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问题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552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docx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南海问题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docx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

 

[摘要]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

所以保护我们的主

权完整是我们的责任。

但是近年来,在南海等地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

南海问题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以及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等问题。

[关键词]南海问题现状成因对策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中国南海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南海概况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浅滩到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二)南海问题的界定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容。

(三)中国南海问题

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围包括南沙群岛。

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

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来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

南沙群岛一共有五百多座岛屿,我国只占有九个。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三、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

(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

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

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

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

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

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

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五)中国在南海的治权长期无法落实

二战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国共战到国民党败退后,大陆和都缺乏全面驻守南沙群岛的实力。

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南海,但我国大陆占领的岛屿面积小,无法大量驻军和修建足以保卫南海的军事基地,即使我们能够通过武力夺取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岛屿,在没有强大远洋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南沙群岛也很难长期坚守。

四、中国解决目前南海问题的对策

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

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

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为了保持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势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让利、释放友善信息,周边国家却不断挑战我们的政策底线,其结果是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和平解决的主并没有得到善意的回报,反而成为了自己单方面的自我约束;周边国家越发大胆地蚕食南海周边海域,进而趁势将侵占行为事实化、“合法化”。

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中国避免南海问题升级的战略初衷给周边国家以错误暗示,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局势。

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持和平发展战略方向的同时更加主动、坚决地维护具体利益。

一旦出现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中国必须亮出可信的惩罚措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外交抗议。

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周边国家的机会主义心理,约束其不断突破红线的“违规行为”。

(二)部政治的协调与平衡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利益多元化导致了政治过程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主体开始积极发言,影响着决策过程。

在南海问题上,中央政府主有关各方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和社会舆论却希望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要求保护南海领土完整、加快油气资源开采。

如何保持部政治的平衡正在成为中国外交新的挑战。

(三)解决南海问题与经营周边地区的平衡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已经建立起难以动摇的利益共同体格局。

因此,我们不宜将南海问题的严重性过于放大,从而使其成为自我证实的预言。

中国固然可以通过强硬手段来解决问题,但这将造成东南亚国家对华的敌对倾向和仇恨情

绪,同时也将使美国军事力量在东南亚的存在永久合法化,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大局。

因此,中国需要将南海问题的解决纳入到经营周边的战略格局中加以考量,将其视为进一步巩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契机。

具体而言,中国可以在承认各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油气资源共享的南海能源共同体,并根据投入多少确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

为了保持其正常运转,应对可能的不确定性威胁,建立起某种形式的多边安全合作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只有建立起持续的共同开发格局,让各国都从中受益才能真正做到搁置争议,并将经济层面的合作拓展至政治、安全领域。

这也为突破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军事安全的二元对立困境提供启示。

(四)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

首先要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

中国南海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组成。

南海问题主要不是东沙和西沙群岛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五)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南海问题发展的趋势表现出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南海地区是世界主要大国力量、意志和利益的交汇点,隐藏着中日俄印和东盟等大国和组织的博弈格局。

南海问题现在不是说有没有国际化,而是说国际化程度轻重的问题。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南海问题的复杂化和国际化趋势就会进一步加强。

当前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对策主要是:

正式确定“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解决方针由坚持双边谈判到双边与多边并行,推行灵活务实的对策。

这些对策并不是放弃南海主权,而是暂时冻结主权问题,以待日后解决同时也说明,中国从大局出发,着眼于维护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从而免受南海问题的影响。

但事实是,中国这些友善的意图并没有得到有关争端方的理解。

它们竞相占领原属中国的岛礁,大肆掠夺中国的旅游、渔业和石油资源。

南海主权问题不解决,中国现实对策很难执行。

很明显,中国求解南海问题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求解南海问题与发展睦邻关系以及恢复南海主权和中国需要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进行经济建设。

中国的南海政策困境客观上也促成了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势。

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印度的“东进”,日本的“南下”,东盟地区安全作用的加强和美国的“积极关注”加剧了南海问题的不确定性。

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衡量,多方竞争的态势多为自身利益计,使求解南海问题有了更多的政策选择,这又给域外大国的渗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摘要】南海问题简单的说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

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关键词】南海问题、现状、趋势、原因、对策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

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

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

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

海坪周围的地层封闭,有储积大量油气的可能性。

虽然此次探测所用的仅为普通性质的闪电反射法震测,必须做出更详细的地球物理勘测才可确定,但是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我国于1974年经过“西沙自卫反击战”,一举收复西沙群岛的所有岛礁。

越南从1973年起,南越政府已经开始抢占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

到1975年4月,北越打败南越后立即派兵占领了这些岛屿,陆续在1973-1974,1978,1988,1990-1991,和1998年先后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29个岛屿之多。

为侵占我国南沙群岛数目最多的国家。

菲律宾从1970~1980年先后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9个。

马来西亚从1983~1986年,共侵占我南沙群岛中的10个岛礁。

二、南海的现状和趋势1.南海概况

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端。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位于北纬4度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省辖区。

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

此外,南沙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2.中国南海问题

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争议的主要容有两个:

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3.南海问题趋势

南海问题发展的趋势表现出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南海地区是世界主要大国力量、意志和利益的交汇点,隐藏着中日俄印和东盟等大国和组织的博弈格局。

南海问题现在不是说有没有国际化,而是说国际化程度轻重的问题。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南海问题的复杂化和国际化趋势就会进一步加强。

当前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对策主要是:

正式确定“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解决方针由坚持双边谈判到双边与多边并行,推行灵活务实的对策。

这些对策并不是放弃南海主权,而是暂时冻结主权问题,以待日后解决同时也说明,中国从大局出发,着眼于维护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从而免受南海问题的影响。

但事实是,中国这些友善的意图并没有得到有关争端方的理解。

它们竞相占领原属中国的岛礁,大肆掠夺中国的旅游、渔业和石油资源。

南海主权问题不解决,中国现实对策很难执行。

很明显,中国求解南海问题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求解南海问题与发展睦邻关系以及恢复南海主权和中国需要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进行经济建设。

中国的南海政策困境客观上也促成了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势。

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印度的“东进”,日本的“南下”,东盟地区安全作用的加强和美国的“积极关注”加剧了南海问题的不确定性。

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衡量,多方竞争的态势多为自身利益计,使求解南海问题有了更多的政策选择,这又给域外大国的渗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三、南海引来各方争夺的原因

一.经济价值,南沙海域是聚宝盆。

从地图上看,这些岛都很小,很多小岛小到只有在退潮时才能露出海平面,黄岩岛也是小到搭一个平台都很困难的程度。

但根据国际法,有了这个小岛,就可以控制12海里的领海,再占据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这里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散布着围最广的珊瑚礁群,美丽和富饶足以比肩马尔代夫。

更重要的,石油储量约为350亿吨,号称第二个波斯湾。

越南曾是贫油国,通过南沙油气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创汇近20亿美元,文莱更是靠南沙的资源跻身于世界富国的行列。

当文莱酋长用南沙石油赚来的美元豪赌时,我们的渔民在自己的领海却处于一种提着脑袋捕鱼的状态。

到上世纪末,在南沙上千口油井中,没有中国的一口油井。

随着陆地能源的枯竭,未来能源靠海上,海上能源靠深水,对于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未来20年只要开发30%,每年可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

其次,南沙海域是黄金通道。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的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谁控制了这些海上战略通道,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

当今世界海上运输承担了95%的国际贸易量,海洋已经成为不少以外贸型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的命门。

再次,战略价值。

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我国能控制南沙海域,我军防御纵深将增大上千千米。

这一宝贵的战略纵深,不但加大了我军海、空力量的回旋余地,而且对于我国抵御强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具有突出意义。

中国应当向广阔的海洋寻找出路,但是向北、向东、向南的所有海上交通要道都不在我控制之下,美国在太平洋设置了“第一岛链”封锁线围堵中国,中国东海、黄海外是日本本土四岛,钓鱼岛也处于日本实际控制之中,以东的海域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但这一出更是限制重重,南海现在又被东南亚国家所包围。

众所周知,出是一个国家海洋运输的通道。

战时,这个出便是封锁与反封锁,包围与反包围的生死之门。

我们如果失去了南海,中国有相当一段海上生命线将失去控制。

国防线将被压缩到岛一线,南部出将被封死。

世界上战争的诱因千奇百怪,但根本原因无外乎两个:

利益角逐和资源抢夺。

当下,各国不断开拓新的极限领域,在天上不断争夺制高点,直到太空;在水下不断下潜,直到洋底。

对于就在眼前的这一块宝地,巨大的石油利益、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借助南沙、、钓鱼岛等形成的第一岛链,从而达到控制中国的战略企图,各国当然打破了头也要一争到底。

四、中国解决目前南海问题及应对周边的国家安全形势的对策

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

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

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国家经济建设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

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二)开展地缘政治斗争

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

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

其次,积极谋求和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联手合作。

(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

首先要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

中国南海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组成。

南海问题主要不是东沙和西沙群岛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四)建设强大的海军。

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

海军仅仅是用来进行领海和本土防御的吗?

错,如果只保卫领海,我们可以称之为海上陆战队或陆地战壕在海上的延伸,这是对现代海军功能的误解。

为什么大家关注中国索马里护航,通过一个国家军队参与国际防务活动的亮相,我们往往可以判断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在战斗力的背后,是求仁得仁,求战得战的战士风骨。

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后,境外军情部门通过分析卫星图像及救灾过程,借地震窥探中国军力。

包括钓鱼岛和东海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和平方式或者不得已的战争选择,都离不开强大的海洋实力。

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保卫我国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

加大海上防御纵深,实施全方位保卫海疆战略,脱海入洋迫在眉睫。

涉足浅水者得鱼虾,涉足深水者得蛟龙。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大步前进,目前的中国已是飞龙在天,但这还不够,中国还需要蛟龙在渊,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

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中国政府一贯主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

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

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

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

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

北接中国、、XX、和等省区,以广

东省XX岛到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

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属于九段线之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

南海位居热带,平均水深1212米,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

由于其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元朝时期,南海就已经划入中国版图。

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包括清政府、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国等政权)一直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而且没有引起过其他国家的争议。

20世纪60年代,南海海底勘探出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从此围绕南海海域及岛屿的主权争议,成了亚洲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冲突点之一。

从70年代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开始占岛。

80年代,印度尼西亚、文莱也趁火打劫,混水摸鱼,向我国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利用东盟组织联合起来向我国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南沙群岛国际化,使我国南海及南沙群岛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被动。

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大量岛屿被占。

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

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本无争议的南沙群岛为何会形成主权争议如此复杂的南海问题呢?

原因有三:

其一,就是其本身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的“丝绸之路”。

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

此外,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海域资源量极其丰富。

据专家保守估计,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十分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

而南沙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南海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

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海上资源开发成历史必然。

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其二,与《联合国海洋公约》存在的缺陷和制约力度不够有关。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

2

“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

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

其三,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战后,中国虽然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只在其中的太平岛上驻军。

后来,逐个发生战,国民党败退,造成了大陆和省无力全面管辖治理群岛的尴尬局面。

同时,南海沿岸国家海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东盟联合对华和欧美大国的插手也导致了该地区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南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的在南海主权归属上的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的经济、贸易运输、能源和国土安全都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南海问题涉及到中国的发展问题,而当代中国的经济主要有两个特征:

一是能源的巨大消耗;二十对外贸易的急剧增加。

可以说中国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南海问题的顺利解决。

中国应该从外交、军事和经济等方面来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国土安全的制约。

一、加大外交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在南海争端中,美国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外角色。

中国欲解决南海问题,首先必须排除或者尽量减少美国在此区域的干预和对我国在南海行动的阻挠。

在地缘经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