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5657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docx

《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docx

天津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考研试题

天津商学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

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课程名称:

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

    西方经济学部分(75分)

一、解释下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每题5分,共20分)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和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2.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3.重置投资与净投资

4.IS方程和LM方程

二、计算题(共6分)

假定某煤炭公司是一偏远城镇中劳动的唯一买主,但煤的销售市场却是完全竞争的,煤价为每单位2美元,煤的生产函数为:

q=100L-0.025l2(假定无资本投入)。

该地区的劳动供给函数为:

w=20+0.2L.计算:

(1)该公司的最佳劳动雇佣量和相应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水平。

(2)该镇的工人是否被剥削了,请用图形加以说明。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

并用其简要说明我国近几年的状况。

2.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的扩张与兼并是怎样解释的?

3.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什么不同?

4.假定三部门经济下财政收支是平衡的,这对经济还有影响吗?

为什么?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每题25分,共25分)

1.根据西方经济学对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的论述,对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谈谈你的看法。

2.运用所学过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对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评析。

  

管理学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2分)

l.计划工作

2.前馈控制

3.正式沟通

4.经营预算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2分,共8分)

1.在沟通过程中,组织中的任何人都需要知道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向谁传递、何时传递、以及传递信息的有效方法。

2.控制工作在面临着计划发生变动,出现了未预见到的情况或计划全盘错误的情况下无法发挥作用

3.程序是一种计划,规定了如何处理重大问题以及处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例行办法。

4.再好的组织结构,如果人员的安排不合理,那么这个组织结构也是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

三、简答题:

(海题7分,共20分)

1.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简述人员配备职能与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3.简述正确决策的基本要求。

4.分析组织目标的纵向层次性。

四、论述题(12分)

论述当代企业管理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以及挑战。

五、评述题(15分)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在率领希伯莱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的过程中,他的岳父叶忒罗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东奔西忙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并向他建议,一要制定法令,昭告民众;二要建立等级、授权委任管理;三要责成专人专责管理,问题尽量处理在下面,只有最重要的政务才提交摩西处理。

试用现代管理理论这个故事以及相关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评述。

 

答案部分

天津商学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

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课程名称:

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

    西方经济学部分(75分)

一、解释下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每题5分,共20分)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和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都表示两种商品(要素)的替代关系,并且都具有递减的规律。

但是边际替代拉和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两个很不相关的概念。

边际替代率属于消费者行为的需求范畴,反映的是在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的商品的替代关系,而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属于生产者行为的生产范畴,反映的是在生产者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替代关系。

2.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答:

(1)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

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

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2)范围经济是引起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

范围经济产生于多种产品生产、而不是单一产品生产的情况。

企业同时进行多产品的生产称为联合生产。

企业采用联合生产的方式可以通过多种产品共同分享设备或其他投入物而获得产出或成本方面的好处,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营销计划或统一的经营管理获得成本方面的好处。

(3)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相同之处在于:

二者都引起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从而实现企业节约,增加利润。

主要区别在于:

规模经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批量扩大所导致,规模报酬递增是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范围经济主要是由于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中的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更高,范围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

3.重置投资与净投资

答:

(1)重置投资是指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重置投资是保证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

因此,必须按其价值转移和损失程度,以货币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固定资本的更新。

重置投资决定于资本设备的数量、构成和使用年限等。

(2)净投资是指总投资中扣除了重置投资的部分,净投资可以增加经济中的资本存量。

(3)重置投资和净投资都是属于总投资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既定时期内维持或增加经济中资本存量,通过增加资本存量提高经济的未来生产能力。

其区别主要在于重置投资是维持资本存量,净投资是增加资本存量。

4.IS方程和LM方程

答:

(1)IS方程是指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收入和利率关系的等式,它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

(2)LM方程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收入和利率关系的等式。

(3)IS方程和LM方程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利率和收入的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将两个方程结合起来,就可以求出均衡的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

IS-LM分析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但IS方程和LM方程也有明显的差别,IS方程表达的是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关系,收入和利率呈负相关关系,LM方程表达的是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关系,收入和利率呈正相关关系。

二、计算题(共6分)

假定某煤炭公司是一偏远城镇中劳动的唯一买主,但煤的销售市场却是完全竞争的,煤价为每单位2美元,煤的生产函数为:

q=100L-0.025L2(假定无资本投入)。

该地区的劳动供给函数为:

w=20+0.2L.计算:

(1)该公司的最佳劳动雇佣量和相应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水平。

(2)该镇的工人是否被剥削了,请用图形加以说明。

解:

(1)公司的利润为:

公司经营的目的是最大化利润

其一阶形式为:

解得

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为

(2)工人的边际产出为

,当雇佣劳动力为其工资水平为110,边际产出为

而工人的工资为110,所以工人被剥削了。

如图。

W

W

164

110

VMP

O450L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

并用其简要说明我国近几年的状况。

答: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在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中比重。

恩格尔定律是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1857年阐明的一个定律,即: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也就是说,随着一个国家或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会不断降低。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近几年来不断降低,并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比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低很多,说明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质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二,总体水平看,我国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并且总量上已经低于50%,也就是说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第三,我国恩格尔系数的地区差异很大,东部沿海的一些城市恩格尔系数已经低于30%,而中部和西部一些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还大于50%。

2.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的扩张与兼并是怎样解释的?

答:

新制度经济学是从契约和交易成本角度解释企业的扩张与兼并的。

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将厂商界定为受技术限制的生产函数,企业在那里只是一个具有生产特征的黑箱,其理论并不涉及组织范畴。

通过技术限制的厂商边界,把企业的任何行为理解为试图实现垄断以获取垄断利润。

却忽视了企业的本质以及企业出现这些基本问题的考察。

在新制度经济学那里,企业和产业组织被看作一种基本的治理结构。

新制度经济学采取了企业和市场的二分法,认为:

企业和市场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两种方式,对企业和市场活动的选择是经济运行中交易成本所内生决定的。

限制何种方式选择的因素,除了技术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契约成本。

选择何种交易方式的根本在于:

交易成本最小化。

也就是说,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否扩张与兼并取决于这种扩张与兼并能否降低交易成本,如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就会扩张与兼并,否则企业就以市场生产代替企业内部生产。

在决定了企业边界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交易成本后,新制度经济学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内部交易的交易成本和企业外部交易的交易成本。

企业的存在就是要使这两种交易成本之和最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外部交易的交易成本主要是契约成本。

而信息不对称性和资产专用性是导致髙契约成本两个最重要的条件。

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交易各方之间分配不对称,要使之均等则成本高昂的情况;或当契约各方对背景环境的信息相同,他们之间发生争端时,告知仲裁者真实信息代价高昂的情况。

当信息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时,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个人会采取有选择的或者扭曲的方式来披露信息,甚至有意涉及陷阱。

信息不对称对交易的影响是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的。

资产专用性是指对特殊交易的长期投资。

如果原始交易提起终止,这种投资即使用于在最佳替代方案中其价值也是非常低的。

成本经济的实现需要对专用性资产进行投资,这种投资把交易者与市场交易和市场交易所提供的保护隔离了。

即使契约各方在投资之前是竞争关系,那么一旦进入专用资产投资,投资成本都会成为沉没成本,买家和卖家都会被有效的封闭在一种双边的交易关系中。

这种风险的存在导致了:

交易中的勒索问题。

一般来讲,如果没有专门的契约安排来保护专用资产的风险性,那么相关利益的契约方是不愿意对专用资产投资的,或者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也不会进入交易契约。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的兼并和扩张可以消除市场交易形成的契约成本,企业兼并可以使市场交易发生在产权和控制权集中的一体化公司内部。

这种一体化也会带来新的交易成本。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兼并与扩张会导致物质资产的产权及其使用和处置资产的剩余控制权集中化。

产权集中一方面可以抵制非所有者的侵占,但如果非所有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则会面临机会主义风险。

第二,企业兼并与扩张改变了契约法的类型。

由于内部契约的特殊性,组织需要涉及内部自身的履约机制。

企业内部交易具有强大的权力性和控制力,行政等级特征明显,其运作方式和市场完全相反。

内部交易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剩余索取权分配,以及委托代理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甚至包括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陷阱,这些都造成了企业兼并带来的内部交易成本。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确定企业边界,也就是企业是否兼并与扩张时,就是要在市场治理和等级治理之间寻找一个均衡,使得市场交易的契约成本和兼并带来的内部交易成本之和最小。

3.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什么不同?

答:

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

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内部传导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一是由中介目标发挥外部影响以及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

在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1)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

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r(利率)→I(投资)→E(总支出)→Y(收入)。

凯恩斯学派认为,社会经济单位总以货币、债券、股票和实物资产等形式持有资产,货币只是资产的一种形式。

每一种资产都有收益率,各经济单位通过比较各种资产的收益而随时调整其资产结构,这个调整必将影响到整个经济活动。

因此,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先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利率水平,再经利率水平的变动改变投资活动水平,最后导致收入水平的变动。

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取决于:

①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这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③利率变化对投资水平的影响;④投资水平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

这一传导过程中各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其中任意环节出现阻塞或障碍,都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的减弱或无效。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利率。

(2)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该学派认为,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银行增加贷款,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升,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提高,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

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

M→E→I→Y。

M→E,是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

这是因为:

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中不包含任何货币供给的因素,因而货币供给的变动不会直接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化;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由于货币需求并不改变,公众手持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从而必然增加支出。

E→I,是指变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这是一个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

超过意愿持有的货币或用于购买金融资产或用于购买非金融资产;不同取向的投资会相应引起不同资产相对收益率的变动;这就引起资产结构的调整。

(3)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和货币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最大的差别在于:

凯恩斯学派强调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而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

而这种差别在于两者的假设前提不同,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而凯恩斯学派否定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4.假定三部门经济下财政收支是平衡的,这对经济还有影响吗?

为什么?

答:

在三部门经济中,即使财政收支是平衡的,财政收支对经济也存在影响。

可以通过平衡预算乘数说明这一点。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在财政收支平衡时,政府支出变化等于税收变化量。

由于

,所以

因此,即使在财政收支平衡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对经济仍然有影响。

在三部门经济中,财政收支平衡下的政府支出增加多少,国民收入也增加多少。

财政收支平衡条件下,财政对经济仍有影响,其原因在于:

在税收方面,政府征税实际上是将居民掌握的资源转移给政府,由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这种转移的资源并不是全部来自于储蓄,而是一部分来自储蓄,一部分来自投资。

但是对政府支出来说,征税上来的财政收入全部用于政府投资,因此社会投资的增加额大于储蓄减少额,从而社会净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我们上面的分析中,仅仅将政府收入看出是税收,政府支出看出是政府投资,但即使加入其它种类的政府收入和支出,对分析结果不会有根本性的影响。

原因在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对消费者的储蓄(投资)影响程度不同。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每题25分,共25分)

1.根据西方经济学对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的论述,对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谈谈你的看法。

答:

(1)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的论述

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竞争性市场是有效率的,但如果市场存在垄断、非对称信息、外部性以及公共产品时,市场会出现失灵,这时价格机制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

①垄断。

在现实经济中,由于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所以垄断普遍存在。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不仅不能使用最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而且增加生产还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从而生产没有达到最优。

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

②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

由于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

这就是说,在消费公共物品时,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做一个免费乘车者,造成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使得私人供给的社会成本增加,而社会利益得不到发挥。

③外在性。

外在性是造成社会估价与社会成本出现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它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

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存在失灵,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政府有许多经济职能,其目的一方面在促进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则在维持经济公平。

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自然垄断企业的管制。

对自然垄断产业,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种:

由政府经营;由私人经营,但政府监督其产品定价,不使其有太多的垄断利润。

第二,对经济外部性的管制,对于经济的外部性,政府可对制造外部成本者课税,或主动加以监督;对产生外部利益者予以补贴,其目的均在使外部效果内部化,以提高经济效率。

第三,对公共物品的提供。

关于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对全民福利有重大影响的公共物品,政府应设法充分提供。

第四,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

在经济形势有重大变化的时候,政府可以提供融资、减轻税负以及技术指导等措施,以减少经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成本与困难。

(2)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和政府职能的改变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政企分离。

其基本的目标就是“国退民进”,即国有企业从竞争性市场中退出,只在具有战略地位的经济领域进行控制,但这些垄断性行业中的企业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同时,政企分开,政府主要职能转向社会服务方面。

应该看到,在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环境下,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都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

但是正如西方经济学中所论及的,市场也存在失灵,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

主要集中在:

对公共产品的提供、对垄断企业的控制、对国家战略行业的控制。

在某些行业中,市场经济存在失灵,或者对国家具有战略地位,因此国有经济不能退出。

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需要,这类行业的产品应由国家提供。

由此可以根据效率的原则找到国有企业应占据的行业是:

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少数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

公共产品一般具有正的外部性,市场供给不足。

可以通过政府自己生产来解决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即让国有企业占据这些行业。

不产生正的外部性的行业,没有多少理由认为国有企业非要涉足不可,国有企业应及时撤退。

对于产生负的外部性的行业,根据科斯定理,只要产权界定明晰,市场是有效的,通过市场上的讨价还价可以达到竞争性的均衡状态。

2.运用所学过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对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评析。

答:

(1)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变缓,表现为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结构性供给过剩。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在2002年开始出现复苏,到2003年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次加快,货币供应量增多,社会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各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处于新的一轮上升周期。

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变化,我国经济政策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从1998年起,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方向性的调整,由适度从紧的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的宏观政策转变为以刺激增长为首要目标的积极的宏观政策,特别是由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发行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大政府投资支出,拉动经济增长。

在近几年的投资中,每年均有1600亿元的规模是依靠发行国债实现的投资。

经过几年的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到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重大转机,重新回到了9.1%的高速增长状态。

从货币政策方面看,1998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惜贷的情况,贷款增长额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额都较小;中央银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2003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突然大量增长,增长速度远远超于预期,这一方面表现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也预示着我国货币政策即将调整。

200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加速,表现出中国经济进入了一轮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在这一轮增长中,统计数字反映出了明显的矛盾: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很大,但物价总水平却刚刚摆脱负值,仅为3%左右;经济增长速度很快,2003年达到9.1%,但失业率却是居高不下;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导致了一系列重要的生产资料(如钢材、水泥等)需求高涨,导致电力、煤炭、铁路运力等全面供应紧张,但与此同时,工商企业的存货并无显著下降,市场总需求并无显著活跃,相反,近70%的商品在市场上仍是供过于求。

这一系列的情况表明,这一轮宏观经济运行及相应的宏观调控有其特殊性。

(2)我国近年来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自从1998年我国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来,我国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作用。

但随着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而货币政策对控制经济的过热作用不断增大。

  

自从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取得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增发国债,拉动投资,抑制了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势头,稳定了经济增长。

1997年以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口大幅度下滑,从1997年出口增长21%下降到1998年的0.6%;同时受多年来重复建设、盲目投资所积淀的大量商品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导致了国内投资不足、消费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致使国民经济全面下滑,GDP的增长速度逐年下降。

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使得经济下滑趋势得到遏制。

②加强了经济总量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了“两个转变”。

自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通过探索使用经济、法律等间接手段加大了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整力度,推动了“两个转变”的进程。

2002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我国也慢慢改变了的积极财政政策。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投资需求出现大幅度增长,经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经济结构和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府投资的财政支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已经减弱;第二是经过几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已经减弱,也就是说,财政支持的乘数已经降低,而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则逐步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2002、2003年都已经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