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6494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docx

《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docx

史蒂夫鲍尔默传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

史蒂夫·鲍尔默传:

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

作者杰佛逊制作绿茵汗将@DRL校对Callback

 

书籍简介

“你一生最幸运的是什么?

”“和一代天骄盖茨成为神交。

”他毫不犹豫地说。

1974年,18岁的鲍尔默在哈佛念二年级时,认识了同楼里一个瘦瘦的红头发学生——他就是后来微软的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对数学、科学和拿破仑的激情使他们成了神交,鲍尔默和盖茨搬进同一个宿舍,起名为“雷电房”。

他是微软的掌门人;他是比尔·盖茨圆梦的人;他是一声咳嗽令华尔街下雨的人;他是一个具有八个大脑七个分身术的超人。

本书深入介绍了鲍尔默如何成长为世界第一CEO以及他成功的秘经和失败的教训。

...

 

第一章 父母的基因

 

鲍尔默的父亲是瑞士人,母亲是俄罗斯犹太裔人。

他的父亲,福莱德·鲍尔默二战后从瑞士来到美国,曾经是战犯法庭审判长的翻译官,后来在通用汽车公司作簿记,最后到福特汽车公司从会计做起。

一个朋友把他介绍给比朵金,酷爱读书的秘书。

两人1951年结婚。

1956年3月28日史蒂夫降生。

 

一个字概括:

继承了责任感

 

第二章 教练,一生的梦想

 

他和盖茨一样精力充沛,可以几天几夜熬夜不眠。

盖茨常通宵达旦玩桥牌,两人会在早餐时碰面,一起讨论应用数学,比赛数学游戏。

鲍尔默至今还后悔在宏观经济学的期末考试中,盖茨99分,鲍尔默97分,以两分之差输给盖茨,而这门课程两个人竟然谁也没有上过一堂课。

他俩一起选修研究生的数学和经济学,是班上仅有的两名本科学生,但很少去上

 

一生最幸运的

 

盖茨急需一个远见卓识的管理天

 

第三章蜜月期

 

他回忆起他在微软的蜜月期。

他负责管理,招募新员工,但上来就和盖茨争得面红耳赤。

因为他想立即招募更多的人,精打细算的盖茨则声称,这会使他破产。

盖茨有一个规矩:

公司不能负债经营,银行必须有足够维持公司一年的钱。

两人各不相让,最后还是盖茨让了步。

 

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

盖茨是改写历史的人

 

正面与负面的回馈决定了胜败

 

第四章 八个大脑

 

如果说比尔·盖茨是战略家,鲍尔默就是行动家。

鲍尔默摸着自己光亮的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头,自豪地说,“经营微软,真的需要我每天24小时启用8个大脑。

 

管理时代的领导人至少需要有八个大脑

 

简单+勤奋

 

第五章 拿破仑只有一个字——征服

 

人治——对于鲍尔默来说,就是用人之道。

领导一群天才的人,必须是天才中的天才。

鲍尔默回忆起比尔·盖茨的话:

“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为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

是的,盖茨如果没有几十人的铁杆搭档,公司将是一具干枯的木乃伊。

 

我历来就是啦啦队长,管理着一群天才

 

给你一个空间,一个天地

 

第六章 煽情家——微软的灵魂

 

“我是天生激情派。

我认为,激情对开辟企业是一种非常需要的素质,不仅仅是‘我自己有激情,我的管理是让我周围的人都有激情’。

激情不是瞬间的一个状态,而是一种文化。

”他的管理秘诀,就是激情管理。

激情管理,给人信任、激励和压力。

 

用一个字概况他的管理风格,就是——激情

 

鲍尔默是谈心高手

 

Copyrights©2006BAllrightsreserved.

 

您所在的位置:

史蒂夫·鲍尔默传:

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正文回目录

 

一个字概括:

继承了责任感

 

B

 

杰佛逊

 

责任感,对家人,对朋友,对事业。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从家人那继承了什么?

他说,“责任感。

鲍尔默的父亲是瑞士人,母亲是俄罗斯犹太裔人。

他的父亲,福莱德·鲍尔默二战后从瑞士来到美国,曾经是战犯法庭审判长的翻译官,后来在通用汽车公司作簿记,最后到福特汽车公司从会计做起。

一个朋友把他介绍给比朵金,酷爱读书的秘书。

两人1951年结婚。

1956年3月28日史蒂夫降生。

他记得他的犹太裔外祖父,沙皇部队的退役兵,在底特律靠卖汽车旧零件为生,时常从街上废弃的旧汽车里拆下旧零件卖。

外祖父每个月给鲍尔默6美元的犒赏,可是他把外祖父给他每月的“津贴”偷偷塞给他母亲——这可能就是鲍尔默在微软对人才传奇慷慨对自己传奇节俭的起源。

儿童时代,鲍尔默总是竭尽全力讨父母欢心。

他倍受母亲的宠爱,父亲的严格教管。

父亲没有上过大学。

他记得从他八岁起,他的父亲就一再告诉他今后必须上哈佛。

父亲一生就遗憾没有上过大学,把希望托付给他。

鲍尔默后来回忆说,“父亲总是说‘放弃的人出生以前就放弃了。

如果你要成功,就不能放弃。

’”父亲有着不留情面的工作原则,让小史蒂夫和他的妹妹照单全收。

鲍尔默不是生来就胆大,在儿童时代,他总是害羞。

直到他上学以后,和新同学新环境熟悉后,他才有了自信。

尤其是在底特律私立学校,他成了橄榄球后卫队员,他穿着黄色夹克,精力旺盛。

他同队的朋友史蒂夫·珀拉克回忆说,“史蒂夫从不言输。

他总是不停地进攻进攻。

”这位高中同学,他的把兄弟,和他共同考进哈佛,两人每年都共同度假,几十年了,这个每年的假期也没有改变。

他在高中同时是一个篮球队的经理人。

教练回忆说,鲍尔默是他当时见过的最好的经理人,球队需要用的球和毛巾总是放在它们应该放的地方,他从那时起就是团队精神的典范,因此,整个队伍的状态一直都非常好。

从小就是个读书和运动多面手的他,高中时就在学术和体育上显示了惊人的天赋:

他在SAT(相当于美国的高考)考了满分,高中老师评价他说,“这小子对学习充满好奇,对赢得比赛非比寻常的执着。

高中时,他母亲带他参加全国数学大赛,他进入前十名,摇身成了数学奇才,拿到哈佛数学系奖学金,这个大奖帮助他实现了他父亲的梦想——哈佛。

鲍尔默1973年进入哈佛。

20年后,鲍尔默回到底特律私人学校,在开学典礼上他送给新生的忠告是,“打开你的思路,放远你的视线。

”他说,“因为永远有想不到的机会你没有想到,你没有看到,可是这个机会会给你带来一生惊喜的突变。

据私人学校橄榄队教练和微积分老师杰瑞汉森说,鲍尔默的父母出色地给鲍尔默灌输了道德、原则和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1997年他的母亲去世。

就在比尔·盖茨的母亲麦可斯威尔去世三年后。

他和盖茨共同捐给哈佛2千5百万美元,建立电脑科学和电子工程大楼,大楼的名字用的就是这两位母亲的名字。

“麦可斯威尔朵金大楼”。

鲍尔默在剪彩仪式上这样激动地回忆她的母亲,“我的母亲总是支持我所作的一切。

无论是进私立学校,参加数学和体育比赛,还是我的事业。

她是伟大的合作伙伴和知己。

是她教会了我使命感和责任感。

 

[下一篇][返回]

 

Copyrights©2006BAllrightsreserved.

 

您所在的位置:

史蒂夫·鲍尔默传:

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正文回目录

 

一生最幸运的

 

B

 

杰佛逊

 

“你一生最幸运的是什么?

他毫不犹豫地说,“和一代天骄盖茨成为神交。

1974年,18岁的鲍尔默在哈佛念二年级时,认识了同楼里一个瘦瘦的红头发学生——他就是后来微软的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他和盖茨住在宿舍楼的两极,他们一见如故,当时盖茨18岁,也是哈佛二年级的学生。

这两位数学疯子是在学校电影院里观看《雨中情》和《橙色钟表机械》两部电影时相遇的。

看完电影后他俩曾合唱剧中歌曲。

是对数学、科学、拿破仑的激情使他们成了神交。

鲍尔默和盖茨搬进同一个宿舍,起名为“雷电房”。

他们在一起,整夜激昂地争论拿破仑,一个声音试图压倒另一个声音,整个宿舍像雷电一样亢奋。

他和盖茨一样精力充沛,可以几天几夜熬夜不眠。

盖茨常通宵达旦玩桥牌,两人会在早餐时碰面,一起讨论应用数学,比赛数学游戏。

鲍尔默至今还后悔在宏观经济学的期末考试中,盖茨99分,鲍尔默97分,以两分之差输给盖茨,而这门课程两个人竟然谁也没有上过一堂课。

他俩一起选修研究生的数学和经济学,是班上仅有的两名本科学生,但很少去上课。

比尔·盖茨回忆说:

“我们的进度落后太多,所以一到‘考试期’只得整夜开夜车,设法搞懂课堂上到底上了些什么玩意儿……我们就这么用功再用功,那真是史蒂夫和我之所以成为密友的主要原因。

”盖茨和鲍尔默大多数时候都逃课,期末才玩命突击,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得尽可能高的分数,这就是他们的游戏。

惊讶的是麦可史班斯教授,他说,盖茨和鲍尔默几乎不来上课,可是门门课都拿A!

盖茨回忆哈佛时他和鲍尔默的默契游戏,“史蒂夫主修数学,和我同住在一个宿舍里。

我们彼此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奢好——花最少的时间读书来获取最高的成绩。

我把这种拖延当成游戏。

事实上当我新结交的朋友史蒂夫也加入这个游戏,我尝到了遇知音沾沾自喜的滋味。

史蒂夫精力无穷,是天生的交际家,课外活动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

他是足球队的经理,红色哈佛报的广告经理,文学杂志的社长,又是哈佛兄弟会的骨干。

我每天故作轻松,故意翘课反而拿最高分,就会感觉很酷。

我把课余时间用在桥牌上。

我在桥牌上赢了不少创业资金。

投资最少的时间得到最高回馈成为一种游戏。

他和我一样,平时没有时间读书,直到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

有一回我们同时选修一门相当高深的研究所课程——代号为2010的经济学。

我和史蒂夫整个学期都在忙别的事,期末的前一个礼拜,我们像疯子一样猛K,结果两个人都得了A。

虽然两人都想将上课时间降到最少,但与盖茨的梦想曲不同,鲍尔默则将大量的时间投入社会活动。

在哈佛,鲍尔默开始了他的领导生涯——橄榄球队经理,学生报纸《红色哈佛报》和文学杂志“教练”,男性学生“狐狸俱乐部”的骨干,鲍尔默曾劝说盖茨加盟。

他拉盖茨参加狐狸俱乐部,那是男人的俱乐部,在那里大家穿着半正式礼服、抽雪茄烟、饮酒过量后站在椅子上讲故事、打撞球。

盖茨则属于那种不善交际的学生,不喜欢抛头露面。

鲍尔默是个很有个性魅力的人,他和盖茨腼腆拘谨、沉静稳重、不善交际的内向型刚好相反,他是个外向型的人,热情洋溢,有幽默感,喜欢用煽情的语调表达自己,并有极强的社交能力。

两人个性不同,但投缘到像齿轮一样丝丝入扣,性格互补,有着惊人的默契。

他们都对数字敏感,学识渊博,精力充沛,认准了目标就会勇往直前,他们无时不在一起交流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这为他们以后的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奠定了基础。

用盖茨的话说,两人是“高频段交流”,彼此能接受对方的全部信息。

亲兄弟还不能这样默契。

两人就像两台联机的终端一样相接。

这就是为什么两人在业界决斗场上可以天衣无缝地联手出击。

1975年,盖茨在学校里坐不住了,他办理退学手续去搞微软,于是鼓动鲍尔默也辍学去帮他。

可盖茨万万没想到,鲍尔默回绝盖茨的理由竟然是,自己好不容易才当上哈佛橄榄球队的“掌门人”,不想就这样轻易放弃。

拿到数学和经济学的双学位后,鲍尔默继续想当“教练”——这次不是带球队,而是带公司。

鲍尔默以优异成绩考入斯坦福商学院,但他决定推迟去报到。

他去当时设在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奎克市的微软总部拜访盖茨,然后去辛辛那提的宝洁公司任职,担任产品助理经理。

他先在宝洁公司做市场营销,从小甜点到电脑屏幕,什么都卖,并在那里认识了现在GE(通用电气)的CEO伊梅尔特。

 

[上一篇][下一篇][返回]

 

Copyrights©2006BAllrightsreserved.

 

您所在的位置:

史蒂夫·鲍尔默传:

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正文回目录

 

盖茨急需一个远见卓识的管理天

 

B

 

杰佛逊

 

1979年春,他前往斯坦福读商业的“教练课程”——MBA。

1980年,就是在斯坦福校园里,比尔·盖茨找到在商场上雄心勃勃但还是纸上谈兵的鲍尔默,引诱鲍尔默加入还在孵卵期的微软。

盖茨有着和平常人不一样的豆蔻年华,1975年他与童年好友保罗艾伦共同创办了微软公司,他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微软成立五年了,还是个“卵子“,需要一个有非凡经营大脑的“精子”。

微软陷入了非比寻常的困境,公司里都是技术天才,没有管理天才。

盖茨急需一个远见卓识的管理天才。

盖茨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慧眼识英雄,把最好的人网在自己的身边。

盖茨对鲍尔默发自内心的欣赏,欣赏鲍尔默惊人的亲和力,煽动力,凝聚力,沉稳和一流的领导能力,内心善良,待人和蔼,在任何场合不卑不亢,从不咄咄逼人,但是天生具备和恪守领导者准则。

他的浑身蕴藏着能量,一旦爆发会像岩浆一样震憾世界。

他的身上聚集了不可替代的硬件和软件。

盖茨可以断定,鲍尔默是天生的领导英雄。

如果鲍尔默支着斯坦福的大架子不出山,微软这个卵子就只是细胞。

盖茨说,不是要成为拿破仑吗,这就是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需要剑——踏破尸体征服世界,而今我们只用横空出世的科学就能征服整个世界。

鲍尔默意识到,这是开天辟地群雄并起的时代,这是一场机会稍纵即逝的资讯革命时代。

晚一步就错过一个时代。

在整个世界还在沉睡时,占领世界就要像睡狮一样提前醒来。

只有领先群伦才能领先一个世纪。

他的信条和盖茨的信条惊人的相似,这个信条以后就是微软的信条:

科学是领先者的天下,而不是追随者。

可是他不懂编程序,提出自己只行使管理职能,绝对不编程。

盖茨抓住他。

他需要的就是鲍尔默这样的超级大管家。

就这样,24岁的鲍尔默放弃了斯坦福的学业,飞到深陷危难的盖茨身边。

他与盖茨的会师才真正为他的未来世界第一教练的位置盖上大印。

1980年,即比尔·盖茨创建微软的第六个年头,盖茨聘请小自己一岁的鲍尔默担任总裁个人助理,也就是他自己的助理。

在盖茨的游艇上以5万美元的年薪和7%股份的合同聘用了鲍尔默。

当时微软才16名员工。

鲍尔默是第17位员工。

鲍尔默成为微软第一位非技术的受聘者。

从此,鲍尔默就开始了他在微软至今已长达23年的激动人心的创业生涯。

 

[上一篇][下一篇][返回]

 

Copyrights©2006BAllrightsreserved.

 

您所在的位置:

史蒂夫·鲍尔默传:

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正文回目录

 

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

 

B

 

杰佛逊

 

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

只有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飞翔

鲍尔默有句口号,“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只有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飞翔。

他回忆起他在微软的蜜月期。

他负责管理,招募新员工,但上来就和盖茨争得面红耳赤。

因为他想立即招募更多的人,精打细算的盖茨则声称,这会使他破产。

盖茨有一个规矩:

公司不能负债经营,银行必须有足够维持公司一年的钱。

两人各不相让,最后还是盖茨让了步。

盖茨这样回忆当年与鲍尔默的首次针锋相对,“我和史蒂夫很少发生争论,但他到微软的第三个星期,我们就展开了第一轮交锋。

当时微软雇佣了30名员工,史蒂夫却坚持再雇50个。

我说,不可能。

我们许多早期的客户都难逃破产的命运,我当时也怕遭到同样的不测。

我认为微软必须短小精干。

但是史蒂夫丝毫不肯让步,所以我妥协了。

盖茨雇用鲍尔默之后,他们的友谊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和磨合。

鲍尔默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主要是因他在微软帝国扩展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铁肩担道义

在DOS之前,微软本不知名,而在Windows之后,微软统治了我们的桌面。

80年代中后期,微软Windows项目迟迟无法完成,成了一堆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而IBM的OS/2声望日上,被认为是DOS的本年继承者。

微软从1981年就开始开发后来称之为“Windows”的操作系统,欲以此与IBM的OS/2决一雌雄,但这个项目却迟迟无法完成。

这时鲍尔默挺身而出,承担起开发的责任,全力监督,终于在1985年成功地把Windows3.0推向市场。

这使鲍尔默声望大增,深受爱戴。

让鲍尔默在微软中声望日隆的是他那种“铁肩担道义”的精神,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公司的管理、销售、市场、产品和服务。

传言1985年春,微软没能在最后期限前研制出视窗软件时,盖茨曾气愤地说,如果视窗软件不能在年底前上柜台销售,他就要鲍尔默走人。

尽管谁都认为盖茨只是一时气话,并不是真的要放弃鲍尔默。

结果鲍尔默也不负盖茨所望,当年11月,视窗软件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登台亮相。

鲍尔默回忆说,那时我负责研制视窗操作系统。

当时Windows1.0失败了,Windows2.0也不成功,直到推出了Windows3.0,微软才大获全胜。

这使人想起那则关于驴的笑话。

一头饥渴难耐的驴在沙漠中穿行。

它问主人:

“还要多远才能喝到水呢?

”主人回答:

“耐心点,伙计,耐心点”过一会儿它又问:

“还要走多远才能喝到水呢?

”主人回答:

“耐心点,伙计,耐心点。

”再过一会儿它又问:

“还要走多远才能喝到水呢?

”主人回答:

“耐心点,伙计,耐心点。

”听故事的人不耐烦了,就问:

“这有完没完呢?

”回答当然是:

“耐心点,伙计,耐心点。

他说,“我喜欢跟别人说,所有的产品和所有的企业都将经历三个阶段:

一、愿景阶段。

愿景阶段充满了兴奋和活力,一切都显得前途光明。

在那个阶段,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之处一无所知。

二、耐心阶段。

接着就进入了耐心阶段,很苦。

你不得不把产品中不适合的部分砍掉。

你不得不对市场作出反应。

如果你认为你的产品将很快赢得大规模的消费者,那你就麻烦了——因为事情很有可能不这么发展。

经历了所有这些调试之后,你不能失去耐心。

三、行动阶段。

最后,你终于进入了行动阶段。

微软的哲学是,点子和想象都很重要,但是真正使公司有所区别的还是实施情况。

这时候,你可以大规模生产,跟踪产品价格,看怎样能赚取更多收入。

比尔·盖茨最让人敬佩的是他超人的远见,鲍尔默与其说是远见不如说是实效的管理、敏锐的洞察、惊人的嗅觉。

他闻到哪种气味,就知道结果怎么样,很敏感、敏捷、敏锐。

盖茨可以指出一行代码里有什么错误,而鲍尔默可以指出某个软件是否具有市场潜力。

鲍尔默不是做软件的,对软件的了解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他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整个业务的敏感程度。

鲍尔默对软件商业上的敏感度令人折服,他对业务的敏感度非常强,一个产品他看一下就能预测到结果是什么,无论从管理还是从商业方面,他都是超强的,也很独特。

鲍尔默从麻省理工大学招募来进行早期Windows产品开发的工程师说:

“鲍尔默的智力与盖茨相比是明显不同的另一种类型。

只要给他一项生意,不管他做过还是没有做过,他都可以用简单的计算估计出这种生意的利润有多少,什么地方挣钱,什么地方亏本,而且他的估计误差不会超过5%。

鲍尔默介绍起微软的三剑客之一,保罗艾伦。

盖茨在1975年与童年好友保罗艾伦共同创办了微软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西雅图中学生艾伦在玩电脑编程时结识盖茨。

 

[上一篇][下一篇][返回]

 

Copyrights©2006BAllrightsreserved.

 

您所在的位置:

史蒂夫·鲍尔默传:

微软掌门人世界第一CEO>正文回目录

 

盖茨是改写历史的人

 

B

 

杰佛逊

 

盖茨讲起他和保罗的萌芽期。

“保罗对硬件比我懂得多。

1972年夏天,保罗19岁,我16岁。

我们一个暑假设计初级程序,赚了五千美金。

保罗给我看《电子》杂志,一家年轻的公司英特尔(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晶片。

这种简单的晶片包含了整个电脑的大脑部分。

保罗和我意识到电脑将迅速改善。

保罗和我思索应设计什么程序让8008执行。

我们发现8008可以用来处理交通数据,当时听起来就像用数据作诗。

我为交通数据所写的程序,大多数都是在上学的公车上完成的。

保罗当时在读大学。

我们制作的原型机让我们在鸡还没有下蛋前就开始数蛋,梦想着全国各地到处都用我们的机器。

但是我们一台也没有卖出去。

我们有点失望,可是谁也夺不走我们的信心。

1973年,我17岁,在哈佛读书时,保罗在波士顿Honeywell担任电脑程序设计师。

他常开车到校园来。

1974年春天,《电子》杂志公开了英特尔新的8080晶片,功能比8008好上十倍。

突然间,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电脑心脏。

很显然,当一个小晶片的功能更强大,笨重机器的末日就丧钟敲响了。

电脑制造商没有看到这一点。

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不起眼的晶片,可以和电脑划上等号。

甚至连英特尔的科学家都没有看到8080的潜力。

但是,我和保罗看到的是一种完美的电脑,看到个人电脑的未来。

保罗和我认为,大多数的硬件由IBM制造,我们先发制人的优势是设计出创新的软件。

在大学里,人人怀抱着最疯狂的梦想。

年轻时代,就是梦想时代,玫瑰色时代。

我在哈佛度过了18岁。

这一年我不断思考如何开始我的软件天下。

我和保罗的一个方案是写信给各大电脑公司,毛遂自荐用BASIC为他们撰写新英特尔晶片的程式。

但一摞信石沉大海。

我们当时都有点失落。

我和保罗在哈佛广场的杂志摊翻阅,保罗买了本1975年1月号《大众电子》杂志。

这本杂志带给我们的信息使我们又尝到了憧憬的甜蜜。

8800,是星球大战的一个目的地。

只要400美元就可以买到一套自己组装。

让我们紧张的是,8800就是用英特尔的8080微处理器作机器的大脑。

上帝,有人就要抢在我们的前面了,人们将开始为这些晶片写程式了。

我怎么能忍受落后于时代。

我必须冲上第一班班车,这种参与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1975年我和保罗合组公司,我们的第一个专案计划就是为小型电脑撰写BASIC程式。

1975年的冬天我们就是在宿舍的书桌前或地板上,有时连饭也不吃,也不见人。

我们睡得很少,根本不记得时间和日子。

五个星期后,我们的BASIC程式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微电脑软件公司也诞生了,我们将它取名为微软。

创业意味着牺牲。

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万年才有一次。

1975年春天,保罗辞职。

7月,我也果断办理休学离开哈佛,当时我只有19岁。

为盖茨在世界IT业吞并群雄的第二个搭档,是有微软帝国军师美称的首席技术官约森·梅尔沃德。

1986年,DOS面临英特尔新芯片的兼容问题。

盖茨发现DSR软件和该软件公司的博士梅尔沃德,对解决DOS兼容问题以及开发前沿新技术,都是一个很理想的高级人才,于是以150万美元把梅尔沃德兄弟连人带公司一起并购到微软。

梅尔沃德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超前,如微软电视电脑融合、视频压缩、RISC芯片研究、集成Scripting语言、在线服务,以及商业谈判都出自于梅尔沃德这位微软技术总设计师的大手笔。

微软缺乏原创性核心技术,如Windows系列产品,是模仿苹果公司麦金托什(Macintosh)的。

为了改变微软一流营销二流技术三流发明这一瘸脚形象,盖茨与梅尔沃德9年前就着手从计算机基础研究抓起,建立微软基础研究中心。

其中,梅尔沃德施展吸盘大法,为盖茨到处搜罗到了不少各类技术精英。

如Word之父CharlesSimony、图形领域天才AlvyRaySmioth、激光打印机发明人GaryStarKWeaher、小型机之父GordonBell等。

这批技术精英为微软提高核心产品竞争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7年《时代》首次推出高科技精英排行榜时,盖茨、鲍尔默、梅尔沃德三人并列上榜。

9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微软产品,都有微软研究院的优秀技术结晶。

如今年相继推出的OfficeXP、平板电脑等。

微软与英特尔联盟的Wintel,更是经典的搭档佳话。

微软主流产品光盘,成本不过是十多元,但可以卖出2000~5000元的天价。

Wintel就是美国经济意义上的“美金生产流水线”。

但如果老是停留在Windows98、NT水平上,电脑芯片也满足于在赛扬、P3等档次上,其高附加值就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只有按照“每十八个月芯片运算速度翻一番”的摩尔定律进行商业运作,Wintel才能保持上游环节85%左右的利润空间,并拉动全球软硬件供应商、服务商等下游厂商的技术进步。

微软的发家始于80年代初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