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451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docx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docx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8单元

18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夜宿山寺》中,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

《敕勒歌》展现了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令人神往。

两首古诗语言精炼,形象鲜明。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此理念,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一读二想三积累”的方法来学习。

一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二想:

抓住关键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音乐、画面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诗中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三积累:

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及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重点)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领悟主旨

1.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谁愿意试着背一背?

2.小结:

同学们积累的古诗可真多!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

夜宿山寺)

3.这首诗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

你能试着来说一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画简笔画。

(1)夜。

交代了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夜晚。

(教师板画星星、月亮。

(2)宿。

“宿”是平舌音,在本课读sù。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宿”呢?

预设:

想象法。

“宀”是房屋,一个人(亻)在房屋(宀)里住了百(百)天。

加一加。

“宿”是上下结构的字,宀+亻+百=宿。

师:

“宿”在题目中是“住,过夜”的意思。

作者在题目中还交代了他住宿的地点,你找到了吗?

(3)山寺。

学习生字“寺”。

“寺”是平舌音,读音是sì。

你能想办法记住“寺”吗?

预设:

去偏旁变新字。

(“诗”去掉“讠”就念“寺”。

歌诀识字。

(一寸土一间寺。

师:

作者住在深山的寺庙里。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山峦、寺庙,同时在山腰处横画几朵云,以突出其高度。

4.过渡: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李白一同走进古诗,齐读课题,要读准生字的读音。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由课题入手,通过解析课题来了解诗的主要内容,在解题的过程中相机学习生字。

教师采用简笔画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据课题进行合理想象,板画结构图,为理解诗意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诵读感知

1.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特别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

课件出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试着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4.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强调“辰”是翘舌音,要正确读出“摘星辰”。

5.师生合作读。

按节奏老师读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6.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步步深入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在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为识记生字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读中理解,为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意做好准备。

三、随文识字,品读古诗

1.过渡:

诗人住在深山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

(出示“危楼”卡片。

2.品读第一句,学习生字。

(1)师:

“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能记住“危”吗?

预设:

生活中识字。

有一些警示“危险”的提示牌中有“危”字。

(教师出示载有危险易爆物品车上标注“危”的图片,加油站中带有“危”的提示图片,路标上带有“危”的提示图片。

(2)讲解“危”的字理,理解“危”的意思。

(课件出示“危”的字理图和“危”的篆文。

师:

篆书的“危”字,像一人立厂(山崖)上,另一人跪厂下之形。

“危楼”是什么样的楼?

“危”字怎么解释呢?

(出示字典中的三种解释:

①不安全,跟“安”相对;②损害;③高的,陡的)你能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吗?

(高的,陡的)

(3)(教师在寺庙的后面画上楼的简笔画。

)师:

再读古诗,从哪些字词中能看出这楼很高呢?

(4)理解“高百尺”。

师:

“百尺”是虚指,李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来突出楼高,诗人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哇!

(5)指导朗读。

师:

如果你是李白,看到楼这么高,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惊讶,赞叹)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感情吗?

(指名读)

小结:

这首诗的第一个字就是“危”,和后面的“高”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呀!

齐读——危楼高百尺。

(6)过渡:

你还从哪句诗中感受到这座楼很高?

(手可摘星辰)

3.课件出示第二句:

手可摘星辰。

(1)识记生字“辰”。

师:

“辰”是本节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减一减:

晨-日=辰)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辰、星辰……)

(2)想象画面。

师:

再读一读这一句,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楼非常高,仿佛离天很近,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

(3)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说一说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的。

(轻松、高兴。

(4)创设情境引读。

(课件播放音乐。

师:

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山上的高楼,抬头一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无数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我们不禁感叹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楼如此之高,星星离我们是那样近,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摘到。

诗人李白不禁惊喜地吟诵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5)小结方法:

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理解诗意的好方法。

4.指导学习第三、四句诗。

(1)过渡:

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学习生字“敢”。

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才能记住“敢”。

换一换:

敢——放。

组词:

勇敢、不敢当。

(3)李白为什么不敢高声说话呢?

(恐惊天上人)

(4)学习生字“恐、惊”。

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①形声字识记:

“恐”字上面的声旁提示读音,下面的形旁表示与心有关;“惊”是左表形右表声。

②字谜识记:

有心(忄)住京旁,可是总不安。

(惊)

小结:

“恐”是心字底,“惊”是竖心旁,“恐”和“惊”都与心情有关,它们还可以组成词语“惊恐”。

(5)站在这高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吗?

(寺庙的夜晚很静,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

(6)诗人李白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哇!

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不忍心去打破,带着这样的感受请你再来读一读后两句。

设计意图:

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分散识字任务,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借助课文插图、课件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诗句内容大胆想象画面,再通过有感情诵读表达感受,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诵读、想象。

四、反复诵读,积累古诗

1.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描述诗中的意境,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师:

夜里住在寺庙中,发现如此之高的藏经楼,诗人又惊又叹,登上这高楼,仰望星空,似乎伸手即可摘到,这真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夜空如此美丽,真让人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唯恐惊动了那住在天上的神仙哪!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借助书中的课文插图,学生自由读整首诗。

3.学生扮演小诗人,一边做动作一边表演读。

4.结合板书中的简笔画,师生配乐合作读。

5.练习背诵。

(自由背诵,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朗读,如看画面配乐读,师生合作读,请学生扮演诗人一边做动作一边表演读,从而达到入情入境地诵读,最终积累背诵古诗。

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

危、敢、惊。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请同学当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3.教师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

危:

第五笔横折钩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弯钩要靠近竖中线,最后一笔钩出时要比第三笔横长。

敢:

左右等宽。

第五笔的小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七笔是提,第十笔的撇采用避让原则,不要写太长,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惊:

左窄右宽。

要注意“忄”的写法,第一笔是左点,落在横中线上方,第二笔是右点,比第一个点位置高,第三笔是垂露竖,写得长而稳。

右边“京”的“口”写得小而扁,写在横中线上。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学生的字,师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

此环节将写字训练落到实处。

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启发学生关注生字的基本结构、重要笔画,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示范,讲解书写要点,指导了细微笔画的写法、结构的合理安排,从而使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提高书写质量,掌握书写要领。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回家后,把今天学习的古诗背诵给家长听。

2.选择性作业。

(二者选其一)

(1)结合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发挥想象给诗配画。

(2)李白还写过哪些诗?

找一找,读一读。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古诗给家长背诵,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又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布置的选择性作业,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拓展、积累。

第二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大草原看一看。

2.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有音乐。

3.欣赏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你有怎样的感受?

小结过渡:

碧蓝的天空,如茵的草地,牛羊成群,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哪!

北朝曾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向我们概括了大草原的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北朝民歌《敕勒歌》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音乐创设了优美的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为理解古诗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的认读。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似、阴、庐、笼、盖、野、苍、茫。

(1)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

(2)教师重点强调:

“似、苍”是平舌音,“笼”在本课的读音是lǒnɡ,“阴、野”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3)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4.指名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断句。

重点指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师强调“见”在本课读xiàn。

5.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

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同时,对于易读错的字加以重点强调,对于重点诗句进行断句指导,帮助学生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三、朗读想象,体会意境

1.课件出示:

碧绿的大草原一望无际,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白色的蒙古包。

师: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内容的?

2.课件出示: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学习生字“阴”。

换一换:

阴——阳。

组词:

阴天、阴云密布。

(2)出示“阴山”图片。

这就是阴山,它是多么雄伟壮观哪!

(3)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师:

敕勒是古代民族,敕勒族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

川:

平川、平原。

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阴山脚下。

(4)出示蒙古包和蒙古包形状的蓝天,对比感受“天似穹庐”。

师: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白色的东西吗?

这就是蒙古包,草原上人们住的房子。

仔细看看,这些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

(椭圆形)天就像圆圆的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这正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5)学习生字“似、庐、笼、盖、野”。

①似:

加一加。

亻+以=似。

“似”在本课就是“好像”的意思。

你能用“好似”说句话吗?

例句:

天似穹庐。

______好似________________。

②庐:

猜谜语:

广阔天地一户人家。

“庐”的本意指房屋、民舍,“穹庐”指的是蒙古人住的帐篷。

③笼:

“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