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7639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

必修3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原创题)读区域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

2.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较为干旱,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年温差变化趋势是从乙到甲逐步递减

3.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

(改造题)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6题。

材料一 2010年春季以来,俄罗斯大部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严重威胁到了其国内粮食生产,为此俄罗斯宣布:

禁止粮食出口。

材料二 世界粮食贸易路线图。

4.上图中箭头表示某种农作物的运输方向,则该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大豆

5.图中E处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本地区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的气象灾害是(  )

A.旱涝灾害B.低温冷害

C.沙尘暴D.冰雹

6.图中A所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②灌溉水源充足

③河谷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④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010·郑州模拟)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

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8.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

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

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气候恶化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7年)表,回答9~11题。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

(hm2/人)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9.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

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少但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水热充足

C.地形平坦D.机械化水平高

11.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C.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D.积极开发宜农荒地

读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B.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

A.南粮北运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D.各地自给

(原创题)“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12年使全省粮食总产登上1000亿斤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14~15题。

14.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15.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产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下列材料,回答

(1)~(3)题。

(18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旱涝灾害频繁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1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

“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

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及解析

1-3【解析】 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乙位于松嫩平原地区,丙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图示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因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 1.D 2.C 3.D

4-6【解析】 第4题,分析图中箭头发现,该农产品输出地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小麦是这些国家大量出口的农产品。

第5题,E处为东亚、南亚水稻种植区,位于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繁。

第6题,A区域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境内,这里纬度较低,光热

充足;尼罗河两岸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耕作历史悠久。

【答案】 4.C 5.A 6.C

7-8【解析】 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粮食作物主要为春小麦,一年一熟,单产较低,但是总产量大,商品率高,沼泽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功能,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就有可能恶化。

【答案】 7.D 8.D

9-11【解析】 第9题,用“人均耕地×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即可得出人均谷物产量。

第10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充足,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故单产高。

第11题,东北地区不应积极开发荒地资源。

【答案】 9.B 10.B 11.D

12【解析】 黑龙江、吉林两省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答案】 C

13【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大致为北方多南方少,

北粮南运是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

【答案】 B

14-15【解析】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着沼泽地破坏等生态问题,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向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14.C 15.D

16【解析】 第

(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

(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多、地块小、土质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等。

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中粮西运”有利于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整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

【答案】 

(1)见下表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

水源不足

光、热、水分条件充足

(2)自然原因:

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

社会原因:

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了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17【解析】 第

(1)、

(2)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影响“三大荒”农业生产的地形与气候条件。

“南大荒”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形起伏较大。

“西大荒”地处西北内陆,面积广阔,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但水源缺乏。

“北大荒”地处东北,地形平坦,土质肥沃,但纬度高,热量较低。

第(3)题,“北大荒”粮食生产属商品谷物农业类型,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优势分析。

第(4)题,材料三说明“北大荒”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由于垦荒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因此必须加强植被保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实施工程措施。

【答案】 

(1)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2)南大荒: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4)原因:

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

措施: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