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044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地貌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地质地貌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地质地貌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地质地貌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地质地貌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地貌题库.docx

《地质地貌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地貌题库.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地貌题库.docx

地质地貌题库

1-1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

3.矿物都具有解理。

()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即其含50%的石英。

()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

13.克拉克值高的元素易富集成矿。

()

14.岩石无例外地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

15.出露在地表的火成岩都是喷出岩。

()

16.地下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其温度比同源喷出地表的熔浆低。

()

17.火成岩根据石英含量多少,可进一步分成超基性、基性、中性与酸性四类。

()

18.组成花岗岩的石英都不具自形特征,故它们都是非晶质体。

()

19.因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的,所以凡由上述三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必为花岗岩。

()

20.粗碎屑岩中的粗碎屑都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

()

21.沉积岩广泛分布于地表,是地壳组成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岩石。

()

22.岩石的颜色只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有关。

()

23.只有沉积岩才具有成层构造特征。

()

24.变质岩只形成于地壳的较深部位。

()

25.重结晶作用只发生在变质作用过程中。

()

26.鲕状是岩石的一种构造特征。

()

27.沉积岩中不可能含有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成分。

()

28.酸性岩浆侵入并同化基性围岩后,可进一步提高岩浆的酸性。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1-2

1.下列全由矿物组成的一组是()

a.石英、玛瑙、煤、云母;b.辉石、沥青、石油、金刚石;c.人造水晶、矿泉水、长石、方解石;d.雪花、高岭石、石英晶簇、花岗斑岩中的长石斑晶。

2.下列可共生在同一类火成岩中的矿物是()。

a.石英、橄榄石、辉石、白云母;b.钾长石、钠长石、石英、黑云母;c.钾长石;d.橄榄、钙长石、辉石、角闪石。

3.基性岩与酸性岩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形成深度;b.矿物成分;c.颜色;d.结构构造。

4.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5.下列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组是()。

a.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b.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c.白云母、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d.绢云母、刚玉、蓝闪石、滑石。

6.下列纯属硅酸盐类的矿物组是()。

a.钾长石、高岭石、红柱石、滑石;b.石英、橄榄石、天然泵、钾长石;c.萤石、石榴子石、白云母、角闪石;d.辉石、方解石、石膏、黄铁矿。

7.下列具大致相同矿物组成的岩石组是()。

a.花岗岩、长石石英砂岩、花岗片麻岩;b.辉长岩、辉绿岩、安山岩;c.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d.粉砂岩、石英砂岩、石英质砾岩。

8.下列可共存于一块岩石标本中的结构特征是()。

a.全晶质、斑状、不等粒、自形;b.全晶质、似斑状、半自形、等粒;c.全晶质、半自形、等粒、中粒;d.全晶质、超显微、自形、鳞片状。

9.下列可共存于一块岩石标本中是结构特征是()。

a.块层状、波状层理、泥裂、波痕;b.气孔状、枕状、流纹状、杏仁状;c.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d.平行层理、缝合线、薄层状、假晶。

10.下列属于沉积岩中最常见的矿物组是()

a.石英、斜长石、方解石、黑云母;b.钾长石、高岭石、白云母、石英;c.方解石、白云石、石盐、角闪石;d.赤铁矿、石膏、钾盐、石榴子石。

11.下列完全用于描述岩石结构特征的术语组是()

a.变余砂状、竹叶状、粒状、斑状;b.似斑状、全晶质、鲕状、生物碎屑;c.等粒状、泥质、片状、结核;d.碎斑、非晶质、波痕、粗粒。

12.下列完全用于描述岩石构造特征的术语组是()。

a.气孔状、平行层理、块状;b.变余泥裂、变余层理、变余砂状、变余气孔;c.流纹状、枕状、杏仁状、斑状;d.等粒、泥质、生物碎屑、鲕状。

13.下列具有极完全解理的矿物是()。

a.方解石;b.白云母;c.辉石;d.橄榄石。

14.下列均具中等解理的矿物组是()。

a.辉石、角闪石、长石、方解石;b.白云母、黑云母、金云母、绢云母;c.长石、辉石、角闪石、红柱石;d.石墨、黄铜矿、磷灰石、萤石、石盐。

15.下列均无解理的矿物组是()。

a.黄铜矿、石英、橄榄石、赤铁矿;b.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石榴子石;c.黄铁矿、铝土矿、石榴子石、磁铁矿;d.褐铁矿、磷灰石、萤石、石盐。

16.下列均能被石英所刻动的矿物组是()。

a.石墨、石膏、方解石、磷灰石;b.萤石、长石、云母、滑石;c.橄榄石、角闪石、辉石、刚玉;d.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石榴子石。

17.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矿物成分;b.岩石结构;c.岩石构造;d.岩石颜色。

18.某变质岩含SiO290%,可推知其原岩是()。

a.某种火成岩;b.某种沉积岩;c.某种变质岩;d.a、b、c均可。

1.d;2.b、d;3.b、c;4.b;5.d;6.a;7.a、c、d;8.c、d;9.a;10.b;11.b;12.a;13.b;14.c;15.a;16.a、b;17.b;18.b、c。

2-1

1.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是相互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作用。

      ()

2.溶解到岩浆中的挥发作用性物质实际上不是岩浆的物质组成部分。

 ()

3.地球上玄武质岩浆占所有岩浆总合的80%。

          ()

4.溶解到岩浆中的气体对岩浆的性质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5.火山喷出的气体大部分是水蒸气,但是,大多数岩浆原生水的含量不超过3%。

 ()

6.熔岩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粘性。

而粘性于主要取决于熔岩的成分,基性熔岩含铁镁成分多,比重大故粘性大不易流动。

         ()

7.熔岩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其粘性降低、因此,更易流动。

()

8.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的多少对岩浆的粘性没有影响。

      ()

9.玄武岩质成分的岩浆通常流动缓慢,故多形成块状熔岩。

     ()

10.流纹质熔岩粘性很大所以流动缓慢。

             ()

11.安山质熔岩与流纹质熔岩由于岩浆粘性大,尤以酸性岩浆为甚,它们喷发时常很猛烈。

()

12.在大型复式火山锥的斜坡上可形成数个寄生锥。

        ()

13.有的人认为火山喷发的形式演化顺序是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现代火山多为中心式,而冰岛的火山是现代裂隙式火山的典型代表。

   ()

14.火山有活火山和死火山,一旦火山停止喷发,它就变成了死火山,永远不会再喷发了。

()

15.火山活动对于人类来讲是百害而无一利。

           ()

16.火山灰很容易风化形成较为肥沃的土壤。

           ()

17.地下的岩浆活动可能触发毁灭性地震。

            ()

18.火山喷发的尘埃悬浮在大气中可以保持许多年。

        ()

19.现在所有的热泉都与火山作用有密切关系。

          ()

20.含水的岩石其熔点低于不含水的岩石。

            ()

21.上地幔的成分很像在蛇绿杂岩体中所见到的橄榄岩。

      ()

22.安山质和流纹质的岩浆只能从陆壳物质的部分重熔中分异出来。

()

23.当早期形成的晶体下沉到岩浆房的底部也就出现岩浆重力分异作用。

()  

24.一旦晶体从岩浆中形成,它就不再与残留的熔浆发生反应。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2

1.下列哪种矿物不能在花岗岩中出现?

(     )

a.黑云母;b.石英;c.钾长石;d.钙长石。

2.下列哪种矿物是玄武岩的典型矿物成分?

(    )

a.石英;b.白云母;c.辉石;d.钠长石。

3.安山岩主要是下列哪种作用的产物?

(   )

a.沉积物和超镁、铁质岩石在俯冲带的部分重熔;b.沉积物和花岗岩的部分重熔;c.玄武岩质熔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d.花岗岩的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

4.高原玄武岩的形成是下列哪种作用的结果?

(        )

a.古海洋洋中脊的裂隙喷发;b.是在大陆岩石圈板块内部的与热点有关的一种火山喷发;c.与安山岩线类似的成因;d.大陆山一般的火山喷发。

5.世界活火山最主要集中在(   )。

a.扩张板块边界;b.地幔热柱的岩浆源的上面;c.活动的俯冲带;d.古老造山带。

6.枕状熔岩形成于(   )。

a.水下的熔岩喷发;b.陆地的熔岩喷发;c.熔岩台地;d.炽热的火山云。

7.破火山口是下列哪种原因形成的?

(   )

a.猛烈喷发时爆炸;b.自边缘裂隙喷出的熔岩堆积;c.几次喷发的错位;d.紧跟爆发之后的下陷。

8.下列哪种火山景观不是由玄武岩构成的。

(    )

a.熔岩高原;b.洋中脊;c.盾状火山;d.火山穹隆。

9.火山气体喷发物最主要成分是下列哪一种?

(   )

a.水蒸气;b.氨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10.大量的安山岩主要分布于下列哪个地带?

(    )

a.岩石圈板块的离散边界;b.大陆裂谷;c.岩石圈板块的俯冲带;d.大洋板块内的海底平顶山。

11.下列哪种火成岩侵入体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   )

a.花岗岩基;b.流纹岩岩盆;c.辉绿岩床;d.辉长岩岩株。

12.古熔岩流与岩床这两种火成岩产状有明显的区别是下列哪两点?

(     )

a.与下伏地层接触变质的范围大小不同;b.厚度不同;c.上覆地层是否变质;d.矿物颗粒大小。

13.当含较多橄榄石的玄武岩浆在冷凝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所形成的不连续系列矿物晶出的顺序为(   )

a.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b.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橄榄石;c.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d.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14.岩浆在冷凝过程中、不同矿物按不同温度进行结晶的作用叫做()。

a.同化作用;b.熔离分异;c.结晶分异作用;d.混染作用。

1.d;2.c;3.a;4.b;5.c;6.a;7.d;8.d;9.a;10.c;11.b;12.c;13.c;14.c。

3-1

1.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科里奥里力在赤道处最大,两极处最小()

2.地球两极的理论重力值比赤道大。

()

3.在同一纬度上,大陆上的重力值一般比海面上小。

()

4.因为地心处重力值为零,所以地心处压力值也为零。

()

5.地球内部物质密度随深度增加呈直线型增加。

()

6.某地磁倾角为正值,则该地必位于北半球。

()

7.某地磁偏角为东偏4°,在进行磁偏角校正时,应在所测方位角值上加这个偏值。

()

8.磁场强度的垂直分量在赤道上趋于零,在两极处最大。

()

9.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在两极处最小,在赤道上最大。

()

10.地球上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的部位是赤道。

()

11.在同一热源情况下,热导率小的地区地温梯度较大。

()

12.岩石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13.地壳以下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规律称地热增温率。

()

14.地壳与地幔合在一起又被称为岩石圈。

()

15.软流圈的物质全部处于熔融状态。

()

16.陆壳下的莫霍面深度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

17.地磁轴与地理轴的夹角称磁偏角。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3-2

1.大气圈中与地质作用关系最密切的次级圈层是()。

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热成层。

2.地球上重力值最小的部位是()。

a.地心;b.地面c.莫霍面;d.古登堡面。

3.地球上重力值最大的部位是()。

a.地心;b.地面c.莫霍面;d.古登堡面。

4.若某地平均地热增温率为3°C/100m,那么,该地含磁性岩石与不含磁性岩石的分界深度约在()。

a.5km左右;b.10km左右;c.15km左右;d.20km左右。

5.地面上的重力值()。

a.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大;b.随高程的增加而减少;c.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d.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6.随深度增加地热增温率的变化规律是()。

a.不断增大;b.不断变小;c.先增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增大。

7.就全球范围看,恒温层的相对平均深度大致是()

a.赤道和两极比中纬度地区深;b.赤道和两极比中纬度地区浅;c.内陆比沿海地区深;d.内陆比沿海地区浅。

8.陆壳与洋壳的边界位于()。

a.海岸高潮线处;b.海岸低潮线处;c.大陆架外缘处;d.大陆坡的坡脚处。

9.地球内部温度升高最快的部位是()。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10.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时所用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是()

a.古地磁法;b.地电法;c.地震波法;d.重力法。

11.下列各类火成岩中含放射性元素较多的是()。

a.花岗岩类;b.玄武岩类;c.闪长岩类;d.辉长岩类。

12.一般认为重力均衡补偿面位于()。

a.莫霍面以上;b.莫霍面;c.莫霍面与岩石圈底面之间;d.软流圈中。

13.较好的解释重力均衡现象的是()。

a.康德-拉普拉斯假说;b.艾里假说;c.威尔逊假说;d.艾里假说和普拉特斯假说的结合。

14.地球最主要的热源是()。

a.太阳能;b.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能;c.重力分异能;d.构造作用能。

1.b;2.a;3.d;4.d;5.b、c;6.c;7b、c;8.d;9.b;10.c;11.a;12.d;13.d;14.b。

4-1

1.变质作用可以完全抹掉原岩的特征。

()

2.变质作用最终可导致岩石熔化和形成新的岩浆。

()

3.重结晶作用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

()

4.接触变质作用常常影响到大面积的地壳岩石发生变质。

()

5.同质多相晶的矿物能够作为重结晶环境的指示矿物。

()

6.标志变质作用程度的典型的级别顺序是低级变质作用的绿片岩;中级变质作用的角闪岩和代表高级变质作用的辉石变粒岩。

()

7.标志高围压低温度形成的变质岩顺序是蓝片岩;紧接着是榴辉岩。

()

8.区域变质作用常常包含明显的机械变形。

()

9.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程度表现出水平与垂直方向上都有变化。

()

10.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后只能变成大理岩。

()

11.片岩、片麻岩是地壳遭受强烈构造运动的见证。

()

12.高温、高压和强烈剪切作用是引起变质作用的最主要因素。

()

13.当加热时,所有的岩石都可在一定温度下重新起反应。

()

1.√;2.√;3.√;4.×;5.√;6.√;7.√;8.√;9.√;10.√;11.√;12.√;13.√。

4-2

1.接触变质形成的许多岩石没有或几乎没有面理,这是因为()

a.接触变质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形;b.接触变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c.接触变质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d.在变质过程中没有任何完好矿物重结晶。

2.富长英质成分(Al2SiO5的铝硅酸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逐渐增加可以形成Al2SiO5系列多形晶矿物,其顺序是()

a.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b.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c.夕线石、红柱石、蓝晶石;d.夕线石、蓝晶石、红柱石。

3.碎裂岩是动力变质的产物,它主要是由于()和()。

a.沿断裂带机械变形的结果;b.作为岩石接近熔点的塑性变形;c.与花岗岩侵入有关;d.与断裂附近密集的节理有关。

4.下列哪一个不是变质作用的产物。

()。

a.变斑晶;b.眼球花岗岩;c.斑晶;d.麻砾岩。

5.蓝片岩是什么变质环境的标志性产物?

()。

a.接触变质;b.高温低压变质带;c.低温高压变质带;d.区域变质。

6.变质岩约占构成地壳物质的百分之几?

()

a.25%;b.15%;c.5%;d.35%。

7.花岗片麻岩与花岗岩重要不同点在下列各点中是哪一点?

()

a.化学成分不同;b.矿物成分不同;c.岩石结构、构造不同;d.色率和比重不同。

1.a;2.b;3.a、d;4.c;5.c;6.b;7.c。

5-1

1.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门类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

2.古生代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代。

()

3.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叫三叠系。

()

4.三叶虫是水下底栖固着生物。

()

5.地层剖面中,沉积物质由下而上呈由粗到细的变化层序称海进层序。

()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是裸蕨植物。

()

7.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于三叠纪初期。

()

8.第四纪是人类出现和发展的时代。

()

9.半衰期愈长的同位素,在测定地质年代时作用也愈大。

()

10.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

()

1.√;2.×;3.×;4.×;5.√;6.√;7.×;8.√;9.×;10.×。

5-2

1.假设石炭纪中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下列表达方式中正确的是()。

a.中石炭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b.中石炭系是重要的成煤时期;c.中石炭纪是重要的成煤时期;d.中石炭世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2.只能用作测定第四纪地层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是()。

a.钾-氩法;b.14C法;c.铀-铅法;d.铷-锶法.

3.地球上已找到的属于原核生物的微体化石(即最原始的形式)距今的年龄是()。

a.4.5Ga;b.3.8Ga;c.3.5Ga;d.3.0Ga.

4.世界上目前所发现最原始化石的地点是()。

a.英国;b.苏联;c.中国;d.南非.

5.真正陆生植物最初出现的时代是()。

a.寒武纪;b.奥陶纪;c.志留纪;d.泥盆纪.

6.三叶虫是()。

a.节肢动物;b.软体动物;c.原生动物;d.棘皮动物.

7.石炭二叠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

a.三叶虫、腕足类;b.笔石、海绵等;c.蜒、珊瑚等;d.鱼类.

8.下列几种放射性同位素中半衰期最长的是()。

a.238U;b.235U;c.232Th;d.87Rb.

9.已知最古老岩石的同位素年龄是()。

a.4.3Ga;b.3.8Ga;c.3.3Ga;d.2.8Ga.

10.第三纪以来,马的演化特征是()。

a.个体由大变小、脚趾由多变少;b.个体由大变小,脚趾由多变少;c.个体由小变大,脚趾由多变少;d.个体由小变大,脚趾由少变多.

1.d;2.b;3.c;4.d;5.c;6.a;7.c;8.d;9.b;10.c。

6-1

1.P波和S波的速度随岩石物理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

2.地球上没有一块地方完全没有地震活动。

()

3.地表每个地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都完全相同。

()

4.地震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记录的P波和S波的震幅计算出来。

()

5.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

6.深源地震总是与洋中脊相伴随。

()

7.浅源地震的烈度总是比深源地震的烈度要大。

()

8.在任何条件下震级大的比震级小的地震烈度要大。

()

9.地震的震中分布可以告诉我们岩石圈活动的有关信息。

()

10.我国南北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

()

11.我国地震予测予防中总结出的“小震闹、大震到”的“规律”是普遍规律。

()

12.七十年代我国强震频繁,说明地震活动有活动期和平静期之分。

()

13.唐山地震(1976)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说明它是我国最高震级的一次强震。

()

14.地震台站接收到远处发生地震后的信息:

首先是P波的突然出现,其次是振幅稍大的S波,最后是高振幅的表面波。

()

1.√;2.√;3.×;4.√;5.√;6.×;7.×;8.×;9.√;10.×;11.×;12.√;13.×;14.√。

6-2

1.P波在下列哪种岩石里传播速度最快?

()。

a.花岗岩;b.辉长岩;c.未固结的沉积物;d.互层的砂页岩。

2.地震波离开震中后其传播速度不取决于下列哪一个因素?

(   )。

a.地震的震级;b.震源深度;c.介质的刚性;d.介质的密度。

3.在里希特震级表中,六级地震比四级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要大多少?

(    )。

a.大50%;b.大4倍;c.大20倍;d.大100倍。

4.仅仅根据一个地震台记录下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可以精确确定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

( )。

a.发震时间;b.地震的位置;c.震级;d.烈度。

5.地震产生的S波在下列哪一层里传播速度最快?

(    )。

a.冰碛砾石中;b.地壳里;c.岩石圈的橄榄岩层中;d.软流圈里。

6.通常引起强震的原因是下列因素中的哪一种?

(   )。

a.岩浆活动;b.滑坡和山崩;c.构造作用;d.潮汐力诱导的应力释放。

7.深源地震一般不在软流圈中出现,除非与板块有关连时,这是因为(   )。

a.软流圈的物质运动仅仅沿着俯冲带出现;b.软流圈由橄榄石或类似的物质组成;c.软流圈太硬而易于破裂;d.软流圈不仅软而且可以产生塑性变形。

8.地震初动研究表明张性断裂更经常出现在(   )。

a.俯冲带中;b.垂直错断俯冲带的构造中;c.洋中脊;d.转换断层。

1.b;2.a;3.d;4.a;5.c;6.c;7.d;8.c。

7-1

1.地表岩石在变形过程中大多数以脆性变形为主。

        ()

2.坚硬的岩石不可能产生永久的塑性变形。

           ()

3.很高的围压可以阻止岩石产生破裂。

             ()

4.包括岩石在内的任何固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变形。

()

5.时间是岩石变形过程中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很难判断和度量它。

()

6.一条断层总的位移量通常是一系列小的位移的总和。

()

7.地壳可以在部分地区局部地上升;同时,在相邻的另一个地区相对下降。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