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法的动作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356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docx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特法的动作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docx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

(1)基本動作------上肢動作

1)移動動作(M):

移動動作包括5种,分別以手指、手和手臂進行作業來區分.

<1>.手指動作M1表示用手指的第三關節前的部分進行的動作,每動作一次時間值為

1MOD,相當于手指移動了2.5cm的距离.M1既代表了手指的動作,也表示出該動

作所需的時間值(1MOD=0.129s).如:

用手指把開關拔到ON(或OFF)位置的動作.

用大拇指和食指旋轉栓上螺母.每擰一次為M1,即1MOD.

用手指按摩密封條.

<2>.手&手腕的動M2用腕關節以前的部分進行的動作,當然也包括了手指的動作,每進行一次為2MOD.相當于動作距离為5cm左右.如:

用手轉動調諧旋鈕,每次轉動不超過180∘.

將電阻插在印刷電路板上.

用手翻書.

注意:

做此動作時,有時或多或少都牽動小臂,在分析時仍為M2.

<3>.小臂的動作M3肘關節以前(包括手指、手、小臂)的動作,每動作一次時間值為

3MOD,相當移動15cm左右的距离.如:

在紙上劃一條約15cm長的線.

在作用范圍內,移動小臂去取放在工作台上的零件.

注意:

在實際操作中,M3動作會或多或少牽動大臂,或者移動了肘關節,此時仍

按M3分析.

在操作中,M3的移動動作范圍叫正常作業區.在設計作業范圍時,應參考圖11-2

的作業范圍,並盡量使操作動作用M3動作來完成.

<4>.大臂動作M4伴隨肘的移動,小臂和大臂作為一個整體在自然狀態下伸出的動

作,其時間值為4MOD,相當于移動距离30cm.大臂移動時,也可能同時進行小臂

、手、手指的動作.如:

把手伸向放在桌子前方的零件.

把手伸向放在略高于操作者頭部的工具.

在設計作業區時,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動作范圍全部設計在M3的正常作業區內,

此時可將某些動作或某些工具,設計在M4的區域內.

<5>.大臂盡量伸直的動作M5在胳膊自然伸直的基礎上,再盡量伸直的動作.用M5表

示,時間值為5MOD,相當于移動距离為45cm,在進行改動作時,有一种緊張感,感

到筋或肩、背的肌肉被拉緊的情況.如:

把手盡量伸向工作台的側面.

盡量伸直胳膊取高架上的東西.

坐在椅子上抓放在地上的物体.

從方法研究的角度講,用這些姿勢取物不恰當,屬5級動作,不符合動作經濟原則,

在實際中應取消或盡量避免.

2)終結動作

**每一個移動動作必然有一個對應的終解動作

<1>.抓取動作(G)移動動作后,手或手指握住(或触及)目的物的動作叫抓取動作,用符

號G表示.抓取動作隨著對象與方式的不同分為三种:

a.触摸動作G0用手、手指去接触目的物的動作,它沒有去抓取目的物的意圖,

只是触及而已,所以為0MOD.如:

用手去按計算器的按鍵時,必先伸手去接触按鍵,然后再按數字鍵.

用手推動放在桌子上某一物體時,必先接触該物件,才能推動物體.

b.簡單地抓G1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用手或手指抓取物件的動作,在被抓物件

的附件沒有障礙物,是比較簡單地抓,時間值為1MOD.如:

抓起放在工作台上的旋具.

抓起放在書桌上的鋼筆.

兩手同時伸出捧住電視机.

該動作屬于抓取容易取的物件,不太需要注意力,一抓即可.

c.複雜的抓取動作G3需要注意力的動作,是G1所不能實現的.在抓取目的物件有遲疑現象,或是目的物周圍有障礙物。

或是目的物比較小,不容易一抓就得,或是目的物易變形、易碎,時間值為3MOD.如:

抓起放在工作台面上的墊片.

抓起放在零件盒內的零件(零件不至1個).

抓起放在零件箱中的小螺釘,抓時必須排開周圍其它物件.

<2>.放置動作(P)將手中的物體放置在一定的位置所作的動作.由于放置的方法與條

件不同,有的需要注意力,有的不需要注意力.分為以下三類:

a.簡單的放置P0把抓著的物品運送到目的地后,直接放下的動作.該動作是放

置動作中最簡單的一种,它不需要用眼注視周圍的情況,放置處也無特殊要求,被放下的物體允許移動或滾動,因此無需時間值,所以為0MOD.如:

將拿著的旋具放到桌子旁.

把放下工具的手,移回原來位置.

**若空手移回則表示僅僅移動,沒有放置

b.需要注意力的放置動作P2放置物體時,需要用眼睛看,以決定物件的大致位

置,時間值為2MOD.如:

把墊圈套入螺栓的動作.

電烙鐵用完后,放到烙鐵架上.

將裝配完了的零件放到輸送帶上.

把茶杯蓋蓋在茶杯上.

有自動定位治具時的零件放置動作.

c.需要有注意力的複雜的放置的動作,即裝配動作.P5將物體正确地放在所規定的位置,或進行配合的動作.是比P2更複雜的動作,從始至終需用眼看其精确的位置,時間值為5MOD.如:

把旋具的頭放入螺釘頭的溝通中.

把導線焊在印刷線路版上.

把電阻插入印刷板的孔中.(插件作業)

把軸與套配合的動作.

基本動作注意點:

11种基本動作中,M1、M2、M3、M4、M5、G0、G1、P0是不需要注意力的動作,而G3、P2、P5是需要注意力的.

移動動作和終結動作總是成對出現的.例如伸手是移動動作,伸手去干什么(目的)必然有一個目的,這就是伸手去拿某件物件或是去放置某件物件.

例如:

伸手取筆,伸手為移動M3,取筆為抓取G1.所以伸手取筆的基本動作是移動加抓取,表達為M3G1,其時間值為M3G1=4MOD.又如伸手去拿放在工作台上的旋具的動作,其移動動作為M3,終結動作為G1,則表示為:

M3G1=4MOD.

例如:

將軸套套入軸上,把軸套放在A點上,為M3P5.到B點時為少量插入軸中.從A點到C點,要加算必要的移動動作M2P0(M3P0),但若在B點放開手,套依靠自重自然落下,則不需要加算移動動作.

3).反射動作(又稱特殊移動動作)不是每次都特別需要注意力,或保持特別意識的反复

的動作叫反复動作.

例如用銼刀銼物。

用鐵錘釘釘子等.這种反射動作一般速度快,使用的工具與本身部

位不變,因此其時間消耗為正常動作時間的70%.所以反射動作的時間值為:

手指的往复動作M1,每一個單程動作時間為1MOD/2。

手的往复動作M2,每一個單程動作時間為1MOD。

手臂的往复動作M3,每一個單程動作時間為2MOD。

手臂的往复動作M4,每一個單程動作時間為3MOD。

M5的動作一般不發生反射動作,即使有也必須進行改進,所以反射動作的時間值最

大為3MOD.

如前所述,模特法中移動動作與終結動作都是成對出現的,唯有反射動作沒有終結動

作,所以稱它為特殊移動動作.

4).同時動作

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同時進行相同或不同的兩個以上的動作,稱為同時動作.一般以兩

手的同時動作為佳(排除一手空閒的情況),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見前面動作經濟原

則).如桌上放著橡皮和削尖的鉛筆,兩手同時伸出(M3),用左手抓橡皮(G1)、右手抓筆(G1),然后放到自己面前.

桌上放著螺釘箱,另在高于頭的地方吊著旋具.兩手同時伸出(M3、M5),左手抓螺釘(G3),右手抓旋具(G1),拿到身前,螺釘槽與旋具尖對好.

桌上放著零件箱,A箱裝螺釘,B箱裝墊圈.兩手同時伸出(M3),左手抓螺釘(G3),右手抓墊圈(G3),然后同時拿到身前安裝.

<1>.同時動作的條件兩手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同時進行動作的,以下兩种情況下可

以同時動作.

a.當兩只手的終結動作都是不需要注意力的時候.

例如一只手去抓旋具,另一只手去拿螺釘,因為兩只手的終結動作都是G1,都是

不太需要注意力的,所以可同時動作.

又如雙手同時伸出去拿箱子中的銷子,每只手拿一只,都是G1的終結動作,所以

可同時進行.

b.當一只手的終結動作是需要注意力的,而另一只手的終結動作是不需注意力的

時候.

例如一只手去抓區螺釘,另一只去抓取放在台子上的一只平墊圈.這時只有一

只手的終結動作是需要注意力的,所以可同時動作.

對于兩只手都需要注意力的動作,不可能同時進行.因為此時兩只手的終結動

作都需要注意力.

例如兩只手同時去拿放在工作台面上的平墊片,就不可能同時進行,而只能完

成一只手的終結動作,再做另一只手的.

兩手的終結動作均不需要注意力,可以同時動作。

只有一只手選用阿注意力時,

也可以同時動作.兩只手都需要注意力的終結動作是不可能同時進行的.

<2>.時限動作和兩手同時動作的時間值,兩手可以同時動作時,時間最大的動作叫做

時限動作,用時限動作的時間值來表示.兩手同時動作時間值的分析舉例見表

11-8.

表11-8終結動作兩手動作分析表

情況

同時動作

一只手的終結動作

另一只手的終結動作

1

可能

G0或P0或G1

G0或P0或G1

2

可能

G0或P0或G1

P2或G3或P5

3

不可能

P2或P3或P5

P2或G3或P5

表11-9時限動作舉例表

NO

左手動作

右手動作

標記符號

次數

MOD

1

抓零件A(M3G1)

抓旋具M4G1

M4G1

%

由于左、右兩只手的終結動作均為G1,是不需要注意力的,所以可同時進行.

左手時間值M3G1=4MOD,右手動作時間值為M4G1=5MOD.所以右手的動作為

時限動作.左手的時間值小稱為被時限動作,被時限動作的標記符號用()號表

示,它不影響分析結果.當兩手動作的時間值相同時,可任取一只手的時間值計

算.

<3>.兩手都需要注意力時的分析方法.例如左手3G3,右手4G3.由于移動動作是不需

注意力的,所以兩手可同時伸出.當左手伸到所需位置時,就進行抓取G3的動作,

此時右手不能同時亦做G3的動作,所以在目的物旁等待,等到左手做完動作后,

右手只稍動一下,即可進行終結動作G3.右手稍動一下是因為人不可能僵直手

去取物,這個動作為M2.這樣左手先做完M3G3的動作,隨后右手做M2G3的動

作,其時間值為M3G3+M2G3=11MOD.

表11-10左手先動作情況表

NO

左手動作

右手動作

標記符號

次數

MOD

抓零件AM3G3

抓零件BM4G3

M3G3

M2G3

11

假若上面這個例子中,左、右手動作先后不同,如左手先動作,其情況見表

11-10.右手由于同左手同時伸出,等待左手做完M3G3的動作后,右手再手腕動

一下(M2),做抓取的動作,所以右手動作為M2G3.

表11-11是右手先動作的分析表.由表11-11可見,右手與左手可同時伸出.右

手先做完M4的移動(此時左手也同時伸出M3)接著做取物動作G3,然后左手做

一個手腕的M2動作去取物G3.所以時間值為M4G3+M2G3=12MOD.由上述例子

可見,即使同一動作,終結動作均需注意力時(均為左手先做)的時間值(表11-12).

 

表11-11右手先動作情況表

NO

左手動作

右手動作

標記符號

次數

MOD

伸手抓零件AM3G3

伸手抓零件BM4G3

M4G3M2G3

12

表11-12兩手同時動作情況表

序號

左手

右手

MOD分析

MOD值(MOD)

1

M4G3M4P2

M4G1M3P0

M4G3M4P2

13

2

M2G1M3P2

M4G1M3P0

M4G1M3P2

10

3

M3G1M3P2

M4G1M4P2

M4G1M3P2M2P2

14

4

M3G3M4P5

M4G3M3P5

M3G3M2G3M4P5M2P5

27

分析要點:

a.首先分析兩手是否可以同時動作,如可以,則看哪一只手為時限動作,時間按時限動作取.如表11-12序號1的例子中,左、右手最先的動作是M4G3、M4G1.由于兩手動作中,左手是需要注意力的,右手不需注意力,所以兩手可以同時動作.左手M4G3為7MOD,是時限動作,時間值為7MOD.再看M4P2和M3P0,也是可以同時動作的,時限動作為M4P2,為6MOD.

b.如果是兩手均需注意力的,則看哪只手是先做、哪只手后做,后做的那只手在等待先做的手做完后,做一個M2的動作,再做終結動作.如表11-12序號3的動作,首先分析左、右手的動作:

M3G1(左),M4G1(右),都是終結動作不需注意力的,則M4G1為時限動作,所以時間值為M4G1.再看M3P2(左)、M4P2(右),兩手的終結動作都是需注意力的,因為左手先做,所以是M3P2+M2P2=9MOD,再加上先做的M4G1=5MOD,所以共為14MOD.

(2)身体及其它動作

1)腳踏動作F3將腳跟踏在踏板上,作足頸動作,其時間值為3MOD.這個動作必須是腳跟

不离踏板,否則就不是F3.F3是單程的,如果踏一下又回來,因為足頸活動了兩次,所以是兩個F3,必要時,連續壓放腳踏板的時間值,要使用計時器有效時間.如:

腳踏縫紉機制衣.

腳踏汽車油門(或剎車蹄、离合器).

腳踏沖床的開關.

2)步行動作W5運動膝關節,使身体移動或回轉身体的動作.包括向前、向后、向橫側,

凡屬用腳支配身体的水平移動的動作均屬此動作,每進行一次為5MOD.

在F3腳踏動作中如果腳跟离開踏板,則應為W5.如果走6步,最后的一只腳拖上來,

則拖上來的不計,即時間值為W5*6。

如果最后的一步要求立正,則要算一步,即為

W5*7.

如果步行的目的是去拿物,則因為在走步的過程中已把手伸出,作好拿物的准備,所

以此時手的移動為M2.

有時伸手區物時,需把臂伸長向橫側。

為保持身体的平衡,而把腳亦向橫側走一步,此

時是以臂的動作為主,而足僅是輔助手的移動,就不再分析為W5,而只計取手臂移動

的值.

3)身体彎曲動作B17從站立的狀態,則必須加上重量因素,重量因素的考慮將在后面敘

述.B17中是單膝触地,不是雙膝,因為如果是雙膝触地,則不能一站即起复原位,必須按實際情況測定.

4)站起來再坐下的動作S30坐在工作椅上站起來,再坐下的往复動作,一個周期為30

MOD.這個動作包括了站起來向后推椅子及坐下時拉椅子的動作.

5)搬運動作的重量因素L1搬運重物時,物體的重量影響動作的速度,并且隨物體的輕重

而影響時間值,因此應予以考慮.重量因素按下列原則考慮:

有效重量小于2kg,不考慮。

有效重量為2~6kg的,重量因素為L1,時間值為1MOD。

有效重量為6~10kg的,重量因素為L1*2,時間值為2MOD。

以后每增加4kg,時間值增加1MOD.

有效重量的計算原則為:

單手負重,有效重量等于實際重量。

雙手負重,有效重量等于實際重量的1/2。

滑動運送物體時,有效重量為實際重量的1/3。

滾動運送物體時,有效重量為實際重量的1/10.

兩人用手搬運同一物體時,不分單手和雙手,其有效重量皆以等于實際重量的1/2來計算.重量因素在搬運過程中只放置動作時附加一次,而不是在抓取、移動、放置過程中都考慮,且不受搬運距离長短的影響.

6)目視動作(E2)(獨立動作)為看清事物而眼睛移動(向一個新的位置移動視線)和調整焦

距兩种動作中,每做其中一個動作,都用E2表示,時間值為2MOD.

所謂獨立動作,是指做這個動作時,其它動作都停止的情況下獨立進行的.例如要看清儀表盤上的讀數,首先必須轉移視線,將視線由別的地方轉移到儀表盤面上來,這時E2=2MOD.然后再進一步看清盤面的讀數(調整焦距),則給一個焦距的E2=2MOD.

眼睛是重要的感覺器官,對于人們的動作起著導向作用.手在移動時,一般要瞬時看一下物體的位置,以控制手的速度和方嚮.這种眼睛的動作,一般是在動作之前或動作中進行的,而不是特別有意識地使用眼睛的動作,動作分析時不給時間值.只有眼睛獨立動作時,才給時間值,如讀文件、找圖的記號,注意認真檢查。

為了進行下一個動作,向其它位置轉移視線或調整焦距.一般作業中,獨立地使用眼睛的頻率不多.在生產線裝配工序和包裝工序中,進行包含某种檢查因素的作業,一般都是同其它的動作同時進行的.所以要很好地進行觀察分析,不能亂用E2.其動作舉例還有:

看儀表指針的位置。

看裝飾品表面。

看布朗的波形。

看安全規格表等.

人的眼睛不可能在廣闊的范圍內看清物體,一般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的范圍叫做正常視野.在正常視野內,不給眼睛動作時間值.但是在正常視野內,對于調整焦距的動作,必要時給以E2,因為在眼睛動作中,移動視線時不能同時調整眼睛的焦點.從正常視野向其它點移動視線時,用E2進行的動作約30∘角和20cm范圍內.看更廣的范圍時,伴隨眼球運動,還有頭的輔助作用,而且兩者同時進行,這時相當于110∘的范圍,應給予E2(眼的移動)*3的時間值(不分析頭的動作).

7)矯正動作R2(獨立動作)矯正抓零件和工具的動作,或將其回轉,或改變方嚮而進行的

動作.例如拿起鋼筆然后矯正為寫字的方式(筆尖對著紙)。

又如抓取一只二極管並矯正好方嚮,以便插向二極管座,這是出現在抓取(G)之后或放置(P)之前進行重新校正操作物位置的動作,必須獨立進行時,才給時間值,每動作一次2MOD.如:

給收音机裝一只五號電池,用手抓起電池后,要按“+”、“-”方嚮裝好電池,則有一個矯正動作.

向一個印刷板的規定孔內,插進二極管,因為二极管有“+”、“-”極性,所以要校正拿在手中的二极管方向,分析舉例見表11-13.

表11-13矯正動作舉例

NO

左手動作

右手動作

符號標記

次數

MOD

1

BD

抓二极管M3G3

M3G3

6

2

BD

送到身前M3P0

M3P0

3

3

BD

看清極性E2D3

E2D3

5

4

BD

改變方嚮R2

R2

2

在操作過程中,操作熟練者為了縮短動作時間,在進行前一個動作時,已經使用身体其它部位著手下一個動作的准備,這個矯正准備動作,不給予時間值.如用M4的動作抓零件或工具,運到身前.在其移動過程中,矯正成為最容易進行下一個動作的狀態(改變其位置或方嚮).這种狀況,只記移動和抓取的時間值,不記矯正的時間值.

8)判斷動作D3(獨立動作)動作与動作之間出現的瞬時判定.例如看壓力表的表盤面,看

壓力是否在正處值,除了E2之外,還必須判斷讀數反應的壓力是否屬正常值.D3适用于其它一切動作間歇的場合.

在流水線生產中,檢驗產品(或零件)是否合格,只有當判斷出次品時,才加D3動作時間值,與其它動作同時進行的判斷動作不給D3時間值.眼睛從看說明書移向看儀表指針,判斷指針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內,此動作應分析為E2E2D3.如:

一個檢驗工位的工人,其工作是用手去拿上道工序已裝配好的無線電裝置並放在自己身前,然后再雙手各拿一支萬用電表的表筆,校正表筆對正放于接触無線電裝置兩支腳的位置,測量其電阻是否符合要求.其分析如表11-14.

表11/14分析表

左手

右手

MOD

MOD值

動作

分析

動作

分析

分析

向左伸手拿裝置

M4G1

同左

M4G1

M4G1

5

移向身前放下

M4P0

同左

M4P0

M4P0

4

伸向萬用電表、取筆

M3G1

同左

M3G1

M3G1

4

校正方向、貼緊量腳

R2P2

同左

R2P2

R2P2

4

看萬用表並判斷

E2D3

E2D3

5

總計

22

又如抓取一只二極管,拿到自己身前,看極性、改善方向,然后插入儀器指定位置,眼睛移向儀器表頭指針,判定是否在正常數據范圍內,分析如表11-15所示.

表11-15分析表

左手

右手

MOD

MOD值

動作

分析

動作

分析

分析

BD

伸手去取二極管

M3G3

M3G3

6

BD

拿到身前

M3P0

M3P0

3

BD

看其極性

E2D3

E2D3

5

BD

改換方向

R2

R2

2

BD

插入儀器內

M3P5

M3P5

8

BD

眼看儀器表頭

E2E2D3

E2E2D3

7

BD

31

9)施加壓力A4(獨立動作)操作中需要推、拉以克服阻力的動作.用A4表示,時間值為

4MOD.

**确認某些排線是否需要增加此時間.

A4一般在推、轉等動作終了后才發生,用力時,發生手和胳膊或腳踏使全身肌肉緊張的現象.其動作舉例有:

鉚釘對准配合孔用力推入。

用力拉斷電源軟線。

用力推入配合旋鈕。

旋具最后一下擰緊螺釘。

手最后用力關緊各种閘閥.A4是一獨立動作,但加壓在2kg以上且其它動作停止時,才給予A4時間.

上述例中,加力時伴有少許動作作,此移動動作不給分析及時間值.分析舉例例如表11-16所示.

表11-16裝鉚釘動作分析

NO

左手動作

右手動作

符號標記

次數

MOD

1

BD

抓鉚釘M3G3

M3G3

6

2

BD

把鉚釘移到板的一端

M3P2

5

3

BD

施力A4

A4

4

10)旋轉動作C4為使目的物作圓周動作,而回轉手或手臂的動作.即以手腕或肘關節為軸

心,旋轉一周的動作.用C4表示,時間值為4MOD.如:

搖車床的把柄.

攪拌液体.

旋轉1/2周以上的為旋轉動作,不到1/2的應作為移動動作.帶有2kg以上負荷的

旋轉動作,由于其負荷大小不同,時間值也不同,應按有效時間計算.

(3)動作分析時使用的其它符號

1)延時BD表示一只手進行動作時,另一只手什么動作也不做,即停止狀態.BD不給予

時間值.

2)保持H表示用手拿著或抓著物體一直不動的狀態.有時為了防止零件倒下,而用固定

的工具也為H.H也不給予時間值.

3)有效時間UT指人的動作之外的機械或其它所有的加工時間.有效時間要用計時儀

表分別确定其時間值.例如,用電動旋轉具擰螺母、焊錫、鉚接鉚釘、塗粘接劑等.

在動作分析時,應把有效時間值如實地填入分析表中的有效時間欄內.在不影響安全生產或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應充分利用有效時間的等待時間進行其它作業.所以靈活地運用有效時間是改善作業的重點.在改善作業中,BD和H出現得越少越好.

4)模特排時法分析記錄表的填寫方法動作只有一次時,次數欄不用填寫.有效時間、

MOD總計時間和合計時間應以普通時間為單位,換算時按1MOD等于0.1或0.129S填入.

在填寫分析記錄表的同時,還需在分析記錄表的下面畫出其作業圖,以便對照分析表進行改善.

二﹒動作的改進

根据應用模特排時法的實踐經驗,對改善各种動作的著眼點歸納整理如下.

(一).替代、合并移動動作M

1).應用滑槽、傳送帶、彈簧、壓縮空气等替代動作作.

2).用手或腳的移動動作替代身体其它部分的移動動作.

3).應用抓器、工具夾等自動化、機械化裝置替代人體的移動動作.

4).將移動動作盡量組合成為結合動作.

5).盡量使移動動作和其它動作同時動作.

6).盡可能改進急速變換方向的移動動作.

(二).減少移動動作M的次數

1).一次運輸的物品數量越多越好.

2).采用運載多的運輸工具和容器.

3).兩手同時搬運物品.

4).用一個复合零件替代几個零件的功能,減少移動動作次數.

(三).用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