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1653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docx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docx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梳理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及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分布、生产和生活特点。

概括原始社会的历史开展阶段、特点和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理解从原始部落到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梳理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史实,运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及文献记载,理解早期国家治理的特点,认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

概括夏、商、西周政治、经济、文化开展的表现,理解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的地位和特点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旧石器时代遗址

1.概念:

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人类化石点遗址

(1)代表: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2)生产与生活:

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二)新石器时代

1.概念: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1)生产与生活特点:

人们已经开场大量使用陶器,开场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2)文化遗存特征:

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开展根底。

(3)文化遗址代表

文化遗址

时间

活动区域

根本特征

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

至5000年前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汶口

文化

距今约7000

至5000年前

黄河下游

河姆渡

文化

距今约7000

至5000年前

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龙山文化

距今约

5000年

黄河中下游

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

红山文化

距今约

5000年

北方辽河上游

出土了精巧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良渚

文化

距今约

5000年

长江下游

【特别说明】 促使从猿到人转变的因素

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劳动。

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场的,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在从猿到人的演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原始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分段:

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

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

(1)权力机构:

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场出现。

(2)组织构造:

氏族间的联系趋于严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3)文明的萌芽:

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他们通过战争不断扩大财富和权力。

中国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

【概念区分】 母权制与父权制

(1)母权制是指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初期,妇女在经济上和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的制度。

此种制度下,经营农业、饲养家畜和管理家务,都以妇女为主。

世系也以母系计算。

(2)父权制是指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后期形成的男子在经济及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的制度。

一是由于男子所从事的畜牧业和农业在生活中逐渐起决定作用,导致造成氏族内男子地位的上升;二是由于对偶制婚姻的出现,子女的血统关系由确认生母转为确认生父等导致的。

 

【史料实证】 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的分布及中华文明的起源

史料一 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

史料二 八个氏族文化区,时间上有先有后,规模上有大有小,水平上有高有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

这就说明中国文化起源地不限于中原一个中心,而有假设干中心区域;不是单一地从一个氏族文化中心区向四周传播,而是各个氏族文化区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共同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奠定根底。

——丁季华?

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

载?

华东师大学报?

,1982年第4期

[研读]

(1)史料一图一反映了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的分布区域。

图二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

(2)史料二从新的史学研究角度论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的特征。

[思考]

(1)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我国古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的重要特点。

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特点:

东西南北都有发现,分布区域广泛;大都分布在江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厚的平原地带;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较好,有充足的食物来源等。

说明:

在远古时代,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留下我们祖先生活过的遗迹,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2)据史料二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途径。

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总体特征。

提示途径:

各个氏族文化区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共同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奠定根底。

特征:

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相互融合、绵延不断。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

(一)炎黄联盟

1.三皇传说:

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人文始祖:

传说中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

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时期:

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

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2.“万邦〞时代: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

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拟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三)夏朝的国家治理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夏朝的统治

(1)中央:

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2)地方:

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

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3)夏朝文化遗存:

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构图解史】 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

 K

【史料实证】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变化

史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礼记·礼运?

史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

礼记·礼运?

[研读]

(1)史料一反映的是“天下为公〞、选贤任能、人们和睦相处的大同世界。

(2)史料二反映的是“天下为家〞、私有制和阶级及等级产生的所谓“小康〞社会。

[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选贤与能〞的制度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禅让制。

实质:

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史料二反映了当时社会有何重要变化?

你如何对待这种变化?

提示变化: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贫富分化的阶级对立产生,早期国家体制形成,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文明时代。

对待:

①从社会开展的角度来看,是生产力的开展使经济上的私有制扩大到政权私有的结果;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是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产物,说明国家形态出现。

②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反映了历史开展的趋势,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开展水平,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创造了光芒灿烂的中华早期文明。

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异同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物质根底

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开展

盛行时代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阶级社会产生,至封建社会完毕

反映的

社会状况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首领的

继承方式

由各部落首领推选

世代相袭

都是我国古代最高首领的继承制度,都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三 商和西周

(一)商朝的国家治理

1.商朝的建立:

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

2.迁都于殷:

商朝的都城屡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商朝也称殷朝。

3.殷墟文化

(1)甲骨文:

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在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

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开展演变。

(2)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

4.政治统治

(1)中央机构完善: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2)地方管理:

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是内外服制。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概念阐释】 内外服制

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

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其特点是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

 

(二)西周的国家治理体系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

纣王临时凑集的奴隶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在镐京,史称西周。

2.政治统治

(1)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土—士〞金字塔型的等级构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2)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构图解史】 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

 

3.西周衰亡

(1)“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

周厉王出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2)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

(三)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1.地位:

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开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2.农业: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商和西周的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根本方式。

3.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

【微点拓展】 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1)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展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

(2)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开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根底。

(3)二者相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破坏,奴隶制文明逐步为封建制文明所取代。

 

【史料实证】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料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

荀子·儒效?

史料二 师服说: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少,是以能固。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

左传·桓公二年?

史料三 (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

家庭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张荫麟?

中国史纲?

[研读]

(1)史料一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以姬姓亲族为分封主体,且占据富庶之地的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根底进展层层等级分封,说明分封制实质是一种等级制度。

(3)史料三说明西周形成了国家权力与家庭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政治构造。

[思考]

据史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提示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根本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统治集团内部形成金字塔型的等级机构;形成国家权力与家庭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政治构造。

夏商周时期国家形态的总体特征

(1)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形式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构造。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呈现出较为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华文明起源主要分布在大河、大江流域,具有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特点。

中国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古老的原始文化是中华文明形成的根底。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

中国早期国家是在血缘关系的根底上形成的,以血缘关系结成氏族,然后氏族间成立联盟,通过禅让制推荐有威望的人担当领袖,设置一系列的办事机构,早期国家形成。

青铜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是中国早期国家突出标志。

西周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确立起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家国一体〞的早期社会等级构造。

1.以下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从生产力开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

解析:

选B。

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万年,我国进入了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新石器时代,图片反映了用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的石斧、骨耜,应选B项。

2.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充满着兴衰起伏、不断流徙与融合的情景。

上演这些情景的主要舞台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选D。

题干中的“主要舞台〞是解题关键。

④显示的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和融合地,应选D项。

3.以下哪个地方的远古先民最有可能率先品尝到香喷喷的大米饭(  )

A.黑龙江流域原始居民

B.淮河流域原始居民

C.黄河流域原始居民

D.长江流域原始居民

解析:

选D。

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的居民开场种植水稻,应选D项。

4.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B.领主

C.盟主D.君主

解析:

选C。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方国联盟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附属国与盟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与邦国既有平等的关系又是附属国与盟国的关系,在对邦国的支配上,商王实质上是盟主身份,应选C项。

5.据考古发现,商朝统治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以下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解析:

选C。

甲骨文记载了商朝很多历史活动,井田状的甲骨文反映出井田制的存在,应选C项。

6.樊树志说:

“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立家。

〞这说明分封制(  )

A.分土分民B.维系亲情

C.家国情怀D.贵族专权

解析:

选A。

材料“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和“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说明分封制分土分民的特点,应选A项。

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不全是亲族,B项错误;家国情怀是指西周“家国同构〞,材料未表达,C项错误;材料表达的是贵族的集体执政而不是贵族专权,D项错误。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1.教材P2“思考点〞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观察?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根本特点吗?

提示主要分布在大河、大江流域;星罗棋布,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2.教材P5“学思之窗〞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提示第一种说法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的继续推行,是称颂禅让制的表达;第二种说法,说明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开展的必然结果,说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

3.教材P6“思考点〞

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提示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加强了商朝的统治。

4.教材P7-P8“问题探究〞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

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观念:

以人为本,顺应民意的民本思想;神秘的王权思想。

意义:

把天意与民心联系起来,认为天意就是民心的集中表现,给天命赋予新的内容,把天命与人事联系起来,无疑一种历史的进步。

5.P8“学习拓展〞

提示略。

(建议用时:

30分钟)

一、选择题

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解析:

选A。

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经济革命〞是指新石器时代的“农耕和驯养〞取代“采集和狩猎〞的进程,被称为“农业革命〞,人类在此根底上由“史前〞跨入“文明〞,应选A项。

2.以下有关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中华文明的源头满天星斗般地分散在中华大地上

B.中华文明的源头呈现多元分布的态势或格局

C.中华文明起源时各区域文明的特征和作用是一样的

D.中华文明起源时各区域文明间互相影响、相互融合

解析:

选C。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互相影响、相互融合的特征,但各区域文明的特征和作用是各不一样的,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3.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史事实反映了(  )

A.不断变化的人才标准

B.不断变迁的统治模式

C.不断改变的社会形态

D.不断趋向文明的历史进程

解析:

选D。

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是生产力开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反映了文明的演进,应选D项。

4.有学者认为,文明社会是从有社会规那么开场的。

据此判断,可作为文明社会标志的是(  )

A.制造石器工具B.采集与渔猎食物

C.农耕聚落形成D.文字与法律产生

解析:

选D。

据题干材料信息“社会规那么〞可知,文字与法律产生使得人类社会有了共同遵守的社会规那么,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应选D项。

5.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

假设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解析:

选B。

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拟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6.以下图是牧野之战想象图。

要想复原牧野之战的真正情形,专家可资凭借的价值最高的材料是(  )

A.周初青铜器“利簋〞铭文

B.?

史记·周本纪?

C.小说?

封神演义?

D.电视剧?

封神榜?

解析:

选A。

考古文化遗址为实证的第一手材料,价值最高,周初青铜器“利簋〞铭文记载了周武王灭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应选A项。

7.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解析:

选C。

材料反映的是甲骨卜辞中对农业生产的记载,不是巫师是农业的组织者,故A项错误;农业收成与农业生产力的开展有关,与祭祀活动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甲骨卜辞的内容可知,当时农业生产已经是重要的经济活动,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自然环境的恶化,故D项错误。

8.古代某制度“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以下阐释这一制度最恰当的关键词是(  )

A.大宗小宗B.拱卫王室

C.禅让帝位D.中央集权

解析:

选B。

“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候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表达的是分封制的作用,应选B项;大宗小宗是宗法制的特点,排除A项;禅让帝位存在于原始社会时期,排除C项;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大、老二),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三、老四)。

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 ?

中国震撼?

一文中认为:

“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

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

由谁开启?

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

(4)“授权〞与“尽忠〞在上述制度中有何表达?

有何积极意义?

解析:

(1)问,根据宗法制规定的继承王位的原那么:

王位及爵位由嫡长子继承,所以老三继承王位符合继承原那么。

(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由夏启开创,评价可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和所学知识作答。

第(3)问,由所学知识可知“列土封建〞指分封制。

第(4)问,分析材料二可知“授权〞指诸侯的权利,“尽忠〞指诸侯的义务;意义是答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老三将继承王位。

老三是嫡长子。

(2)王位世袭制。

由夏启开创。

评价:

这种制度的实行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私有制开展、阶级对立的产物;顺应了历史开展的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分封制。

(4)“授权〞:

周王将土地及土地上的臣民分封给诸侯,诸侯有世袭统治权;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尽忠〞: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意义:

扩大了疆域;稳固统治;使西周成为奴隶制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