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4436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6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docx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docx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机遇及政策取向

丁俊发国家国内贸易局副局长

  一、中国的物流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传统物流阶段

  物流业涉及到生产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包含仓储、运输、货代、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

中国的物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是商品仓储面积位于世界前列,仅商业、物资、供销社、粮食、外贸与铁路系统就有3亿多平方米,有一部分已改造成立体库、恒温库与机械化库;二是加大了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与管道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投入,"九五"期间,公路建设投资比"八五"增长4.5倍,铁路新增里程6000多公里,各种运输方式1999年的货运量达到1289631万吨。

我国运输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已有很大改变,各种运输方式的运力大大增加;三是物资配送经过我国政府多年的积极推动,已被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所接受,配送商品的规模、种类、形式和相关服务与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四是货运代理等其它物流服务企业近几年在企业数量和服务水平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增加和提高。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起步,有些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与物流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建立。

  但是我们应该承认,中国基本上仍处于传统物流阶段。

主要表现在:

①从总体讲还没有把解决宏观物流(或叫社会物流)作为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与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一项战略问题来解决,投入仍不足;②从采购订货、运输、包装、仓储、加工配送等环节都是独立的分割的经济活动,尚未形成一体化物流;③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仍很严重,专业化程度低,把提高企业物流(或叫微观物流)水平作为利润的第三源泉认识差,流通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④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供应链管理刚刚起步,严格讲还没有进入。

  二、中国物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形势仍很严峻

  发展现代物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进入新的千年,又加入WTO,中国目前是启动现代物流产业的最好时机,现代物流业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据预测中国在"十五"期间GDP有8%左右的中速发展。

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转轨,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有了更紧迫的要求,这对物流业发展会带来强大的需求拉动。

  

(二)我国加入WTO将对现代物流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将与全球经济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将会促进国外资本的进入,推动中国进出口贸易有更大的增长,对中国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更大的物流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以后,物流运作方面也要同国际接轨,对中国传统物流业将带来巨大冲击,加速向现代物流转化。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商品物流配送的要求提高,将推动物流配送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快,虽然前一时期,网络发展上有一些泡沫成份,但应当看到,电子商务对传统的流通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大大落后于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瓶颈,要求物流配送体系能够适应电子商务所具有的范围广、选择强、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提供相配套的物流服务。

今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成为中国物流配送水平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四)西部大开发对中国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西部与中部、东部的商品交流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拓展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空间。

同时西部物流设施等相对薄弱,为物流企业向西部拓展提供了投资机会。

(五)广大企业迫切要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过去我国绝大多数生产和流通企业不重视物流,对提高物流水平的作用认识不足。

企业经过改制,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已开始从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降低流通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

今天能有这么多企业的代表来参加这次研讨会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以上所说既是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机遇,也是压力和挑战,形势仍很严峻,我们在这新世纪开端应当把握住发展的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快速推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三、明确中国发展物流业的政策取向,但仍任重道远

  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代物流已摆上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已提出"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行业,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网上销售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也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

国家科技部已批准有条件的研究所为"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并把"现代物流服务业模式及其支撑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程"项目列入国家"十五"攻关计划。

国家国内贸易局规划在"十五"期间,建设30个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示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发展10个左右较大规模、具有全国网络的专业化物流骨干企业。

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深圳等省市已开始规划或建设物流基础。

  

(二)改造传统的物流企业,发展功能性、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向连接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各个点的一体化物流发展。

物流一体化方向和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和跨国公司所关注的热点。

西方国家物流业发展证实,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加快改造传统物流企业与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已成为紧迫任务,国家将给有条件的企业提供贴息技改贷款

  (三)用市场行为运作,积极培育中国物流市场。

中国的物流市场很大,特别是潜在的市场很大,这是谁都承认的事实,就拿运输来讲,中国的运输成本占国民经济总成本的30%,而发达国家只有10%,市场空间很大,12.5亿人口需要的生活资料,大规模生产建设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发展现代物流市场创造了条件。

但这样巨大的物流是靠政府包下来呢还是形成一个物流市场呢?

我们说,应当培育与发展物流市场,通过市场来运作,吸引社会投入,实现投资多元化,并通过市场形成物流市场价格。

当然政府必须统筹规划,实施宏观调控,防止一哄而起,重复建设。

  (四)扩大物流业的对外开放。

学习国外现代物流的管理经验与技术。

在物流领域,中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政策,积极欢迎国外投资者向国内物流领域投资,尤其是投向中西部地区。

我们已在商品混凝土配送、钢材剪切配送等方面实施中外合资、合作。

吸引外资投入铁路、公路建设,11月7日至10日,中国物资流通协会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将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

希望国外企业到中国来,兴办各种物流方面的合资、合作项目。

  (五)加强现代物流人才培养。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物流发展重视不够,现代物流方面的人才缺乏,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亟需提高。

我们拟通过在大学设置现代物流专业,举办中外现代物流研讨班、研讨会,输送人员到国外实习培训,引进国外物流人才等多种方式,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在我结束演讲之前,我衷心祝愿"2000年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宝供谋求转型:

瞄准供应链解决方案

2003-7-29:

51:

00

  在一个小型的媒体见面会上,宝供总裁刘武偕IBM工商企业事业部南中国区经理黄建新一起亮相,宣布宝供将与IBM合作,为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并证实了宝供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进行战略转型的消息。

…… 

转型背景 

  作为国内较为成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宝供在短期内似乎并无利润之忧。

从承包一个铁路货物转运站到成为业内翘楚,刘武和宝供的故事一度被人们当作国内第三方物流兴起的典范而广为流传。

但不可忽视的是,物流行业的整体利润正日趋摊薄,随着传统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纷纷在压缩成本方面下功夫,而储运成本在很多时候成了他们下手的首要目标。

“现在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提高了,但他们愿意付出的价格却一直在往下降。

”谢家涛说。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对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自身内部的生产流程到下游的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物流环节的全过程整体规划,致使因在物流的某一环节压缩成本而导致整体成本上升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企业正在为供应链问题付出高昂的代价。

有人分析,就像今年出现巨亏的康佳,其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巨量库存,这主要是因为其销售渠道和销售策略出现了问题,更进一步说,就是他们的供应链出现了问题。

这位人士表示,国内家电类的企业因供应链不畅而造成的成本损失,一般要占到其年营业额的10%左右。

有这样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

假设全国有1000家家电企业,这些企业的年平均营业额为2.5亿元。

那么这些企业每年因供应链不畅而造成的成本损失就将高达250亿元,而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供应链整合第一年的收费大概在这个数字的10%左右,也就是25亿元,这还只是家电行业,整个市场空间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这里面还没有计算实施供应链方案带来的储运业务收入的增加。

 

  此外,随着专业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主要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主要技术的研发和产品主要部件的生产之外,越来越多的业务正在被外包出去,他们愿意花在上游原料采购及下游产品销售环节的精力也在变少。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就更加希望与其合作的物流公司能以专业公司的身份,对他们的整个物流体系提出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而不用他们再去为这些问题操心。

这些,都在推动着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方向靠拢。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宝供提出了要向供应链方向转型。

刘武表示,为了确保转型,宝供目前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对运作资源进行整合,最近宝供正投入巨额资金在广州、上海、苏州、合肥等地建设大型的物流基地;二是加强信息技术,目前宝供正在开发仓库管理系统,计划在明年实施ERP系统;三是提高人员素质,邀请专家加盟,充实物流规划方面的人员,并实施其提高员工对供应链认识的人员培训计划———“北极星计划”。

在外部,宝供也在力图为这种转型创造条件,一方面,宝供将由其主办的第六届物流技术与管理研讨会的主题定为“供应链变革———问题与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宝供还与IBM合作,以期利用IBM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共同切入供应链服务市场。

 

胜算几何 

  “以后我们的主要业务,一是与需要服务的企业一起制定合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二是通过我们的物流服务来确保这个方案的实施以达到目标。

”谢家涛说。

“宝供的转型应该说已经涉及到了他们核心价值的转移,他们以后的利润着眼点与现在会有很大的区别。

”一位在物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士分析道。

在他看来,宝供以物流专业公司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物流计划的制定中去,将以前的销售、生产、采购等单个环节的物流业务作综合性规划,以自身的专业经验为企业提供更为优化的物流方案,这不仅能为企业压缩物流成本,也使得宝供在物流企业传统的运输费、仓储费等收入的利润空间正在缩小的条件下,获得了一个新的主要利润来源。

“通俗一点说,就是宝供以前主要靠储运业务赚钱,以后则主要靠供应链解决方案来赚钱了。

” 

  在谢家涛看来,宝供转型的底气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宝供丰富的专业经验;二是宝供在业内较高的运作水平;三是宝供的人力资源水平及由此带来的较高的规划和执行能力。

他表示,宝供不仅要以自身的专业经验与企业共同制订一个合理的方案,更要通过具体执行这个方案来确保达到预定的目标,因而,对于其所服务的企业而言,宝供提供的方案将显得更有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宝供向供应链服务商的角色转型,面临的困难也不小。

首要的一个困难来自信息的透明化。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的服务对象都是三资企业。

刘武坦陈,宝供自身80%的客户都是这一类的企业,国内目前应用第三方物流的传统企业只占2%到3%。

对于国内的许多企业而言,他们不愿意应用第三方物流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好处,而是因为应用第三方物流则意味着原先许多不规范的黑箱操作要在与第三方物流信息共享时做到透明化。

而供应链的整合尤其是对上游供应商材料采购的物流整合,则直接牵涉到企业自身的生产计划等核心信息,要使这部分信息透明化,难上加难。

更大的困难来自相互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供应链整合的基础在于分工细化的各环节企业,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国内许多缺乏领先技术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比较优势就在于生产和营销等环节。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拥有一个庞大的营销体系,这不仅是他们的利润来源之一,更是他们同下游的经销商讨价还价的一张底牌。

在对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也要对这一环节进行调整,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物流企业需要流程再造——与中外运总裁张斌谈物流

2003-7-29:

57:

00

  眼下的物流市场可谓群起纷争。

客观地说,这种现象喜忧参半,特别是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定位,如何整合资源,如何调整发展思路,已成为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外运总裁张斌。

 

  记者:

我们注意到,定位于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后,中外运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结构调整,请问这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

 

  张斌:

中外运是一家已有50多年历史的公司,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点多——全国各地总共有三级公司1000多家,其中做主业的有700多家,公司真正的物流优势是网络,我们把这些点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网,不管是从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信息的沟通共享和财务的管理方面,还是客户服务、营销等方面, 

  整合成一个一体化的公司,从而形成人所不及的综合能力。

 

  重组以前,这些点是散的,总公司只进行业务上的领导,人员等方面都归地方经贸委管。

1997年以后,我们做了整个结构的调整,把人、财、物集中归集团管理。

像天津、上海、广东,原来是一个地方有几家公司甚至是十几家公司,我们就把他们组合成一家公司;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做了几家专业公司,像空运、汽车,我们还做了一个以空运为主的上市公司,都是比较好的案例。

重组以前,中外运是一个松散型的公司,重组后,变成了一个紧密型的公司,这是一个基本组织结构上的变革。

 

  记者:

这只是组织结构上的重组。

这之后呢?

 

  张斌:

此后是在各个公司里进行流程再造和组织再造。

 

  三年前,集团用一年的时间制定了21世纪的战略发展纲要,确定的发展方向有两个:

既要做好传统的外贸运输业务,同时要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上,把中外运从一个传统的外贸运输企业建成一个按照统一服务标准流程和规范体系运作的、国际化、综合性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此后,集团就开始做一些微观的调整,使服务产品标准化。

过去服务产品是没有标准的,因为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组织去支持标准化的流程,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就不会有标准化的产品。

 

对传统改造过后就是新的发展。

譬如,去年一年,总公司花3000万元钱建起了整个集团的广域网,加上各分公司局域网的投入,总投资近亿元,建立起了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

我们今年提出来,建立一个一体化的营销体系,然后建立一个一体化的客户体系,目的是客户不管有什么需求,只要通过一个界面就可以调动整体服务资源。

对于我们集团来讲,如何用自己的资源为社会服务,为客户服务,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从整体的综合能力来讲,我们是国内这个行业里最强的。

但是我们对整体能力的使用率依然不满意。

进行了这些调整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这个网络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不单是对于物流产品,所有服务产品的安全性、时效性都提高了。

再就是成本降低了。

成本说起来好像是企业内部的事情,实际上降低成本的好处是我们和客户共享的。

 

  记者:

中远、中海近来都单独剥离一块业务成立物流公司,中外运的走向却与其大不一样,这又是基于何种判断?

 

  张斌:

物流服务商大都是从不同的企业转型过来的,有快件公司,像UPS:

有船公司,像马士基、中远、中海;还有一些电脑公司做信息平台;再就是像我们这样的综合公司,像泛亚班拿和丹莎物流。

 

  我们与中远、中海并不一样,我更需要把组织结构、管理结构、经济结构以及软体的东西做得更深一步。

所以我可以多一个选择:

是做“旧城”改造,还是另建“新城”?

我觉得我们有能力,把整个中外运发展为一个物流品牌,尤其组成一个新的海外上市公司后,有能力达到这个目标。

 

  记者:

谈到上市,从去年传出消息至今,具体的进展怎样?

 

  张斌:

我们现在正在做上市的工作,现在所有的中介机构都进来了,但是我们定了一个规矩,暂时不能对外透露具体的细节。

但是我可以肯定,目前的进展很顺利,我们的目标是在年底之前完成上市的运作。

 

  记者:

所有的公司上市,都是拿某一块资产来上市,作为中外运是怎样的一个思路?

 

  张斌:

不可能整体上市,任何一家公司上市都是一样的,不可能整体上市,这就要看最后决定做多大的“盘子”,还没有最后定下来。

 

  记者:

既然这样,您能否谈一谈中外运上市的目的有哪些?

 

  张斌:

通过上市,我们一方面进行融资,利用这部分资金去收购一些小公司,扩大我们国内外的服务网络,把我们的事情做好;另一方面,上市需要先改制,这样就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管理理念,给我们的管理体制上带来新的变化。

 

  记者:

那么,您如何看待中外运与中远、中海的竞争关系?

 

张斌:

第一,竞争对我们这些竞争者来说是很痛苦的,但对社会是好的。

第二,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竞争对手,进步很慢,有竞争,对我们是一个鞭策。

第三,我有个不是特别严谨的评估,就是在三五年内物流需求的增长会比物流供给能力的增长快。

这也是国外物流巨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原因。

基于此,我更希望国内的公司成长得快一点。

对我们真正的威胁不是国内企业。

如果国内物流企业能够互相激励,做得更好,在将来的市场格局中都会有一席之地,对民族、对国家大有好处。

实际上我们和中远、中海在不同地方、不同内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记者:

中外运与UPS、DHL、TNT等外国物流巨头的合作中,中外运获得最大的利益是什么?

有没有这种可能,当你的现代化比较强了,外企的本土化完成了,你们会放弃合作?

 

  张斌:

第一,我们学到很多以前根本学不到的现代管理经验。

第二,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合营公司做为市场前锋。

两年前,我们开始做一个重大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全是西方管理学的方法,从工作量的评估、岗位的设置、竞聘、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到最后的奖惩、薪酬。

在集团做之前,我们先在合营公司做,很成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

第三,可以共享一些客户资源,或者市场资源。

 

  跨国公司通常从两个角度考虑本土化问题,一个是成本,一个是文化。

从成本上肯定会选择低的,文化上肯定会选择容易融合的。

在合作的过程中,如果你让他觉得他永远离不开你,他就不离开你。

这就跟两个人结婚、离婚一样。

文化和成本是跨国公司永远不能回避的问题。

你如果想让它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首先就是让他觉得自己做成本比跟你合作高,其次就是让对方觉得文化没有负面的东西。

所以说,我放弃跟他们合作或者说他放弃跟我合作,两者的可能性是一样大的。

 

  记者:

世界上大多数物流公司都有自己的特定目标市场,也只能在某个领域中做大做强,而中外运传统的业务却包罗万象。

那么,定位于综合物流集团后,中外运的目标市场是什么?

 

  斌:

中外运的历史比较久远,我们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为很多大公司做合作、外包,在这方面有优势。

我举个例子,快件的利润很高,我们有自己的网络,有自己的合作伙伴,如UPS、DHL、TNT,我们和DHL有50年的长期合作合同,和UPS正在探讨长期合作的方式,我们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一些优秀的大公司,任何物流企业都想把这样的企业作为目标客户,因为具体描述会包含我太多的商业秘密,所以我只能答复你,这是我的目标客户的一部分。

要赢得优秀客户,关键是能否做得了或做得好。

中外运一定是个既能在自己的目标市场里做得比其他人更好,又能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

储运、物流到供应链:

宝供的三级跳

2003-7-29:

24:

00

  有人在私底下跟记者开玩笑说,宝供能发展到今天,跟总裁的名字有很大关系,“刘武”,反过来念就是“物流”的谐音,所以宝供才能在物流市场上有那么好的触觉。

一句笑谈,道出了玩笑人对刘武在物流领域敏锐性的认同。

摩根士坦利给宝供下的评语是“中国最具价值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麦肯锡也有类似的评价。

 

  刘武把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94年到1997年,是宝供从一家传统的储运企业变成了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公司;1997到2000年,宝供逐步变成了一家较为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000年至今,则是宝供从提供物流专业服务向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转型的阶段。

“储运-物流-供应链”,宝供就这样进行着它的三级跳。

 

  独立的第三方 

  “与宝洁这样一个国际性大公司合作,我们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刘武毫不讳言宝洁对宝供的发展曾经起到的作用。

宝供与宝洁的合作始于1994年。

当时,刘武在广州承包经营一家铁路货物转运站,而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宝洁正在为产品不能及时、快速地运送到全国各地而犯难,经人介绍,宝洁找到了刘武。

 

  对于与宝洁合作的第一笔业务,刘武至今仍记得很清楚。

“为了这4个集装箱的货,我自己坐着飞机赶到上海,对这笔货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

”当时,铁路货运紧张且中间环节非常烦琐,而宝洁的要求则显得非常苛刻,不仅要准时送达,而且还有许多附加要求。

这些在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当时却被看着是天方夜谭,宝洁此前也曾与多家储运企业有过接触,但都没能谈成。

“当时我们也觉得这些要求是有点过分,但并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我们就答应了下来。

”在这单业务结束后,刘武主动给宝供写了一份报告,对整个过程中各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都详细地做出了说明。

刘武称这笔业务他基本上没赚到钱,但却赢得宝洁的信任。

此后,刘武注册成立了宝供储运公司,而宝洁也加大与宝供的合作力度,到1996年,宝供已经成了宝洁铁路运输的总代理。

 

  宝洁对于宝供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来自宝洁的业务都占据了宝供的绝大部分。

“宝洁是一家系统和理念都很先进的企业,他们会把供应商和服 

  商的能力和水平看成自己的一部分,逼着你不断进步,跟上他们的发展。

”刘武坦承,正是在满足宝洁不断提出的“苛刻”要求的同时推动了宝供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但是,宝供并没有因为有宝洁这样大客户而满足。

早在1995年的年终总结大会上,刘武就提出了“依靠宝洁,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方针,“说得难听点,宝供不是宝洁的储运部。

”刘武表示,1995年正是宝洁在中国市场快速膨胀的时期,宝供又是刚创办不久,实际上并没有余力去承担更多客户的业务。

但这种未雨绸缪的意识却让宝供走出了“宝洁储运部”的影子,现在我们知道,除了宝洁之外,宝供的客户名单中还增添了飞利浦、TCL等几十家国内外著名企业,而宝洁也将其物流业务分散给了更多的服务商。

 

  在宝供市场部经理谢家涛看来,走出对宝洁的依赖给宝供带来了一项重要竞争力———独立性。

“我们独立于供需双方之外而为他们提供物流服务,因而能够以中立的无偏见地态度面对所有客户,我们的客户资源因而更加丰富。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宝洁在全球的一个重要竞争对手联合利华才会放心地把自己的物流业务交给了宝供打理。

 

  国内第一家注册的物流企业 

  “以前,干这行被称为是‘傻、大、粗’的活,”刘武开玩笑说,1994年他去华南师范大学招聘时遭到同行的“唾骂”,“说我招大学生做这些事是浪费国家人才,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知识和科技的综合性行业。

”在刘武看来,宝供能够不断发展,主要来在于宝供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注重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敢于尝试和创新。

 

在宝供的发展初期,有两件事刘武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