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398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docx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docx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新颖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

区位分析图

规划区布局结构图

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规划区综合交通系统图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武夷新区规划工作组和市城乡规划局承担。

2011年2月,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完成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并通过省住建厅审查,2012年3月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成果。

为了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符合武夷新区发展的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将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的主要容在闽北日报、市城乡规划局()和市城乡规划宣传公开栏(地点:

文化广场)予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意见和建议。

公示时间为2012年3月28日至4月28日。

公示期间请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规划成果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示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1、通过市规划局公共留言;2、传真可发至0,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字样,并留下相应联系方式;3、信件寄往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邮编:

353000,信封上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

4、咨询:

8858702,8835381,联系人:

吴倩。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响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发挥闽北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与先行先试作用,引导武夷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出发,妥善处理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符合实际、面对未来需求、凸显地域特色的武夷新区,发挥新兴中心城市的集聚带动作用。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

2010年~2030年

    近期:

2010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30年

    远景:

2030年以后

    第四条规划围及重点

    本规划按照地域围,划分为“武夷新区——中心城区(规划区)——新城区”三个空间层次:

    

(1)武夷新区

    用地面积——4132平方公里;

    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黄坑等乡镇、街道,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邵武市水北街道、光泽县寨里镇、司前乡和鸾凤乡等。

规划重点研究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城乡统筹发展与生态保护。

    

(2)中心城区——即规划区,用地面积539平方公里;

    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的崇安、新丰、武夷、兴田和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等5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镇。

规划重点研究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空间组织与基础设施系统规划、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保护等。

    (3)新城区——用地面积328平方公里;

    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的兴田镇和建阳市的童游街道和将口镇等。

    规划重点研究新城的空间布局,落实各类建设用地。

    第五条法律效力

    本规划是武夷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围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六条强制性容

    城市规划区围、城市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城市防灾工程等容,应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容。

  第二章城市性质及规模

    第七条城市性质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国际性生态旅游城市,海西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及中心城市。

    第八条城市职能

    武夷新区城市职能主要围绕“三大中心,两大基地”,即把武夷新区建设成为闽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海西旅游集散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旅游度假基地、闽北工业生产与研发创新基地。

    第九条人口规模

    2030年武夷新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宜控制在66万人。

    其中:

南翼城区(童游-建阳-将口)2030年常住人口约42万人。

    第十条用地规模

    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宜控制在8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5平方米。

    其中:

2030年南翼城区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4.8平方米。

  第三章城市总体发展布局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十一条城市空间结构

    “一带、两翼、六片”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一带:

沿崇阳溪和纵向交通干线形成的城市发展轴带。

    两翼:

以将口为城市交通支点,南北纵向延展:

    北翼包括崇安、度假区和兴田,突出旅游度假;

    南翼包括童游、将口和建阳,突出中心城市。

    六片:

包括崇安、武夷山景区及度假区、兴田、将口、童游和建阳城区。

    第十二条城市分区规模与主导功能

    1、城市分区规模

    崇安片区、景区及度假区:

建设用地规模约23.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3万人;

    兴田片区:

建设用地规模约21.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1万人;

    将口片区:

建设用地规模约11.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7万人;

    童游片区:

建设用地规模约2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9万人;

    建阳城区:

建设用地规模约12.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6万人。

    2、主导功能

    崇安片区:

旅游商贸、创意研发、教育培训、居住;

    武夷山景区及度假区:

旅游度假、会展、医疗;

    兴田片区:

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科技研发;

    将口片区:

综合交通、商贸物流、居住;

    童游片区: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工业、居住;

    建阳城区:

居住、商贸服务、工业。

    第十三条城市中心等级结构

    武夷新区城市中心等级结构为“一主三副”。

    一主:

城市主中心,即童游南林片区,是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副:

城市副中心,分别是崇安城市副中心,为北部区域的副中心;兴田城市副中心,为新兴的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建阳城市副中心,为南部区域的副中心。

        第二节城市空间策略

    第十四条城市空间发展方针

    优化老城、拓展新城、城乡统筹、集约高效、持续发展。

    第十五条空间发展策略

    1、北部片区(崇安、景区及度假区)为“优化疏导”

    优化城市布局,疏导崇安老城人口及交通,完善生活服务及旅游服务设施,推进旧城改造及风貌区的保护,提升城市环境品质;适度建设高铁北站组团,控制开发黄金垅文化创意组团,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对水体和景区的影响。

    严格保护核心景区生态环境,严控星村镇扩,完善环保设施,推动新村镇区向旅游服务转型;推进度假区闲置用地的合理开发,梳理滨水绿地空间,控制建筑高度及密度,塑造度假区特色风貌;适度建设杜坝片区,整体强化、完善旅游度假功能;积极推进度假区向南部兴田片区扩展。

    2、中部新城(童游、兴田、将口)为“集聚拓展”

    拓展建设童游、兴田、将口新城区,促进行政办公、商贸物流、旅游度假、工业研发、度假居住等项目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将口交通枢纽建设,通过高铁武夷东站、山尾货运站、新机场的建设,带动站前商贸服务区、芹口综合片区、山尾货运仓储区、邵口埠文体综合区的发展。

松柏片区及芹口东侧作为城市远景发展空间预留。

    积极推进童游片区的快速开发。

西侧南林组团建设为城市中心区,集聚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等现代服务功能,带动周边组团;童游东侧建设工业集中区,推进产业集聚与提升;远期逐步改造林产工贸园,向商务办公、居住转型。

西部麻阳溪沿线、新岭东南部区域作为城市远景发展空间预留。

    兴田规划为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突出旅游度假、文化科技、会展、科技创新等功能,完善文体、医疗保健设施,形成专业性、规模化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远期逐步推进仙店片区的改造,主要发展旅游度假及教育培训等。

    3、南部片区为“整合提升”

    结合新城建设契机,推进南部建阳老城区的功能整合,优化功能布局,推进老城区改造,建设西区生态城及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区;整合建阳南部工业组团,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集中紧凑发展,整体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及综合服务能力。

建阳东部缓坡地作为城市远景产业发展空间预留。

    第十六条空间拓展方向与时序

    城市总体上向中部集聚发展,形成有机联系的带型城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期崇安重点推进旧城改造,适度建设北城片区;度假区重点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建设杜坝片区。

童游片区重点建设南林核心区、闽北产业集中区、新岭工业区和滨水配套生活区;将口片区重点建设站前商贸区;兴田片区重点建设滨水旅游服务区及文化创意园区;建阳重点整合南部工业区,建设西区生态城。

      第三节空间管制

    第十七条空间管制分区

    按照“禁止开发、限制开发、重点开发、优化开发”四类主体功能要求,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共四类管制区。

    第十八条禁建区围及管制要求

    禁建区指城市规划区围非经特殊许可不得建设的区域。

主要包括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溪东水库水源保护区、崇阳溪及其主要支流东溪、西溪、黄柏溪、梅溪、九曲溪等河流和坡度大于25%的无法建设的山地。

规划区控制禁建区面积约288平方公里。

    禁建区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质量为第一要务,原则上禁止城市建设行为,严格按照各类相关法规规章进行管制。

    第十九条限建区围及管制要求

    限建区指受自然或人文条件限制,开发建设难度较大或开发受到严格控制和限制的区域,主要包括一般农田保护区、低山丘陵区、历史风貌街(片)区、生态缓冲地带等。

规划区控制限建区面积约95平方公里。

    限建区应以控制保护为主,确需进行开发的,因在严格限定功能用途、开发强度的前提下特许建设;对限建区予以保留的现状建设用地应进行必要的环境整治。

    第二十条适建区围及管制要求

    适建区为适宜城镇和产业发展的区域,包括规划建设用地及发展备用地(不含现状建成区)。

规划区控制适建区面积约104平方公里。

    适建区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合理控制建设规模与开发强度。

    第二十一条已建区围及管制要求

    已建区为现有城镇建设区,面积约52平方公里,应优化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第四章区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十二条规划目标

    构筑与武夷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运输组织高效合理、设施网络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形成综合交通网络,支持中心城市职能发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至2030年基本形成以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交体系,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30%以上。

      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第二十三条航空规划

    1、机场布局:

保留并逐步完善现状武夷山机场。

推进新机场选址工作,规划期预留新机场场址空间,作好地面交通衔接的准备。

    2、新机场规划:

规划新机场推荐场址为将口十八窠场址,位于将口片区东侧,宁上高速公路北侧的马步岭附近。

根据选址报告预测:

新机场近期规划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D,初步预测近期旅客吞吐量约为200~350万人次,拟开通最远航线航程基本控制在2200km以,以D类(B757、A310等)及以下机型为主;远期规划飞行区等级指标按4E标准控制,旅客吞吐量按500~800万人次左右考虑,以起降E类及以下机型为主。

    第二十四条公路规划

    1、高速公路

    宁上高速、武邵高速、浦南高速交汇于将口片区,形成闽北一小时交通圈。

    宁上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第二纵至第五联络线,属海西“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之第一横,在将口设芹口落地互通,与将口大道连接;兴田片区设置互通与武邵高速连接。

浦南高速在将口设置互通立交与宁上高速连接,规划在松柏片区增设落地互通。

武邵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京台线与福银线的联络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武夷山至建宁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浦南高速将口段新增山尾出入口,兴田段新增南岸出入口。

    2、国道及省道

    303线原为“八纵九横”省级干线公路网规划中的第三横,规划将其提升为国道,城区路段结合城市道路布局,由北向南经过崇安西侧、武夷山度假区、仙店、兴田片区南侧、武夷东站片区、新岭,最后并入建阳的城市主干路汇合。

规划期对303局部进行改线:

兴田段南移,将口-建阳段东移,契合城区拓展。

    保留现状205省道。

    3、长途客运站

    长途客运站选址与铁路、机场、公路等客流相协调,便于旅客集散和换乘。

中心城区共规划5处长途客运站,分别位于崇安、度假区、兴田片区、将口片区和童游片区。

    第二十五条铁路规划

    1、线网布局

    峰福铁路是省重要的出省通道,承担省与周边地区的客、货运任务。

峰福铁路经过兴田片区线路向西南改线,与浦梅铁路在将口山尾并站。

    京福高速铁路合福段:

线路按时速350公里(以上)、双线电气化标准设计。

京福高铁在规划区设置有武夷山北站及武夷站。

    浦梅铁路:

按双线电气化、时速200公里设计建设;本规划选择与京福高铁武夷东站并站(客站)方案,在将口山尾村与峰福铁路并线建设货运站。

    2、站场规划

    保留峰福铁路武夷山站和建阳站;峰福铁路与浦建龙梅在山尾共建货运站。

    建设京福高铁武夷山北站和武夷站。

    第二十六条水运规划

    崇阳溪近期水运以放排为主,远期结合溪流河道改造,逐渐恢复航运,开辟水上游览新线路。

      第二节城市交通规划

    第二十七条城市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系统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划分。

结合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路网总体呈自由式,局部地区为方格网及环形路网。

    规划由贯穿南北的快速路连接城市各片区,各城市片区的主干路主要通过方格网来组织,形成主干路、快速路、省(国)道和高速公路之间有机高效的交通衔接。

    第二十八条快速路

    规划快速路纵向贯穿各城市片区,与高速公路相联系。

线位主要连接兴田、将口、童游片区,向北连接武夷山市,向南延伸至浦南高速公路建阳出入口处。

    远景增加西快线,北起兴田片区,向南依次连接松柏、山尾货运站、马伏及回瑶,构成城市西外环。

    第二十九条主干路、次干路

    规划以各城市片区为单位,分别形成交通主干系统,强化城市片区之间的衔接,新规划主干路红线宽度为33-45米,设计车速40~60公里/小时。

    远景新机场东部增加一条主干路,北接浦南高速南岸出口,南连芹口、新岭及建阳东部,形成城市东外环线,快速集散新机场及工业区交通。

    次干路是连接主干路和支路之间的道路,路网较密,可汇集非机动车流和人流,道路红线宽度主要有24米、30米两个层次,设计车速为30—40公里/小时。

  第五章旅游发展规划

    第三十条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

    提升武夷山双世遗品牌效应,深度挖掘文化品牌价值涵,突出自然遗产特色,开发旅游、养生度假等产品;与周边景区联动发展,构建海西旅游网络体系。

    2、远期目标

    将武夷新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观光旅游胜地,以中国式养生为特色的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海西经济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会展商务、度假养生中心。

    第三十一条发展策略

    加强与闽、浙、赣、皖等省份旅游城市的合作,培育区域旅游集散中心,联动发展;突出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特点,特色化发展;整合“行、游、住、食、购、娱”等要素,拓展服务领域,产业化发展;提升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观赏性、创汇性,增创文化型、科技型、生态型的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以永续利用为前提,强化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二条旅游区空间布局

    旅游区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一带、两区、五节点”。

    “一心”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

    “一带”为崇阳溪旅游观光带。

    “两区”为自然山水景观旅游区和人文景观旅游区。

    “五节点”分别为武夷山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五夫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城村和下梅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区。

    第三十三条旅游设施布局

    建设杜坝旅游度假区、三姑旅游度假区、仙店旅游度假区、兴田旅游度假区和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区,形成崇阳溪滨水旅游度假休闲带。

    第三十四条旅游产品

    主要产品系列包括:

双世遗观光产品、养生度假产品、会议会展产品、闽粤文化产品、朱子文化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等。

  第六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三十五条保护依据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72)、《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7)、《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2002年)以及国家、省、市有关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对武夷山历史文化名城实行保护。

    第三十六条保护目标

    1、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武夷山历史发展演变中遗存的古城(村镇)格局、古城遗址、传统街区、街道、建筑群、古树名木等各类能反映武夷山城市传统历史和文化特色的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古迹。

    2、保护富有武夷山历史文化涵的理学文化、文化、岩茶文化、山水文化、饮食文化、传统产业及民俗风情之精华。

    3、保护在武夷山历史发展中代表了城市记忆与印象的,值得纪念、保留与保护的标志物或纪念物。

    第三十七条保护规划

    1、强调对历史城区、名镇、名村及重点文物古迹四大层面的全力保护,以体现城市历史延续性和地方文化。

    2、确定崇安南门古街区、五夫镇及兴贤古街区、城村村、下梅村、大安村革命历史街区、墩村古街区作为保护的重点对象,保护其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及风貌完整性。

    3、开展历史街区保护的专项规划。

    4、文物古迹保护应与历史街区保护有机结合,对现有的文物古迹,设置绝对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

    5、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在保护围(绝对保护区)不得进行其他工程建设,所有的建筑与环境均应按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状、面貌及环境,现有影响文物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应拆除。

    6、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应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在该地带修建新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

    7、对有重要价值或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的文保单位,应增加划定环境协调区为第三个层次。

    第三十八条名城保护措施

    1、加强名城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名城保护意识,遵守《文物保护法》,严格施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编制武夷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五夫镇、城村、大安、下梅、墩村的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以及六处历史文化街区和村落的专项保护规划,明确划定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围和周围环境影响围,并确定相应的保护要求和措施。

近期应结合南门街旧区改造,先期作好南门古街区的保护规划。

    3、加强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的维护和修缮,保持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因年久失修而受破坏。

    4、将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和村落纳入市域旅游网络,推动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5、将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景观要素,并与园林绿化、广场相结合,展现城市传统文化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第七章总体城市设计

    第三十九条设计目标

    保护、延续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引导、控制城市重要景观要素,强化武夷新区的城市空间景观特征,提升城市空间的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独具地方风貌、富于文化涵、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四十条城市总体空间景观

    1、城市形象总体定位:

碧水丹山“古城”、闽邦邹鲁“王城”、生态世遗“新城”。

    2、总体空间景观结构:

“崇阳绕群山、七溪皆归源,绿廊通山水,一城带六区。

    3、滨水历史风貌岸线:

指闽越王城保护区、崇安余庆桥两岸部分,应延续传统历史风貌,新建、改建的滨水建筑应体现历史文化特色。

    滨水城市景观岸线:

指武夷山、将口、童游城区滨水岸段。

应体现旅游城市滨水区的风貌特征;将口、童游滨水岸段应注重滨水开放空间的营建,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需求。

    滨水自然景观岸线:

应保持滨水带的自然风貌与田园风光,除农业生产与道路修建外,应尽量避免其他生产与建设活动。

    4、支流景观廊道:

严格保护崇阳溪支流的自然形态,对河道采用自然化、生态化的处理方式。

加强支流的滨水绿地及景观建设,提升生态功能。

    5、背景山体:

采取严格的山体及生物保护措施,禁止任何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中景山体:

分布在背景山体与城区、城区片区与片区之间。

用于限定城市建设片区界限、塑造城市丰富的三维自然空间环境、提供可进入的自然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微气候等。

    城市绿楔:

山与山、山与水之间的景观通廊,片区与片区之间的生态隔离。

    第四十一条景观风貌分区

    1、度假休闲景观风貌区:

结合山形地貌以分散式布局为主,应控制建筑密度、高度和体量,体现山水田园风光景观特征。

    2、行政中心景观风貌区:

为大型公共建筑集中地段,应注重整体协调与环境质量,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力求创造出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的形象。

    3、教育科研景观风貌区:

包括武夷学院、兴田科教园和科技产业园区,应结合自然环境,以低密度、灵活的形式与地形充分结合。

    4.、历史景观风貌保护区:

对闽粤王城及周边山水环境、崇安老城进行整体保护。

    5、城市生活景观风貌区:

突出公共服务中心及滨水景观,居住建筑形体形式和高度应保持一致,建筑色彩淡雅纯朴。

    6、产业新城景观风貌区:

工业区建筑布局与风格应能反映时代风貌及高科技特征,加强区标识系统的建设。

    第四十二条城市景观系统控制

    1、城市开敞空间系统控制:

塑造城市片区之间的山脉绿网,彰显山地特色;构筑崇阳溪滨水体系,强化滨水利用;增加硬质空间,丰富活动类型。

    2、城市建筑高度系统控制:

强化山水格局,优化城市轮廓;保护崇安老城风貌,再现历史风韵;强化城市结构,组织竖向形态。

    3、城市建筑风格与色彩:

建筑风格总体上以体现地方特色为主,适应地理气候特点,延续历史文脉,凸显山水城市格局。

城市自然色以“碧水、丹山”为主色调,建筑色彩应清新、明丽、和谐,有机融合自然山水色,强化历史建筑景观色。

    4、城市主要道路与门户系统控制:

通过对交通型景观道、生活型景观道和混合型景观道的建设和特色塑造,强化与主要山体、水体的视觉联系,展现山水城市特色。

    5、城市夜景系统控制:

突出武夷新区的城市结构形态,展现夜景山水特色,构建和谐的城市夜景照明系统。

    6、城市标志物系统控制:

凸显自然标志物,展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自然景观;强化历史标志物,彰显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