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068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外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口腔颌面外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口腔颌面外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口腔颌面外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口腔颌面外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颌面外科.docx

《口腔颌面外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外科.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颌面外科.docx

口腔颌面外科

1、拔牙的麻醉范围要包括拔除牙齿的牙髓神经,支配牙槽骨的神经以及支配颊舌侧牙龈黏膜的神经。

上颌第一磨牙的神经支配包括:

远中颊根及腭根的牙槽骨及牙髓神经为上牙槽后神经支配,近中颊根牙槽骨及牙髓神经为上牙槽中神经支配;腭侧牙龈黏膜由腭前神经支配,颊侧牙龈黏膜由上牙槽后神经支配。

所以拔除上颌第一磨牙要麻醉上牙槽后神经、上牙槽中神经及腭前神经,对应的进针点分别为上颌结节麻醉、颊侧近中浸润麻醉和腭大孔麻醉2、考点: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全身发麻,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神志模糊,心慌,气闷,表情肌抽搐及血压下降可判断为麻醉药过敏反应;癔病、肾上腺素反应的常见症状是头昏、头痛,口唇苍白,并伴有血压升高,脉搏快而有力;晕厥的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搏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重者甚至有短暂的意识丧失;中毒反应的表现可归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类:

兴奋型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话、颤抖、恶心、呕吐、气急、多汗、血压上升,抑制型迅速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随即呼吸、心跳停止。

3、考点:

上颌结节麻醉的概念及要点上颌结节麻醉的是上牙槽后神经,麻醉范围包括上颌磨牙(不包括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牙槽骨及磨牙区颊侧黏膜。

进针点为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前庭沟,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5°角,进针方向为向上后内方刺入,深约2~2.5cm。

4、上颌第二磨牙的拔除麻醉为上牙槽后神经及腭大神经,对应的麻醉为上颌结节阻滞麻醉和腭大孔阻滞麻醉。

5、有关麻药过敏反应的报告集中于脂类局麻药,而酰胺类药物的过敏反应极罕见。

普鲁卡因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是与酯类药的主要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有关。

6、临床常用局麻药的麻醉时间按照从长到短依次为:

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其中布比卡因的麻醉时间6~8小时。

7、考点:

常用的表面麻醉药及浓度

常用的表面麻醉药为地卡因,浓度一般为2%。

因丁卡因的毒性较大,临床上还可使用2%~5%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但其醉效果不如丁卡因。

8、上颌第三磨牙拔除要求麻醉的神经为上牙槽后神经和腭大神经,对应的麻醉为上颌结节和腭大孔麻醉。

9、普鲁卡因注射后最常发生的迟发型过敏反应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哮喘、过敏性紫癜。

10、麻醉发生麻药中毒时,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类:

兴奋型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话、颤抖、恶心、呕吐、气急、多汗、血压上升;抑制型迅速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随即呼吸、心跳停止。

11、麻药过敏反应发生后的治疗原则为:

(1)停止注射;

(2)抗休克;(3)保持呼吸道通畅;(4)抗惊厥;(5)使用抗过敏药物。

12、考点:

麻药中毒的常见发生原因麻药中毒是由于当单位时间内进入血循环的局麻药量超过分解速度时,血内麻药浓度升高,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临床上最常见的有三个原因:

(1)用药量过大;

(2)短时间内重复注射;(3)麻药快速注入血管。

13、下颌第一磨牙拔除术应使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阻滞麻醉和颊神经阻滞麻醉。

分别起到麻醉同侧下牙槽骨、舌侧黏膜和颊侧黏膜的作用14、唇裂术后畸形目前采用的麻醉方式可以全麻也可以局麻。

但对于单纯的唇裂二期修整术的成年人,因为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所以最常采用局部麻醉。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切牙至前磨牙的拔除。

牙槽突修整及上颌囊肿剜除术、唇裂整复术等手术,一般采用双侧眶下神经麻醉来达到完善的效果。

15、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法的进针标志:

病人大张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舌腭弓(前柱)之前,有一条索条样黏膜皱襞,即翼下颌皱襞。

另在颊部有一脂肪组织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

此二者即为注射的重要标志。

若遇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病人,可在大张口时,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3~4c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针尖一般应达到下颌小舌平面以上的下颌神经沟附近。

16、因使用牙挺拔除断根时主要为楔力结合小幅的旋转撬动。

断根位置低处阻力比高处小,如拔牙时发生断根,位置较低,根挺应置于从断根面较高的一侧插入牙槽骨与牙根之间,使断根易于从阻力小的断端低处挤出。

17、考点:

拔牙后注意事项即术后医嘱拔牙后24小时不可刷牙漱口。

术后应避免用进食过热食物及 剧烈运动,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避免用患侧咀嚼,勿用舌舔创口,更不可反复吸吮。

18、考点:

拔牙时发生晕厥并发症时的处理措施发生晕厥时的处理措施包括:

(1)立即停止注射;

(2)放平椅位,患者于头低位;(3)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4)芳香氨酒精或者氨水刺激呼吸;(5)针刺人中穴;(6)氧气吸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19、在进行治疗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麻醉时要考虑两个因素:

(1)有效的麻醉;

(2)减小创伤,避免出血。

骨膜上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容易引起深部血肿。

牙周浸润麻醉创伤小,不容易引起出血,麻醉效果确实,适用于血友病和类似的有出血倾向的病人。

1、考点:

舌系带过短临床表现和治疗时机舌系带过短或其附着点前移,有时颏舌肌过短,两者可单独或同时存在,导致舌运动受限。

先天性舌系带过短主要表现为伸舌时舌尖下卷,成w形,舌上抬困难,可能出现卷舌音和舌腭音发音障碍。

婴儿期乳牙未萌出前舌系带前部附着可接近于牙槽突顶,随年龄增大和牙齿萌出,舌系带会逐渐下移至口底并松弛,此外2~3岁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舌系带异常的矫正术在1~2岁时进行为宜。

2、考点:

拔牙后牙槽骨愈合过程牙槽骨修整的最佳时间为拔牙后的一个月。

过早修整,去除牙槽骨量较难控制,往往造成去除牙槽骨量过大,牙槽骨吸收量增大等。

修整时间太长,影响患者及时进行义齿修复使用。

3、下颌一般牙齿拔除程序和牙挺的使用原理下颌牙齿感觉分属于下牙槽神经、颊神经和舌神经支配,拔牙时常规采用一针注射同时组织麻醉此三支神经。

下颌牙齿颊侧骨板较薄,不适合做支点拔牙,而将牙挺放在邻牙牙颈部可能造成邻牙松动或脱位的并发症。

近中颊侧牙槽嵴骨质较厚,牙挺放置方便,是常规的牙挺支点。

  “丁”字挺的横置挺柄与小三角形挺刃的直径(力臂)差距很大,旋转挺柄时可以在挺尖产生较大的挺出力量,是典型的轮轴原理的应用。

4、考点:

拔牙术中并发症由于上颌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底邻近,因此拔牙时,尤其是去除断根时易引起上颌窦穿孔,如拔除腭侧断根时,牙阻力突然消失,拔牙窝空虚,此时断根可能进入上颌窦或上颌窦黏膜下。

这两者区别在于:

如进入上颌窦黏膜下,捏鼻鼓气时拔牙窝无气体溢出;如果进入上颌窦,气体可以从牙槽窝内冲出。

5、不同类型阻生牙拔除方法智齿舌向远中倾斜时,可以将牙挺置于近中颊侧牙颈部,用朝远中舌向冲击的方法将牙齿拔除。

由于不存在邻牙阻力,无需劈开或磨开牙齿,并且牙冠完全萌出,无需切开翻瓣和去骨,此外由于牙齿倾斜,使用牙挺时难以找到合适支点。

6、不同拔牙方法的适用范围松动的折断根尖可以用探针尖端插入根管内,将其取出。

根钳体积较大只能用于高位断根取出,由于牙根已松动,无需牙挺挺松或涡轮钻分根。

   低位骨埋藏阻生智齿必须翻瓣去骨显露牙齿和适当去除阻力后,再拔除。

7、拔牙禁忌证及其重要的指标界值妊娠中期是相对安全的时间段,对引起较大痛苦、必须拔除的牙齿,可以考虑在此期间手术。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控制在6.1mmol/L以下,甲亢患者治疗后心律低于100次/分,以及高血压患者低于180/100mmHg,都属于较为安全的范围,可以拔牙。

急性炎症期并且出现间隙感染,为拔牙禁忌证应暂缓拔牙。

8、考点:

舌根部生理解剖特点舌根部血管瘤手术难度大,术中容易出现大量出血,必须插管全麻,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全面监测生命征。

术后应严密观察,防止舌根部组织术后肿胀,导致上呼吸道阻塞,窒息,威胁生命安全。

9、考点:

上颌磨牙解剖结构特点,及拔牙并发症上颌第一磨牙距上颌窦很近,因此拔除时特别注意不要使牙根进入上颌窦,在拔牙过程中牙冠碎裂至龈下,牙根与周围骨质粘连,因此要分根后拔除。

拔牙过程中发现其腭侧根消失,牙槽窝空虚,要立即停止拔牙手术,拍X线片检查是否牙根进入上颌窦。

当上颌窦底粘膜穿孔直径2mm左右,可按拔牙后常规处理;穿孔在2~6mm时将两侧牙应拉拢缝合,固定保护血凝块;交通口大于7mm时,应立即行上颌窦瘘修补术。

10、考点:

牙根拔除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利用根挺拔除断根时,关键是将牙挺楔入牙根与牙槽骨壁之间的间隙。

如果牙根断面是斜面,牙挺应从斜面较高的一侧插入。

11、考点:

阻生智齿切开翻瓣基本要点远中切口应从远中龈缘正中斜向外后方,勿偏舌侧,以免损伤舌神经。

12、考点:

牙移植、牙再植与牙种植的概念区别将未发育完成的牙胚植入牙槽骨内或将自体牙植入牙槽骨内的手术为自体牙移植术。

将异体牙植入牙槽骨内的手术为异体牙移植术。

将脱位牙植入牙槽骨内的手术为牙再植术。

13、考点:

拔牙禁忌证中各种心脏病的区分心律失常患者,如为偶见的过早搏动,不增加手术危险性。

频发室早,慢性心房颤动,6月内心梗,不稳定心绞痛,心衰,血压过高,则应控制、改善病情后再拔牙。

14、考点:

乳牙拔牙适应证乳牙滞留影响恒牙萌出时须拔除,此时乳牙深面与恒牙胚距离很近,应注意保护,避免后者受到创伤,导致恒牙发育和萌出障碍。

15、考点:

阻生牙拔除适应证骨埋伏阻生牙拔除难度较大,手术创伤可能导致邻牙损伤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如无任何症状,可以观察。

16、考点:

阻生牙拔除方法及其进展远中切口应为远中牙龈正中向后外侧延伸,勿偏舌侧;翻瓣须从骨面剥离,翻起全层粘骨膜瓣;涡轮钻拔牙创伤更小,更容易掌握,已逐步代替传统的骨凿和劈冠器。

17、考点:

拔牙禁忌证及其并发症拔牙造成菌血症的发生率可达50%~80%,  风心病和其他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绿色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8、考点:

上下颌骨前份节段截骨方法根尖下截骨术一般设计于根尖下方5mm处,以保证根尖孔血供,防止牙髓坏死。

19、考点:

拔牙术后并发症的特点拔牙创感染出现于术后3日左右。

20、考点:

阻生牙阻力分析垂直阻生智齿部分萌出,不存在邻牙阻力,主要阻力来自牙冠远中部分覆盖的骨组织,拔除是需翻瓣后去除牙冠远中和颊侧部分骨组织,去除阻力后,向远中挺松拔除。

21、考点:

牙再植术主要内容将外伤脱落或误拔除的牙齿早期放入原牙窝内并固定称为即刻牙再植术。

牙再植术要求牙根保持完整,无尖周或牙周病变,适合于青少年,牙根未发育完成时,可保留根尖牙乳头组织再植,牙冠的轻微损伤不影响牙再植。

牙再植的愈合方式包括:

牙周膜愈合、骨性愈合(骨性粘连)、纤维性愈合。

骨结合是牙种植体的愈合方式。

再植成功标准为:

疼痛消失,无感染;不松动,咀嚼功能正常;牙龈附着正常;X线示牙根无异常透射影。

行使功能时间多种因素影响,不列为成功标准。

22、考点:

牙根拔除术及可能并发症创口肉芽组织充血增生伴不适疼痛是拔牙创感染表现。

干槽症牙槽窝空虚并会出现剧烈疼痛,上颌窦炎表现为头痛和脓性鼻涕,上颌窦瘘表现为拔牙创漏气,以及进食时漏入鼻腔。

23、考点:

拔牙禁忌症范围血友病、高血压、冠心病和慢性肝炎都是相对拔牙禁忌症,在这症状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以拔牙。

急性白血病为绝对禁忌症,不能拔牙。

24、根嵌拔除法适用于高位残根,颈部折断的断根或虽折断部位低于牙槽嵴,但在去除少许牙槽骨壁后,仍能用根钳夹住的断根。

丁字挺适用于多根牙,单根牙近根尖1/3折断时,应采用根尖挺。

25、上颌前牙唇侧骨板较薄,富有弹性,向唇侧用力较易脱位,并可避免误伤下前牙。

26、在牙拔除术中,病人的位置:

头部应稍后仰,使上颌牙的平面约与地面成45度角,张口时下颌牙平面与地平面平行,下颌与术者的肘关节在同一高度或下颌更低。

27、因上颌第一磨牙有三个牙根,较为稳固,并且距离上颌窦底部非常近,因此当牙颈部折断,断面平齐牙槽嵴时,应分根后分别取出,降低牙根拔除难度,并避免断根进入上颌窦。

28、考点:

拔牙创的愈合拔牙术后15~30min后出血停止,形成血凝块封闭创口;24小时后,来自牙槽骨壁的成纤维细胞向血块内生长,开始机化过程;至20天左右基本完成。

拔牙后3~4天,上皮自牙龈缘开始向血凝块表面生长,但在24~35天,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上皮组织的生长仍未完成。

29、拔牙时要求拔牙钳喙与牙长轴平行,以防断根伤及邻牙,也不会误将牙钳夹在邻牙上,从而防止邻牙损伤。

30、血友病是遗传性血液凝固异常,多为第八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

如必须拔牙,术前、术后输少量新鲜血(或新鲜血浆)或输入抗血友病球蛋白,使患者获得一定的凝血功能。

否则,单纯依靠操作轻柔、减少创伤、缝合拔牙创等,不足以解决血友病患者拔牙后出血问题。

31、锥形单根牙拔除时,适当的施加旋转扭力,相比牵引力等其他用力方式,可以更为有效的撕裂牙周膜,使牙齿脱位。

32、过早拔除乳牙,会使恒牙失去萌出间隙,影响乳恒牙替换,所以应通过治疗尽量将乳牙保留至替换时间。

但破坏严重的乳牙或难以治疗的乳牙炎症也会影响恒牙萌出,需尽早拔除,并安置间隙保持器。

33、下牙槽神经于下颌第一、二前磨牙根尖下方的颏孔出下颌神经管进入下唇软组织,支配半侧下唇感觉,称为颏神经,损伤后出现半侧下唇麻木。

34、考点:

智齿阻生分类方法根据牙与下颌升支及第二磨牙的关系,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

下颌升支和第二磨牙远中面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可以容纳阻生第三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第二类:

升支与第二磨牙远中面间的间隙小,不能容纳阻生第三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第三类:

阻生第三磨牙的全部或大部位于下颌升支内。

根据阻生牙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之间的关系分类:

垂直阻生、水平阻生、近中阻生、远中阻生、倒置阻生、颊向阻生、舌向阻生。

根据牙在骨内的深度,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3种位置。

高位:

牙的最高部位平行或高于牙合平面;中位:

牙的最高部低于邻牙牙合平面但高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低位:

牙的最高部位低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

骨埋伏阻生(及牙全部被包埋与骨内)也属于此类。

35、考点:

义齿修复前外科的适应证无牙颌患者,颊系带附着过高,口颊活动时会带动义齿基板,导致义齿失去固位,应手术休整形成更为有利的唇颊沟形态。

36、考点:

不同止血方法的适用范围钳夹、结扎止血法:

为术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即用血管钳将看得见的出血点进行快速、准确的钳夹止血。

区域阻断止血法:

对血液循环十分丰富的组织采用此法预防和处理出血,在切口周围或在切除肿物血供的近心端先行圈式或栅栏式缝扎。

堵塞止血方法:

当组织基底移动性差,不能缝合或缝合效果不佳时,可转移邻近肌肉或其他组织覆盖、阻塞加压止血。

低温降压止血法:

体温降压麻醉(体温降至32度左右)可减少机体周围组织的血容量,从而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

局部冷冻降温(通常使用液氮)后再行手术,也可明显的减少出血。

电灼止血法:

使用电刀或光刀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钳夹止血后使用电凝,可减少线扎,缩短手术时间。

37、考点:

拔牙的力学原理及其应用摇动力对牙槽骨的损伤最小,有利于术后拔牙创恢复,拔牙时应首先考虑使用。

牙挺使用时,主要方法是将挺刃的一侧置于近中颊侧牙槽骨为支点,通过旋转挺柄,使挺刃另一侧推动牙齿,使其松动,所以主要的作用力是轮轴力。

1、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者称为疖;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化脓性炎症为痈。

痈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当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发生急性炎症与坏死时,皮肤出现多个脓头。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正常的毛囊有细菌存在,当局部因素影响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开始活跃引起炎症。

全身衰竭,糖尿病等患者易发生疖、痈。

2、考点:

干槽症特征干槽症的特点是拔牙后2~3天才出现持续性疼痛,拔牙窝内空虚、骨面暴露、牙槽壁触痛、对冷热敏感,有时拔牙窝内有腐败变性血块,但非正常血凝块。

拔牙后即出现放射性疼痛与拔牙创伤大或同侧牙存在牙髓炎有关。

3、考点:

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感染的病因腺源性感染不同于牙源性感染,多见于儿童,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下颌腺炎,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病变的过程涉及到了间隙内的淋巴结炎症。

4、新生儿的骨髓炎血源性感染多见,一般由于脐带感染,其次为接触或直接损伤感染。

5、考点: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感染来源和临床特点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织炎,是颌面部最严重的炎症之一,通常波及双侧颌下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

口底多间隙感染可来自下颌牙的根尖周炎、冠周炎、牙周脓肿、骨膜下脓肿、颌骨骨髓炎、颌下腺炎、淋巴结炎、急性扁桃腺炎、口底软组织和颌骨损伤等。

引起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厌氧性的腐败坏死性细菌,但常常是以厌氧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混合性细菌感染,如产生荚膜杆菌、厌氧链球菌等。

由化脓性病原菌引起的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病变初期肿胀多在一侧颌下间隙或者舌下间隙,局部特征与颌下间隙或者舌下间隙蜂窝织炎相似。

腐败坏死性细菌引起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又称为卢德维咽峡炎Ludwigangina),软组织副性水肿非常广泛,病程进展迅速,肿胀范围可上至面颊部,下至颈部锁骨水平,严重者可达胸前部。

病人口底和舌体可出现水肿,舌体肿大抬高,前牙呈开牙合状态,如肿胀向舌根、会厌或颈前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口唇青紫发绀,甚至出现三凹症状,患者不能平卧,有窒息危险。

局部皮肤颜色暗红,因肌肉坏死、皮下组织软化,挤压皮肤呈不易恢复的凹陷,有气体存在,可触及捻发感。

6、咀嚼气管的退化,智齿萌出位置不足,阻生齿常为龈瓣覆盖,龈瓣易被咬伤发生溃疡,全身抵抗力下降是智齿阻生及发生冠周炎的主要原因。

7、考点:

口腔颌面部各间隙感染的常见感染来源咽旁间隙的感染多来自于下颌后牙,尤其是下颌智齿冠周炎、以及扁桃体炎和相邻间隙感染扩散而来;翼下颌间隙感染主要来源于下颌智齿冠周炎和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的牙源性感染;下颌下间隙感染主要是由于颌下淋巴结炎的结外扩散,但也可来源于下颌智齿冠周炎和下颌后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的牙源性感染以及化脓性颌下腺炎;舌下间隙的感染来源为下颌的牙源性感染、口底黏膜外伤、溃疡以及舌下腺和颌下腺导管的炎症;咬肌间隙感染多来源于下颌智齿冠周炎和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的牙源性感染扩散。

8、考点: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治疗原则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局部及全身症状均很严重,其中主要的危险是呼吸道的梗阻和全身中毒。

所以局部应积极早期做切开引流,以达到减轻局部肿胀和软组织张力、敞开创口、改变厌氧环境和充分引流,促进腐败坏死物质排出的目的。

9、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为厌氧性细菌。

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也可经过局部化脓性病灶直接扩散或淋巴、血流的传播而发生。

脓肿:

急性感染后组织或器官内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后,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有一完整脓壁,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由远处感染灶经血流转移而成。

10、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发生于放疗后数月乃至十余年,放疗引起黏膜皮肤破溃,牙槽骨颌骨外露,激发感染后,骨面长期溢脓,经久不愈,部分颌骨坏死,牙齿松动。

11、智齿冠周炎常向磨牙后区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向外穿破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间的薄弱处,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在第一磨牙处破溃,形成面颊瘘。

12、考点:

咬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咬肌间隙感染主要由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感染扩散而来。

咬肌间隙感染的典型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及疼痛。

由于咬肌在下颌角及下颌支处附着宽广紧密,咬肌又非常坚实,故脓肿形成后难以自溃,也不易触及波动感,但局部常有明显压痛,触压可出现凹陷性水肿。

如不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使脓液长期潴留与下颌骨表面,容易引起边缘性骨髓炎。

咬肌间隙脓肿切开多采用口外切口,脓肿切开后,应注意探查骨面是否粗糙或破坏,如证实已并发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应及早行死骨清除术,以免延误治疗。

13、颌面部感染治疗原则为脓肿切开引流,去除病因,全身支持治疗和应用抗生素。

对于形成脓肿的感染,治疗原则是切开引流和应用抗生素。

14、急性中央型骨髓炎初期,患者局部疼痛剧烈并沿三叉神经放散,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受累区牙齿松动,脓液自龈沟溢出。

累及下牙槽神经时,可出现下唇麻木。

如累及咬肌、翼内肌等时,可出现张口受限。

15、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是链球菌。

16、考点:

颊间隙感染的局部治疗原则颊间隙脓肿形成后,应按脓肿部位决定由口内或从面部作切开引流。

颊间隙脓肿口内切口位于脓肿肿胀较低部位,即口腔前庭下颌龈颊沟处切开,切口与前庭沟平行。

颊部皮下脓肿可在脓肿浅表皮肤切开。

广泛颊间隙感染则应该从下颌骨下缘1~2cm处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的切口,从切开的皮下向上潜行钝分离至颊部脓腔内。

应注意避免损伤颊部的面神经、腮腺导管及血管。

17、放射性骨坏死的治疗包括全身治疗,镇痛,加强营养,高压氧,输血等,局部治疗,包括抗生素或氧化氢冲洗病灶,去除已分离的死骨。

18、面部疖痈易发生全身并发症的原因包括病原菌毒力强、静脉无瓣膜、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颜面表情肌的活动、感染侵入面静脉时血栓形成,致静脉回流受阻。

19、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途径以牙源性为主;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最多见;牙源性感染极易波及颌骨与颌周软组织;口腔颌面部感染沿相应淋巴引流途径扩散,可发生区域淋巴结炎;正常时即有大量微生物存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感染。

20、眶下间隙感染多来自上颌尖牙及第一双尖牙或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或牙槽脓肿;此外可因上颌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至眶下间隙。

21、考点:

翼下颌间隙感染的感染来源与临床表现翼下颌间隙感染来源常见为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尖周炎症扩散所致。

而医源性的感染如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或者下颌智齿拔除术后的继发感染,也可引起翼下颌间隙感染。

翼下颌间隙感染由于位置深在,早期体征不明显,检查时可发现口内翼下颌皱襞外黏膜红肿,有压痛,下颌支后缘稍内侧皮肤肿胀,有深压痛。

22、考点:

化脓性颌骨边缘性骨髓炎的临床特点边缘性骨髓炎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骨,多由于下颌智齿冠周炎波及咬肌间隙而继发。

急性期不易发现,常被颌周间隙感染症状所掩盖,因此常见为慢性期。

临床可在下颌角区域和腮腺咬肌区出现炎性浸润硬块、压痛、凹陷性水肿,并有张口受限。

23、放疗前,应常规行牙周洁治,注意口腔卫生。

对口腔内可引起感染的病灶牙要进行初处理;对仍能保留的龋患,牙周炎等病牙应先予治疗;而无法治愈的病牙应予拔除。

放射前应取出口腔内已有的金属义齿;活动义齿需放在放射疗程终止,经过一段时期后再行佩戴,以免造成黏膜损伤。

24、考点:

化脓性颌骨边缘性骨髓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多见于青年人,多由于下颌智齿冠周炎波及咬肌间隙而继发。

常见为慢性期,病史较长。

临床病理特点主要是间隙感染,如咬肌间隙和翼下颌间隙脓肿,脓肿未能及时排出,则会溶解骨膜,使骨皮质的营养中断,发生脱钙、疏松、软化,形成表浅的小块死骨;或因炎症与机体抵抗力处于僵持阶段而出现炎性增生,临床可在下颌角区域腮腺咬肌区出现炎性浸润硬块、压痛、凹陷性水肿,并有张口受限。

咬肌间隙脓肿切开后,应注意探查骨面是否粗糙或破坏,如证实已并发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应及早行死骨清除术,以免延误治疗。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局部检查,配合X线片即可确定诊断。

边缘性骨髓炎X线片早期变化不明显,晚期下颌支后前位片可见骨皮质不光滑,有小片死骨形成,或骨质增生。

边缘性骨髓炎可在急性炎症后2~4周手术,手术时应充分暴露下颌支,彻底清除散在小块片状死骨。

25、考点:

颞下间隙的解剖位置,感染来源与临床特点颞下间隙位于颞骨下方,该间隙与颞、翼下颌、咽旁、颊等间隙相通;还可借眶下裂、卵圆孔和棘孔分别与眶内、颅内通连。

颞下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由相邻间隙,如翼下颌间隙感染扩散而来;也可能是医源性的,如因上颌结节、卵圆孔、圆孔阻滞麻醉时带入感染;或由上颌磨牙的根周感染或拔牙后感染引起,主要临床表现有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肿胀,有深压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26、考点:

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感染来源、临床表现;下同病原菌形成脓液的表现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是非特异性的化脓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等。

不同感染病原菌形成的脓液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液呈黄色、黏稠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