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1118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9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要关注近代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其经济发展原因,经济制度与经济的发展特点。

2、关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经济现代化,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化对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影响。

同时这部分内容注意与政治、地理学科相联系。

3、要注意横向的比较。

与西方国家、前苏联经济发展相对比。

注意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纳入到全球化的范围中考查。

对经济发展原因、条件的分析探究是近年来历史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

4、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5、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6、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上海高考试卷中曾经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过。

2007年广东卷第10题考察了晚清上海的饮食和26题考察了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017年山东文综卷27题文明史观材料题和29题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材料题也涉及到了这部分内容。

因而在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重点关注:

①复习时应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意义。

②将交通工具的变化与两次工业革命联系在一起,考查科技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作用和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③从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和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介三个方面整体把握社会生活的变迁和进步。

【专题讲解】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知识归纳】变化: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换得到发展。

〔2〕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倾销,中国逐步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4〕中国开始有部分商人、手工业者投资办厂,中国出现了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新经济。

原因:

一是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二是由于伴随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三是中国的一些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二】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知识归纳】推动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阻碍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特别提醒】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国时期的历史最典型的表达了这三种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由于制约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很多,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

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够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个任务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身上。

【三】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首先,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使得中国的生产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产生了近代意义的企业,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都有所发展。

其次,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民主进程。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是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而且在此基础上诞生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倡实施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他们所宣扬的民主、科学逐渐深入人心。

再次,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特别提醒】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但必须注意区分: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四、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

【知识归纳】

(1)变化表现:

①衣的方面,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②食的方面,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③住的方面,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④风俗方面,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

(2)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也涌入我国;②一些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宣传文明、进步和民主,也积极主张吸收外国近代生活方式;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放在首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特别提醒】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五】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②消极影响:

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特别提醒】〔1〕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有:

①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②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③政府的大力提倡;④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2〕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六、报纸、电影、网络在传播信息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知识归纳】①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使人们了解国内国际大事最快捷的渠道。

报纸除了报道新闻的功能外,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比较清晰,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其特殊效果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③互联网集报纸、广播和电视三者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户可以从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加主动、更加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特别提醒】目前,发展报刊业需要注意问题:

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更应注重其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导向性作用,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的出现。

【考点突破】

考点1、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变化表现

第一次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第二次

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

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为,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生活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第四次

改革开放以后

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他、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考点2、中国近现代人民的物质生活和风俗变迁的不同变化及其原因

①近代: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人民的物质生活和风俗变迁只是在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发生变化,而广大的农村几乎没有进入近代生活,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

原因:

受外国侵略的影响,西方列强最早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并且东南地区受西方思想,特别是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大,人民的思想意识开放,经济比较落后等。

②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日益改善,但到改革开放前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改革开放后,在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考点4、从服饰、饮食和住房方面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并简要概括变化的特点。

变化:

①先是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穿起了西装。

继而是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更促使青年学子剪辫易服。

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随着洋布的涌入,百姓穿洋衣洋袜的逐渐多了起来。

②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但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也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

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在沿海大城市里,由于西方侨民增多,西式住宅不断增加。

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只有少量的“洋油”“洋火”“洋布”等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

特点:

开始西方化,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变化区域不平衡,东南沿海和城市发生重大变化,而广大农村变化不大。

考点5、影响中国近代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

影响我国近代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①外国侵略的需要;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③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④政府的政策影响;⑤清政府同列强的交涉中,以及在维护电报权利斗争中对电报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给军政、商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制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电报事业的侵夺利权的活动。

考点6、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考点7、我们为什么把地球称作“地球村”?

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