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516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docx

《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docx

最新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资料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学记》中这句话反应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校长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体育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A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进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果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做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乘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话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

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的,

D夸美纽斯

1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写“信、拾、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

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特卡制

17.课堂教学中,课桌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来说,“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讲述法,C探究法,D讨论法。

1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教学的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是()

A直线式,

B圆周式,

C旋转式,

D顺向式,

20.张老师在课程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孙很快了解了:

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了教学的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环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3.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好教师?

”这一问题,大家展开了热议。

有的说:

“好教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

“好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

“教学好才是好教师”------

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

“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

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

上课时,老师轻轻地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

它的问话是那么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

我用颤抖的声音读了作文,她感谢了我。

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这些我都做到了。

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

(1)结合材料,试着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10分)

(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10分)

25.语文教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

“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这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

”老师不假思索的说: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

”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说道:

“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龙也低下了头。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

(10分)

(2)谈谈教师怎样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意识问题。

(10分)

四、教学设计:

(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题计分,40分。

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五分。

26.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10分)

(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20分)

27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0分)

(2)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20分)

28.

(1)简述英语儿歌在教学中的作用。

(2)根据所给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

(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

支撑脚在球的侧前方,膝关节稍弯曲,身体前倾,运球脚屈膝提起,用脚内侧推球的后中部前进,随后运球脚自然着地。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脚内侧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

(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什么是版画?

版画按颜色分类大致有那几种?

(2)如何中学段指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对印版画的作画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C,这句话的意思是:

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参考答案】B,马克思认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私有制和旧式分工。

3、【参考答案】C,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4、【参考答案】D,摄影属于艺术类的活动,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5、【参考答案】B,陶行知这句话强调了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

6、【参考答案】D根据观察的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观察项目和要求,可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又称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

7、【参考答案】C,被狗咬伤后,应用肥皂水和双阳水彻底清洗伤口,不要盖住伤口让它开放。

8、【参考答案】C,思维的变通性即为的活动的灵活程度,题目中威威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9、【参考答案】B,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简单的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10、【参考答案】B,负强化,也称为消极强化,指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

题目中,小强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取消禁止他看动画片的经历属于负强化。

11、【参考答案】A,处于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的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12、【参考答案】C,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症”,其核心特征是注意障碍。

13、【参考答案】A,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意思“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14、【参考答案】D,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自发课程,它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这类课程,自己体现在学校、班级的情境之中,题干中板报,橱窗、走廊等媒介,体现了隐性课程。

15、【参考答案】A,知识:

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和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取的知识)。

技能:

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

包括读、写、算的技能,题干中学会写生字,理解词语,体现的正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16、【参考答案】C,分组教学中,学生层级相同,可以充分交流,小组成员间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讨论合作学习。

17、【参考答案】B,秧田式座位是让学生以一排一排的方式面对教师而坐。

这种座位布置方式限制了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接触,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教师可以随意走到教室任何地方,便于监控和管理学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适合讲授法。

18、【参考答案】A,测验评价,是指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实作评价,又叫做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其成就进行了评价。

19、【参考答案】C,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内容的基础,后面程序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

题目中先认识,后理解,体现的是螺旋式。

20、【参考答案】B直观性原则。

教师通过演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所学知识属于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八个范畴的具体内容:

第一,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言语思维、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等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

第二,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有效的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第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围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

第四,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

第五,音乐智能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

第六,人际智能是指能很好的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第七,自我认知智能是指具有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第八,自然认知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能够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

核心观点:

第一,每个人具备所有的八种智能。

第二,大多数人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第三,智能之间通常是以复杂的方式共同起作用。

第一次从多维视角看待智能。

22、【参考答案】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活动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活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逆境可以成才,“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等典型故事,反映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身心发展,他们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是以各个不相同的复杂组合在不同个体身心发展上产生影响的。

23、【参考答案】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集体的基本情况,如总人数,性别结构,生源状况,年龄分布等;班级的基本状况,如学习好中差学生的比例,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现,班级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的,班级的其他方面,如学生生活的小区环境,学生家庭条件,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的。

二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果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等;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情况,居住条件等,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若遵守纪律,文明礼貌集体观念以及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学生的个性情况,如智力特点,情感意志特点,性格和气质的类型等。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1,书面材料分析,即借助学生的成绩表、作业、日记等书面材料对学生进行了解;2调查法,即通过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问卷,座谈等。

3,观察法,即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4谈话法,是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谈话,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活方便,容易了解事实细节,有利于感情沟通等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好老师,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材料中,证因为教师能主动关注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信息和动力。

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赞赏学生,在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地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温柔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不到不应拒绝的力量,正因如此,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发展。

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关注人”,做到这些,才是我们认为的好老师。

(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儿童的差异性表现在:

①能力的差异,儿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低,有的发展水平高;儿童在智力类型上存在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存在的不同;儿童在能力表现早晚上存在差异,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儿童智力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优势领域也不一样,教师要从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接受并在各自能力基础之上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促进阶其能力的发展。

②认知方式差异。

儿童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异。

场独立的儿童更偏向独立的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型儿童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故教师对场依存型孩子,也应该给予更多指导,而对场独立型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沉思型学生更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而非速度,冲动性更注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非精度,而辐合型还是发散型思维习惯来说,也有差异教师应予认识并从不同方法去肯定引导学生。

25.【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老师违背了教学原则的启发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

启发现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老师面对学生的疑问没有认真思索给予正确的答案,而是,用随意和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

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

独特的人是指学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其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学生的疑问正是从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老师应该予以耐心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话来应付。

(2)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

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说、敢想、敢问。

同时,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时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劳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其次,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

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

最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纵,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

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合作中发现问题,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思想碰撞,交流来解决。

四、教学设计

26.【参考答案】

(1)这是一篇状物抒情记叙文,课文细致、生动的从叫声,步态,吃相描述了白鹅高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体会描写动物的方法和特点。

全文有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第一大段(第1自然段),讲了一位小朋友送给坐着一只白鹅;第二大段(第3-7自然段)作者从叫声、步态和吃相描写白鹅高傲的特点。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准确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拟、对比、反语等,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技能:

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跟动物交朋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语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哪些看似褒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理解“反语”这种修辞手法。

(3)导入环节

1.猜谜语,活跃氛围。

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好吗?

打一动物,多媒体课件出示。

猜谜语。

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2.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师: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乡下看看真正的白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把白鹅请出来吧(播放乡下白鹅的视频)!

你能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形容视频中的这些白蛾?

(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领导。

3.过渡课文,自然导入。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描述的真好,著名作家丰子恺把自己家的鹅画了下来,出示课件白鹅图片,丰子恺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白鹅》,(版书课题:

白鹅)

【设计意图】。

通过谜语引起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再通过视频引入白鹅,让学生通过面观察描述白鹅,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欲望。

27.【参考答案】

(1)数学“统计与概率”中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是: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它们三者都是处理和表征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能够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特点是比较直观。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所以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其特点是能表示数量变化和趋势。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能看懂并能简单的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动手等活动,经历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增强统计知识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到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统计的价值。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利用大屏幕展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和表格,组织学生独立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

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2:

各层食物的位置与面积的不同反映了什么?

问题3:

关于没有的膳食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并思考问题进行作答

预设:

学生1:

每天要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类

学生2:

不同的位置与面积不是不同的摄入量。

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上课热情,结合提问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和从实际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引导探究,组织讨论

环节1:

完成统计表,体会概念

教师活动:

让学生帮助笑笑完成她家的一天各食物摄入量的表格,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讨论

问题: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指的是什么?

你会计算吗?

各个数值是多少?

学生活动:

进行计算并汇报和交流。

预设

学生1:

占总摄入量百分比指的是每种食物的摄入量除以食物总的摄入量

学生2:

油脂类占总的摄入量的百分比是1.3%,。

学生3: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指的是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的含义,并学会计算。

环节2:

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师活动:

在学生完成表格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并将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在前后4人小组内进行讨论。

问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