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测产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1331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测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粮食测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粮食测产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粮食测产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粮食测产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食测产方案.docx

《粮食测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测产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食测产方案.docx

粮食测产方案

 

粮食测产方案(总22页)

垦区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工作方案

(修改稿)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农业是垦区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作物产品产量统计是农业生产统计中最重要的统计工作,是直接反映垦区生产经营成果、效益好坏的关键性指标。

搞准农作物产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规划垦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垦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农作物产品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工作方案。

一、垦区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的特点:

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以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也就是说用被抽中地块的产量来推断作业区、管理区产量,逐级汇总到农场及总局,以此科学推算垦区的农作物产量。

2、抽样调查在抽选样本单位时要遵守随机的原则,使样本单位有均等的被抽中的机会。

3、农产量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比较,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并提高资料的时效性,要比全面调查取得的产量提前三个月左右。

4、抽样调查需要调查的单位少,可以减少登记误差、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调查范围、时间

垦区所有种植农作物的基层生产单位(作业区)都要实行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方法即实割实测。

以作业区为总体,按抽样调查规则抽选若干个地块为样本,进行实割实测调查,各分局、农场统计部门负责部署、监督检查,由作业区统计及农业技术员组织具体实施。

遵照抽样调查方案要求,测出各作物样本地块产品产量,推算出作业区各农作物产量。

总局统计局要对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进行复查。

验证的方法,一是把总局所有作业区按当年实割实测产量排队,再等距抽样,按1%的比例抽选一部分作业区和部分职工住户,进行全部产品检斤过秤取得总产量,再与作业区抽样调查产量相比较,来验证误差大小;二是要求按1%被抽中作业区在上报农场的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推算表同时抄报总局一份,总局进行超级汇总,以取得农作物总产量,与抽样调查产量相比较,以验证抽样误差,误差不超过±2%为有代表性。

实割实测作物主要是粮食作物小麦、大麦、大豆、玉米、水稻、谷子、高粱、杂豆和薯类等。

实割实测时间选在作物大面积收获(联合)前5天左右进行,怎样掌握这个时点,就要根据各农作物成熟期和各作物品种的早、中、晚熟类型而定,不能一刀切进行(早熟与晚熟品种成熟期相差一个星期左右)。

麦类、水稻作物在蜡熟期进行实割实测,就是用手掐籽粒时没有白浆呈白蜡状;大豆作物在底荚呈褐色,有四分之三串(落)叶后,大豆摇玲前进行;玉米作物在籽粒蜡熟期手掐玉米粒发硬感觉,籽粒变黄时进行实割实测。

要严格掌握实割实测时间,过早,农产品不成熟,籽粒瘦条,测得产量偏低,抽样产量与实收产量误差过大;过晚,作物落粒,实割实测损失大,产量不真实。

三、逐块作物估测产量

估产的目的是为抽选有代表性地块做依据。

在作物成熟期(大约在收获前一周左右)深入田间进行逐块估测产量,以取得比较接近实际的预计单产资料,作为抽选地块的排队依据。

所以认真做好逐块估测产量工作对实割实测结果来说,是很重要的。

估测形式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采取要素测产法(查株数粒测产法)进行。

要素测产法(查株数粒测产法):

应用于农作物接近成熟阶段,穗、粒定型后,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要素推算出产量。

在实践中,先在地块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几个样本,每个样本为一平方米或较大一些面积,查出各样本的株数,求出每个样本的平均穗数,然后测定平均每穗的籽粒数目和每粒的平均重量。

这在未成熟和晒干前不好计算,因此,预测时可用前几年同样品种千(百)粒重或预计千(百)粒重,一般计算产量公式为:

农作物公顷单产(公斤)=

每公斤粒数=

1000克

如用千粒重或百粒重代替每公斤籽粒重则公式为:

农作物公顷单产(公斤)=

在运用要素测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2)要测量地块面积,得出标准单产,统一计量单位:

公斤/公顷,吨。

(3)要尽量争取准确的要素数据。

(4)要设置完整的测产记录。

(5)要按实际收获中的损失率,扣除损耗。

这种方法估测产量比较科学,误差较小,要素测产法也是农场农业部门和作业区对作物的测产方法,每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已形成常规,作业区统计和农业技术员对此很熟悉并相当有经验。

四、核实与丈量面积

将调查作物全部播种面积和地块进行登记,以耕地面积、播种面积、收获面积、家庭农场及种植户种植作物的底帐等有关资料为依据,逐一对照核实,在地块内核实面积时,可根据地块形状而定,一般采用米尺测或数垄等方法进行,再根据面积公式计算面积。

在掌握面积基础上,对计划外面积做重点了解。

保证收获面积准确,避免重、漏、瞒等现象,其目的是为计算总产量提供准确的依据。

此项工作应在逐块估产和割取作物样本时进行。

五、抽选样本地块的方法

如何抽选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是搞好农作物产量调查的中心问题。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别,各地块农作物长势也不同,为便于提高抽样调查的准确性,要对作业区各作物地块进行抽样。

抽样调查以作业区为总体,要求种植粮豆作物的地块全部进行实割实测,若地块较多,超过5个地块,各地块间隔又远,为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可选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块,原则是按40%的比例抽选地块。

地块面积较大,作物生长整齐的作业区抽地块,反之则多抽些地块,方法有两种:

1、代表水平选点(等距抽选)

凡自然条件如地形、气温、降水量比较一致,农作物平均单产水平差异不是很大的作业区,宜采用这种方法。

它是按作业区各地块作物的估测单产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队,播种面积依次累计。

按一定播种面积间距,等距抽选样本地块进行实割实测。

具体步骤如下:

(1)按有关标志排队。

将作业区地块的调查作物估测单产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队,为方便抽选地块,作业区可通过填制“排队抽样表”(定报5-3)解决。

(2)累计播种面积。

把播种面积填制在排队抽选表中,填表时,只要依据编号顺序逐块累计播种面积。

(3)计算抽样距离。

计算公式如下:

抽样距离(公顷)=

抽样半距(公顷)=

(4)抽选样本。

根据抽样距离,计算出每个应抽选样本的播种面积累计数字。

应按组中值抽样方法,第一个样本所在的播种面积累计数应为抽样距离的一半,与排列累计播种面积对比,以其中最接近者抽选为样本地块,以后每隔一个抽样距离抽一个样本,按计算好的每个应抽选样本的累计播种面积数,在排队一览表的累计播种面积列中找出接近面积所在地块,在表上作好记号,该地块就是应抽选的样本地块,直到抽完为止。

(5)计算抽样误差。

由于用等距抽样方法按播种面积累计抽取调查样本,每个样本代表的播种面积是相同的;加之样本是从各组的组中值处抽取的,因此,各调查样本的总平均单产就能比较接近总体的平均单产。

公式:

代表性误差=

代表性误差不超过

2%,为有代表性,可以进行实割实测调查。

例如:

某作业区大豆作物种植520公顷,有9个大小不等的地块,有关资料如图表(1-l),按要求应抽5个地块进行实割实测。

这5个地块确定的方法是:

根据表上资料抽样距离为:

抽选距离=

=104公顷

抽选第一个样本地块的距离为抽选距离的一半104÷2=52(公顷),与52公顷接近的是4号地块,第二样本地块52+104=156(公顷)即为15号地,同理可推算出其他三个样本地块,第三个样本:

156+104=260(公顷)即第6号地,第四个样本:

260+104=364(公顷)即9号地,第五个样本:

364+104=468(公顷)即11号地,在表中做好记号,5个样本地块抽选完毕。

(1-1)某作业区大豆地块排队表

编号

地号

估产(公斤)

面积(公顷)

累计面积

抽中地块

总产(公斤)

1

1

2100

8

8

16800

2

4

2150

50

58

107500

3

2

2200

24

82

52800

4

15

2230

70

152

156100

5

8

2280

36

188

82080

6

6

2310

100

288

231000

7

9

2350

58

346

136300

8

11

2430

110

456

267300

9

14

2500

64

520

160000

合计

――

520

520

1209880

抽样误差验证:

5个地块单产为898200÷388=2315公斤(898200为5个作业区总产量,388为五个地块合计大豆面积),作业区平均大豆单产为1209880÷520=公斤,代表性误差为

,误差为%即有代表性,可以进行实割实测。

2、分类抽样

凡是自然条件复杂,农作物单产差别较大,地块又较多的作业区,可根据每种作物生长的好坏,将地块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然后从每个等级中选出有代表性地块作为调查点,方法与代表水平选点相同。

按作业区作物地块多少抽选地块数目大致如下表(1-2)。

(1-2)根据作业区作物地块多少选地块表

作业区地块数(块)

应抽选地块数(块)

1

1

2

2

3

3

4

4

5-10

5

11-20

8

21以上

10

六、实割实测

实割实测是在作物成熟后大面积收获前5天左右,作业区通过对样本地块的农作物进行实际收割,单晒、单打、扬场,单独过秤所取得产量的一种方法。

(一)实割实测准备工作

1、各级要成立实割实测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实施。

作业区调查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一般以作业区综合统计或农业技术员为主,组织作业区负责人、农业技术人员、家庭农场场长和有经验的人员参加。

2、做好种植户的思想工作,讲清抽样调查意义,讲明做法和要求,以便争取他们的配合与支持,搞好调查工作。

3、搜集取得有关标志资料,如作物播种面积、作物种植比例、地块分布、地形和近几年产量数字。

4、准备测产工具。

如表格、皮尺、米尺、测框、测竿、标签、秤、镰刀、样品袋、计算器、运输车辆等。

有条件的可准备GPS测量仪。

按实割实测情况,可分为全部地块割测和抽样割测两种方法。

前者适用于极小地块割测不足1公顷地块,后者适用于大面积地块割测。

(二)样本单位数目的选定

首先要确定各地块放样数目。

中选的实测地块放置样本数目多少,由调查地块面积的大小和作物长势等情况来定,地块面积大或作物长势不均匀,可适当多取,反之应少取,样本越多越有代表性。

按地块面积大小所应抽取的样本个数大致如下表(1-3)

(1-3)   地块面积及样本个数

实测地块面积(公顷)

应抽选样本个数(个)

1-5

3

5-10

4

10-20

5

20以上

6

(三)实割实测取样方法

1、框测法。

框测法是利用一定内径面积的正方形测框作为割取样本的面积标准。

一个测框面积就是一个样本单位面积,每收割一个测框作物的产量,就是一个样本单位产量,利用框测法测产计算地块单产的公式为:

框测法一般只适用于平播、窄行、株行距较小的作物,如小麦、水稻、平播油菜等。

测框一般为1平方米(即其边长为1米正方形),可用木制或钢筋制作。

实际测产时,如果作物行距较准,也可用卷尺量出1平方米面积来代替框测。

2、长度样本(竿测法)。

长度样本割测法是利用一定长度的测杆,作为割测样本的长度标准,每收割一个测量长度的产量,就是一个样本产量,每个样本长度乘以作物的平均行距,就构成一个样本单位面积。

平均行距的测定,一般要在样本地块的一边,用卷尺或测绳拉成直线,向对边量出总长度和数清作物总行数。

目前垦区农业生产机械作业水平较高,起垄、播种相当标准,各种作物行距相差不大,可按实际行距作为平均行距。

长度样本测产作物单产(公斤)=

长度样本割测法适用于宽行(垄)作物.如大豆、玉米、谷子、甜菜、高粱、薯类等。

长度标尺可以用米尺、测竿,测竿可用木竿或钢筋,样本长度一般为5米或为平方米除以作物平均行距的长度。

(四)样本的安置方法

样本单位数目确定后,要把这些样本均匀地安置在选中地块上,具体作法如下:

1、长度、竿测法。

进地取样时可根据地块大小和形状,分别采取对角线、代表垄、沿垄分段和样本间隔相等方法取样,对角线可用单对角线或双对角线。

(1)对角线取样法。

适用于地块小而且形状不规则地块,具体步骤如下:

①计算样本间隔。

适用宽行(垄)作物,如玉米、大豆、薯类等。

样本间隔以行为单位,用下面公式计算:

窄行作物如水稻、小麦、则先量样本地块一侧边长,再除以样本数加1,得出米数,公式为:

样本间隔(米)=

②拉对角线。

地块较大时,为保证对角线成直线,可在地块两端插上标竿,作为指导向前取样的方向。

实际测量时,为避免人为踩倒农作物增加损失,对角线取样可采用顺垄(行)走一定距离后再横跨一定长度取测点(循环往复,直到取足样本为止)。

③样本点上取样。

即测杆或米绳中心要与对角线交点重合。

(2)样本间隔取样法。

宽行作物面积较大、形状很整齐或两边长度和行(垄)不等可采用样本间隔取样法。

①计算行总长度,公式为:

②计算样本间隔。

公式为:

取样时,从样本地块的角开始取样,第一个样本单位取在样本间隔一半处,以后顺着行,每隔一个样本间隔抽取一个样本,直到抽完为止。

(3)代表垄法。

此法适用于整齐地块。

①确定实测代表垄数(代表垄数要小于样本单位个数),代表垄确定后,要确定每隔多少垄,选一条实测代表垄。

全部垄数=

②求出各个实测代表垄的总长度,计算出实测代表垄各样本间距离。

样本间隔距离(米)=

第一个样本从地角沿地边(与垄垂直)测出半距,再沿代表垄量出半距处抽出第一个样本,以后每隔全距抽一个样本,第一条样本垄抽完,再抽下一条代表垄加全距抽选,直到抽完。

例如:

某作业区4号地种植大豆22公顷,有420条垄,每条垄长大约850米,应抽取20个样本。

先确定抽选15个实测代表垄,则实测代表垄的间隔距离为(420÷15)-1=27垄,即每隔27垄选一条代表垄。

在代表垄上抽20个样本,这15条垄总长度为850×15=12750米,样本的间隔距离等于12750÷20=米。

第一个样本放在÷2=米处,第二个样本放在+=米处,以后沿实测代表垄每隔米取一个样本,直到取完。

(4)沿垄分段割测法。

在实际测产工作中,可将全部垄数划分为3-5段,在每段上均匀抽出若干样本点,以推测产量。

2、面积框测法。

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时,面积框测法,样本安置方法,与长度竿测法中窄行作物计算样本间隔,确定样本所在行和样本点上取样法相同。

凡窄行作物面积较大,而且形状很整齐,可用开方法计算样本间隔,以抽取样本,公式为:

抽取步骤是:

第一个样本从地块一角沿地长边(与垄垂直)测出半距,再沿垄量出半距处抽出第一个样本,以后每隔全距抽取一个样本,第一行抽完,在隔全距下一行继续抽,直到抽完为止。

梅花(棋盘)式抽样法。

在地块内均匀选出若干个样本,这种方法较适用于水稻抽样。

七、地块割取样本和计算单产

要求对测产过程有完整的记录,同时记录作物生产条件、技术措施和样本数据,从中分析产量因素,总结增产或减产原因,最终科学计算出单产。

(1)割测样本。

利用框测法、竿测长度法割取作物时,要客观、实事求是,不能人为随意挪动样本点位置。

测框的放置应与作物行成45度的交角。

要先割中心部分,再割周围部分,做到既不多割,也不少割。

凡根部在测框内,都算测框内作物,全部割回来,遇到田间路、水沟或空白点可以越过;但是缺苗或作物长势不好则不能改换位置。

(2)样本割后处理。

同一地块割下来若干个样本,打上捆,插好标签运回晒场,单晒、晾晒,经过脱粒、晒干(达到正常水分)、扬场,把全部样本籽粒称重,然后计算地块平均单产。

(3)调查地块平均单产。

在样本割后处理完成后,要进行地块平均单产的计算,公式为:

调查地块平均单产(公斤/公顷)=

在推算出实割实测地块平均单产之后,参照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规定标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经过几项必要调整:

(1)实割实测要比大面积收获损失小得多,因此要从实割实测产量中扣除大面积收获时各种损失,主要考虑扣除田间损失率(%)收获损失,破碎粒率和自然损失等,扣除比率应根据实际情况定。

一般综合损失率为:

水稻3-5%、小麦6-10%、玉米4-8%、大豆4-8%、杂豆3-6%范围内,特殊年份或灾情较大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扣除损失率。

调查地块扣损后的单产=调查地块平均单产×综合损失率

 

(2)统一计算单位。

应统一调整为公顷、公斤。

 (3)科学地调整单产,如样本地块有水沟、管理行等,应根据无效面积的大小来调整单产。

八、产量的推算

在推算产量时,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核实各种作物的收获面积,检查样本登记表中数据有无错误,其次,确定当年收获作物各种损失,使实割实测的总产与实际总产尽量接近。

最后,确定水分杂质率(详见1-4表)

(1-4)各种主要农作物水、杂国家统一规定标准含量表

作物名称

小麦

玉米

水稻(粳稻)

高粱

谷子

大豆

马铃薯

杂粮

标准水分

14

13

18

14

标准杂质

1

1

1

1

2

1

2

2

水杂合计

15

14

20

16

产量推算的方法:

(l)产量计算由测产地块推算作业区的平均单产和总产,计算公式为:

作业区该作物简单平均单产(公斤)=

此公式为算术平均法,应用于抽选部分地块实割实测计算单产。

该作物加权平均单产(公斤)=

此公式应用于全部地块实割实测计算单产。

(2)农场、分局、总局级产量计算方法。

管理区将所属各作业区的实割实测数据汇总计算出本管理区的农作物产量。

农场把各管理区上报的作物实测产量表通过计算机进行叠加汇总,产生各作物产量。

农场到总局的农作物产量,也是逐级通过计算机进行叠加汇总取得产量。

上报到总局的产量数据一经确定,即作为农作物产品产量的年报统计数据固定下来,为总局当年的实际产量,原则上不再调整。

在遇突发性自然灾害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较大的,总局统计局联同其它部门对受灾单位进行核实,修订产量数据。

九、农作物产量实割实测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1、处理样本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为避免弄混样本,要放置标签,写清地块名称、编号及样本单位数目,运回晒场单放一处。

2、脱粒时用手工脱净.不能动用大机械或碾子压。

晾晒时要在阳光下自然干燥或干燥箱干燥,不能用锅炒炉烘,以免出现焦粒和过分降低籽粒的含水量影响实测结果。

3、在每次称量样本籽粒重量之前对所用的秤要认真检查,以保证其准确度。

4、称重化验,及时进行水分、杂质和千粒重的化验测定,并附上化验单。

5、调查人员必须亲自参加实割实测地块样本单位的割取、运输、晾晒、脱粒、过秤和化验等各环节。

认真把好关,防止地块样本弄混、丢失或被畜禽吃、鼠盗,造成意外损失。

6、在实割实测这一环节结束后,要进行全面复查,如发现有差错要及时向上级反映以取得补救措施。

7、管理区做好抽样调查资料的保管工作,要把测产的原始资料存档,以便备查。

十、做好总结

农产量实割实测工作结束后各调查单位要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形成综合材料逐级上报,工作总结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本年各种作物的生产水平。

2、根据了解的情况,分析实测结果。

3、在实割实测中,发生过什么问题,问题是怎样产生的,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在调查工作中有哪些经验体会,存在哪些问题及改进意见。

5、各级领导、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调查结果的反映等。

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指标解释

(一)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推算表(定报5表)

1、实测作物指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杂豆、薯类等粮食作物。

2、粮食作物合计是把实测调查推算的谷物和豆类作物全社会产量相加而得。

无论是种植在耕地上和非耕地上的粮食作物都计算在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职工家庭经营的粮食作物,无论是上交国家的,还是市场上自由出售的,以及职工家庭自留的都统计为粮食产量。

3、谷物包括禾本科的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谷子、高粱和其他谷物,不包括豆类和薯类。

谷物类作物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玉米按脱粒的籽粒计算)。

4、硬粒小麦指具有较高营养品质和良好(食品)加工品质的强筋小麦。

5、谷物中其他作物主要是指大麦,还包括燕麦、荞麦、糜子等。

6、豆类是以食用种籽及其制成品为主的一类豆科植物,包括大豆和杂豆。

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

7、杂豆指红小豆、绿豆、蚕豆、碗豆、芸豆、扁豆、豇豆、鹰嘴豆等。

8、薯类 包括甘薯(红薯或地瓜)和马铃薯(土豆)。

9、调查区数是指开展了种作物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并提供资料的调查作业区个数。

10、实测地块个数是指该农作物被抽中的实测调查地块的合计数。

11、实测地块播种面积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实测地块面积。

凡是实际种植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还是非耕地上,不论面积大小,均应统计在内。

12、实测地块核实面积是指在原播种面积基础上,查清漏报、错报、瞒报、虚报等情况后,调查该种作物的实际播种面积。

不论在耕地上或是非耕地上的种植面积都要包括在内。

13、抽取作物样本个数是指在被抽中地块上实际放置单位样本点的合计。

14、抽取作物样本面积是被抽中地块上样本点的面积之和。

15、播种面积是指应该在本日历年度内收获农产品作物的播种面积之和。

本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上年秋冬播作物面积+本年春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播作物面积。

16、上报面积是指该种作物在调查以前的逐级上报的面积。

17、收获面积(公顷)是指在上报面积的基础上,经核实面积后,并扣除因灾减产九成以上的面积,能实际收割农产品产量的作物面积。

18、单产是指每一公顷面积上收获农产品的重量。

19、平均单产是指调查单位该种实测作物全部抽中地块实测单产的平均数。

或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抽全部地块)

20、按上报面积计算单产是按最初上报播种面积计算的单产,即:

21、总产量(吨)是指本年度内,经抽样调查推算的各粮食作物总产量。

公式为:

总产量=平均单产×收获面积。

(二)粮食产量实割实测原始数据(定报5-1)

1、调查地块名称是指调查单位该种实测农作物被抽中地块的代号,可用数字也可用文字编制。

2、种植作物是指被调查的粮食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

3、预计单产(公斤)是指调查单位对该种作物在实割实测前的估产数,是排队抽样的依据,可通过经验法或要素测定法对作物单产进行估算。

4、实际放样个数是指在该实测作物地块上放置样本点数。

5、实际放样面积某一实测地块全部样本单位的面积。

6、样本毛重(公斤)某一实测地块全部样本点脱粒后,没有扣除水杂籽粒重量。

7、化验结果(%)是把实割作物脱粒后,产品拿到粮食检验部门通过仪器进行检测的结果。

检测主要内容是产品水分、产品杂质,用百分比来表示。

通过化验样本水杂再按公式折算成国家标准。

化验的含水率和杂质率合计为国家标准率(%)=

8、样本净重(公斤)某一实测地块全部样本毛重扣除水杂后的重量。

公式:

样本净重=样本毛重(7)×折国家标准(1l)

9、每公顷籽粒毛重(公斤)是指调查单位该种实测作物全部抽中地块,没扣除水杂率的实测每公顷重量。

公式为样本毛重除以实际放样面积。

即:

13=7÷6×10000

10、每公顷籽粒净重(公斤)是指调查单位该种实测作物全部抽中地块扣称水杂率后的实测每公项重量。

公式为样本净重除以实际放样面积,即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