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重要题型2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8140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重要题型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重要题型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重要题型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重要题型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重要题型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重要题型2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重要题型2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重要题型2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重要题型2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细胞的代谢重要题型2Word版含答案

重要题型2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综合及实验探究

1.综合分析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图解

(1)物质名称:

b:

O2,c:

ATP,d:

ADP,e:

NADPH;f:

RuBP,g:

CO2,h:

三碳酸。

(2)生理过程及场所

序号

生理过程

光反应

碳反应

糖酵解

柠檬酸循环

电子传递链

场所

类囊体膜

叶绿体基质

细胞溶胶

线粒体基质、嵴

线粒体内膜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物质及能量转化

(1)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中各种元素的去向

C:

CO2

有机物

丙酮酸

CO2

H:

H2O

NADPH

(CH2O)

[H]

H2O

O:

H2O

O2

H2O

CO2

有机物

(2)光合作用与需氧呼吸中NADPH、[H]和ATP的来源、去路

比较项目

来源

去路

光合作用

NADPH

光反应中水的光解

用于碳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

需氧呼吸

[H]

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

用于电子传递链,与O2结合生成H2O

ATP

光合作用

产生于光反应阶段,其中的能量来自光能

用于碳反应过程中三碳酸的还原,其中的能量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需氧呼吸

三个阶段均能产生,但电子传递链中产生的相对较多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除外)

 

3.分析密闭容器及自然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线

(1)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变化曲线分析(如图1所示)

①a点:

凌晨3~4时,温度较低,细胞呼吸较弱,CO2释放量较少。

②b点:

上午6时左右,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增强,CO2释放量增多;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③bc段:

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④c点:

上午7时左右,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⑤ce段:

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⑥d点:

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⑦e点:

下午6时左右,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⑧ef段:

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⑨fg段:

太阳落山,光合作用停止,只进行细胞呼吸。

(2)有关一天中有机物情况的曲线分析(如图2所示)

①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

ce段。

②制造有机物的时间段:

bf段。

③消耗有机物的时间段:

Og段。

④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

e点。

⑤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

SP-SM-S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如图3所示)

①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③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④CO2含量最高点为c点对应时刻,CO2含量最低点为e点对应时刻。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如图4所示)

①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②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③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④O2含量最高点为e点对应时刻,O2含量最低点为c点对应时刻。

4.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三种方法

(1)利用装置图法测定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①装置中溶液的作用:

在测细胞呼吸速率时,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在测净光合速率时,NaHCO3溶液可提供CO2,保证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

②测定原理

a.甲装置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b.乙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

c.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③测定方法

a.将植物(甲装置)置于黑暗中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呼吸速率。

b.将同一植物(乙装置)置于光下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净光合速率。

c.根据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真正光合速率。

④物理误差的校正:

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2)利用“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

例如:

某研究小组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如图所示。

“半叶法”的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可先在叶柄基部用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或用呼吸抑制剂处理)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

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

若M=MB-MA,则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3)利用“黑白瓶”法测定光合速率

将装有水和光合植物的黑、白瓶置于相同水层中,测定单位时间内瓶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借此测定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

黑瓶不透光,瓶中生物仅能进行细胞呼吸;白瓶透光,瓶中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因此,真正光合作用氧气产生量(光合作用总量)=白瓶中氧气增加量+黑瓶中氧气减少量。

题组一 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分析

1.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图中a~g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物质为色素,绿色植物能利用它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c中

B.一个叶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到被自身光合作用利用,至少穿过了8层磷脂分子

C.将b物质用18O标记,最终在合成的葡萄糖中能检测到放射性18O

D.在g物质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三碳酸的含量将迅速下降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物质表示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色植物能利用它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A项正确;叶肉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同一细胞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2层线粒体膜和2层叶绿体膜,即4层生物膜,8层磷脂分子,B项正确;将b物质(O2)用18O标记,18O2首先参与需氧呼吸生成H218O,该H218O可以参与需氧呼吸第二阶段,此时18O将转移到C18O2中,然后C18O2参与光合作用,最终在有机物中能检测到放射性18O,C项正确;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NADPH和ATP的含量下降,故在g(CO2)供应充足时,三碳酸被还原的量减少,但生成量不变,因此三碳酸含量会迅速上升,D项错误。

2.(2019·浙江宁波十校9月联考)下图所示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的是红光和蓝紫光

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C.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贮存于ATP中

D.过程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 D

解析 过程①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的是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的是蓝紫光,A错误;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线粒体中,B错误;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贮存于ATP中,C错误;过程④ATP水解释放能量,所以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

题组二 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日变化曲线分析

3.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B.CO2浓度下降从D点后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D点表明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D.D点较B点CO2浓度高,是因为D点温度高,使植物细胞呼吸增强

答案 C

解析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吸收CO2总量最多,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项错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之前开始的,D点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B项错误;D点较B点CO2浓度高,是因为D点之前,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CO2积累,D项错误。

4.绿萝是一种喜湿热的半阴生蔓藤植物,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育良好的A、B两组绿萝叶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晴天为A组,阴天为B组。

实验期间CO2浓度相对稳定,约为0.035%)。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限制绿萝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只有光强度、CO2浓度

B.曲线c~d段,绿萝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加后减少

C.若晴天和阴天8:

30的温度相同,则A、B两组叶片的光饱和点相等

D.若阴天8:

30光强度很弱,则适当提高实验环境中CO2浓度后,B组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将会变大

答案 C

解析 图中a~b段(阴天)对应的时间段为8:

30~9:

30,此时光强度不强,温度较低,限制了净光合速率,A项错误;c~d对应时段,绿萝的净光合速率先小于0后大于0,因此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B项错误;8:

30时刻晴天和阴天的温度相同,并且实验过程中CO2浓度保持稳定,因此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A组叶片的光饱和点等于B组,C项正确;若8:

30时刻阴天的光强度很弱,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因此适当提高实验环境中CO2浓度后,B组叶片的总光合速率将会基本不变,D项错误。

题组三 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5.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如图),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

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图中虚线所示),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若M=MB-MA,则M表示(  )

A.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B.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C.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有机物净积累总量

D.A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答案 A

解析 设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的初始重量为E,则MA=E-A叶片被截取部分6小时内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MB=E+B叶片被截取部分6小时内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

M=MB-MA=(E+B叶片被截取部分6小时内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E-A叶片被截取部分6小时内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B叶片被截取部分6小时内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A叶片被截取部分6小时内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故A项正确。

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5℃时,光合速率约为呼吸速率的3倍

B.25℃时,光合速率最大

C.30℃时,增加光强度,叶绿体内三碳酸的量会增多

D.35℃时,光照一段时间,植物体中干物质量将减少

答案 A

解析 5℃时,光合速率为1+0.5=1.5(mg·h-1),呼吸速率为0.5mg·h-1,A正确;25℃时,光合速率约为3.7+2=5.7(mg·h-1),30℃时,光合速率约为3.5+3=6.5(mg·h-1),B错误;30℃时,增加光强度,光反应产生ATP和NADPH增多,促进三碳酸的还原,但CO2的固定过程不变,故叶绿体内三碳酸的量将减少,C错误;35℃时,净光合作用强度大于0,光照一段时间,植物体中干物质量将增加,D错误。

题组四 考查热点实验探究

7.(2019·浙江绍兴联考)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择不同pH(3.42、4.27、4.75、5.84、6.83)土壤种植蓝莓,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变化。

结果如表。

组别

pH

叶绿素含量(mg·g-1)

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T1

3.42

0.75

3.23

0.108

202

T2

4.27

0.93

4.36

0.112

184

T3

4.75

1.21

5.18

0.119

175

T4

5.84

0.79

3.66

0.103

192

T5

6.83

0.64

2.66

0.093

198

请回答:

(1)对蓝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需先提取其中的色素。

在提取蓝莓叶绿体色素时,为获得更多的色素,可在研钵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粉碎的叶片和95%的乙醇。

对T5组的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纸层析分离,滤纸条上从点样处开始数的第________条色素带比T3组明显要窄。

(2)实验表明,土壤pH偏高和偏低,光合速率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不利于对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_____的吸收,水在光下裂解产生的____________减少。

(3)实验还表明,土壤pH偏高和偏低,气孔导度均下降,大气中的CO2进入细胞的速率减小,CO2扩散进入叶肉细胞的速率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小”)。

CO2在酶的催化下,与RuBP结合形成____________,该分子随即分解成2个3磷酸甘油酸,进而还原为糖。

T3组胞间CO2浓度最低,光合速率最高,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iO2、CaCO3 一、二 

(2)红光和蓝紫光 O2、H+、e-(电子) (3)减小 六碳分子 T3组叶绿素含量高,光反应速率快,为碳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NADPH,使碳反应速率加快,消耗CO2的速率加快,导致胞间CO2浓度最低

解析 

(1)在光合色素提取实验中,为获取更多的色素,可添加SiO2使研磨充分和添加CaCO3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T5组叶绿素含量少于T3组,则T5组提取出的色素进行纸层析时,滤纸条上从点样处开始数的第一、二条色素带明显要窄。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水光解产生O2、H+、e-。

(3)气孔导度减小,CO2进入叶肉细胞的速率下降,CO2与RuBP结合首先产生一个六碳分子,其随即分解成2个3磷酸甘油酸。

T3组胞间CO2浓度最低,光合速率最高,原因是T3组叶绿素含量高,光反应速率快,使碳反应速率也加快,消耗了较多CO2,导致胞间CO2浓度最低。

1.(2018·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如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个生理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在D过程才有H2O的生成

B.适宜条件下,C过程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C.叶绿体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线粒体可以通过需氧呼吸分解葡萄糖

D.B过程需多种酶参与,这些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可由A过程提供

答案 B

2.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中的b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

B.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

C.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

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乙两曲线各点对应情况是:

A点对应a点,凌晨0点,只有细胞呼吸,植物释放CO2;B点对应b点,植物释放CO2减少的原因是夜间低温影响细胞呼吸强度,A项正确;F点对应h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其后某时刻光合作用消失,B项错误;图乙中d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对应图甲中c点,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C项正确;一昼夜后,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G点低于A点),减少的CO2量=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植物一昼夜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故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增加,D项正确。

3.如图表示温室大棚内光强度(X)与农作物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大棚内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含量均处于适宜的条件下)。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X>Q时,可采取遮光措施确保农作物的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

B.N<X<Q时,限制农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C.M和N相比,N点时更有利于该农作物的生长

D.当X=P时,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答案 D

解析 当X>Q时,光照过强,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关闭部分气孔,导致二氧化碳进入植物细胞的量减少,净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所以可采取遮光措施确保农作物的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A正确;N<X<Q时,农作物净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此时棚内温度处于适宜条件,所以限制农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可能是CO2浓度,B正确;M和N相比,N点时的净光合作用强度高,因此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C正确;当X=P时,净光合作用强度为0,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D错误。

4.(2019·浙江湖丽衢联考)如图表示高温期间测定的葡萄叶片表观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的日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7:

00~17:

00葡萄叶片中有机物含量持续增加

B.表观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

C.日间持续高温(37.6℃)不利于叶片有机物的积累

D.9:

00时的光强度为葡萄植株的光饱和点

答案 D

解析 7:

00~17:

00表观光合速率大于零,所以该时间段有机物含量持续积累,A项正确;据图可知,表观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B项正确;高温37.6℃使得气孔导度降低,表观光合速率降低,不利于叶片有机物的积累,C项正确;光饱和点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度,因此从图中不能得出9:

00时的光强度是否为葡萄植株的光饱和点,D项错误。

5.如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做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将实验一的装置a和b都抽去空气且放置在黑暗条件下,则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存活时间一般比小球藻长

B.若将实验一的装置a和b都抽去空气且放置在光照条件下,则B、C两个试管中的小球藻都能长时间存活

C.若将实验二的装置放置在黑暗条件下(不考虑外界气压的变化),则油滴可能向左移动

D.若将实验二的装置放置在适宜光照条件下且将小球藻悬液换成带有固体营养基的组培苗(不考虑外界气压的变化和微生物的影响),则油滴可能不移动

答案 B

解析 若将实验一的装置a和b都抽去空气且放置在黑暗条件下,则乳酸菌、酵母菌和小球藻都进行厌氧呼吸,因乳酸菌是厌氧生物,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所以在该条件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存活时间一般比小球藻长,A正确;若将实验一的装置a和b都抽去空气且放置在光照条件下,则B试管中小球藻可利用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C试管中小球藻不可以,因为乳酸菌厌氧呼吸没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C试管中的小球藻不能长时间存活,B错误;因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比氧气大,所以若将实验二的装置放置在黑暗条件下(不考虑外界气压的变化),试管内气压可能会减小,则油滴可能向左移动,C正确;若将实验二的装置放置在适宜光照条件下且将小球藻悬液换成带有固体营养基的组培苗(不考虑外界气压的变化和微生物的影响),则有可能该组培苗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被其细胞呼吸利用,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其光合作用利用,因此适宜的光照下,装置中油滴可能不移动,D正确。

6.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

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表(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

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4.9mg

5.6mg

3.8mg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1mg

答案 B

解析 不透光玻璃瓶内浮游植物只进行需氧呼吸,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A错误;本实验中氧气含量甲瓶-丙瓶=1.1mg,可表示一昼夜丙瓶中生物细胞呼吸量,乙瓶-甲瓶=0.7mg,可表示一昼夜乙瓶中生物净产生的氧气量,因此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1.1+0.7=1.8(mg),B正确、D错误;一昼夜后,乙瓶水样中的CO2含量下降,因此其pH上升,而丙瓶中生物只进行细胞呼吸,CO2含量上升,pH下降,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错误。

7.(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某研究小组在某地夏日晴天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其中实验组1~4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

实验人员于中午同时测定各组的光合速率,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组3

实验组4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27

37

52

52

52

实验结果

光合速率/mgCO2·dm-2·h-1

11.1

15.1

22.1

23.7

20.7

A.应该以田间生长的小麦植株作为对照组

B.实验目的是探究中午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C.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4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

D.小麦的最适温度为31℃

答案 D

8.为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ATP的产生机理,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表明改变介质的pH梯度也可以促使叶绿体合成ATP。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TP生成过程中有H+的跨膜转运

B.如果将缓冲液1的pH变为6也有ATP合成

C.光合作用中叶绿体合成ATP可以不在类囊体膜上进行

D.光合作用叶绿体合成ATP时有H+进出类囊体膜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实验可知,ATP的生成依赖叶绿体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通过H+的跨膜转运促使叶绿体合成ATP,A项正确;如果将缓冲液1的pH变为6也有ATP合成,因为缓冲液2的pH为8,叶绿体类囊体膜的两侧依然有H+浓度差,B项正确;光合作用中叶绿体合成ATP需要在类囊体膜上进行,膜上有反应所需要的酶,C项错误;由模拟实验可以看出,ATP的合成需要H+浓度差,那么光合作用叶绿体合成ATP时有H+进出类囊体膜,D项正确。

9.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某研究小组用下图中甲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绘成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

B.该绿色植物前30min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50ppmCO2/min

C.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向左移

D.若第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