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781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docx

《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docx

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

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

——谈我校的“思悟课堂”教学模式

郑州外国语学校闫爱玲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我校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有效学习和达到课堂的高效而推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思悟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在这种模式下我们所编写的导学案中的一种基本范式。

关键词:

引思自悟、展思纠悟、促思助悟、反思明悟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老师们都在积极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经多方的研究和努力,我校推出了“思悟课堂”教学模式。

思是思考,悟是领悟。

“思悟课堂”是以“为了学生独立,悟为核心,以思论教”的理念为支撑,以认知心理学、和有效教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实现学生独立思考为主要追求,突显以“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悟”和“思”的关系:

悟是思考的结果,思是悟的过程,悟因思而生成。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发思考,帮扶思考,促进思考,升华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心智操作水平,提升内化效果,进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

因此,课堂评价应“以思论教”,这不仅是新课程“以学论教”的深化,也是高效课堂诊断观察的重要指标。

一、“思悟课堂”的建立理念

“思悟课堂”建立理念是为了“让一个人摆脱对另一个人的依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快“独立”,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思悟课堂的支撑理念:

突思促悟,以思论教

(一)突思促悟

突出学生思考在完成教学任务中的作用,促进学生领悟能力的提升。

(二)以思论教

以学生思的问题、思的机会、思的状态、思的方法、思的效果来论证老师教的是否有效。

三、实现“思悟课堂”的“思”和“悟”的四个环节

(一)引思自悟环节

此环节是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回顾旧知、铺设前提、导出新课环节后的第一个环节。

此环节是在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编制出来的“问题式教学任务”的引导下,学生自学、自思、自解、自悟的环节。

此环节的关键点有三:

一是教师要把教学目标改写为具有指向性强、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强的问题式学习任务展示给学生,起到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引发思考的作用;二要是确保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即便是需要讨论,也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三是在学生“四自”活动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做好对“好、中、差”三个层次具有代表性学生的了解和交流,发现典型问题作为下一个环节的素材。

(二)展思纠悟环节

通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展示及师生间、生生间关于思维过程的对话、发问,引发全体同学的思考,在学生辩清结论正误的同时,又使学生对思路的正误与巧拙进行辨析的环节。

此环节要突出老师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表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习惯的养成。

重在学生展示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不是只说出问题的结果;重在用启发学生的思考的方式使错误得以纠正。

(三)促思助悟环节、

教师提出重点内容的深化问题,难点内容的分解问题,拓展内容的延伸问题;或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方式完成,或以老师讲中有析、析中有问、问中有思等方式来实现重难点突破与升华的环节。

此环节教师的给力点应放在促进思考、辅助领悟作用的发挥上,杜绝重点内容老师自己反复强调的方式,杜绝老师只是展示自己的思考来完成突破的做法,杜绝不是学生疑难问题而老师却在反复强调的现象。

(四)反思明悟环节

在老师指导性的提示下,学生通过对本节学习过程的回顾反思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归纳基本思路和方法的环节。

此环节老师只给指向性的提示(如那些知识构成?

它们关系、联系如何?

处理思路和方法如何?

等等),给足反思明悟的时间,杜绝老师把知识简单一罗列而了事的做法。

从以上四个环节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中,带着问题自己去思考,检思纠悟展思考,促思助悟深思考,反思明悟会思考,“思考”成为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

四、“思悟课堂”的评价上必须关注的五大问题

(一)、思的问题

设计的问题能否引发学生的思考?

是否有思考的价值?

能否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二)、思的机会

针对教学中的某一内容该不该让学生思考?

给不给机会思考?

给的时间够不够学生完整思考?

(三)、思的状态

学生的思考方式是否以独立为主要特征?

思考时是否专注?

交流合作活动是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

(四)、思的方法

从学生展现的思维路径上看,其思维是否指向规律的总结?

是否指向基本思路或套路的归纳和概括?

(五)、思的效果

以独立思考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完成教学任务中产生的效益如何?

“思悟课堂”中重点关注的“四个环节”,及评价中的“五大问题”,为学生突出“思”,提升“悟”提供了实现的保证。

“思悟课堂”以“突思促悟”为主要特征,老师们通过“探索课”、“践行课”、“引路课”、“同课异构”、“教师论坛”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初步形成了“思悟课堂”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

思悟课堂的基本范式:

基本范式由引思自悟,检思纠悟。

助思辅悟,反思归悟等四个基本环结构成。

(见下表)

思悟课堂的基本范式:

(新授课)

环节

教师的任务

学生的任务

一、引思自悟(带着问题自学,自思,自解,自悟。

1、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新内容的氛围和条件;

2、明确学习任务及自解自悟应思考的问题(任务要具有极强的指向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

);

3、指导学生自学,自思,自解,自悟,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和忽略的重难点,思考学生产生疑难的原因。

1、学生倾听或观看,做好准备;

2、自行研读文本整理出“重点”、“关键”,思考“任务”中的问题,记下疑难点,并思考原因和心得。

二、检思纠悟(自学,自思情况的反馈与纠正)

1、利用恰当、快速的反馈方式检查学生自解自悟情况;

2、根据重难点让具有典型性的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暴露问题;

3、分析解决暴露出的问题,要呈现析中有问、问中有思,利于成悟的效果,而不是直接给出结果或展示老师的思维过程。

4、解决学生自学中提出的“任务”以外发现的问题。

1、倾听、修正;

2、配合老师提供自己的学习情况;

3、思考自己与他人在思考路径、思考结果上的异同;

4、倾听思考老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并与自己的思考相对比;

5、提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

三、助思扶悟

(巩悟,深思,拓思。

根据上一环节学生反馈的情况:

1提出利于重点进一步深化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达到深入理解内化的效果;

2、提出拓展性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层次的提升,

3、对学生拓展性问题的思考展示情况予以分析和评价。

4,跟进训练。

1,积极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合作交流。

2,记录疑难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见解。

3认真倾听并记录,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反思归悟

(清理思路归纳领悟)

1、指导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的提示进行反思和归纳;

2、强调重难点。

1,主动反思,回顾,总结并记在笔记本上。

2,总结要注意分类,要注意思路的总结。

根据思悟课堂模式,我们物理组编写了相应的导学案,分为多种课型,如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实验课等。

比如新授课万有引力定律的导学案的编制如下:

6.3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知道“月-地检验”的目的和意义,会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月-地检验”。

2.知道万有引力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明确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及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比较并计算两个质点或均匀球体间的万有引力。

4.认识测量引力常量的装置,知道引力常量的数值和意义,体会该测量所包含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

月-地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引力常量的测量。

预习导引

一、月-地检验

1.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若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在月球轨道上的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引力的,月球运动的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2.“月-地检验”证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一样,都遵守规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

1.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能相互,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跟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

2.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为,适用范为。

三、引力常量的测量

1.引力常量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利用装置测出。

2.引力常量G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通常情况下取G=。

四、查阅资料:

了解以下各位科学家的贡献,思考牛顿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科学足迹:

对行星运动原因的解释

伽利略:

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物体做圆周运动。

开普勒:

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定是受到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

笛卡儿:

行星运动是因为在行星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以太)作用在行星上。

胡克、哈雷:

证明行星的轨道是圆形时,引力大小跟它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凭借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了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行星的轨迹是椭圆;并阐述了普遍意义下的万有引力定律。

复习回顾

1、行星为什么能够绕太阳运转而不会飞离太阳呢?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遵守怎样的规律呢?

3、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时,速度大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探究

探究主题1:

对“月-地检验”的认识

1.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月球为什么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月-地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3.要进行“月-地检验”,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验证什么关系?

写出检验过程。

典例1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

它所受地球引力大约是它在地面上所受重力的多少倍?

向心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多少倍?

探究主题2:

万有引力定律

1.是否任意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条件是什么?

3.如何理解万有引力的普遍性、相互性、宏观性?

4.如何计算任意形状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典例2已知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求:

(1)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和地球表面所受万有引力之比。

(2)月球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

探究主题3:

引力常量的测量

1.测量引力常量使用了什么装置?

体现了哪些科学思想方法?

2.引力常量的数值是多少?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3.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课堂讨论

1.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得无限大吗?

2.为什么通常受力分析时并不考虑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3.为什么说利用引力常量能够称量地球的质量?

典例3两艘轮船,质量都是1.0×104t,相距10km,它们之间的引力是多大?

将这个力与轮船所受重力比较,看看比值是多少?

(g取10m/s2)

变式训练设想把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球中心,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则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是()

A.零B.无穷大C.GMm/R2D.无法确定

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

如图,质量为M的匀质实心球,半径为R。

如果通过球心挖去一个直径为R的小实心球,然后置于相距为d的地方,讨论如何计算空心球与实心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课堂检测、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关于万有引力常量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国际单位制中,G的单位是N·m2/kg

B.在国际单位制中,G的数值等于两个质量各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吸引力

C.在不同星球上,G的数值不一样

D.在不同的单位制中,G的数值不一样

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

B.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C.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胡克测定的

D.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3.★★在地球表面附近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g,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大约是地球半径的6倍,则同步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约是()

A.

B.

C.

D.

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0.5B.2C.3.2D.4

二、非选择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5.★★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个飞行器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时,这个飞行器距地心的距离与距月心的距离之比为多少?

6.★★通过以下数据分别计算你所受到的地球和太阳的引力大小并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已知太阳的质量为1.99×1030kg,地球质量为6.0×1024kg,地球半径为6.4×106m,地球表面到太阳的中心的距离为1.5×1011m,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假设你的质量是60kg。

7.★★★某个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半径也是地球半径的一半,若某人在地球上最多能举起质量是150kg的重物,则他在该行星上最多能举起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8.★★★英国某媒体推测:

在2020年之前人类有望登上火星,而登上火星的第一人很可能是中国人。

假如你有幸成为人类登陆火星的第一人,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神舟x号宇宙飞船,通过长途旅行终于亲眼目睹了美丽的火星。

为了熟悉火星的环境,你的飞船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离火星表面的高度为H,飞行了n圈,测得所用的时间为t。

已知火星半径为R,试求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g。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3-1,3-2内容导学案的编制,高一上学期和高二上学期的内容已经编写完且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并不断地修改,准备在暑假期间集中讨论,并做更进一步的修改,然后编辑成册。

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达到课堂的高效,学生必须课前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引,并进行一定的思考,课堂上老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并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但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如在课堂上,有些班级的学生过于注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没有深入思考,生成的问题很少有时还没能及时提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有些班级学生生成的新问题太多,甚至有些乱,重点不突出,有些深入的问题或有难度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讨论,教学任务完不成,而相对弱的学生又没有及时参与其中等等。

在这里提出我们的做法和困惑,希望同行给予帮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