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docx
《第一章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第一章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基本解释
1.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
2.文学上指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描写
详细解释
1.单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绘画。
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2.文学上运用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写法亦称素描。
美术理解
是绘画中的术语。
在汉语中解释:
“素”从字面上指单纯、直接和质朴、真实。
“描”是指写、画、挥舞、临摹、写生的意思。
素描的定义是指用单色来描绘物体的形象。
素描是一门关于认识和表现形的学问,是指导表达造型艺术的一种最基本的、辩证的、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是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
我们常说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绘画创作的训练手段。
最早作为素描的雏形形式产生的就是那些古代岩洞的岩画,当以及那些莫名其妙的符号,这些简洁朴素的描绘正是人类祖先对自然界的真实感受。
16世纪在意大利,美术学院产生以后,素描才以正式身份出现在美术学府的画室。
1912年在我国上海美术学院正式开设这一课程,1958年受到冲击,1962年恢复,到“文革”时期又受到冲击,直到1976年在全国各大美院开始恢复。
从素描的发展历史上看,从古埃及、两河流域到古希腊、古罗马,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欧洲17世纪古典画派到20世纪现代派,已经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体系。
在素描教学中,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观察和刻画客观物象的造型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常常以把形体画得像不像、准不准、整体不整体作为检验素描水平的高低。
作为设计人员同样要具备素描的基本功。
美术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手段。
美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
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
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
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需要恢复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
素描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这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得到了完全证明,因此,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铅笔,色粉笔,乌墨褐,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
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欣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
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可以用单色线条(也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涂抹成面等方式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
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色彩,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
在西洋美术辞典(雄狮图书公司出版)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份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
一幅出自风景画家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想作准备。
每一个物体在光照下都会有亮和暗两部分即明,暗两部分。
所以在画时,会以明暗交界线为界,分出明暗两部分。
暗部一般还为反光,灰部和暗部;亮部则是画中最明亮的部分;此外还有投影,和背景。
在作画时,亮部要尽量避免脏,暗部要尽量避免闷(也就是由于线条太多而没有空隙与反光)。
素描是其他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另外对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
素描虽然被视为是两度空间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却也同时暗示这两者。
素描的定义(摘自康和教师手册)
法文Dessin--英文Drawing--中文称为「素描」。
素描是描绘者在既定的面积或在平面的物质(纸、布……)上--描绘出外在的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并藉此训练来掌握物体的明暗层次和基本形象。
速写符合素描的定义,广义上来说,速写是素描的一种。
第二章石膏几何体写生
第一节几何形体与形体结构
导入:
物质世界是形体的世界。
物质世界中不同物象的形体特征与结构方式纷繁多姿,变化万千。
掌握基本几何形体的形体特征、结构方式和写生方法,是认识、概括客观物象形体、结构的一把“钥匙”,是培养素描造型能力的基础。
教学模式:
欣赏——启发——示范——实践——讲评
教学过程:
一、形体与结构
⒈形体
形体是客观物象存在的外在形式,是体现物体存在于空间中的立体性质的造型因素,是素描造型的基本依据。
在造型艺术范畴,形体包含着“形”与“体”两层含义。
⑴形
形,即物象的形状。
⑵体
体,即物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所占用的空间。
⑶形体与体面(三种形式)
1不同方向的体面
2不同性质的体面
3不同大小的体面
⒉结构
结构一词,是借助建筑学的术语,原意是组合与连接的意思。
在造型艺术范畴,结构一词有着特定的含义,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⑴结构是指包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
⑵结构是指客观物象的形体构成关系,即通常所说的“几何结构”。
⑶结构是指客观物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结合、构成的关系。
1结构与形体
2结构与造型
二、几何形体
几何形体是任何复杂形体的基础。
⒈基本几何形体
⑴立方体
⑵圆球体
⑶圆柱体
⑷圆锥体
⒉几何形体与造型
构成几何形体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
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几何形体与一些简单的形体结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形体透视与明暗规律
导入:
形体的透视规律和明暗规律,是指导我们在造型中正确地观察、理解和表现客观物象的科学的理性法则,是素描造型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习和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和明暗的变化规律,是学习基础素描,掌握素描造型方法,提高素描造型能力的重要基础课题。
教学模式:
欣赏——启发——示范——实践——讲评
教学过程:
一、形体的透视规律
⒈透视基础知识
透视原理
人的眼睛观看物象,是通过瞳孔反映于眼睛的视网膜上而被感知的,远近距离不同的相同物象,距离愈近的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大,距离愈远的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小,这一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被称为“透视现象”。
透视变化与造型
观察立方体可以发现,在最多所能看到的完全相等的三个面中,凡是具有前后深度关系的体面,不仅大大缩扁,而且改变了固有的正方形形状,这种现象被称为“透视缩形”,才符合正常感觉。
透视的常用术语
1视角与视域
2视点与心点
3视线与视平线
4透明画面与物面
5原线与变线
6灭点
⒉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立方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
3倾斜透视
圆面、圆柱体与圆球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⑴圆面的透视变化
⑵圆柱体的透视变化
⑶圆球体的透视变化
二、形体的明暗规律
1、明暗与造型
光与明暗
明暗与结构
⒉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明暗变化的两大部:
受光的亮部和背光的暗部
明暗变化的三大面:
受光的亮面、背光的暗面、介于受光和背光之间的灰面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
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与投影。
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形体的基本透视原理和明暗变化规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要点
导入:
复习上节内容,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导入新课。
教学模式:
启发——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一、观察力与观察方法
无论采用何种造型方法,对客观物象的正确认识与判断是造型的基础。
因此,提高观察力是基础素描造型训练的基本任务之一。
⒈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是科学观察方法的核心。
⒉比较观察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⒊本质观察
二、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步骤
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步骤,概括起来就是“整体——局部——整体”,即先整体,后局部,从整体出发刻画局部,以局部刻画充实整体,最后再回复到整体的作画方法。
⒈打轮廓线阶段
⒉形体塑造阶段
⒊深入刻画阶段
⒋调整统一阶段
三、石膏几何体写生要点与表现例要
石膏几何形体写生,注重对基本几何形体的形体特征和结构方式的分析与认识,初步树立形体的体积与结构概念,掌握石膏几何形体体积特征和结构特点,以及形体透视缩形和明暗变化的一般规律。
依据不同的课题要求,运用线条或明暗调子正确表现对象的比例、结构、体积、空间及相互关系。
⒈观察与分析
⒉结构与形体
⒊明暗与体积
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要点和作画步骤,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章静物写生
第一节静物的配置与构图
导入:
静物写生,是学习基础素描的重要内容之一。
静物配置,是指为赋予静物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所进行的静物搭配与布置。
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静物配置的原则
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
具体地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渐进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2、情感性原则
所谓情感性原则,就是说静物配置要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要求。
3、审美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讲究形式美感,要善于发现静物自身的美感特征,依据变化统一的原则进行配置。
⑴形体
⑵色调
⑶质地
⑷布局
⑸光与衬布
二、素描的演变与发展
素描是人类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作为原始素描,大都以极简单的材料,直接在洞壁上描绘或刻画。
世界最早的素描是距今约两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岩洞壁画和约在一万年以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窟壁画。
古希腊艺术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摇篮”,其素描很重视线的表现力,形成一种轮廓画法,色彩单纯,线条流畅,具有独特的质朴之美。
希腊素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画于陶器上的“瓶画艺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标志着西方素描走向成熟。
出现了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17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艺术中心逐渐转向法国。
安格尔即是这一时期素描艺术的杰出代表。
19世纪法国画家塞尚提出了形体的几何形结构学说,进一步奠定了近代素描造型的科学基础,在造型观念上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德国出现了两位杰出的素描大师,即门采尔与珂勒惠支。
19世纪末,俄国素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契斯加可夫创立的素描教学体系,发展了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写实传统。
20世纪的西方素描被通称为现代派素描,其流派纷呈,交替变异。
毕加索、康定斯基、达里和蒙德里安即是其中很有影响的代表。
中国传统素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素描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传统线描和水墨技法的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的见解;南齐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六法”。
唐末经五代至北宋是中国传统绘画线描艺术发展的高峰。
中国的近代素描,源于近百年来的中西文化交流。
这一时期以徐悲鸿为代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开始进入发展时期。
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素描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学习基础素描的目的要求
导入:
复习上两节课学习过的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导入新课。
教学模式:
启发——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基础素描的目的
基础素描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
所谓造型能力,具体地讲应包括两个方面:
⒈是造型的认识能力,即研究和掌握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透视变化、运动规律等;
⒉是造型的表现能力,即运用造型的规律、法则以及造型语言等,在画面上真实地塑造和再现客观物象。
关于基础素描的学习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⒈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
⒉掌握造型的法则与规律;
⒊提高造型的技能技巧:
⑴树立体积观念,掌握立体描绘的方法与技能;
⑵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对比例的准确判断力;
⑶掌握造型语言,提高素描造型的表现力;
⑷掌握分析综合的方法,提高素描造型的概括力;
⑸掌握作画程序,学会整体作画的方法;
⑹学会使用多种素描工具,提高驾驭工具的技能技巧。
二、学习基础素描的态度与方法
⒈提倡热情、主动、勤奋、求实的学风;
⒉提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⑴“脑”与“手”的训练相结合;
⑵明暗造型、结构造型;
⑶长期作业、中期作业与短期作业;
⑷速写、默写、想像与临摹。
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清楚了学习基础素描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态度与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素描的工具材料与使用
导入:
不同的工具材料,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在基础素描训练中,首先要熟悉常用的工具材料,以利于造型训练和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
教学模式:
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一、素描的工具材料
⒈笔的种类
⑴铅笔
铅笔的特点是色调层次丰富而细腻,既易固定,又易擦易修改,便于层层深入刻画。
铅笔笔芯有软、硬之分,分别以字母“B”和“H”表示。
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软或硬的程度,6B最软,6H最硬,HB则软硬适中。
⑵炭笔
炭笔的笔芯较粗,其质地较铅笔软。
颜色深重浓黑,附着力强,难于用橡皮擦净,不易修改,且易弄污画面。
由于笔芯较粗,线条粗细不易控制,在基础训练的初始阶段不宜采用。
⑶炭精条
炭精条分黑色和棕色两种,一般为方条形,特点是即可进行较细致的刻画,又便于大面积涂抹,亦可表现丰富的浓淡层次。
炭精条与炭笔一样,难于用橡皮擦净,不易修改,容易弄污画面,初学者不易掌握。
⑷木炭条
木炭条一般以柳条烧制而成。
质地松软,颜色浓黑,使用方便,表现力强。
但是木炭条的颜色附着力不强,极易脱落而损污画面,为便于保存,必须喷上定画液。
⒉素描用纸
素描用纸除白色外,还有淡灰色纸,其质地有厚、薄、粗糙、光洁、结实、松软之分。
⑴铅笔画用纸
铅笔画用纸一般应以纸质密实,纸面纹理较粗糙的为好。
有色纸则易掩饰画面的缺点和弊病,不利于素描造型的严格训练。
⑵炭笔、炭精条、木炭条用纸
炭笔、炭精条、木炭条用纸,一般宜选用质地稍粗而具有一定韧性的纸,如新闻纸、宣纸、毛边纸、包装纸等均可选用。
⒊辅助工具
⑴皮擦
⑵纸笔
⑶定画液
二、素描工具的使用
⒈执笔
⑴斜握法
⑵横握法
⒉用笔
用笔的要点之一是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
要学会以手指、手腕、手臂不同部位的力量运笔,特别是要掌握以轻重不同的腕力带动运笔的技巧,画出或实或虚、或刚或柔、气韵贯通、富于表现力的线条,以适应造型的需要。
三、画前准备与作画常识
⒈画板、画夹、画架
⒉光源与采光
⒊距离与角度
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素描工具材料的一些简单使用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