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7986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

《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

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

初中语文2004年中考古诗词复习指导与练习

第一部分知识要点

1.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考查的重点:

(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

①熟悉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

②注意诗体及作家风格;

③概括诗词曲的大意;

④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2)会品行诗词曲的语言

①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②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

③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2.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所用的材料

(1)唐诗:

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为主,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为主。

(2)宋词:

以陆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词为主,以词中的小令(即字数在58字以内的词)为主。

(3)唐诗宋词中,以课内学过的古诗词曲为主,兼及少量的课外古诗词曲。

诸如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

3.古诗词曲鉴赏题的命题依据

就是以新修订的试用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以及各地市有关中考古诗词曲阅读鉴赏的要求为准。

即“诵读古代诗歌……,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具体点讲,它包括:

积累古诗词曲中的经典名句;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4.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的主要题型

(1)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项选择题为辅)

①赏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待词曲的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

②判断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对明晰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及恰当与否。

③识记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诗文名句的积累情况。

(2)填空题:

①识记型填空题:

主要用于默写诗文名句的上、下句,作家朝代、字号,作品体裁及出处。

②筛选型填空题:

主要用于能直接从诗词曲中找得到的、又不需要归纳概括的、包含某种信息的词、句等。

③理解型填空题:

主要用于概括诗文要点等,即须经分析推导归纳作答。

(3)简答题:

①筛选型简答题:

就是从诗词中截取不多不少的词、句作答。

②概括型简答题;就是概括诗词曲的要点或层意。

③解说型简答题:

就是结合语境,诠释词意,品析句意。

(4)品述题:

(实际上是简答题的变式题)其区别就在于“答案”无“标准”,重在言之成理且应有见地。

第二部分思维拓展

5.古诗词曲鉴赏题的解题方法

(1)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

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述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体,把特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第三部分综合创新

6.中考古诗词阅读鉴赏,所选用的诗词曲,大多是课内学过的,侧重于七言绝句中的送别诗(含哲理句的居多)、咏物咏史诗。

考查的重点是诗词的内容和语言。

7.从所设置的分值看:

纯选择题一般是2分;选择、简析兼用的,一般是3~5分;偶尔要求就某一诗句作一点分析,谈谈自己的理解,一般是2~3分。

它不像高考古诗鉴赏那样有固定的模式,中考古诗鉴赏题,一般比较浅显,只要熟知课内古诗的相关知识,大都能自主作答。

8.主观题(简答,品述题)要切中题旨,简明扼要,语言畅达,答是所问。

9.拓展表述题目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要运用发散和求异思维,从小处着手,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第四部分考试范围

2004年《中考纲要》中,部分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词(30篇)

㈠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㈡游山西村          陆游

㈢木兰诗         北朝民歌

㈣观沧海           曹操

㈤次北固山下         王湾

㈥黄鹤楼           崔颢

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㈧观书有感          朱熹

㈨使至塞上          王维

㈩春望            杜甫

(十一)登飞来峰      王安石

(十二)论诗         赵翼

(十三)渡荆门送别      李白

(十四)赤壁         杜牧

(十五)过零丁洋      文天祥

(十六)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十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十八)别云间       夏完淳

(十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二十)醉花阴·薄雾浓云永昼 李清照

(二十一)无题       李商隐

(二十二)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二十三)梦江南      温庭筠

(二十四)己亥杂诗     龚自珍

(二十五)饮酒       陶渊明

(二十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二十七)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二十八)浣溪沙       宴殊

(二十九)破阵子      辛弃疾

(三十)关雎         诗经

第五部分纲内阅读

㈠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哪些地方能突出季节是早春?

2.诗人很注意“炼字”,如“争”“迷”“没”“低”等,请你选择一例,加以揣摩,说说其妙处。

3.填空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

4.你还积累了哪些写西湖胜景的名句?

请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

㈡阅读《游山西村》,回答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能说出其中原因吗?

2.“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两句写了一种民俗生活,你还能列举出写民俗生活的诗句吗?

请注明出处。

 

3.“山重水复疑无路”可用出自《木兰诗》中的哪一个成语形容?

“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用出自《桃花源记》中的哪一个成语形容?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阐述了怎样的哲理?

5.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时代著名爱国诗人。

字务观;自号,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的喜爱之情。

(2)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诗,从格律看,这是一首诗。

从音律上看,此诗押的韵,韵脚是、、、、等字。

(3)诗中有两句蕴含着“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4)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联的大意。

首联写,颔联写。

颈联写。

尾联写。

㈢阅读《木兰诗》,回答下列问题

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依据《木兰诗》中的诗句,描写一个古代战争的场面。

示例:

军情十方火急。

我骑着战马日夜兼程,只见两边的树木青山渐渐后退,时常觉得两翼生风,可我还嫌战马跑得慢。

两军对垒,战鼓声声。

战马嘶鸣,战士呐喊。

我快马,我军席卷之潮水,涌向敌军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阅读《木兰诗》中诗句,说说其写作妙处。

诗句选取了三个生活细节,分别表现父母、姐姐及小弟听说木兰回乡的喜悦,每一个细节符合人物性格与特征。

父母年迈,迎接女儿,是“相扶”而出,“郭”显其路之远也;姐姐喜悦表现在“理红妆”上,符合女子性格特征;小弟已长成大小伙子,杀猪宰羊的重任就落在地身上。

这几句诗刻画得惟妙惟肖。

3.默写:

(1)《木兰诗》中,描写行军神速的诗句:

(2)描写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

(3)描写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眷念家园生活的句子:

(4)描写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一组排比句:

(5)用比喻写出木兰谨慎机敏的句子:

㈣阅读《观沧海》,回答下列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诗中直线画线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2.阅读划波浪线诗句,把诗句内容描写成一个画面。

提示:

这是一个描写秋天海景的画面。

诗句中透露的信息是秋天、是海景,描写时需要两相结合。

同时要注意远近顺序与动静结合。

3.默写:

(1)本诗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

□□□□,□□□□,□□□□,□□□□。

(2)描写诗人见到景象的句子:

□□□□,□□□□。

(3)描写诗人想像中的句子:

□□□□,□□□□,□□□□,□□□□。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㈤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

次;客路;旧年;乡书。

2.诗中被誉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

3.诗中的“海日”和“江春”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新意,还有某种象征意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的新意。

4.说说此诗首联的诗意。

5.这首五言写景诗的主要内容是(不超过15字)

6.你能从诗歌内容看出作者是哪里人吗?

为什么?

7.“鸿雁传书”的典故为后人经常运用,请指出与谁有关?

你还能写出含有此典故的诗句吗?

8.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你能用150字的篇幅描述一下吗?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含有怎样的人生哲理?

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分析。

10.诗中哪一联最能突出思乡的羁旅之愁?

□□□□□,□□□□□。

你还能够举出哪些写乡愁的名句?

(六)阅读《黄鹤楼》,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前四句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写的,表现出一种时间无限历史无情的沧桑感,你能简要分析吗?

 

2.颈联写阳光下的平原、小洲,写得生机盎然,不与全诗思乡的惆怅相矛盾吗?

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3.尾联抒与了乡愁之思。

你还积累了哪些思念家乡与亲人的名句?

写出两例,并注明作者。

 

4.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曾想题诗,见此诗即佩服之至,井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你能说出李白佩服的原因。

 

(七)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下列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画出本诗中最能体现“赠”诗特点的句子。

2.请你写出赠别诗中的一些名句。

(不少于三句)

3.默写出这首诗中的两组对偶句。

(1)□□□□□□□,□□□□□□□。

(2)□□□□□□□,□□□□□□□。

4.解释加点的词语。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到乡翻似烂柯人()

(3)病树前头万木春()

5.填空。

从诗中看,作者被贬的地域是□□□□,被贬时间达□□□□;诗中“沉舟”、“病树”比喻的是,“君”指的是“”

6.从“闻笛赋”的典故推测,作者所怀的“旧”指什么?

7.作者用“到乡翻似烂柯人”的典故,想表达什么意思?

 

8.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诗意?

本句阐释了怎样的哲理。

 

㈧阅读《观书有感》,回答下列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填空:

本诗采用比喻的方法,以比作方塘(取其形),将比作镜,形容其“清澈”。

将、比喻书中的内容,只有真得书中三昧之人,才有如此灵气流动、思明神爽的感受。

借水之清澈,暗喻人要。

“活水”喻。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

给我们以这样的启发一个人的心灵想要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3.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歌中没有提到“书”?

4.作者是怎样形象地描写观书的收获的?

(用书中的一句回答)□□□□□□□。

5.这首七言绝句的作者□□,是南宋□□的著名□□家。

6.这首诗通过诗中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有关□□和□□的心得体会。

(每个横线上限填两个字)

7.全诗生动形象,富于哲理,是“以理语成诗”的佳作,请你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

(九)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你依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依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段不少150字的描写片段。

2.《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

 

3.你还能默写出哪些描写沙漠的诗句?

说说它们好在何处。

㈩朗读、默写《春望》,回答下列问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默写本诗歌对仗的句子:

(1)□□□□□,□□□□□。

(2)□□□□□,□□□□□。

(3)□□□□□,□□□□□。

2.默写忧国之情凄凄,死家之切切的句子:

□□□□□,□□□□□。

3、填空:

尾联含蓄、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情状。

4.如何理解“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这是什么写法?

 

(十一)阅读《登飞来峰》,回答下列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又缘身在最高层。

1.你怎样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

 

2.诗中三四两句写得高亢激昂,据此推测一下李白诗句“总为浮云能遮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情感是怎样的。

 

3.关于飞来峰,还有这样几副对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明代董其昌);“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俞樾);“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俞樾妻)。

你喜欢哪一联?

说说理由。

(十二)阅读《论诗》,回答下列问题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默写:

(1)称颂李杜在诗歌发展道路上的巨大作用的诗句是:

□□□□□□□。

(2)热切期盼创新诗人出现的句子是:

□□□□□□□,□□□□□□□。

2.如何理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十三)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下列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原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默写船过荆门看到景物的句子□□□□□,□□□□□

3.默写几组对故乡无限眷念的句子。

 

4.如何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十四)阅读《赤壁》,回答下列问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默写叙事的句子:

□□□□□□□,□□□□□□□

2.默写议论的句子:

□□□□□□□,□□□□□□□。

3.收集几组反向立意,评论史实的诗句。

4.三、四句,是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法,还有言外之意吗,为什么?

(十五)朗读、默写《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似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默写:

诗人几十年风雨历程的句子:

□□□□□□□,□□□□□□□。

诗人忧国伤怀的句子:

□□□□□□□,□□□□□□□。

用双关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的句子:

□□□□□□□,□□□□□□□。

2.收集有关流露作者崇高爱国主义思想的诗句。

(十六)朗读、默写《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在课本中用“△”标出每首诗词的韵脚(押韵的字),并注上拼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禅()幽()籁()磬()

3.解释加点的河。

(1)曲径通幽处()

(2)但众钟罄音()

4.诗中描写了哪如景物?

其环境有什么特点?

(1)描写的景物依次是:

□□、□□、□□、□□、□□、□□、□□、□、□□、□□。

(2)环境的特点、。

5.默写出作者从听觉角度描写环境的两句诗□□□□□□□、□□□□□□□。

6.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的心情怎样?

心境有了什么变化?

你为什么这样说?

 

(十七)朗读、默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回答下面的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左迁:

(2)残年:

2.按提示默写诗句。

(1)直接照应“左迁”的诗句:

□□□□□□□

(2)点明“至蓝关”的诗句:

□□□□□□□

(3)照应“示侄孙湘”的诗句:

□□□□□□□,□□□□□□□。

(4)形容获罪之速的诗句:

□□□□□□□,□□□□□□□。

(5)表现诗人胸襟磊落、遭贬不悔的诗句:

□□□□□□□,□□□□□□□。

3.理解“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意思,表达诗人怎样的精神?

(十八)朗读、默写《别云间》,回答下面的问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三年羁旅客()

(2)今日又南冠()

(3)已知泉路近()

(4)毅魄归来日()

2.按提示默写诗句。

(1)概述了自己斗争生涯的诗句:

□□□□□

(2)揭示自己奋斗原因的诗句:

□□□□□

(3)说明了“已知泉路近”的原因的诗句:

□□□□□

(4)表明自己斗争决心至死不变的诗句:

□□□□□,□□□□□。

(5)《别云间》中描述自己经历和遭遇的两句:

□□□□□,□□□□□。

(十九)朗读、默写《水调歌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宫阙()

(2)琼楼()(3)绮户()(4)婵娟()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欢饮达旦()

(2)把酒问青天()

(3)高处不胜寒()(5)但愿人长久()

3.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明月几时有?

□□□□□。

(2)□□□□□,□□□□□,何似在人间。

(3)□□□□□□,月有阴晴圆缺。

(4)但愿人长久,□□□□□。

4.写出三句描写“月”的古诗词句子。

(1)

(2)

(3)

5.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1)

(2)

(3)

(二十)阅读《醉花阴·薄雾浓云永昼》,回答下列问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解释加点的词语。

(l)薄雾浓云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