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034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9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docx

《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docx

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整理ok

80后家长重养不善养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4

被6个成人抱大的一代4

玩耍是孩子成长的阶梯4

孩子需要在经历中成长5

儿童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分析5

表情一打人、咬人5

表情二插话6

表情三撒谎7

表情四嫉妒7

表情五哭8

表情六重复9

表情七、撒娇9

表情八、不合群9

表情九、摸生殖器10

表情十、执拗10

表情十一、发脾气11

表情十二、偷窃12

表情十三、恐惧12

表情十四、害羞13

表情十五、缠人13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14

孩子会变笨全因父母犯三错15

教子十二篇(转)可惜看到的太晚了16

(一)“自己爬起来”16

(二)残忍  还是仁慈17

(三)给奶奶送去18

(四)三岁看老18

(五)有鉴于贾政的无奈19

(六)刷碗21

(七)嘴随着腿21

(八)“破坏”学习22

(九))这是给牛打针用的吧23

十)这是原则问题24

(十一)不给儿子攒钱24

(十二)结束语25

让孩子记忆力出众的10种方法26

方法

(一)、有的放矢——明确近期记忆目标26

方法

(二)、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27

方法(三)、利用直观形象进行记忆27

方法(四)、精选记忆法28

方法(五)、联想法记忆28

方法(六)、多通道记忆法28

方法(七)、分类记忆法29

方法(八)、谐音记忆法29

方法(九)、口诀记忆法29

方法(十)、串词法记忆30

让孩子胃口大开的九种方法31

优秀的孩子是这样培养的31

教育篇:

32

成长篇:

32

生活篇:

33

学习篇:

34

娱乐篇:

34

告诉孩子的话34

周弘《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35

忠告1一个孩子,输不起!

教好一个,造福三代!

36

忠告2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36

忠告336

忠告4寻回教育宝藏37

忠告5爱孩子先要懂孩子37

忠告6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37

忠告7先觉醒,后唤醒38

忠告8强迫只会换来抵抗38

忠告9说你行,你就行38

忠告10找感觉,尝甜头39

忠告11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39

忠告12不要让“好孩子”成为负累39

忠告13大拇指,竖起来40

忠告14优点不说不得了40

忠告15豆腐嘴,铁心肠40

忠告16把挫折,当存折41

忠告17把成功,作驿站41

忠告18玩是学,学是玩41

忠告19重过程,轻结果42

忠告20打就好?

拔就高42

忠告21称接纳,后升华42

忠告22融进去,诱出来42

忠告23解心结,出心牢43

忠告24抚创伤,疗心病43

忠告25高目标化为低要求44

忠告26够朋友,孩子王44

忠告27不要白见黑,要黑见白44

忠告28心中有佛,满目是佛45

忠告29好孩子,人中人45

忠告30不要易变难,要难变易45

忠告31为困顿的孩子点一盏灯45

忠告32要明包暗,不要暗包明46

忠告33换个角度看孩子46

忠告34把孩子看作小大人46

忠告35千万不要把孩子当私有财产47

忠告36好心情,好人生47

忠告37眼睛传神47

忠告38“重点培养”,适得其反48

忠告39不高兴,没后劲48

忠告40中听的话最入心48

忠告41伟人志,平常心49

忠告42满分的感觉更重要49

忠告43失中落,得中升49

忠告44善良是智慧之舵49

忠告45教育孩子是快乐的事50

忠告46心理残疾比生理残疾更可怕50

忠告47看清生命长路,不计一时得失50

忠告48从播光明之种到结快乐之果51

忠告49播笨种只会结傻瓜51

忠告50(完结篇)多留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51

80后家长重养不善养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

被6个成人抱大的一代

【走在接送孩子回家的路上,那些80后的家长们,在他们自己尚不乏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育儿的焦虑和不安。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当年那些让人百般呵护的80后独生子女们,如今自己也面临如何当个好家长的问题了。

当我出席电子工业出版社举办的《做个80后好家长》新书发布会时,满眼望去,台下密密麻麻坐着的都是80后的家长们,在他们自己尚不乏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育儿的焦虑和不安。

当年这些80后独生子女们成长时发出的呼声:

“不要抱着我们长大”、“给我们民主的家庭氛围”、“我们要玩”、“我们要找小伙伴”,等等。

不知今天,这些80后家长们自己是否有兴致实践一下自己当年的成长愿望,不抱着自己的孩子长大,给自己的孩子家庭民主,让自己的孩子开心地玩,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能一起玩的小伙伴?

家庭是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窗口,家长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何当个好家长,这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中国这样的独生子女社会,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两位年轻的家长要操心,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也要操心。

孩子们尤其是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在6个至亲家长的关怀下,不被抱大也难!

我经常在地铁上看到接送第三代上学的老人,他们接送的是一些在上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孩子。

那些孩子缺乏对家里老人的尊重,往往为了没有座位或吃什么东西的问题,与老人争吵、耍赖甚至踢打老人,老人只是无奈地笑着。

这样的孩子,在家中的霸道可见一斑。

玩耍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很多父母缺乏科学的育儿教子经验,重养不善养,不会教育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

据东子在书中的描述,那些80后家长们也有一些优点,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高,许多人还接受过高等教育,喜欢看书或上网寻求教子良方,讲究科学育儿,科学教子,希望自己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孩子。

曾经为各种时髦消费大把花钱而不惜成为“月光族”的他们,如今大把大把地往孩子身上堆钱。

他们一边嚷嚷着“要给孩子最好的”,一边又抱怨“如今的孩子真是养不起”。

东子认为,好家长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在孕育孩子时,你就开始爱他;当孩子弱小时,你守护他;在孩子需要你时,你在他身边;在孩子失落时,你鼓励他;在孩子犯错误时,你不会马上责备批评他,而是耐心地与他沟通;在孩子迷茫时,你引导他,帮助他;在孩子做好事时,你赞赏、认可他;在孩子获得成功时,你与他分享成功的喜悦……

80后家长要关注孩子在玩耍中认识和感知世界。

东子认为,玩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

玩耍中有很多游戏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进行,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和别人合作。

但凡游戏都有规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

如果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能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日后生活中他们就会有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游戏能加强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学会妥协,学会坚持,学会互相谦让,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今天的孩子有卡通书看,有钢琴弹,有电脑上网,有外教陪着上外语课,能上绘画、舞蹈特长班,这些听起来都不错。

而东子认为,80后家长应当让孩子按“儿童的方式”生活,应当接触大自然,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今天的孩子缺少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缺少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们小时候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在田野上狂奔,在草地里翻滚,捉迷藏、丢沙包、滚铁环、拍三角、跳皮筋、打弹球……那种拥抱大自然的快乐,今天的许多孩子都享受不到。

今天,孩子们的童年已经被家长的溺爱和期望占有,成了家长们望子成龙、互相攀比的牺牲品。

80后家长应当意识到,让孩子们享受自己短暂而又不可或缺的“儿童生活”,光在嘴上呼吁不够,要从今天就开始实践!

孩子需要在经历中成长

【非智力因素是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知识不够可以学,非智力因素却需要从小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坚强”是一个常常被家长忽略的词。

很多家长以为,总有可以放手的一天。

孰不知,坚强也要从小培养。

东子解释说,在对父母的依赖中长大的孩子只会软弱。

坚强不是长大后突然学会的,而是在经历种种困难、危险、挫折和失败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在幼儿阶段,家长就应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和磨炼,使孩子逐渐学会面对困难,面对危险,为养成勇敢坚强的意志和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经历摔跤,怎么学会走路?

没有哭泣,怎么学会容忍?

没有失败,怎么会享受成功?

东子在书中特别针对80后家长提出了一个观点:

“宽容的孩子有未来”。

我们都知道,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

宽容,即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斤斤计较,要和和气气,做个大方和大气的人。

有时,宽容不仅意味着不计较个人得失,还意味着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

遗憾的是,如今生活中的很多孩子总是与别的小朋友斤斤计较,结果是周围的小朋友仿佛都成了敌人,而自己却成了孤独的“小白鼠”。

要让孩子学会宽容,首先要让孩子有理智。

人没有理智,就如同汽车没有闸,迟早要肇事。

东子认为,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才会天大地大。

没有人天生就是好家长。

成为父母并不能让80后马上成熟,他们也需要在育儿中慢慢成长,慢慢学会如何当一个好家长。

养育儿女的实践,是这些80后家长最好的实习过程,孩子的降生和养育,使他们真正懂得肩上“责任”的分量。

儿童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分析

孩子有很多表情:

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表情一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

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

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

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

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

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

有好吃的分享,还说:

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

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

如:

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

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

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

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

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

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

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

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

说不过就打吧。

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

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

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

“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

’”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

他就明白了。

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

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

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

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

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

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

我的想法是:

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

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

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

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

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有时候孩子不顺心,可能会拿妈妈撒气,我倒觉得挺正常的。

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呀,发泄完了,孩子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爱妈妈。

乐有时就这样,我就会说:

给我捶背呢!

给他一个积极的暗示就够了。

多理解孩子,他毕竟还很小,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呀。

然后每天大声对他说:

妈妈爱他!

或在耳边轻声地说:

“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我喜欢你!

’”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

有时他做些坏事,如把脚放到饭桌上,你越说不行,他越边坏笑着去做,有时我急了就会问他:

你是不是觉得我爱你不够呀?

他说是。

我就说:

那从现在起,我多爱你一点。

他马上就规矩了。

所以有时我觉得对孩子大吼生气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

让他知道妈妈爱他。

表情二插话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

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事制宜”。

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

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

“你真爱动脑筋!

”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

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如果大人在闲聊时所谈及的内容使孩子产生“共鸣”,孩子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谈话,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先征求与你交谈的对方的意见,然后让孩子参与进来。

不过,谈完话后应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

这样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批评的,因为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2、“相机诱导”。

即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

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插在中间吵个不休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

“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

为什么?

你喜欢他吗?

”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3、“言传身教”。

即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给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表情三撒谎

“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

”“哎呀,太棒了!

”“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

”“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

”“当然啦。

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

”“你多美呀!

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

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

儿童的心理分析:

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

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

”“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哥哥也不会因喜欢足球赛节目而独占电视机了;当然我也就可以独自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

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妈妈的高招:

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想像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

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

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

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正确的处理办法。

我们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

例如,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家里有三个电视机”的时候,你就应该接着说:

“哦,是吗!

那太棒啦!

”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

“真的,如果能有三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

表情四嫉妒

孩子的嫉妒,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

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2、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

3、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啵蛐』锇槎啵痛蚧鳌⒊芭⑹柙叮踔猎购蕖?

br/>

4、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

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健康成长。

对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长应采取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1、对孩子严格要求。

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足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

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而不可趾高气扬,好图虚荣;同时,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孩子。

3、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

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4、教育孩子诚实待人。

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表情五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

”“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

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

”“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

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

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儿童心理分析: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

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

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

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此外,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

因此,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妈妈的高招: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

“别哭了。

”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

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表情六重复

我发现我五岁的孩子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

在看动画片、图画书时,特别喜欢重复。

即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

请问这样正常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儿童心理分析:

这位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很细心。

四五岁的孩子出现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

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个性的原因。

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能表现出人的个性的不同特点,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个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来。

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欢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欢重复的个性的一种体现。

二是心理发展水平的原因。

由于幼儿的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象成人一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

这样,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动画片和图画书,就会出现记不住、无法接受的现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则能避免这一现象,使孩子在重复中检验自己的记忆和期望,从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所以,孩子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害处。

如果这种现象的程度非常严重时,家长可以适当进行引导。

表情七、撒娇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

孩子哪有不撒娇的?

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

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

我该听谁的?

儿童心理分析: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

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

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

另外,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

这些撒娇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理解,并给予安抚。

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父母就不能听之任之、百般迁就、百依百顺了,否则会养成孩子任性、霸道的性格。

表情八、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门惹是生非,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儿童心理分析:

1、宝宝表现为怕生。

总是停留在同龄群体之外,郁郁寡欢,孤独沉默。

这些宝宝往往不愿入托或入园,常因此与父母生气。

2、是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

3、是由于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

例如,爱捣乱、爱骂人等原因,小朋友们是不欢迎他加入游戏队伍的。

4、体弱多病的孩子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

对于他们首先要增强体质,要找大夫诊治,把孩子体力恢复起来。

有了强健的体魄,你的孩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腼腆的、懦弱的、只缩在家里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习惯了。

5、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总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这也不奇怪。

如果大人硬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由于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们的欺负和排挤,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产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6、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愿和朋友一起玩。

他们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内转变。

对于他们,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还要找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大夫咨询,以便矫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7、住在楼房,本单元上下没有同龄孩子。

8、大人怕把屋子弄赃,不让孩子带同学到家里玩。

9、担心出事,干脆谁家也不让孩子去。

10、孩子没常性,与别的孩子玩一会就闹个不欢而散。

11、不爱和同学说话,总是自己埋头看书。

12、没老实劲,不是逗弄这个,就是推倒那个,结果谁也不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