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7579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docx

《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docx

六年级一单元课内课外阅读练习

 

看图作文 

一.什么是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

它能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二.写看图作文有什么好处

小学生作文,就是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然而,作文时脑袋空空,抱怨没什么可写,是许多小学生的通病。

利用看图作文的形式,将小学生的视线规定在画面之中,定向指导学生思考、想像,既帮助小学生作文时摆脱“无米下锅”的困境,又培养了小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

三.写看图作文从哪里开始吗?

看图作文并不难。

只要做好“看、想、写”,小朋友们都可以写好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大致由“看——想——写”三个步骤组成。

“看、想、写”是写好看图写作文的关键。

我们不妨把“看、想、写”称为看图作文的三大要素。

 1.看——观察画面 选择素材。

“看”就是仔细看图,看图作文的材料从哪儿来?

首先是从图画中来,因此得把图看仔细。

比如你看图《假文盲》的时候,要抓住图的主要内容,想想图上画的是淮,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把图的主要意思看懂了,就不愁没有话说。

进一步再把图看仔细,如看看图的背景,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图上的景和物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等等,把这些看清楚了,下一步“想”就有了根据。

看图作文关键是要观察画面,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准确理解画面的意思,每一幅画都融入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图与作文一样,必有主次之分,因此,在观察画面时首先应分清哪是主体,哪是背景、陪衬,并且要弄清画面上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中心。

关于如何看图,下面“看懂图意是关键”的内容里有很多具体的方法。

 2.想——展开想象 丰富内容。

“想”是发挥想象力,进行推论:

看图作文提供的图有单幅的,也有多幅的,单幅图只有一场面,要想象出这个场面之前发生过什么事,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在自己头脑中再“画”出几幅图来。

多幅图又虽然有比较完整的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但—幅图与另一幅图之间,还是需要通过我们的想象、推论来连接,使故事连贯。

对于看图作文,“想”是重点,想得合情事理,想得周全一些,“写”就不困难了。

画面上展示的往往是“一瞬间”的情景,因此看图作文时如果仅限于画面,思路就会受到束缚,应该将瞬间的情景拓展开去,想前因,看后果,将画面外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样才能使画面的意思更完整,才能让静止的人与物活起来,使其富有生气。

 

3.写——抓住重点 合理构思。

“写”是把看图和想象的结果用文字记录下来。

写就是用笔说话。

像说话一样,一句一句说,别人才听得清楚。

写的时候也别着急,一句—句地写。

写完以后还要多读几遍,看看是不是把图意写清楚了,句子是不是通顺,文章有没有毛病。

看图作文,在观察图进行合理想象之后,主体画面及由主体画面产生的联想要详写,对画面中的背景、陪衬要抓住其与主体画面的内在联系予以描写,突出主体。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另外在构思时,要注意在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的同时,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如画面没有配文字介绍,那么可根据画面内容确定时间、地点,对于画面中的人物可自己起名。

做到意思联贯,语言流畅。

关于如何写,后面“认认真真写成篇”的内容中有很多的巧妙方法和范例。

 四.如何具体地细致看好这幅图

1.观察要细而全。

看图《假文盲》写作文,图是写文的依据。

因此,仔细观察图画,领会图画的含义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首先,要从整体着眼:

《假文盲》图上有多少人,有哪些物……这些大体上的情况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再进行细致观察,要注意《假文盲》图中的细节:

人是什么身份,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征,物是什么形状、颜色等,需全面细致地观察,不要轻易漏掉某个细节。

 2.依据图意,展开联想。

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方法。

一幅图受篇幅所限,能画出的形象毕竟有限,如果只把《假文盲》图上所画的写出来,即使观察得很细致,很全面,也不一定能写得生动、丰富。

所以,看图时要注意结合《假文盲》图上的形象,适当地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使文章变得更真实可信。

 3.围绕中心合理组织材料。

中心是文章的主帅。

我们从《假文盲》图上观察到的内容,以及由观察所联想到的内容,不一定都可以写入作文,必须根据确定好的中心进行“筛选”,写前要想一想:

这次作文应以写什么为主?

哪些材料可以作辅助材料?

哪些材料可以不用?

确立了重点内容之后,再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安排好结构层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4.重视修改,精益求精。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我们“写完文章后至少要读三遍”。

可见,写完文章之后,再进行推敲。

修改是非常重要的,便于把要说的意思说得更清楚、更完备。

 5.编写作文提纲。

通过上述的看图、分析和想象,我们看懂了图画《假文盲》,接着就要写作文了。

动手写之前,还要把自己的看图所得整理一下,编好作文提纲,然后写作。

编写提纲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把审题立意时确定的中心思想写下来,并把想到的有关材料都先记下来,不管其顺序,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这一步一是要快,抓紧时间,二是要尽可能抓住思想中的一闪念,记下来,以免忘记。

第二步,再从容地归纳、分析、整理、安排这些材料,这时再想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转接,用什么材料为主等等,再写成简明扼要的提纲。

 五.怎么开头?

 

 1.描写环境法。

如: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天空阴沉沉的,寒风呼啸,一位妇女和一个婴儿着急回家,来到汽车站……

 2.开门见山法。

如: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一幅漫画,名为《假文盲》深受启发!

 

在某个公共汽车站点上,那里立着一个醒目的牌子,牌子上那五个鲜红的大字:

“母子上车处”格外引人注目。

3.议论开头法:

如:

 漫画给我的印象向来是令人开怀大笑的,可这幅漫画却能引人深思……

 六.怎么结尾?

1.抒发议论法。

如:

假文盲,醒醒吧!

让我们携手创建爱心,让那些贫困、弱小的人民得到关爱,让我们所有的人手拉手、献爱心,让整个世界少一份儿忧愁多一份儿欢声笑语吧!

2.总结点题法。

如:

我想:

生活中那些假文盲看到这幅漫画,一定会脸红的,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

不要等别人指出你的不对。

 3.生活联想法。

如:

由此我想到,社会上这种现象还真屡见不鲜:

草坪上明明立着禁止践踏的牌子,可偏偏有人上去踩;公共场所明明写着禁止吸烟,可偏偏有人大大方方地吞云吐雾……

 七.怎么样写提纲呢?

 1)开头: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中间:

根据想象描述图画中的故事

 结尾:

抒情议论,揭示主题。

 2)开头:

交代自己看了什么图画,简单谈谈看法。

 中间:

具体描述图画的内容。

 结尾:

画龙点睛地议论,揭示文章的主题。

 八.精彩题目

观“假文盲”有感漫画《假文盲》由“假文盲”想到的小评漫画假文盲让“假文盲”从生活中消失

 

 

 

 

 

 

 

 

 

画意解读

    第一幅画讽刺了“传统教育”封闭性的特点。

这种封闭性不仅表现在学校里,而且还表现在家庭与社会上,甚至表现在几代人之中。

第二幅画批评了“传统教育”因为过重的学业负担而封闭了学生。

尽管儿童希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因为超量的课外作业无法如愿。

第三幅画反映鸟的生活,这关在笼中的雏鸟面临断食的困境,其中有一只鸟冲出笼子,飞向了大自然。

他在外边获得了充足的食物、充分的自由、最好的锻炼,所以长得特别快,竟使其它伙伴惊奇万状。

这幅画的寓意是多方面的,与“传统教育”联系有更多的相似点。

构思立意

    三幅画的相似点是以抨击封闭性的传统教育为主题。

以“传统教育”为话题多向思维,可以写“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可以写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呼吁还我们一片自由的蓝天等等。

教子

按要求写作:

1、先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画面,不得超过120字。

2、自命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观漫画有感”性质的文章。

思路提示

    根据写作要求,必须先全面分析、理解画面含意。

两位家长文化水平不同,经济状况也不同,他们都凭着自身主观感受,对子女进行教育。

这种错误的教子方法,就在于没有长远的目光。

教育孩子树立人生目标,不单要考虑自己的小家,也要考虑到国家的发展。

像漫画中这样片面而肤浅的教子,只会误导孩子的发展,其后果令人担忧。

这幅漫画发人深思。

画中的人全身缠裹着,腰间捆着带子,只露着一张脸,从他的神态上看,一幅很满足的样子。

标题“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点出了这人的病态心理,因为惧怕摔跤,便甘愿“永不走路”,这是十足的逃避主义。

联系现实人生,因惧怕失败和磨难,就“因噎废食”,不再敢去进取和斗争,这样的人事还少吗?

小事非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