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691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docx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docx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

23人物描写一组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分别选自《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句子。

2、熟读课文,能从课文的词句中感受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等鲜明的人物性格,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经验还原人物形象,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细心揣摩,体会这些词句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尝试写一段人物描写。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导学:

自学生字

1、读准生字词音

侄儿()破绽()穿梭()媳妇()风骚()

祖宗()扳手()精神抖擞()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转悲为喜打量标志气派可怜手疾眼快膀大腰圆

2、分辨多音字

()()()()

量监

()()()()

()()()()

别屏

()()()()

3、理解难懂的词语

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

风骚:

破绽:

嫡亲:

破皮破落户:

5、填空:

“小嘎子”是作家的儿童小说中的主人公。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作家是。

“辣凤子”就是,她是古典文学名著里的一个主要人物。

作家是。

6、这三组短文分别主要写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

1、从今天开始咱们将进入第七组课文的学习,通过预习,你知道本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作家笔下的人物)。

2、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打开语文书131页快速浏览单元导读,看看本单元的学习要点有哪些?

(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3、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本文由三个片段组成,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个片段。

4、这个片段选自《小兵张嘎》,看过这本书或电视剧吗?

(出示书的封面)小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作家徐光耀1958年创作了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1980年分别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创作一等奖。

二、梳通文意,理清文路:

1、“嘎”是什么意思?

听听作家自己是怎么说的?

(在我的故乡河北雄县,“嘎”就是调皮捣蛋、干点儿无伤大雅的小坏事儿,而且还有点儿可爱。

凡带有这个特点的人和事,就称之为“嘎”.)可见“嘎子”有调皮可爱的意思;胖墩儿也是如此,足见作者对他俩的喜爱。

2、在这个片段中,有好多的词语不太好读:

(出示幻灯)

单褂儿、虎势儿、牛劲儿、猴儿

手疾眼快、公鸡鹐架、精神抖擞、三抓两挠、推拉拽顶、仰面朝天、把脚别住、三抓两挠、膀大腰粗

3、由于作者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地区也不一样,所以,在这个片段中,还有好些地方不好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文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他俩摔跤的?

4、(出示幻灯片)自由读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

这是一场()的比赛?

三、聚焦重点,品文悟法:

1、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激烈的场面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个片断,看看哪些字、哪些词、哪些句子增强了文章的现场感呢?

可以标一标划一划。

(1)这段话中有好些类似“猴儿似的”词语,巧借动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很有特色。

对小胖墩儿的神态描写,一下子将主人公再现在读者面前。

透过这些神态描写,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胖墩儿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描写他俩摔跤时的一系列动词的精准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动作描写)精准的动作描写又为我们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这个比赛场面给你什么感觉?

(紧张、激烈)读出这种感觉来。

3、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侧重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纵观全文,作者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语言、心理)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又能发现嘎子和胖墩儿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预设:

□理解“聪明机灵”“富有心计”: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

□理解“沉稳老练”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

□理解“憨厚老实”“争强好胜”

可以借助摔跤前后的人物表现来体会。

4、总结写法:

作者借助摔跤这一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课外延伸,赏析片断:

1、同学们,根据你对小嘎子的了解,你觉得他会愿赌服输,把枪乖乖地交给胖墩儿吗?

2、小嘎子当时到底是怎么说的呢?

(猜一猜)(出示幻灯)

3、又会怎么做呢?

出示原文第二次比赛片断,进一步感受动作描写的作用。

五、课后延伸,推荐阅读:

这个故事选自《小兵张嘎》,在这本书里,还有好多有关小嘎子的有趣故事等着你去发现呢。

大家可以读这本书,也可以看电影或电视剧。

板书设计:

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

聪明机灵憨厚老实

富有心计沉稳老练

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

1、激情导入:

我们来做一个课前热身,倾听我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

(孙悟空)

少年英雄,三头六臂,带有六件法宝。

(哪吒)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

(诸葛亮)

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武松)

聪明伶俐,熟读诗书。

整日泪光点点,多愁善感,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

着装华贵富丽,心狠手辣,精明能干,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王熙凤)

彪形黑大汉,性格粗鲁,好赤膊上阵,善使两把板斧。

(李逵)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

今天学的主人公的名字叫——严监生。

3.教师小结:

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

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

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社会不满与批批判上来。

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

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

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3、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

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

他在想什么?

(让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4).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5).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

“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以吗?

说说你的见解。

(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

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9.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10.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

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与赵氏的交流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学习《王熙凤初见林黛玉》

1、.默读课文,思考:

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组讨论,抢答。

3、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导语:

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

在每一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以便掌握描写方法。

(一)外貌描写──美丽

(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图,找出谁是王熙凤。

(2)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

(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

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3)指导学生朗读。

(二)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1.“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1)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

(放诞无礼)

(3)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

”“敛声屏气”什么意思?

“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4)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

难怪贾母称他为“凤辣子”。

出示:

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1)“真”去掉有什么不同?

(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

(2)从“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相见恨晚之意。

(3)你能明白“凤辣子”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

”这句话的意思吗?

(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

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

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

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

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

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4)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要转喜为悲?

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

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

3.“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1)过渡:

“凤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

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

“我才好了,倒来招我。

”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

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

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

”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

(2)“凤辣子”是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

引导学生联系贾母的地位想想。

(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

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1)如果你是林黛玉,听了这话,你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

(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2)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

(4)小组练习后再表演。

七、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

为什么?

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交流讨论,学生只有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

点拨的要点:

(1)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

如:

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等。

(2)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

如: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

如:

“凤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严监生那伸着的两个指头等。

八、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

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点。

巩固检测: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是吗?

"小胖墩儿()起来,立刻()两步,一闪身()了单褂儿,()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在括号里填写的都是描写的词。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第二句话是写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

从第二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评价课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

机灵──动作、心理描写

 严监生:

守财奴──动作神态描写

王熙凤:

泼辣精明──外貌、语言描写、正侧面描

 

教学反思:

今天开始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第一个片断。

这个片断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课一结束,总体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还不错,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亮点也有不足,遗憾之处:

1.课的准备不够充分,从孩子们欣喜的眼神中能感受他们对小嘎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喜爱,在读的基础上,要是配上相应的视频课件我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课的容量不够大,教学时,教师给出的问题指令后语言还比较啰嗦,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这应引起警惕,原计划,第一片段的学习之后应可以穿插一个练笔训练的(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片段的篇幅不长,孩子们学起来也比较容易,原计划的我还希望这样的课堂还可以导读《同步阅读》的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个片段。

反思上述情况,主要原因还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放手不够,对于能学得懂的部分就不要一再强调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

学生的表现:

1.课的导入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当问到以前课内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学生的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知错能改的廉颇、聪明淘气的马小跳、忠厚老实的鲁肃、英勇机智的武松......

2.课前预习比较充分。

当我提到“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同学们纷纷提到嘎子聪明、机灵、善良、狡猾、有心机……准确的回答说明了课前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3.围绕“小嘎子”展开学习,抓词找句,认真研读,感悟学法。

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最精彩的还是摔跤的动作上对小嘎子极为细致的动作描写,我让学生找所有的动词,谈体会,模仿想象画面,在此基础上,找到描写的精彩句子,研读谈体会,可以更加形象地看出小嘎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研读如下句子:

句1: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句2: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句3:

小嘎子已经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感悟写法,作者把人物形象描绘得如此生动,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心理)

再次朗读体会

4.能否学以致用?

第二次摔跤,看看小嘎子又会用什么招?

续写《小嘎子与盘墩儿比赛摔跤》

希望:

1.透过文本展开阅读,可以读读《小兵张嘎》原文或观看相应影片

2.通过文本展开阅读,读读课外有关描写人物的文章或配套的《同步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