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丹寨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寨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丹寨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构成。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答案】B
【解析】学习策略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故选B。
2、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B
【解析】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考生要注意的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故选B。
3、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的意识形态
D、社会文化
【答案】B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③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故选B。
4、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观点源自于()。
A、桑代克试误说
B、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
C、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D、苛勒完形顿悟说
【答案】C
【解析】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故选C。
5、教育起源于()。
A、动物生存的本能
B、孩子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生产劳动
D、阶级的产生
【答案】C
【解析】A动物生存的本能是生物起源说的基本观点;B选项教育来自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属于心理起源说的观点,这两种观点均存在不合理之处。
而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进行的生产经验和社会风俗的传递,即教育起源自生产劳动。
故选C。
6、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答案】B
【解析】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
7、给高中生设置一个可接受的、具体的、具有一定困难度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逐步实现目标,这种培养意志品质的方式属于()。
A、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
B、运用集体的力量
C、参加实践活动
D、加强自我培养
【答案】A
【解析】教师协助高中生按步骤实现设定目标的做法就是帮助学生明确目的,在按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故选A。
8、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首要问题是()。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性
D、发扬教学式主
【答案】A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要承认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故选A。
9、迟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出现了不少错误,面对同事的质疑,迟老师说:
“这不过是一本校本教材而已,没必要那么认真!
”迟老师的做法()。
A、不合理,违背了终身学习的师德规范
B、不合理,违背了勤恳敬业的师德规范
C、合理,精力用于校本教材编写不值得
D、合理,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把课上好
【答案】B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对工作勤恳敬业,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
题目中迟老师的做法违背了这一规范。
故选B。
10、欧洲大陆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是精细加工策略中的()。
A、谐音法
B、音符法
C、经验联系
D、形象联想
【答案】D
【解析】形象联想即把头脑中的栩栩如生而又奇特的形象与眼前要记忆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故选D。
11、素质教育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习成绩的提高
C、升学
D、终身学习的能力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强调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因此,素质教育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学生的个性发展。
故选A。
12、新课程强调的“价值观”是指()。
A、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B、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C、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D、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答案】A
【解析】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故选A。
13、学校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教师定了一个节目单,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节目没有乐趣。
如果你是这个教师,你会怎么做?
()
A、表扬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并接纳建议,修改节目单
B、为维护教师尊严,表面接受,实际不采纳建议
C、听不进去意见,认为学生考虑问题很片面
D、不接受学生建议,并告诉学生别瞎起哄
【答案】A
【解析】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教师提出批评,学生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学生提出意见,教师能够耐心听取,给予积极响应。
故选A。
14、()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D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故选D。
15、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
这样的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B
【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
去一个地方规划路线,其实质就是利用头脑中有关的路线表象进行思维的过程。
故选B。
1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的学习
B、教师的教学
C、学与教
D、教育与环境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故选C。
1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D、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答案】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一旦错过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只会“事倍功半”。
故选A。
18、小林的妈妈给刘老师送来贵重礼品,请刘老师给小林调一个好座位,刘老师收到礼品后给小林调换了座位。
刘老师的做法()。
A、体现礼尚往来的良好品德
B、说明利用职位谋取私利
C、表现出刘老师善解人意
D、说明刘老师关爱学生
【答案】B
【解析】廉洁从教的要求:
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抑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题干中老师的做法明显违背了廉洁从教,利用职位谋取私利。
故选B。
19、小林的妈妈给刘老师送来贵重礼品,请刘老师给小林调一个好座位,刘老师收到礼品后给小林调换了座位。
刘老师的做法()。
A、体现礼尚往来的良好品德
B、说明利用职位谋取私利
C、表现出刘老师善解人意
D、说明刘老师关爱学生
【答案】B
【解析】廉洁从教的要求:
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抑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题干中老师的做法明显违背了廉洁从教,利用职位谋取私利。
故选B。
20、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
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答案】A
【解析】课堂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老师要能够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故选A。
21、针对我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德育工作应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正面启发引导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答案】D
【解析】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学生品德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各种影响形成一股合力将对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言行一致,家庭与学校影响的一致,文化影响和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这些都是教育一致性的表现。
故选D。
22、()是调整教师劳动和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依法执教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关爱学生
【答案】A
【解析】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关爱学生是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故选A。
23、“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A、巩固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答案】C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故选C。
24、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首先确立起()。
A、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B、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稳定的教学秩序观念
【答案】A
【解析】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故选A。
25、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答案】B
【解析】把正方形的特征归属于已知长方形的特征当中,这显然是一种下位学习。
故选B。
26、在教育中提倡“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学”
“思”
“行”看作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朱熹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答案】A
【解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故选A。
27、()年4月1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教师资格考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1985
B、1986
C、1988
D、1997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故选B。
28、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后出现了学校。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答案】B
【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故选B。
29、“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是教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陶行知
【答案】C
【解析】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社会”;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故选C。
30、邯郸某学校根据当地的特色设置了《赵国文化》,这一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校课程
【答案】B
【解析】地方课程是通过课程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校本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故选B。
31、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答案】A
【解析】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故选A。
32、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阶段属于()。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社会水平
【答案】C
【解析】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中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阶段和朴素的快乐主义或工具定向阶段。
33、“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
【答案】B
【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如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
故选B。
34、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答案】B
【解析】马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恰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故选B。
35、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复式教学
D、现场教学
【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故选B。
36、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制度。
A、10年制
B、9年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制
【答案】B
【解析】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故选B。
37、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于公元前407年编成的。
A、《开皇令》
B、《法典》
C、《法经》
D、《法言·学行》
【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于公元前407年编成的《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故选C。
38、学校教育是()的最重要的途径。
A、社会生产
B、科学研究
C、科学知识再生产
D、技术研发
【答案】C
【解析】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之一体现在其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其中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故选C。
39、“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客观事物有不同的部分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一定意义结构的整体。
“窥一斑而知全豹”是比喻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比喻可以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
故选B。
40、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本身除生产外无任何目的,这属于()的观点。
A、个人本位论
B、生活本位论
C、文化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D
【解析】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属于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
故选D。
41、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
”
“我将来做什么?
”这类问题常困扰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她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答案】C
【解析】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年期面临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总是会问“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问题。
故选C。
42、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
A、洛克
B、福禄贝尔
C、卢梭
D、蒙台梭利
【答案】B
【解析】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他认为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的重要意义。
故选B。
43、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她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
他们的做法()。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
B、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答案】B
【解析】这一做法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课程内容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有不同的积极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另外课程设置不能够在老师协商下就进行更改,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故选B。
44、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
A、《美诺篇》
B、《金言》
C、《政治学》
D、《理想国》
【答案】D
【解析】
“教育”原始的含义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这一隐喻形象地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涵义,即把人的心灵从低处引向高处,从虚幻引向实在,从黑暗引向光明,从意见世界引向真理世界,臻达永恒的善的境界。
故选D。
45、使用诸如“你发现路边有老人摔倒了,接着可能发生什么?
”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和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
这种德育的典型做法属于()。
A、社会学习模式
B、体谅模式
C、集体教育模式
D、价值澄清理论
【答案】B
【解析】题干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体现的是体谅模式。
故选B。
46、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的圣殿。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答案】D
【解析】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其核心任务是教书育人。
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人性的圣殿。
故选D。
47、能改变“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答案】D
【解析】能改变“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
杜威是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倡导者,儿童中心主义的提倡者,所以本题选择杜威的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观。
故选D。
4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是()。
A、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B、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C、全面提高少数国旗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D、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答案】D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故选D。
49、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物质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即是第三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故选D。
50、为我国教育目的的确认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科学发展观
C、有祖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故选A。
51、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属于()。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实践课程
【答案】A
【解析】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校园文化属于学校情景,因此是隐性课程。
故选A。
52、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科学性和教育性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B
【解析】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传授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保证教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做到既教书又教人。
这一原则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