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818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docx

《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docx

最新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段01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⑶全石以为底。

译:

⑷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

⑸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

⑺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

⑻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

2.用“/”给第⑴段画线句子断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作者写潭中鱼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写潭中鱼的作用是什么?

答:

4.你认为小石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

请简要阐述理由。

答:

5.用课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6.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⑷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分)

  ①隔篁竹()  ②参差披拂()   

③佁然不动()     ④俶尔远逝( ) ⑤往来翕忽()

8.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犬牙差互()③隶而从者()

④全石以为底()⑤卷石底以出()⑥以其境过清()

9.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因以为号焉

10.上文第⑴—⑷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和潭中气氛。

11.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

“”。

(两个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

12.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句子:

理由:

1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补全下列对联。

上联:

桃花源里,和平宁静下联:

1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在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样写是否矛盾?

为什么?

答:

文段02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月色入户()    ②念无与乐者()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④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⑤怀民亦未寝()⑥盖竹柏影也()

⑦相与步于中庭。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②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译: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4.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写的角度是。

5.根据文中内容,作者要到承天寺,是因为()

  A.失眠难耐  B.心绪无聊  C.偕友赏月   D.参禅求道

6.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

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

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7.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8.文章表达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答:

9.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

  ⑵水中藻荇交横。

10.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事,请概括出来。

 答:

11.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

12.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13.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

其弟、其父。

14.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答:

文段03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土膏微润()②波色乍明()

③柔梢披风()④于时冰皮始解()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

3.上文从哪两方面描写满井春色?

  答:

4.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

⑴描写山:

⑵描写树、麦:

⑶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

⑷揭示主旨:

5.指出下列句的修辞手法。

  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⑵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

⑶麦田浅鬣寸许。

()

6.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了含有“鸟”、“柳”字的诗句各一句。

答:

7.这段文字描写的满井早春的景物有哪些?

是按照什么观察角度进行描写的?

答:

8.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何作用?

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文段04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百里奚举于市()      ⑵空乏其身()

⑶所以动心忍性()      ⑷困于心,衡于虑()

3.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

①益:

曾益其所不能()   余益鼓勇上()

②拂: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

5.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6.用文中句子填空。

⑴孟子认为对“是人”磨炼的目的是:

⑵课文从反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是:

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论述的观点(20字内)。

答:

文段05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

⑶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译:

⑷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

⑸夫战,勇气也。

译:

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

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

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

⑼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

2.从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中,表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思想?

你认为所选文段中哪些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试简单分析。

答:

3.我们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时发现,除了要保留专用名词和基本词汇外,还有一些规律可循:

⑴增补——即补上省略部分。

如“再而衰,三而竭”中,省略了字,翻译时应补上。

⑵古今词义变化——从文中找出一个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词,写出原句,并在句中用横线把这个词标示出来。

答:

⑶调整语序——即把特殊句式的语言顺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如“何以战”就应调整为。

4.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为何要选在这个时候?

(第二问请用原文回答)

答:

5.“齐师败绩”,“公将驰之”而曹刿为何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可用原文回答)

答:

6.曹刿在战前体现的政治主张与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体现的仁政观是相通的。

文中哪句话与孟子的仁政观相通?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是怎样说的?

答:

7.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又何间焉() ⑵衣食所安()⑶小信未孚()

⑷弗敢专也()⑸公问其故()⑹弗敢加也()

8.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其乡人曰/公问其故C.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

9.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请解释其句中意思。

⑴齐师伐我()   ⑵牺牲玉帛()⑶小大之狱()

10.按提示,填入文中句子。

⑴体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一个词语是:

⑵曹刿晋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11.为什么曹刿强调“忠之属”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答:

12.根据上文内容,简单评价曹刿的形象。

答:

13.通过对选文的理解仿照例句把以下两个句子补充完整。

例:

曹刿选择进攻的时机是:

齐人三鼓之时。

⑴曹刿选择反攻的时机是:

⑵曹刿选择追击的时机是:

文段06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谓: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曰:

“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

“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

“幸甚!

”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客曰:

“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客曰:

“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言。

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客曰:

“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入山行歌()   ②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③王如其言()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之:

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王即购之千金B.亡:

儿闻之,亡去/亡羊补牢

C.乃:

于是尸乃仆/此乃勇士头也D.子:

闻王购子头千金/不负子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译:

4.干将的儿子赤决心为父报仇,哪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

答:

5.文中的“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文段07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请从文中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于士 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⑶闻寡人之耳者。

()⑷时时而间进。

()

⑸臣之妻私臣。

()⑹王之蔽甚矣。

()

⑺朝服衣冠。

()⑻窥镜而自视。

()

7.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

⑵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⑶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⑷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

⑸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

⑹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

⑺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

⑻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

9.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

收到了什么效果?

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

10.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答:

1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答:

12.从上面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答出2点)

答:

13.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

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答:

14.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但他们说话的语气各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1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C.君美甚D.皆以美于徐公

1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17.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答: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文段08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刺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天子且至()⑵军中闻将军令()

⑶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⑷使人称谢()

2.翻译下列句子。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

3.本段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作简要说明。

答:

4.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描写为主,请写出正面描写的句子。

答:

文段09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节选自《》,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文中的孙权是时期的人。

本书的作者是时期的家,家。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⑵见往事耳。

()

⑶及鲁肃过寻阳。

()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⑸卿今当涂掌事()⑹孤岂欲卿治经()

3.本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请写出一个成语。

答:

4.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不超过5字)

5.文中的“博士”与现代汉语的“博士”含义一样吗?

答:

6.文中的“经”是指什么?

答:

7.文中的“蒙”指的是谁?

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他有关的一章的题目。

答:

8.“涉猎”一词在文应如何理解?

答:

9.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文段10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

“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子墨子曰()②愿借子杀之()

③吾义固不杀人()④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义固不杀人。

译:

②请说之。

译:

③吾既已言之王矣。

译:

3.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答:

4.从文章第二段看,墨子的主张是什么?

他的根据又是什么?

答:

5.从第二段看,墨子对公输盘的看法是什么?

答:

6.这一回合的结果怎样?

从哪些语句可看出?

答:

文段1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

⑵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

2.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个理想的社会,它“理想”在哪里?

文中是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的?

答:

3.文末为什么写众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

假设太守找到了桃花源,它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答:

文段12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⑶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⑷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⑸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樯倾揖摧()⑵浮光跃金()⑶把酒临风()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

()

⑸薄暮冥冥()⑹多会于此()⑺春和景明()

⑻不以物喜()⑼予观失巴陵胜状。

()

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⑾朝晖夕阴()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岳潜形。

译:

⑵长烟一空。

译:

⑶静影沉璧。

译:

⑷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

⑸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⑹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

⑺商旅不行,樯倾楫。

译:

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

3.“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答: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⑵作岳阳楼记的缘由是:

⑶从空间上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

;时间上写尽湖光山色的句子是:

⑷与“悲”相照应的八个字是:

⑸与“喜”相照应的八个字是:

⑹动静结合写湖光月色的句子是:

⑺描写的景物中,最能表现“悲”“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