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324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docx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docx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共6篇)

第一篇

一、有效的两级管理体制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保证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需要有利的控制环境和有效的组织管理。

根据公司管理需要,集团公司审计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于2007年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审计部承担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和股份公司内部审计的双重管理职能(以下称中国石油内部审计)。

中国石油内部审计在行政上受公司高管层直接领导,在业务上向高管层、审计委员会和(或)监事会汇报。

2013年初,为了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审计部的组织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强化“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两级管理体制。

审计部统一管理公司内部审计业务,对于审计服务中心及所属单位审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各所属单位对本单位审计部门负责。

审计部和所属单位审计部门都设有审理和质量管理机构,旨在审理相对应审计项目,提升研究能力,增强审计质量管理。

这种组织结构政令畅通、职责明确,有力促进了审计管理的规范和审计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公司跨行业、跨国发展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推动力

审计产品营销是对内部审计存有价值及发展方向的诠释。

近年来,伴随集团公司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建设的有序推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特别是中亚、苏丹、北非和南美等地的政局变幻也为集团公司海外事业带来了重重困难。

所有这些,都呼唤着一个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内部审计,都对内部审计的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

内部审计审时度势,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精心设计服务产品,全力打造内审“精品”,在涵盖所有高风险领域和重点领域基础之上,把审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审计营销合理满足公司决策、管理和作业的需求。

三、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是质量控制的制度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内部审计法规、标准、规范体系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根本环节和制度保障。

内部审计法规、制度、标准与职业道德的健全完善不但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进行,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多年来,中国石油内部审计狠抓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制度规范体系,全面具体地规范内审工作的方方面面,推进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四、严格的作业质量管理是审计全面质量控制的有力支撑

实施项目审计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工作内容,也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

从公司整体看,项目审计工作至少应包括计划、实施、报告、跟踪和分析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单一的审计项目看,项目审计工作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报告和跟踪四个阶段。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从五个阶段入手(见图4),人工控制与信息系统控制相结合,科学组织审计项目,通过审前质量控制、审中质量控制和审后质量控制来全面提升项目审计质量,为审计质量全面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五、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监督

内部审计也需要被监督、被审计。

中国石油审计部门重视对审计质量控制结果的监督、评价和考核,根据《国际审计实务标准》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增强内部审计督导和内部审计自我质量控制,引入了内控体系建设及风险管理框架。

审计部、审计服务中心及所属单位审计部门从实际出发,就审计督导、审计质量自我控制、审计质量考评及审计评价进行探索,创新出一大批制度、系统、程序、工作流程和专用工具,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特别是审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审计质量和廉政纪律一票否决制”,严格考核标准,同时率先完成了QHSE管理体系建设,为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系统而科学的支撑。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一项旨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改进的管理活动,IIA目前有两种质量评估方式,分别为独立审定的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withIndependentValidation,SAIV)和全面质量评估(FullQualityAssessment,QA),其中以QA方式最为权威,中国石油内部审计通过会议、集训、考察和研讨等方式在评估人才储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初步制定了中国石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方案》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具》,在条件成熟时实施独立审定的自我评估。

在实践中,中国石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面临一定困难和存有一定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有,在一定水准上制约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主要问题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准则、规范及制度指导不到位;二是审计机构设置需进一步规范;三是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四是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与信息化和风险管理的需求存有差距;五是审计项目事前和事中监督控制还存有继续深入的空间;六是质量评价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有待推进和强化。

面对困难和问题,2013年集团公司审计工作会议强调,通过审计资源、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的整合,上下联动,重点攻关,合理利用外部专家和社会审计力量,着力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强化质量考核和督导,切实提升审计质量和价值。

六、结语

总之,中国石油内部审计坚持把质量看作第一生命线,初步形成了“时时想质量、人人抓质量、事事求质量”的良好氛围,极大促进了审计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增加价值这一审计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1.提升内部审计业务水平的需要。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涉及审计业务的方方面面,贯穿审计项目的全过程,通过对审计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和监督,分层次、分角度实施审定、监控和追责,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效率性,推动审计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避免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中存有的问题,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银行健康平稳发展。

2.提升内部审计职能的需要。

就商业银行而言,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增加银行价值,促进改善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必须与银行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银行创造价值。

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和提升,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该更加突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计划环节,确保审计项目符合重要性和风险导向原则,突出审计项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保证审计项目符合银行经营目标。

3.建立现代内部审计体系的需要。

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建立完善现代内部审计体系的需要,也是发挥内部审计对银行各业务条线审核监督和评价职能的需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水平仍不高,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现代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有赖于银行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现代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

增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业务管理的核心,是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国际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而作为内部审计生命线的审计质量控制,无疑会成为国际市场主体衡量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此背景下,增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成为商业银行顺利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桥梁。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践

1.从控制时间上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是在审计行为前,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标准约束,以及对参与人员的审前培训,从而达到规范审计行为的目的;事中控制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监督、检查、复核等手段对审计人员及审计行为起到规范、指导的作用;事后控制是在审计结束后,通过评价、考核等手段对审计结果和审计行为进行评定,以此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目前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已经从事后控制逐步转向事前、事中,乃至全流程控制发展。

2.从控制方式上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内部审计监督、流程中的自我控制以及外部评价三个方面。

目前商业银行采用较多的是流程中的自我控制,也有部分银行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采用了外部评价的方式。

3.从控制手段上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采用现场控制和非现场控制等手段。

现场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审计活动的现场检查监督来实现;非现场控制则是通过非现场审计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对审计进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发现问题事实确认书等工作情况进行监控。

目前现场控制的手段在商业银行中较常应用,非现场控制手段目前基本能实现,但鉴于审计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对于审计过程中的非现场控制真正做到的还较少。

4.从控制环节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分为机构质量控制、人员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质量责任控制、后续质量控制。

其中,项目质量控制是目前商业银行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可以分为现场审计操作质量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控制、审计成果质量控制、审计方案质量控制、审计档案质量控制等。

三、增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

1.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组织和人员保障。

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组织机构时,应重点考虑两方面:

一是应有相对独立、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团队来执行质量控制环节,团队领导应在审计队伍中有较高威望,执行人员必须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保障质量控制的实效。

二是应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避免真空地带,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2.健全内部审计的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审计制度体系,对影响和制约审计质量的各环节建立控制标准,并尽量做到标准化和系统化,从而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使审计机构和人员有章可依。

审计制度包括项目确定、组织、实施、追踪、考核;审计技术、方法手段的运用和创新;审计信息的传导沟通及交流反馈;审计队伍的组织管理;审计基础建设和基础管理等各个方面。

针对质量控制,应专门建立内部审计业务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质量考评制度。

监督检查制度应该包括审计人员的自查及互查、项目小组及机构的检查、业务程序检查以及被审计单位监督等各项制度。

质量考评制度则是对质量控制工作建立一套标准,通过科学有效的质量考评指标体系和具体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尽可能定量的评价,从而达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3.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机制。

一是建立审计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不仅应体现在相对应的控制措施上,更应体现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措施的活动过程中。

审计全流程控制就是要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活动的始终,对计划、组织、考核、追踪整改等审计工作实施全流程的跟踪控制管理。

在控制过程中,要体现动态化的流程管理理念,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调整更新和补充完善,同时增强控制政策和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持续提升控制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对发生的偏差及时纠正。

二是建立内部审计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建立科学的审计质量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对审计项目执行有效性和团队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将资源配置、岗位职务晋升和薪酬分配与审计人员实现的经济增加值、风险责任以及所承担工作的难易水准挂钩,形成有效的内在激励约束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审计人员的利益,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热情,促进审计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促进审计质量控制措施落地生效。

四、结语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历史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要根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理论、技术和经验,增强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提升审计质量,更好地为实现商业银行建设目标服务。

第三篇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一)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少且缺乏专业胜任能力

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与现实要求存有很大的差距,首要表现就是数量较少。

教育部于2003年5月1日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提出“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应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1‰”,但我国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配置比例实际上是低于1‰的,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存有着人手不足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关于内部审计人员占比1‰的规定本身就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因为我国很多小型高校的教职工人数均在1000名以下,如果按照该条规定,将不再需要设置任何内部审计人员。

不过,我国很多教职工人数在1000名以下的高校的现金流量均超过了两亿元人民币,如不对该部分资金进行审计势必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隐患,因此,审计署、教育部应当为高校设定最低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数量的硬性要求。

我国高校除了专门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较少之外,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还普遍缺乏胜任能力,主要表现为:

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单一、年龄偏高、资产管理、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缺乏造成高校中很多内部审计工作(如后勤维修项目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等)无法顺利展开。

虽然随着近年来高校人员招聘政策的改革、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学历水平与职称水平较先前有很大的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准也日趋合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高校中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仍为会计学专业或广义的管理学专业出身,可以处理日常的内部审计事务,但显然不能应对涉及竣工决算、变更测量、设计图、工程量等的复杂的非常规审计项目,因而使内部审计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

成立于1941年,前身为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是由世界各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共同组成的国际性审计职业团体。

该组织虽然是一个非官方的组织,却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内部审计业的权威和先导。

IIA将内部审计定位在一种客观的、独立的确认与咨询活动,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进行评价、监督和服务,从而实现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增加单位价值、完成单位长期发展计划的目的。

虽然该理念已得到绝大多数内部审计行业工作者的认同,内部审计也得到政府、相关学者与实务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外到社会各界人士,内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上到高校校长,下到普通教职工,均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存有一定的偏差,缺乏准确的审计观念。

长期以来,一个代表性的观点是,监督与评价高校经济活动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唯一职能。

将这种观点与IIA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进行对比,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该观点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而仅仅关注了监督职能。

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审计职能的错误定位与错误审计观念的指导下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经济责任审计这一高校内部审计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存有走过场、搞形式的情况,更有甚者,一些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直接成了为高校领导“歌功颂德”的“表扬信”。

很多高校领导均未认识到内部审计在高校提升办学效益、提升竞争实力、评估防范风险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高校审计机构可有可无,严重影响了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力度。

(三)内部审计风险逐步加大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

风险在近年来逐步加大,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截止到目前,审计署、教育部以及我国各大高校均未制定出一套体系较为完善的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致使高校内部审计责任主体不明,制度贯彻执行不力、内部审计部门责任意识缺乏、风险意识淡薄、内部审计工作随意性较强、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其次,自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我国高等院校实施以来,高等院校逐渐形成了大收大支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学校内部的所有资金统一纳入学校财务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高校对于本身所拥有的全部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与统一核算,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整体效能;但却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和风险。

再次,随着现代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日益推广,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工作重点与工作职能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摆脱了原来“查错防弊”的工作目标,而向现代风险导向型审计转移,审计方式的更新不仅提升了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也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和难度。

最后,随着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财会人员的工作条件较以前得到大幅度提升,但与此同时,也为财会人员删除、篡改会计信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支出和费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财会人员按照本单位的需求进行随意“美化”,可以利用计算机对财务报表,并且能够做得不留任何痕迹,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发现此类造假行为,检查风险上升。

二、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改进路径

(一)增强内部审计的客观性、权威性与独立性

针对我国高校目前存有的多种内部审计领导组织方式,审计署、教育部应当制定相关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组织方式进行强制性统一,将独立性原则作为指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首要原则,坚决保障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鉴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是对学校的经济业务、资金流动进行监督的关键机构,因而必须拥有高度的客观性、权威性与独立性,它只能是由高校的校长或院长进行直接领导。

除了进行合理的机构设置之外,高校的校长或院长还应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给予肯定与支持,以促进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

上级审计机关应大力发挥自身的组织指导职能,积极把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对本校的经济状况、运行规则与校内规章的了解与本身所具有的执法权和权威性结合起来,大力组织高校间的联合审计,以使各个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相互间取长补短,切实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同时,上级审计机关对高校内部审计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以此促进内部审计的客观性、权威性与独立性的提升。

(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数量的增加与专业胜任能力的提升是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

为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必须大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根据内部审计职业的特点对一般社会道德标准进行改造的结果,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指导作用,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内在力量。

第二,应切实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具体来说,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熟知高校内部管理工作,审计理论知识扎实,审计经验丰富。

为持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上级审计机关还应对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组织专门的培训与学习。

(三)持续更新审计观念

当今社会,内部审计的职能已由监督职能向现代服务职能转变,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将服务意识确立为指导自身执行内部审计业务的核心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参与到高校的组织管理中去,成为校长、院长等学校高级领导者的好参谋与好助手,而不再是只履行传统的查错防弊职能。

为达成以上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工作的重心前移,即将执行审计的时间提前,以事后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改进为以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效益审计为主,切实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抵御风险的手段,努力提升服务意识,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对于后勤维修项目、基建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从工程预算、招投标到工程的实际施工、工程中贷款项目的申请、资金的投入金额及投入时间,再到工程合同的变更,年末工程阶段性结算,直到最后的工程完工,内部审计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对工程项目的每个流程进行实地密切跟踪,以对工程的真实造价进行准确把握;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应明确工作目标,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杜绝被少数领导影响。

(四)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为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抵御审计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增强审计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抵御审计风险的根本方法。

具体来讲,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依靠制定严格的审计准则、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以及严密的审计程序。

其次,还应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性、程序性、标准性,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能够及时发现,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与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也能够尽早发现,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效降低风险的影响范围和水准。

再次,内部审计人员应增强审计质量的全程控制,且对于审计节点的质量控制加以特别关注。

鉴于不同审计项目的关键节点有所不同,因此在审计计划阶段就应对关键节点、重点控制点、重点审计点进行较为准确与全面的定位,并对每个关键控制节点的具体负责人及实施途径进行确定。

最后,高校内部审计应逐渐实现由传统审计模式向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转变,全面提升风险意识,改变习惯做法,突破传统模式,在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等方面强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审计手段,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第四篇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1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

审计工作的责任决定了无论是国家审计机关还是内部审计机构或社会审计组织,其工作的首要任务都是确保审计的质量。

通过增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提升一些已经发生或形成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同时,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及早意识并增强控制也能达到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目标。

1.2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审计工作质量与审计风险有着密切、内在的联系。

审计工作质量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

审计风险来源于审计计划的制订,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计划的实施、审计作业过程等。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有的,而且不可能全部消除。

因此,内部审计部门运用了控制方法来对审计工作进行更好的改善,提升了审计的抗风险能力。

1.3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根本途径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内部审计也不例外。

内部审计的发展也离不开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有的问题

2.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缺陷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

目前,一些内部审计部门的条件无法满足独立性的要求。

所以一些审计人员常常被外界影响,不能拥有一种独立工作的精神状态,进行公正的评价,制约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现。

2.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缺失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制约

良好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首先在内部审计机构内设置专职部门负责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但是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面临着很多的难题。

受审计人员的自身职业水平等等因素的制约,实行分级质量控制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3审计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制约

对审计质量来说,首先是要有个明确控制标准;其次是执行责任制度。

内部审计在这个环节上普遍存有的问题是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楚,使责任追究无法实施。

在一些审计部门有制度也不认真执行,也有的从来就没有责任追究制度。

一旦出什么事没有人会负起责任。

2.4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制约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必备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内部控制,并必须要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但一些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少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

这个对内部审计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5内部审计方法的落后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制约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人们不得不把旧式的工作方式和技术加以改变。

这个变化使得传统化的审计质量控制跟不上时代发展。

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现。

三、增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组织机制作保证。

①要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机构。

它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它的设置必须是全方位的并且有效的,因为机构与内部审计是相互紧密的。

②必须有岗位责任,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避免责任无法落实到人,也为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只有组织机制不行,必须建立一套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

①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作为企业本身,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整体,也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生的差错和弊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②增强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③以审计责任追究为核心,增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计考核和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