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

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报告提交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煤矿安全技术服务站

总经理:

技术负责:

项目负责:

审核:

主要编制人:

报告编写时间:

二〇一〇年十月

附表

煤矿瓦斯地质图统计表

附图

1、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K2煤层瓦斯地质图1:

5000

2、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K4煤层瓦斯地质图1:

5000

3、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矿区构造纲要图1:

100000

4、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1:

1000

5、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矿井地形地质及井上下对照图1:

5000

附件

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2、煤炭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煤质化验报告复印件

4、历年瓦斯等级鉴定批复文件复印件

5、其他必要的原始资料、测试报告等附件

1概述

1.1目的任务

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旨在整理建矿以来地质勘探和开采以及测试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利用瓦斯地质和瓦斯治理研究成果,揭示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为预防瓦斯灾害、利用煤层气资源提供基本依据。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整合工作的通知》(渝府[2009]2号)等文件精神,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生产能力为90kt/a的资源整合矿井,由巫山县黄矿坪煤矿和巫山县福兴煤矿整合而成。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二段中上部K2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底部K4两个煤层,本次做K2、K4两个煤层瓦斯地质图。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开展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的通知》(国能煤炭〔2009〕117号)、重庆市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全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的通知》(渝经煤安〔2009〕50号)的要求,矿井须编制瓦斯地质图,为矿井瓦斯治理和研究提供依据。

受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委托,根据《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行业标准的要求,我公司承担编制《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1.2执行技术标准及依据

(1)《关于组织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的通知》(国能煤炭[2009]117号);

(2)《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全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的通知》(渝经煤安[2009]50号);

(3)《煤矿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技术工作组,2009年4月);

(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19号令)

(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

(6)《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7)《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

(8)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及批复文件

(9))《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0)煤矿提供的其它瓦斯、地质原始资料、测试报告和图件等

(11)《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煤样瓦斯吸附参数测定报告》

(12)近几年关于矿井瓦斯参数考察科研,瓦斯含量等相关资料。

1.3以往地质工作

1)1981年原四川省地质局107队提交了《奉节幅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1987年~1994年巫山县工业学会、县乡设计室编制了《巫山县龙溪镇金银煤矿普查地质报告和矿井技改方案设计》。

3)2004年六月重庆一三六地质队编制了《重庆市巫山县龙溪镇黄矿坪煤矿开发利用方案》。

4)2003年12月重庆一三六地质队编制了《重庆市巫山县龙溪镇黄矿坪煤矿占用煤炭资源储量说明书》,估算了矿井占用煤炭资源基础储量(2M22)395Kt,以渝地矿协占审字【2004】157号文予以批准。

5)2004年4月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提交了《重庆市巫山县五龙乡福兴煤矿占用煤炭资源储量说明书》,估算了矿井占用煤炭资源储量(2M22)共20Kt,以渝地矿协占审字【2004】010号文予以批准。

6)2004年6月重庆一三六地质队编制了《重庆市巫山县五龙乡福兴煤矿开发利用方案》。

7)2004年4月巫山县煤矿安全技术服务站编制的《巫山县福田镇福兴煤矿技改工程方案设计说明书》。

8)2008年7月重庆一三六地质队编制了《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整合)》;同年8月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又编制了该矿划定矿区范围申请报告。

经过以上勘查工作和实际生产揭露,查明了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矿界范围内地层,地质构造,可采煤层层数,煤层厚度及煤质,含水层层位,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导水性等水文地质资料,井巷工程等,为煤矿瓦斯地质图的编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

1.4本次工作情况

(1)本次工作

本次地质工作主要围绕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所需表格数据及图纸处理两方面进行,对矿井地质构造、水文概况、储量等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通风瓦斯方面主要围绕采掘工作面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瓦斯压力等方面开展工作。

2010年6月10日我站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到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现场,对矿井目前生产情况、矿区煤层赋存、开采条件、矿井瓦斯涌出量等进行实地调查。

收集和整理矿区原有地质、通风瓦斯资料,同时深入井下实测煤层厚度资料和其它一些地质资料。

(2)完成工作量,见完成主要工作量表1-1。

 

表1-1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完成工作量

1

收集历年瓦斯等级鉴定资料

5

2

井巷通风瓦斯资料

24

3

煤厚点观测

25

4

井巷调查

m

5112

5

收集断层资料

0

6

矿井地层综合柱状图

1

7

构造纲要图

1

8

采集煤样送检

2

9

煤层瓦斯压力测定

4

10

矿井瓦斯地质图(1:

5000)

2

2矿井概况

2.1交通位置

矿位于巫山县城方位307°,直距32.5km。

行政区划属重庆市巫山县龙溪镇金柿村所辖。

矿山主井井口坐标:

北京坐标为:

X:

3456322m,Y:

37372031m,Z:

+800.00m;地理坐标:

东经:

109°39′26″,北纬:

31°13′16″。

矿区内有一条约6km简易公路至龙溪镇,龙溪镇到巫山县城运距约110km。

巫山县城位于长江岸上,又有直通铜鼓镇、官渡镇、骡坪乡、草堂镇等以远的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详见图2-1交通位置图)。

2.2矿山基本概况

1)矿山简介

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是以原巫山县黄矿坪煤矿和巫山县福兴煤矿整合而形成的新矿井。

2)划定矿区范围

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隶属巫山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巫山县煤炭工业管理局管辖。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发[2007]128号”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煤矿整合的通知》,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由由巫山县黄矿坪煤矿和巫山县福兴煤矿整合后组建成。

矿区范围由22个拐点圈闭(西安80坐标),面积3.4577km2,开采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二段中上部K2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底部K4两个煤层,开采深度+1000m~+700m。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2-1。

矿井在划定矿区范围内共获K2、K4煤层共计煤炭资源储量(122b+333)933Kt,(122b)378.2Kt,(333)555.2Kt;K2煤层(122b+333)389Kt,K4煤层(122b+333)544Kt;可采储量为629kt,矿井生产能力90kt/a,矿井服务4.7a。

表2-1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拐点号

X

Y

拐点号

X

Y

1

3457515

37368674

12

3457410

37371480

2

3456956

37370030

13

3457554

37371152

3

3456790

37372064

14

3457839

37371141

4

3456305

37371964

15

3457863

37371059

5

3456305

37372071

16

3457598

37371052

6

3457071

37372279

17

3457786

37370622

7

3457026

37372971

18

3457848

37370641

8

3457290

37372970

19

3457980

37370475

9

3457655

37373040

20

3458075

37369575

10

3457865

37371740

21

3457745

37369395

11

3457530

37371695

22

3458000

37368860

备注

矿区面积:

3.4577km2;开采煤层:

K2、K4;开采标高:

+1000~+700m。

3)相邻矿井

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北西侧为柏杨坪煤矿(开采K2煤层),北东侧为金银煤矿(开采K2煤层),南侧与五龙煤矿相邻。

该矿与上述相邻的柏杨煤矿和五龙煤矿明显的无矿权争议、重叠、交叉等纠纷。

虽然矿区北侧回风平硐与金银煤矿部分重叠(拐点13、14、15和16),但黄矿坪煤矿在重叠区留回风平硐的保安煤柱,不能开采K2煤层和K4煤层。

在与金银煤矿重叠部分保证留保安煤柱的情况下,黄矿坪煤矿与金银煤矿亦无矿权争议、重叠、交叉等纠纷。

因此建议黄矿坪煤矿在搞开发利用设计之前,必须与金银煤矿签订协议,并由县国土局监章才合法、安全(详见图2-2)。

图2-1交通位置图

 

4)矿井开采现状

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按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发[2007]128号”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煤矿整合的通知》,由巫山县黄矿坪煤矿和巫山县福兴煤矿整合而成,设计生产规模90Kt/年,法人代表马礼平。

矿井采用地下开采、平硐-暗斜井开拓,矿井采用两翼对角式机械通风,走向长壁采煤法,爆破掘进,爆破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蓄电池机车运输,矿灯照明,机械排水,地面采用汽车运输。

矿井目前主要开采K2、K4煤层。

开采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二段中上部K2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底部K4两个煤层

5)供电系统

矿井设计为单回路+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进线电源来自于巫山县龙溪镇的的农网10kV供电,供电线路选用LGJ-50mm2钢芯铝绞线,供电距离为4.5km,电压等级为10kV,备用电源为一台MF150型柴油发电机,发电机容量为150kW。

6)通风及安全监测监控

矿井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回风平硐为全矿井服务。

选用FBCZ-6-№14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量1956~1074m3/min,静压251~1126Pa,配套电机37kW。

目前矿井总风量1520m3/min。

矿井安设了KJ90NA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设4中分站。

配备传感器数量32个,其中使用22个,备用10个。

3矿井地质

3.1地质概况

1)区域地层

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地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与川东带交汇处结合部,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由北向南主要由尖山文峰向斜、大木垭背斜、红岩向斜及龙池坪背斜,在这些褶皱的两翼往往伴有复式小褶曲。

但一般振幅不大,极其舒缓。

2)矿区地层

矿区范围内的出露地层有:

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一段至第六段(T3xj1-6)、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

(详见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现由新至老叙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

由粉土、砂土、粉质粘土及碎块石土等组成,分布于斜坡及溪沟,厚0~2.5m。

(2)三叠系下统珍珠冲组(J1z):

厚度不详。

由紫红色、黄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具水平层理,含较多植物化石,与下伏岩层为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

(3)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厚约580m

须家河组为一套砂岩、泥岩和薄煤层组成的含煤建造。

矿区范围内岩性、岩相和厚度变化较大。

自上而下分为六段,其中第一段(T3xj1)、第三段(T3xj3)、第五段(T3xj5)为砂质泥岩、泥岩夹煤层,第二段(T3xj2)、第四段(T3xj4)、第六段(T3xj6)为砂岩段。

含煤层及煤线8~10层。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K2、K4煤层。

K2煤层有本矿、柏杨坪煤矿和金银煤矿开采。

K4煤层为本矿和五龙煤矿主采煤层。

层位分别位于须家河组二、五段。

————假整合接触————

(4)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

厚度不详

以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紫红色薄层状钙质泥岩组成,具水平层理,含动物化石。

3)区域构造演化

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属新华夏系川东褶皱带;北西与大巴山弧形褶皱带毗邻,本区地处四川台坳川东褶皱束红岩向斜北翼,由一系近东西向的背向斜组成,主要有尖山文峰向斜、大木垭背斜,对本矿起控制作用的地质构造为红岩向斜。

该向斜为一复式向斜,其翼部发育着多个次级褶曲。

受主要构造控制,次级褶曲轴线大致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地层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大致相同,为一不对称向斜。

向斜轴线总的走向280°~100°,丁家湾附近向东,该向斜轴向NEE75°延伸,向西,该向斜轴向NWW285°延伸,区内微弯,呈一明显向南突出的弧形。

4)矿井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红岩向斜北翼。

区内发育有喻家梁子向斜和漆树坪背斜,轴向呈北西南东向。

漆树坪背斜以西地层倾向一般为220°~190°,喻家梁子向斜轴线以东地层倾向145°~189°,岩层倾角10°~17°,平均13°。

地质构造中等复杂。

3.2煤层

矿井可采煤层为开采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二段中上部K2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底部K4两个煤层

K2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二段(T3xj2)中上部,上距第二段顶界约27m。

顶板为须家河组第二段粗砂岩,煤厚0.20~0.35m,平均0.26m,结构简单,厚度沿走向、倾向较稳定,属全区可采煤层。

K2煤层煤层顶板在矿区范围内有伪顶0.10~0.3m厚深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性软,随采随落。

煤层直接顶板为厚约1~2m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该直接顶板岩性较硬,不易垮落,顶板易管理。

底板为粉砂岩、泥岩,较稳定。

K4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底部,下距须家河组第四段1~2m左右,为复合煤层,上分层煤厚0.10~0.20m,本矿仅占用开采其下分层,下分层煤厚0.22~0.30m,平均0.26m。

含泥岩夹矸厚0.4~1.44m,平均0.95m。

K4煤层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度1~2m,回柱后垮落,老顶为砂岩,下沉缓慢,底板为灰白色粉砂岩和泥岩,遇水易膨胀,倾角较陡处应防底推。

总之煤层顶底板管理的难度较大。

3.3煤质特征

根据136地质队提交的《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对井田内所采煤层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特性进行了描述。

K2煤层为钢灰黑色,金刚光泽~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或梯状断口,条痕为灰黑色。

条纹结构,层状构造。

主要由亮煤,其次为暗煤,少量镜煤,偶见丝炭,属半亮型煤岩类型。

容重值1.4t/m3。

K4煤层为黑色,条痕深褐黑色,弱玻璃~似金属光泽,硬度较大,断口平坦,偶有参差。

沿内生裂隙较发育,有方解石细脉或薄膜充填。

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

煤岩组分以亮煤中条带为主,暗煤细条带次之。

具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容重1.4t/m3。

经2010年8月现场取样,送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化验分析,煤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见表3-1。

表3-1煤质化验成果表

煤层

水份Mad

(%)

灰份Ad

(%)

挥发份Vd

(%)

固定碳Fcd(%)

全硫St,d

(%)

发热量Qgr,v,d

(MJ/kg)

牌号

K2

0.90

15.65

5.48

77.78

0.37

27.88

WY

K4

1.25

10.75

8.38

80.57

0.46

30.96

WY

根据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提交的煤质检验结果,按国家煤炭质量分级标准(GB/T15224.2-2006),本矿开采的K2煤层为中灰、特低硫、特高热值无烟煤;K4煤层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无烟煤。

3.4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燃倾向性

1)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巫山县煤矿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渝经煤安[2008]125号文件),黄矿坪2008年度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34m3/min,根据《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巫山县煤矿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渝煤监管[2009]6号文件),黄矿坪矿井2009年度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40m3/min;二年均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表3-1矿井近二年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年度

瓦斯量

2008

2009

绝对量(m3/min)

0.34

0.40

其中抽采量(m3/min)

0

0

相对量(m3/t)

7.10

6.90

2)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黄矿坪煤矿处于基建时期,还未形成采煤工作面。

所以该矿暂无瓦斯日报表、产量和风量报表的统计资料。

3)实测瓦斯吸附常数、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计算

本次现场采样送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检测,取得K2、K4煤层的瓦斯吸附常数;采用人工捣紧填料封孔法对矿井的K2、K4煤层瓦斯压力进行了实测,根据实测瓦斯压力结果,计算出与其对应地点的瓦斯含量值。

实测结果见表3-2。

表3-2矿井各煤层实测瓦斯参数表

煤层

测点

标高

(m)

埋深

(m)

瓦斯压力(MPa)

计算瓦斯含量(m3/t)

a(m3/t)

b(MPa-1)

K2

1

+910

160

0.160

4.11

36.1300

0.975

2

+900

270

0.220

5.39

K4

1

+983

165

0.189

3.68

33.2800

1.095

2

+934

205

0.213

4.06

4)自燃发火性及煤尘爆炸性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检验报告,矿井K2、K4煤层的自燃发火倾向性为Ⅲ级,为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3.5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气温高,湿度大,雨量充沛,冬干、春旱、夏伏旱等特点。

根据巫山县气象站资料,矿区年平均气温18.4℃,极端最低气温-6.9℃,极端最高气温43℃;年平均降雨量为1049.3mm,年最大降雨量1356mm,年最小降雨量761.5mm,月最大降雨量445.9mm,月最小降雨量0mm,日最大降雨量141.4mm。

年平均蒸发量1195mm,相对湿度66.6%。

降雨量主要分布于5~9月,占全年的67%,枯水期分布于1、2、1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4.3%。

矿区以东北风为主,次为北风,大风期主要集中于5~6月,平均风速1.4~3.0m/s,最大风速11.4m/s,极端最大风速20m/s。

 

1)地表水

矿区地处大巴山区,属中低山地形,冲沟较发育,切割较深,地形坡度较大,地表迳流好,大气降水是矿井充水主要补给源。

2)地下水

根据实际观测,矿井水流量主要受大气降雨的制约,大气降水与地下水的关系十分密切,雨季水大,旱季水小。

该区5~9月为雨季,11月~次年3月为旱季。

根据重庆市巫山县欣和煤业有限公司黄矿坪煤矿井下观测资料,枯季矿井涌水量24.6m3/d,雨季矿井涌水量88.7m3/d,地下水最大与最小流量之比一般为2.0~3.5倍。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采空区水以及含水层砂岩裂隙水。

3)含、隔水层

矿区须家河组二段、四段、六段主要为厚层状中粗粒砂岩,为富水性弱的砂岩裂隙含水层。

须家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出露范围广,在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裂隙运移后在地势较低处或者冲沟河谷附近排出地表,其含水性弱,受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其含水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须家河组一、三、五段为泥岩、砂质泥岩、煤层(煤线),与巴东组第四段泥岩、钙质页岩为相对隔水层。

其中K2煤层位于须家河组二段含水层中,该含水层对矿井直接充水有一定影响。

K4煤层位于须家河组五段隔水层中,受含水层充水影响小。

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有:

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空(窑)水、裂隙水。

(1)大气降水:

矿区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

大气降水大部分经冲沟排泄出矿区,少部分经裂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是矿井充水的间接来源,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2)地表水:

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季节性冲沟,是充水的间接来源,对矿井充水无影响。

(3)含水层水:

矿区2个可采煤层顶底板砂岩孔隙裂隙水,是矿井未来的主要直接水源,受采动裂隙的影响,它们将沿着采空区、采动裂隙等通道进入矿井,成为矿井水的重要水源。

(4)老空(窑)水:

本矿上部老采空区分布较广,老空积水对矿井有一定威胁,是矿井的主要水害。

(5)断层水:

矿区内无大的断层出露,本矿受断层水的影响小。

综上所述,矿井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裂隙水是将来矿区充水的主要来源。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简单。

5)矿井涌水量预计

跟据矿井实测并结合《矿井水害防治报告》,预计矿井煤层正常涌水量5.0m3/h,最大18.0m3/h;未来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4.6m3/h,最大涌水量88.7m3/h。

 

4矿井构造

4.1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

矿区地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与川东带交汇处,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Ⅰ1)-上扬子台拗(Ⅱ4)-川东南陷褶束(Ⅲ16),在沙市隐伏断裂带以北,区内为一系列近东西向走向的褶皱群,主要有尖山文峰向斜、大木垭背斜、红岩向斜、龙池平背斜、梁平向斜(图4-1),该区是我国地台盖层褶皱最典型的地区。

古生代时期,该区属碳酸盐台坪环境,造陆运动使其迭有升降。

进入中生代以后,扬子准地台受太平洋古板块俯冲影响,在盖层内的软弱岩层中首先发生顺层滑脱(a);后来继续受到来自南东方向的挤压,在盖层内产生一系列北西逆冲断层,如华莹山断裂和齐耀山断裂等)。

它们各自贯通后呈阶梯状,分别由滑动的断坪和切层的断坡组成。

当外来席体由下部滑脱面向上位移到断坡,并爬升到更高一层滑脱面时,因牵引等原因形成若干初始背斜(b);随着岩层在断坡附近不断发生重叠,背斜进一步扩展,这样就形成大型平底向斜与紧密背斜相间的隔挡式褶皱(c);随着太平洋古板块进一步向北西方向俯冲,背斜逐渐变宽,向斜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