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3263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docx

《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docx

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适用范围

为适应定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定安县城城市建设和县域城镇发展建设,定安县人民政府特组织编制《定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

在定安县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其它城市规划与本规划有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县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

第3条规划原则

1.根据定安县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背景,充分考虑定安县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完善充实定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修编定安县城总体规划,切实有效地指导定安县内各层面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2.深入研究定安县的发展环境与条件,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

将县城总体规划与产业空间布局有机结合,全方位地促进县城经济社会发展。

3.合理确定定安县城的城市性质和规模,科学建构县城空间规划结构和总体功能布局,促进县城可持续发展。

4.合理组织县域和县城交通,加强县城内外交通联系,提高县城的中心地位和辐射力,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充分利用定安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城市的风貌特色,营造优越的人居环境。

第4条规划编制依据

本规划编制主要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3.《海南省经济特区城市规划条例》(1994年12月23日)

4.《海南省城市规划工作行政规程》(2005年3月)

5.《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6.《海南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

7.《定安县城总体规划》(1993—2010)

第5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5~201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规划。

第6条规划地域名词界定

本规划划分定安县、定安县城城市规划区和定安县城等三个地域范围。

1.定安县:

定安县的范围为定安县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187平方公里。

简称全县。

2.定安县城城市规划区:

定安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定城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145.27平方公里。

3.定安县城:

指定安县城城市规划区内连片的城市建设地区。

现状定安县城范围为定安县城城市规划区内(不含仙沟)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及相连地域之范围,规划县城范围为本次规划总体布局的城市建设用地及相连地域之范围。

第7条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

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8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近期期末,定安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5%左右,县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富裕,成为海南省域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较佳的城市之一。

规划期末,定安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8亿元,年均增长稳定到8%左右,继续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努力前进。

县城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优势更加突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成以热带风光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

定安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详见附表1“定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表”。

第9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依托海口。

以海口为目标市场,充分接收和吸纳海口经济圈的产业辐射,加强产业配套协作,与海口市的发展有机结合。

2.服务中部。

定安做大产业,应率先从海南省中部地区崛起;汲取和利用中部地区的农业资源,加速资源转化利用工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借力出岛。

服务于海南省的输出型产业,以大陆市场为潜在目标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定安县和周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第10条经济发展策略

1.产业发展策略

(1)加强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关联协作,以提高资源本地转化能力为主,鼓励发展具有“1+2”产业综合体特征性质的新型工农合作关系,以此延长产业链。

(2)第一产业的发展应与市场消费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以绿色生态、热带海岛型农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

(3)抓住海口市汽车产业发展、南海油气资源综合开发、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机遇,加快定安县内工业发展,加强与上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

(4)加强定安县与中部其他五县市的资源共享力度,力争成为中部六县市的新兴农业资源转化工业基地。

2.产业发展定位

定安县城产业发展方向为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旅游用品产业基地和现代都市生活服务基地,规划期内致力于建成为海南省农副产品加工及主要集散地之一,海南省中部地区农业资源深加工主基地,海南省旅游用品加工及主要集散地之一。

3.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定安县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保一、强二、精三”的原则,第一产业保证农业稳产增产,打造生猪和槟榔特色品牌,加快农业经营多元化、精品化和产业化;第二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提升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地位,把塔岭工业区建设成为海南省的新兴工业基地之一;第三产业培育成为定安县的潜力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旅游和康体产业,做出精品,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11条社会发展策略

1.优先强化基础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总体教育水平跨入国内发达地区行列。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社会保障和就业面,使人民生活整体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并创造条件进而达到富裕水平。

3.创新文体事业发展机制,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县、社区两级文化网络,建设面向全县服务的重点文化设施。

建设综合性体育场馆、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积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4.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逐步建立起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

第12条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布局合理、生态和谐、景观优美的人居环境,全面完成生态省建设的各项目标,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2.建成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工业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农业基本实现生态化生产,将生态旅游业成为定安县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3.积极推广城镇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发展农村生态型村庄。

4.加强江、湖和城镇水体的综合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

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大气、水体、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

第13条县城特色保护与延续策略

1.创建绿色环境特色:

构建县城、沿江和外围生态防护林带,加大县城绿化覆盖率,大幅度、高标准提升定安县城净化、绿化和美化水平。

2.体现热带风光特色:

充分利用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通过建筑物、道路、广场和园林等各项建设,突出展示热带城市景观特色。

3.发挥滨江特色:

合理使用岸线,加大岸线生态恢复性建设和美化绿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岸线的各种功能。

4.保持古城特色:

大力维护和修缮名胜古迹,依托定安历史文化底蕴,开辟新的历史文化主题资源,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交融,保护与展现定安历史文化风貌。

第14条产业空间布局

定安县产业空间布局按附表2“定安县产业空间布局一览表”所示要求实施。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5条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1.增强县城实力,形成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化地区。

2.采取点轴带动发展战略,沿交通轴扩张,形成与县域经济水平梯度及资源分布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布局网络。

3.加强重点镇建设,适当控制一般镇数量,提高城镇建设质量。

4.构建县域内特色经济区,强调自身特色,实现城镇职能有效分工和协作发展。

5.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增强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

6.提高全县城镇化水平,增进城乡协调,吸引农业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

第16条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0年县域总人口为3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4万人,县域城镇化水平为40.0%;

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3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4万人,县域城镇化水平为55.0%。

第17条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坚持“依托轴线,强化县城中心地位,以重点城镇带动片区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规划期末定安县域城镇空间发展形成“一个中心,四条发展轴”的总体框架。

1.一个中心:

即定安县城,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教育中心。

2.四条发展轴:

①依托省域东线高速公路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

该轴上有县城、龙湖和黄竹等城镇,为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地区;

②沿县域内南北向省道的城镇发展轴。

轴上有龙河、龙门、雷鸣等城镇,该轴继续向南部纵深方向发展,并加强与琼中地区连接;

③沿县城到新竹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

该轴将促进东西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④沿龙湖到雷鸣、富文、新竹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

该轴将促进县域中部城镇加强东西向产业协作发展。

第18条县域城镇体系等级与规模结构

至规划期末,定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等级与规模结构如下:

第一级为定安县城,人口规模为8万人。

第二级为重点镇,人口规模1.8-2.5万人,为黄竹、龙河、雷鸣和新竹等4个城镇。

第三级为一般镇,人口规模为0.8-1.0万人左右,为龙湖、龙门、岭口、富文和中瑞等5个城镇。

县域城镇体系等级与规模结构规划详见附表3。

第19条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规划将定安县域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和农贸型四种。

综合型城镇积极引导发展和强化城镇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使城镇成为与其等级相适应的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此基础上形成城镇的特色,应限制发展与城镇特色有冲突的职能。

工贸型城镇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发展工业、商贸业和相关服务业。

旅游型城镇依托周边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相关服务业。

农贸型城镇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集市贸易,城镇发展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并维护生态平衡。

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详见附表4。

第20条县域乡村居民点规划导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节约水资源和用地资源。

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150平方米。

规划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加强中心村与城镇的联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改造空心村、自然村。

中心村规模要求大于400户,并配置适宜的商业服务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如公共活动中心、文化室、幼儿园和卫生所等)。

村庄布局尽量紧凑,但不宜紧靠一级公路布置,同时应体现生态性和地方性特色。

第21条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县域公路交通规划

(1)规划期末以县城为中心,以东线高速公路为依托,借助海榆东线、中线的优势,对外重点加强和海口的联系,对内重点抓好“五横五纵”骨干公路的技术改造工程、行政村通达通畅工程,以及外乡工程道路的建设,提高县域公路网的工程技术等级和通车能力。

(2)规划期内完成定安县城通往海口市马坡村衔接海榆中线国道的海定大桥建设工作。

(3)规划期内完成海榆东线蓬莱至海榆中线新序公路的改造,提高路面等级至高级,建设等级为二级。

(4)全省公路交通规划中远期将建设海口-五指山-三亚的中线高等级公路,该县从定安县西部经过,规划做好县域公路与其的衔接工作。

(5)提高县道仙黄线(仙沟-黄竹)建设等级为三级,路面等级为高级。

(6)实现县级及以上公路全部硬化路面,达到三级以上建设标准。

其中省

道云文线仙沟至海榆中线段,省道嘉龙线,省道塔龙线塔岭至龙门段,县道黄屯线龙门至龙河段,县道龙湖至新竹段,县道龙湖至南丽湖段为二级建设标准。

(7)规划期内,进一步提高公路网密度。

县域干线公路连接重点城镇,规划达到三级及三级以上技术等级;各行政村之间乡村公路规划达到四级及四级以上技术等级。

2.县域公路客运发展规划

(1)加强县域公路客运线路及站场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提高县域公交线网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2)以县域干线公路为依托,全县共设置7条主干公路客运线路,分别是:

定城-南丽湖、定城-仙沟-龙湖-黄竹、定城-龙州-新竹、雷鸣-龙湖-永丰、雷鸣-富文-新竹、雷鸣-龙河、龙河-岭口。

其余各建制镇,建制镇和主要集镇之间设公路客运支线,至2020年,全县集镇公交线路覆盖率达到100%。

(3)每个集镇须建设农村公路客运站,单位占地面积不小于0.2公顷;仙沟、黄竹、富文、新竹、龙河、龙湖、岭口设公路客运中心站,各站占地面积不小于0.5公顷;定城、雷鸣镇设公路客运枢纽站,各站占地面积不小于1公顷。

3.县域水运交通规划

(1)南渡江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河道和水源地,远期结合周边相关城市规划,对南渡江进行整治。

(2)尽快整改现状渡口,改善码头基础设施建设。

第22条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1.县域给水工程规划

各镇独自设立集中供水系统,近期完善各乡镇自来水厂建设,规划各水厂出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规划期内在定安县域内规划改扩建塔岭水厂(规划供水能力5.0万m3/d)、安良水厂(规划供水能力0.5万m3/d)、雷鸣水厂(规划供水能力1.4万m3/d)、新序水厂(规划供水能力0.3万m3/d)。

按照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治规定》,对全县重点饮水水源进行保护。

定安县重点饮水水源保护区见附表9。

2.县域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期内全县所有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妥善解决受污染区群众饮水问题;县城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处理能力(4.5万m3/d),处理要求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放标准,雷鸣,新竹等城镇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态处理设施集中处理污水,确保南丽湖、龙州河水环境良好。

3.县域供电工程规划

规划升级塔岭110kV变电站为220kV变电站,容量为2×120MVA;升级现状35kV南丽湖变电站为110kV变电站,容量为2×50MVA;扩容现状35kV官娘脊变电站容量为2×10MVA,扩容县城35kV定安变电站容量为2×6.3MVA;扩容现状35kV新序变电站为2×10MVA,扩容现状35kV南海农场变电站为2×15MVA,扩容现状35kV龙塘变电站为2×10MVA,扩容现状35kV合山变电站为2×7.5MVA。

规划从文昌县东路镇采用“T”接的方式建设110kV线路至塔岭变电站,以保证定安用电安全性。

4.县域电信工程规划

规划期内全县形成以环型光缆为主,以数字微波为辅的通信格局,规划对现有光缆通信系统进行扩容,各建制镇形成光缆环路通信系统。

完善和扩容光缆干线,大力发展农村通信,实现村村社社通电话。

5.县域邮政工程规划

以县城为中心,自办邮路逐步延伸到各乡镇,深入到投递的末端,完善和

发展邮政编码查询、商函处理、邮资票品管理、窗口电子化等邮政业务处理系统。

6.县域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规划期内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同时实现城乡广电光纤大联网。

7.县域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近期加快县城中、低压管网的建设;远期县城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液化石油气为一些不适宜采用管道供气的用户和较为偏远地区提供气源。

规划在塔岭区建天然气门站一座。

完善仙沟地区、龙河镇、雷鸣镇、新竹镇(原新序镇)的石油液化气储配站的建设。

第23条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旅游发展目标

立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定安“古、绿、红”三色游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坚持融入岛屿大旅游,走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发展方向,实行提升型和拉动型发展战略,突出“文化之乡——道教宗坛”旅游主体形象,统筹协调定安旅游发展规划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力,将定安打造成为海南东线环岛旅游的第一站,海口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口最大的滨湖旅游基地,海口旅游用品生产基地,海口的“后花园”,创中国第一批旅游强县,推动定安县经济协调、快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确定近、远期旅游产值对全县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8%。

2.旅游规划布局

重视可持续发展和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形成“一轴二区三色五线十景”的旅游规划布局。

一轴指环岛高速旅游辐射轴,是定安旅游的串联轴;二区分别指定城、南丽湖综合旅游区,是定安旅游的两大支柱;三色分别指:

古色——定城古城游、绿色——南丽湖及生态农业游、红色——革命旧战场与遗址游;五线是指五条旅游线;十景是指十大景点景区。

3.旅游重点地区(十景)

重点培育发展“一湖十景”旅游品牌,十景分别是:

定安古城、见龙塔、张岳崧故居、王弘诲故居、文笔峰道家文化苑、母瑞山红色旅游区、海南热带飞禽世界、海南农垦万嘉果农庄、江滨公园、岭尾文明生态村。

其中,尤以以下景区为重点突破口。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以道教南宗宗坛的号召力构建独特的文化旅游区。

南丽湖旅游区:

康体产业区,省内商务会务活动定点单位(与博鳌错位);海岛的“内陆湖”之旅。

定安古城:

康体产业区,海口的“避风塘”、“后花园”,具有文化气息的周末休闲度假会客之首选地。

母瑞山:

被尊为海南的“井冈山”,是海南红色旅游的主基地。

4.旅游重点线路(五线)

五条旅游线路分别指:

古色游:

古城——5个名村——文笔峰(2日游);

绿色游:

海南热带飞禽世界——南丽湖——岭尾文明生态村(2日游);

红色游:

仙沟彩弹俱乐部——黄竹烈士园——母瑞山(1日游);

度假游:

南丽湖——文笔峰——岭尾文明生态村(2日游)

专项游:

仙沟彩弹俱乐部——文笔峰1日游;南丽湖2日游;母瑞山1日游。

第24条县域空间管制区划

1.空间管制目标

规划整合协调城镇发展、产业空间、生态保护、景观体系与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根据不同土地适宜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将全县空间分为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各分区实施不同开发建设管制要求。

2.禁止建设区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河流水域控制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文保单位的重点保护区、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型生态公园和坡度大于35%的山体等。

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和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区内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

(1)基本农田保护区应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予以长期严格保护,不得随意征用或改作它用。

禁止在保护区内挖沙、取土、采石、采矿、建房、堆放固体废弃物;禁止进行非农业开发建设,国家和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应经法定程序报批调整。

(2)重点河流水域包括南渡江主干河流及堤围、南丽湖、大中型水库及水源林以及基塘农业生态系统等,南渡江水域廊道两侧各100米为绝对生态控制区,一般水域廊道两侧各20米为绝对生态控制区。

区内除布置园林绿化、道路、桥梁、建筑小品之外,不进行任何其他性质的建设。

(3)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为南渡江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50米的陆域,区内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或海南省规定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海南省下达的指标之内,确保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地面水水质达到水域功能区划要求。

(4)自然生态保护区包括母瑞山森林公园、南丽湖风景名胜区和县域内旅游度假区等。

3.控制建设区

包括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的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经济林、缓冲绿带、区域性交通廊道控制用地及一般农业生产用地等。

控制建设区内的开发建设行为应按照相关保护要求,提出具体建设标准,实施相应的资源环境保护措施和补偿政策。

(1)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

南渡江取水口上游1000米以外,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排放标准。

(2)水域建设控制区,须对区内各类建设活动进行严格审批,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给予控制。

南渡江外侧各100-400米为建设控制区,一般水域廊道外侧各80米为建设控制区。

(3)缓冲绿带:

包括基础设施隔离带、安全防护带以及城市防灾避难系统等;主要河道两侧防护带控制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城镇地段防护带不小于50米,城镇以外地段防护带不小于100米。

(4)区域性交通廊道控制用地:

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区域性交通沿线控制用地及等,严禁城市、城镇和村庄夹公路发展,防止公路街道化。

县城城市规划区内公路旁绿带宽度每侧按30-50米控制,新建骨干公路每侧设置30米宽以上的绿化带,规划区外国道、县道、乡道两侧分别设置15米、10米、5米以上的绿化带。

(5)控制预留电力、电信、燃气等区域性市政设施走廊用地。

(6)水源地、雷达站、气象站、军事设施、外事机构、微波站、微波通道、危险品等设施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确定控制范围。

(7)一般农业生产用地是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等为主的用地区域。

地貌以自然环境、绿色植被和自然村落为主,土地利用功能以农业为主导,居民点之间有明显的农业地带。

4.适宜建设区

指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包括坡度在25%以下的地区、各城镇建设区、乡村居民点及文物古迹的环境协调区。

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须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与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

(1)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120平方米,其它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120平方米。

促进县城带状连续组团式结构的发展,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组团建设规模,禁止占用生态隔离绿地,保证县城内生态环境完整性。

(2)乡村居民点发展生态型村庄,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150平方米。

严格控制村庄零散建筑的数量,不增加新的用地指标。

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建设,集中建设的同时提高生态绿地面积,治理和防治水土流失。

第25条县域若干镇场行政区划调整建议

1.中瑞农场条件适合时可设立建制镇。

2.南海农场可并入黄竹镇。

定安热带作物研究所并入黄竹镇。

3.金鸡岭农场条件适合时,并入附近的富文镇。

4.规划将翰林镇与岭口镇合并。

5.规划将新竹镇政府驻地迁移至新序。

第四章县城性质与规模

第26条城市性质

定安县城性质为:

海口都市圈的以发展生态型产业和商贸旅游服务业为主

的小城市。

第27条县城人口规模

近期定安县城实际居住人口规模控制在6万人以内;规划期末定安县城实际居住人口规模控制在8万人以内。

第28条县城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定安县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6.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5平方米;规划期末,定安县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9.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9.53平方米。

第五章县城总体布局

第29条县城总体规划布局原则

1.强化定安老县城综合服务功能,调整现状用地结构,进行用地功能的合理置换,迁出老县城内占地大、污染大的工业、仓储等单位,发展第三产业。

2.集中力量进行新区建设,重点落实第二产业项目布局。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县城滚动发展的需要。

4.协调老城区历史人文环境与新区现代化景观特色,形成具有海南地方文化特色的小城市。

第30条县城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集中力量向东发展,重点建设塔岭新区,老县城在完善功能的基础上向西、西南适度拓展。

第31条县城规划结构与总体格局

1.本着集中向东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见龙大道为交通依托,以潭榄溪为生态分隔走廊,采用老县城与塔岭协调发展的“带状连续组团”式的城市规划结构。

在空间布局上,利用环岛东干线的对外交通优势,充分发挥见龙大道作为连接线的整体带动作用;利用潭榄溪的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其景观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